夜思中原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34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夜思中原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夜思中原答案.docx

《夜思中原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思中原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夜思中原答案.docx

夜思中原答案

夜思中原答案

【篇一:

高一语文随堂练习二】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轧.钢/倾轧.折.本/折.变数.说/数.

典忘祖b.里弄./玩弄.校.对/校.场重.镇/重.峦叠嶂c.弹.弓/弹.簧露.相/暴露.拾.级/朝花夕拾.d.寒伧./伧.俗复辟./辟.谣薄.技/薄.

利多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构思匠心独运,给人以妙手回春....之感。

b.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屡禁不止,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现在又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

c.这场篮球赛,休斯顿火箭队在丧失了姚明篮下优势的情况下,力克尼克斯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

的感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失有重要的关系。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

b.博土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更让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巡船所物色..b、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c、断头至城上,颜色..不少变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日月忽其不淹.

兮淹:

久留b、肇.锡余以嘉名肇:

开始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

用匣子d、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旌:

表扬6.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安能屈.豪杰之流众不能堪,抶而仆.

b、不能容于远近..亦以明.死生之大c、去今之墓.而葬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人皆得以隶.使之7.下列诗句有名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b.c.d.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b.c.d.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安陵君其.

b.乘骐骥以.驰骋兮至丹以.

c.惟草木之.零落兮师道之.

d.不抚壮而.

弃秽兮

后人哀之而.

10.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一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毛大福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

也。

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

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

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

毛行,又曳之。

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

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

日既晚,狼遥送之。

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

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

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

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

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

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

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

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

毛视之,向揖而

祝曰:

“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

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

”狼见毛被絷④

,怒奔隶。

隶拔刀相向。

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

隶大窘。

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

一狼衔敝履委道上。

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

官命收履,狼乃

1

去。

官归,阴遣人访履主。

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

拘来认之,果其履也。

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

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

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

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

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

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

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

②数事:

数件。

③搒:

笞击考问。

④絷:

捆绑。

⑤稳婆:

接生婆。

1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不信,械.

之械:

用枷锁拘禁b.会毛货.金饰货:

出卖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

舍弃d.未遑.

搜括,被狼衔去也遑:

急迫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敷药如法,乃.行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b.官不信,械之.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c.其.一疮痕犹在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d.君不为.我昭雪不足为.

外人道也13.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①咆哮相侵,惧甚②日既晚,狼遥送之。

③狼见毛被絷,怒奔隶。

④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⑤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4分)

(2)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

(3分)

(3)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3分)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三、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夜思中原刘过①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④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

夜光芒。

(1)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

(4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①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③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⑤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

⑥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

参考答案

2.a

3.d(a项,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走向”缺少宾语中心词;c项:

搭配不当,“汽车行业”前应加“推动”;或者结构混乱,“优化经济结构”改为“经济结构优化”)4.d5.c6.b

7.答案:

d解析:

8.答案:

c

9.答案:

c解析:

c项中的“之”,均为助词,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项中的“其”,前者为代词,意为“他们的”;后者为“副词”,表示祈使语气,意为“可要,一定”。

b项中的“以”,前者为“连词”,表示目的,意为“用来”;后者为“介词”,意为“用”。

d

项中

10.答案:

a提示:

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诛”有被动意味);d项前句为被动句,后句为状语后置句。

11.d(遑:

闲暇)

(4分,得分点:

介宾结构后置、莫、追诘等,译句要通顺)

(2)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

(3分,得分点:

喙、拄、旋等,译句要通顺)

(3)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也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3分,得分点:

异、遽、释等,译句要通顺)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

一天,他做完手术回来,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

毛大福拣起来一看,原来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

他正觉得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

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

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

不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

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一个大疮,已溃烂长蛆。

毛大福懂了狼的意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然后走了。

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

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

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

毛大福于是平安回到家。

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

正巧毛大福出售金首饰时,被宁家认出,于是将他抓起来,送往公庭。

毛大福诉说金首饰的来历,县官不相信,用枷锁把他拘禁起来。

毛大福受了冤屈,却又不能自己申明,只得请求宽限时日,让他去向狼询问。

县官便派两名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径直走到狼窝。

不巧,狼没回来,三人只好往回走。

走到半路,他们遇见两只狼,其中一只狼疮疤还在。

毛大福认出了它,向它作揖祝告说:

“前次承蒙赠送,现在就因为这件事受到冤屈。

你如果不为我昭雪,我回去就会被拷打而死。

”狼见毛大福被捆绑着,愤怒地奔向差役。

差役拔刀相对。

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

差役十分窘迫。

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走了。

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几天后,县官出行,一只狼衔着破鞋丢在路上。

县官走了过去,狼又衔着鞋子跑到前面放在路上。

县官命令收起鞋,狼才走。

县官回来,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

有人传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曾被两只狼紧紧追逐,后来,狼衔着他的鞋走了。

于是,县官派人将丛薪拘捕来认鞋,果然是他的鞋。

于是怀疑杀死宁泰的必定是丛薪,审讯他后,知果然如此。

他杀了宁泰,并取走了宁的钱银,而宁藏在衣服下面的首饰,却没来得及搜寻,后来被狼衔走了。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

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

老婆婆给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

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

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

16.

(1)颈联借景抒情(1分),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的河山冰重霜凝;春风吹来,本是草木争荣的时候,宫殿却是一片荒凉。

(1分)“冰霜重”既点明了天气严寒,又饱含了对宋军无力恢复中原的感慨(1分);“草木荒”描写了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1分)。

(酌情给分)

(2)①首联紧扣题中的“思”,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对汴京的怀念之情。

②颔联写自己的“孤忠”不受赏识,才略没得施展,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哀怨。

③无人、无力收复失地的感慨。

④以剑自比,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仍然可以上插于天,表达了对国家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酌情给分)

3

【篇二:

10月份综合练习】

s=txt>2011年10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

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

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这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

中国人擅长此道,找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

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

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特色,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进行分析。

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

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

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改。

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第三个特色,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

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满窗前,是一个境界;天心月圆,是一个境界。

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

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第四个特色,是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

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四项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

全面、有机与动态三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

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

正如海边冲浪的并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满湖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

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读者》2009年12期16页)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以悟为代表,比较重视直观体会,这是与具有缜密逻辑的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而言的。

b.中国人观察事物不注重局部分析,观察事物的方式通常是重视统摄全面,中医与绘画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例证。

c.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截然不同。

d.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构成表里,表达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改,这是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例证。

b.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所以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

c.“文化”一词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它昀语根是“人文化成”,太极图就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

d.直观的悟性是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有机、全面与动态三个思考的角度,而这三个思考的角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因为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

每一种文化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b.传人中国的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华化成为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

c.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四个特色之间互相加强、彼此相关,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中就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d.中国人对“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的理解,说明了具有乐观的命运论,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种智慧是由深度的哲学探讨浓缩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甘利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

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

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

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

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

“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

“尔金从何处来?

曰:

“得诸地中。

又问:

“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

“弟子故贫,无资业。

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

“有是哉!

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

“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

“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

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

“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

“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徐曰:

“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

”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

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

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

“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

醉中语人曰:

“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

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

(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

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

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

错判官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

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3分)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3分)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4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思中原

刘过①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8.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

(4分)

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官赋》)

(5),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哀枫树

梁实秋

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

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

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

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

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

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

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

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②④

【篇三:

精校word版--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txt>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拟古九首(其九)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

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