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45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docx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一、产业理解

1、政策导向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

理管理条例》;2006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表1近年来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法规(部分)

 

1

 

近几年来,我国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出台的多项政策法规,

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导。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外,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

相关地方性法规。

总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越来越

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技术解读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

意见》中,将再生资源解释为“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

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

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再

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

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

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再生资源覆盖了商品和资源在生产和生活

环节流通的全过程。

从开采和生产过程的尾矿、伴生矿、工业废渣等,

到流通环节的包装、运输,再到终端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

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

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见表6-2)。

表2再生资源分类表

 

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

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

 

种类

代表性资源

金属类再生资源

废旧钢铁、有色金属等

非金属类再生资源

废旧橡胶、纸张、塑料、玻璃、工农业废渣等

废旧电子电器机械设备

电子废弃物、废旧汽车、船舶、电机、催化剂等

2

 

生产制造各种成品、半成品,并加以销售)以及与其相关的科技开发、

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集合。

它蕴涵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

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它的发展极大地刺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

新,是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再生资源产业主要包括以下经济组织与个人:

废置物品回收企业;

以各类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或加工对象的加工制造企业;

各类拆解企业;

有色金属或贵金属回收企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械制造企业;

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从事科技开发,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及信息

服务的企业或市场组织;

垃圾分拣企业和散布于街头的“拾荒者”。

 

利用与再利用

物质

资源

合理

投入

使

 

 

 

 

 

�自身再利用

�用于新的生产过

 

可再生资源循环

利用回收

 

 

 

�资源回收利用

�回收副产品

 

图1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图解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指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

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通

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

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实现途径:

3

 

——在源头上,实现合理开发与资源优化配置。

——在生产中,实施清洁生产。

——在消费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面进行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

——废弃物被资源化,其直接经济价值增加。

——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减少,减少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

性,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生态效益。

——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直接耗用,为人类的持续发展保有大

量的存量资源,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社会效益。

 

图2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连接图

循环经济的精髓是“在循环中再生,在再生中循环”。

再生资源

循环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它的重复利用就是对循环经

济的最好诠释。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生资源循环利

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4

 

3、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不断状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

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纵横的格局。

目前,全国再生资源行

业共有回收网点20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

万人,再生资源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上都取得了很

大进步,节能减排效果日益显著。

“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

源总量约4亿吨,年均回收量约8000万吨,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

表3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利用表(国内)

 

注: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为2009年前数据,2010年后数据未能

获取,故仅作参考——编者。

2010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

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报废汽车以及报废船舶,共八大类别的主要再生

资源回收总量达1.49亿吨,比2009年增长了585.9万吨,增幅为

4.1%。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达5069亿元,较2009年的4471亿元

增加了599亿元,增幅达到13.4%,超过2010年我国GDP的增长速

 

类别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增长率率(%)(%)

1

废钢铁(万吨)

6550

7010

8061.5

11.01

2

废有色金属(万吨)

207

228

259.9

12.07

3

废塑料(万吨)

700

800

944

16.14

4

废纸(万吨)

2262

2765

3373.3

22.12

5

废轮胎(万吨)

221.6

298.4

352.1

26.33

5-1

其中:

翻新(万吨)

26.6

31.4

37.1

18.10

5-2

回收利用(万吨)

195

267

315.1

27.47

6

废电子电器

6-1

数量(万台)

4348.4

5632.5

6477.4

22.27

6-2

重量(万吨)

138.5

180.2

207.2

22.55

7

报废船舶

7-1

数量(艘)

58

223

240.84

146.24

7-2

重量(万轻吨)

12.4

11.3

12.43

0.56

8

报废汽车

8-1

数量(万辆)

90

84

86

-2.14

8-2

重量(万吨)

180

168

172

-2.14

9

回收总量(万吨)

10271.5

11460.9

13382.43

14.17

5

 

度近3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

立,计划通过3-5年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利

用效率10%以上,产值年均增长25%,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1.5万

亿人民币。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资

源产业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20世纪末,发

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到2500亿美元。

21世纪初增至6000

亿美元,到2010年达1.8万亿美元。

(2)需求量大。

国内再生资源需求缺口较大,进口规模不断增

大。

2007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等五个

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538.67万吨,2008年增加到3908.03万吨,

增幅为10.4%。

全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缺口较大,废钢铁由于绝

对量较大,国内回收所占比例较大,但每年仍有300多万吨的缺口;

废塑料每年需进口700多万吨,废纸每年需进口2480万吨,废塑料、

废纸的40%以上需要进口。

表4

主要再生资源类别来源表

 

注: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为2009年前数据,2010年后数据未能

获取,故仅作参考——编者。

 

类别

2007年

2008年

总量

(万吨)

进口量

(万吨)

国内回收

所占比例

(%)

总量

(万吨)

进口量

(万吨)

国内回收

所占比例

(%)

1

废钢铁

7349

339

95.4

8427.6

366.12

95.7

2

废有色金属

999.75

277.8

22.8

568.3

308.4

45.7

3

废塑料

1448.47

648.47

55.2

1676.7

732.77

56.3

4

废纸

5021

2256

55.1

5854.9

2481.6

57.6

5

废旧轮胎

298.4

-

-

352.1

-

-

6

报废船舶

28.7

17.4

39.4

31.57

19.14

39.4

7

报废汽车

168

-

-

172

-

-

8

废旧电子电器

180.2

-

-

207.2

-

-

9

总计

15493.52

3538.67

73.97

17290.37

3908.03

77.4

6

 

(3)回收率偏低。

尽管近年来全社会对再生资源行业给予了高

度重视,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

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还非常低,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废钢不到

20%的回收率、废塑料25%的回收率更是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

每年

我国可以回收利用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到400多亿美

元(详见表5)。

表5

国内外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对比表

 

注: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以废钢为例,2008年我国废钢回收量为8000万吨,如果回收率

由目前的17.9%提高到45%,每年废钢回收量将增加到2亿多吨,因

此我国再生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广阔,提升空间巨大。

2012年4月7日至8日,商务部在沪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

系建设现场会议,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会上指出,近期商务部将启

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末,

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

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得全国主要品

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4)行业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政策

体系、示范试点、基础工作、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理念宣传等各

 

国别

废纸

废钢

废塑料

中国

51.6%

17.9%

25%

57%

21.8%

16%

2.6%

美国

45%

45%

日本

56.3%

50.1%

60%

欧洲

71%

40%

7

 

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项政策、法规、法律的相继出台使得循环

经济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

中共十七大提出:

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小

康社会目标。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5年7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

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

促进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全面确立

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法律约束。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

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十二五”节

能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定调: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

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

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

制造产业化水平。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

水平。

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

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决定》中两次提到了建立现代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以资源循环利用

(再生资源产业)为载体的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

尤其是“积极推行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新型商业模式”

这一表述,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即:

目前散乱、无章的废旧资源游击

队式回收体系,将彻底改造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的新型

商业模式”。

我们认为,《决定》中的这一战略部署,必将对我国再

生资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

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回收拆解管理条例》中,一是明确

 

8

 

提出了“回收拆解”概念;二是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

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放在条例第一条显著位置;三是废除了现

行《管理条例》中“关于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报废汽车‘五大总

成’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的规定,将在极

大程度上解决机动车再制造工作的制度障碍,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

企业开放一个更加广阔的原料市场。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

为支撑再生金属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06-2020年间,中国将重点发

展废杂金属机械拆解、分选分类技术;表面洁净化等预处理技术;提

高金属熔炼回收率技术;再生铝保持性能技术;废电池无害化处理技

术;废汽车、废家电回收利用技术;钢铁烟尘回收锌技术;“三废”

治理技术;研究制定再生金属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预计

到2020年,中国再生金属产量将达1240万吨(占总产量40%)。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重要再生资源

循环利用工程放在节能环保之后,体现了国家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

重视已经越来越重视了。

业内人士称,“十二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预测,

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

的8%,其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产值将达到1.5

万亿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意义

 

1、发展现状

丰城市有着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城市

是江南最大、全国闻名的再生资源物资集散地,建有庞大的再生资源

9

 

传统专业市场,占地500多亩,2009年6月份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

国家级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

丰城市全市130多万总人口中,其中有近10万人从事再生资源

回收、拆解、熔炼和加工业务,遍布在全国各地的1200多家各类废

旧物资回收企业和5000多户个体经营户中,分布在全国各地200多

个大中小城市,仅台州就有丰城市籍从事废旧金属的回收、拆解熟练

工1万多人。

年回收废旧金属就达60万吨,其中年回收铜20多万吨,

年回收铝10多万吨,年回收废钢铁30多万吨,再生金属综合资源非

常充足,市场网络优势明显。

2006年,丰城市制定出台了《丰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围绕铝、铜等再生金属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再生金属为主要原料的

循环利用产业链。

2007年10月成立丰城市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基地,

2008年7月调整为“丰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

2008年

7月和2009年9月,丰城市分别举办了第八届和第九届再生金属国

际论坛会,这是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会首次在县级市举办。

2009年6

月,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获得商务部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试点单位。

2010年10月省工信委授予基地为全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示范基地称号。

最近国家工信部已将丰城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

用十大示范基地之一。

2011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批复为“中

国再生铝基地”。

丰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是经江西省环境保护厅环评

审查(一期为赣环督字[2007]303号、二期为赣环评字[2010]167

号),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一期为赣发改工业字

[2007]1531号、二期为赣发改工业字[2009]2317号),全省第1个省

级再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基地。

基地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三

 

10

 

期建设,一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三期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丰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一期)位于丰城市郊孙渡街

道阁里扬,占地约2平方公里,分拆解、熔炼、深加工和管理服务4

个功能区。

主要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工业废旧金属进行拆解、

熔炼、深加工,实现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原生矿的开采,达到保

护环境的目的。

目前正在启动二期与三期的建设。

2008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基地目前已有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凯华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金洋金属有限公司、江

西兰通环球金属有限公司、丰城市宏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西锦恒

铜业有限公司、丰城市鑫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西怡翔金属材料有

限公司、江西鸿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江西丰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河洲产业园等25家企业入驻,对促进丰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地作用。

 

2、发展意义

丰城市作为江西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城市矿

产开发企业,建立辐射全国的规模化、规范化、集聚化、高水平、圈

区管理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十分必要。

(1)实现产业集群内部布局的合理性

本产业集群分为两个区域,一是丰城市再生资源利用基地,主要

从事再生资源的回收、拆解、熔炼以及初加工,发展目标是做大规模,

为下游的产业链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资源;一是丰城工业园核心区内的

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主要从事再生资源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推

广,发展目标是做大产值、做强产业,提高产业的聚集,实现产业经

济效益的裂变。

该布局既可以保证原再生资源利用基地配套设施和空

12

 

间环境的有效使用,又可以提高丰城工业园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量,促

进园区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

(2)实现产业集群经济效益的裂变

丰城工业园的再生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属于产业集群的下游产业

链,产品技术含量高,这就要求吸引高水平科技人员,在园区内建设

科技研发中心,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提升再生利用技术水准,提高

再生利用产品品种和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强再生利用产业市场竞争

力,促进城市矿产开发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也有利于招商引资,有

利于引入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园区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迅速做强产业,提升经济效益,有效实现产业集群经济效益的裂变。

(3)有效缓解丰城市乃至江西省的资源矛盾

资源供求矛盾始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城工业园发展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扩大再生资源的利用范畴,提高再生资源的

利用率,能有效缓解丰城市乃至江西省的资源供求矛盾。

 

三、环境分析

1、优势

 

(1)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传统。

第一,丰城市有着工业废旧

物资综合利用5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丰城市是江南最大、全国闻名的

再生资源物资集散地;第二,具有相当的规模,建有庞大的再生资源

传统专业市场,占地500多亩,全市从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人员

10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的各类工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1200多家和

经营户5000多户,分布在全国各地200多个大中小城市。

(2)具备了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

深圳格林美是国内电子废弃

物循环利用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自动化拆解及原生化和再制备技术,

 

13

 

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深度资源化业务,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

创新型试点企业,是中国循环经济与低碳制造的领军企业,该企业已

经入住丰城工业园,且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园区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企

业。

该公司的家电拆解项目已于2011年正式投产,年处理能力是5

万吨电子废弃物,同时从事塑料的深加工,主要生产塑木型材和注塑

建材。

而汽车拆解和废钢铁综合利用项目在丰城工业园已于2012年

开始建设,年综合利用报废汽车5万吨、废钢铁25万吨。

(3)环保空间优势。

丰城市每年有55434吨的二氧化硫排放空

间和76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空间,有空间帮助前来投资的工业固废综

合利用企业顺利通过环评。

(4)专业人才、技工型人力资源充足。

丰城紧邻南昌,对南昌

各种专业人才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与南昌各大学府也有人才交流协

议,且丰城目前正在筹建的几大专业技术专修学院,能为丰城发展再

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供充足人力资源。

(5)交通区位优势。

丰城工业园地处江西省境内沪瑞高速、赣

粤高速、京福高速“天”字形高速枢纽的中心点,距省会南昌60公

里,昌北机场70公里,临近江西昌河、江西江铃等汽车制造企业;

浙赣线、京九铁路、赣粤高速、105国道穿境而过;境内赣江为三

级航道,3000吨货轮可直达长江,建有年吞吐量500万吨的货运码

头和铁路装卸站。

 

2、劣势

 

一是回收环节的“拾荒者”有待规范。

“拾荒者”是原有废旧物

质回收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但同时,又成为了回收企业现代化发展中

的障碍因素。

产业发展的当前,要把“拾荒者”转变为产业大军。

 

14

 

是上规模企业较少,生产能力不足,同时自主研发能力需要加强。

是各个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和现有优势的互

补。

 

3、机遇

(1)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

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

办公室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

《回收拆解管理条例》中,一是明确提出了“回收拆解”概念;二是

明确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放在

条例第一条显著位置。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将重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放在节能环保之后,体现了国家对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6-2020年)》提出,为支撑再生金属中长期发展目标,在

2006-2020年间,中国将重点发展废杂金属机械拆解、分选分类技术;

表面洁净化等预处理技术;提高金属熔炼回收率技术;再生铝保持性

能技术;废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废汽车、废家电回收利用技术;钢

铁烟尘回收锌技术;“三废”治理技术;研究制定再生金属行业标准、

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2)产业集群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