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76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离心泵特性曲线.docx

离心泵特性曲线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概念

离心泵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

流量Q的测定

扬程H的测定

轴功率N的测定

效率η

转速n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流量用下式计算:

  流量(升/秒)=涡轮流量计频率/涡轮流量计流量系数

  注意还要进一步转换成立方米/秒

   

(2)泵的扬程用下式计算:

           He=H压力表+H真空表+H0+(u出2-u入2)/2g

   式中:

H压力表——泵出口处压力

        H真空表——泵入口真空度

        H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

       u出——泵出口处液体流速

        u入——泵入口处液体流速

        g——重力加速度

(3)泵的总效率为:

  

   其中,Ne为泵的有效功率:

    Ne=ρ*g*Q*He

   式中:

ρ——液体密度

         g——重力加速度常数

         Q——泵的流量

(4)电机输入离心泵的功率Na:

   Na=K*N电*η电*η转

       式中:

K——用标准功率表校正功率表的校正系数,一般取1

             N电——电机的输入功率

            η电——电机的效率

             η转——传动装置效率

三、实验步骤

因为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液面以上,所以在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进行

灌泵。

如图所示,调节灌泵阀的开度为100

灌泵工作完成后,点击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钮接通电源,就可以

启动离心泵,并开始工作。

注意:

在启动离心泵时,主调节阀应关闭,如果主调节阀

全开,会导致泵启动时功率过大,从而引发烧泵事故

启动离心泵后,调节流量调节阀到一定开度,

等涡轮流量计的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鼠标左键点击压力表、真空表

和功率表,即可放大,以读取数据,如下图所示:

注意:

务必要等到流量稳定时再读数,否则会引起数据不准

鼠标左键点击实验主画面左边菜单中的“数据处理”,可调出数据处理窗口,在原始数页

按项目分别填入记录表,也可在用点击“打印数据记录表”键所打印的数据记录表记录数据,两者形式基本相同。

注意单位换算。

调节主调节阀的开度以改变流量,然后重复上述第4——5步,

从大到小测10组数据。

记录完毕后进入数据处理。

四、数据处理

五、注意事项:

(1)当没有完成灌泵时启动泵会发生气缚现象

(2)当关泵完成后在出口阀全开的情况下启动泵可能会发生烧泵事故

六、思考题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

答:

关闭出口阀是为了让泵能正常运行起来。

因为,离心泵在启动前是没有水的,而在其启动后,扬程会很低,流量却很大,使离心泵的功率也很大,容易超载,使泵的电机及线路损坏。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

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

启动离心泵之前要引水灌泵是为了避免气缚现象的发生。

如果发生气缚现象,会使离心泵无法输出液体。

如果,引水灌泵后仍然无法启动,那就有可能离心泵坏了。

3、为什么用泵的出口阀调节流量?

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调节流量?

答:

在固定的转速下扬程是固定的的情况下,离心泵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就是调节导流面积来改变流量,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可行,但是,同时较为消耗能量。

我们也可以使用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来调节流量,又能减少能量,节约用电。

4、离心泵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不断上升?

为什么?

答:

是。

因为离心泵的进口和出口是有间隙的,达到一定压力后,水只在出口和进口处循环,所以压力会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上升并保持在这个压力上。

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路上安装阀门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

合理。

 

孔板流量计校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孔板流量计的构造、原理、使用、安装及校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原理

在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孔板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U型压差计相连接。

孔板流量计是利用流体通过锐孔的节流作用,使流速增大,压强减小,造成孔板前后压强差,作为测量的依据。

若管路直径为d1,孔板锐孔直径为d0,流体流经孔板后所形成缩脉的直径为d2,流体密度为ρ。

在界面I,Ⅱ处即孔板前测压导管处和缩脉处的速度,压强分别为u1,u2与p1,p2,根据柏努利方程式,不考虑能量损失可得:

          

          

由于缩脉的位置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截面积S2又难以知道,而孔口的面积却是知道的,测压口的位置在设备一旦制成后也不改变,因此,用孔板孔径处的u0来代替u2,又考虑到流体因局部阻力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并用校正系数C来校正。

则有: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式又有:

则经过整理后可得:

;则又可以简化为:

根据u0和S2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

[m3/s]

[m3/s]

公式中:

   R—U型压差计的读数,[m];

   pr—压差计中指示液的密度,[kg/m3];

   C0—孔流系数,它由孔板锐孔的形状,测压口的位置,孔径与管径比和雷诺准数共同决定。

具体数值由实验确定。

当d1/d2一定,Re准数超过某个数值后,C0就接近于定值。

一般在工业上定型孔板流量计都规定在C0为常数的流动条件下使用。

三、实验步骤

灌泵

因为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液面以上,所以在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进行灌泵。

因为本实验的重点在流量计,而不是离心泵,所以对灌泵进行了简化,如图所示,只要调节灌泵阀开度大于0,等待10秒以上,然后关闭灌泵阀,系统就会认为已经完成了灌泵操作。

开泵

灌泵工作完成后,点击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钮接通电源,就可以启动离心泵,并开始工作。

建立流动:

启动离心泵后,调解主调节阀的开度为100,即可建立流动

数据读取

用鼠标左键点击标尺,即可调出标尺的读数画面,先记录下液面的初始高度。

鼠标右键点击可关闭标尺画面。

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活动接头,即可把水流引向计量槽,可以看到液面开始上升,同时计时器会自动开始计时。

当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鼠标左键点击活动接头,将其转到泄液部分,同时计时器

也会自动停止。

此时记录下液面高度和计时器读数用鼠标左键点击压差计,用鼠标拖动滚动条,读取压差。

四、数据处理

五、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的表现孔流系数C0在Re比较小时随Re的变化,我们把实验中的流量定得很低,以获得更小的Re。

另外,一般流量计校验实验是测定在孔流系数几乎不变的范围内测定多次取平均值,以得到C0,而不是认识C0随Re的变化关系。

因此,如果用手动记录数据和计算,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用自动计算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六、思考题

1.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阀门?

为什么?

答:

可以不关闭,因为流量调节阀的作用是调节流量的平衡的,避免压缩空气出现大的波动

2.如何检验测试系统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

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液压制动系统是靠油液传递动力的,若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因其可压缩性,会导致制动系统制动效能大大降低.为此,必须将混入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彻底排除.

3.以水做介质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如何应用?

答:

对于其他牛顿型流体就可以.

Re反应了流体的性质,虽然其他的流体的密度和黏度都与水不一样,但是最终都在Re上面反应出来了.所以仍然适用.

4.在不同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

可以,一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另外,不要奢望可以做出一个多项式之类的好的曲线,这是不可2.一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5.如果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者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

答:

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

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4-1)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

              

(4-2)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再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4-3)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

              

(4-4)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实验中改变冷却水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

根据定性温度(冷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

                  

(4-5)

 式中:

       α—传热膜系数,[W/m2·℃];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

      △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

      

(4-6)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

      V—流体体积流量,[m3/s]。

三、实验原理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4-1)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

(4-2)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再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议程:

(4-3)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

(4-4)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

根据定性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

(4-5)

式中:

   α—传热膜系数,[W/m2·℃];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

   △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

(4-6)

式中:

   W—质量流量,[kg/h];

   Cp—流体定压比热,[J/kg·℃];

   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

  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

   V—流体体积流量,[m3/s]。

四、实验步骤

启动风机:

点击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钮,启动风机,风机为换热器的管程提供空气

打开空气流量调节阀:

启动风机后,调节进空气流量调节阀至微开,这时换热器的管程中就有空气流动了。

打开蒸汽发生器的开关:

在蒸汽发生器的右侧。

鼠标左键单击开关,这时蒸汽发生器就通电开始加热,并向换热器的壳程中供汽

打开放气阀:

排出残余的不凝气体,使在换热器壳程中的蒸汽流动通畅。

数据读取:

流量计读数:

在图中点击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出现读数画面。

读取压差计读数。

经过换算可得空气的流量。

读取温度:

在换热管或者测温仪上点击会出现温度读数画面。

读取各处温度数值。

其中温度节点1-9的温度为观察温度分布用,在数据处理中用不到。

蒸汽进出口及空气进出口的温度需要记录。

按自动记录可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实验数据。

按退出按钮关闭温度读取画面。

改变空气流量调节阀开度,重复以上步骤,读取8~10组数据。

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再停空气。

五、数据处理

六、注意事项:

(1)、学校的设备大都是需要用电为差计测量电流然后计算温度的,此套设备比较先进,采用了数字显示仪表直接显示温度。

(2)、关于排放不凝气:

如果不打开放气阀,理论上套管内的压力应该不断增大,最后爆炸,实际上由于套管的密封程度不是很好,会漏气,所以压力不会升高很多,基本可以忽略。

另外不凝气的影响在实际是实验中并不是很大,在仿真实验中为了说明做了夸大。

(3)蒸汽发生器:

关于蒸汽发生器的控制和安全问题做了简化。

(4)传热实验有两个流程,另一个管内的介质为水,原理一样,只是流程稍有不同。

七、思考题

1.观察并比较三根传热管的传热速率,说明原因

答:

保温管的传热速率为76.116W,裸管的传热速率为91.277W,汽-水套管的传热速率为2121.2W,因此传热速率:

保温管<裸管<汽水套管。

保温管的传热速率慢,是因为其壁较厚,而且材料的导热系数小;裸管其次,是因为自然对流的条件下给热系数很小;而汽水套管的传热最快,是因其为强制对流,给热系数较大。

2.测定传热系数K时,按现实验流程,用管内冷凝液测定传热速率与用管外冷却水测定传热速率哪种方法更准确?

为什么?

如果改变流程,使蒸汽走环隙,冷却水走管内,用哪种方法更准确?

为什么?

答:

使用管内冷凝液进行热量衡算更准确,因为它只与套管进行热量交换,而管外冷却水还与管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得到的总传热系数偏大。

如果改变流程,冷却水走管内,则使用管内冷却水进行热量衡算更准确。

3.汽包上装有不凝气排放口和冷凝液排放口,注意两口的安装位置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

不凝气排放口安装在汽包上方,而冷凝液排放口在汽包下方。

不凝气排放口是为了排出水蒸气中的不凝气,防止其积累或者进入换热管中,影响热量衡算的准确性。

冷凝液排放口也有相似作用,但位置不同。

4.若将汽-水套管的冷却水出口、入口调换,则调换前后Δ𝑡𝑚值是否相同?

答:

不同。

原实验装置是逆流,平均温差大,而调换后是并流,平均温差较小。

5.在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α相差较大时,壁温接近哪侧温度?

欲提高K值,应从哪侧入手?

答:

壁温较接近α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

而当α相差较大时,K更接近α较小的一侧,因此,欲提高K值,应从α较小的一侧入手,增加该侧的对流给热系数。

 

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

2.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

二、实验原理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用压降对气速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线)。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大,(图中cd段)。

到液泛点(图中d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测定填料塔的压降和液泛速度,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和确定填料塔的适宜制作范围,选择合适的气液负荷。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板式塔中,两相接触在各块塔板上进行,因此接触是不连续的。

但在填料塔中,两相接触是连续地在填料表面上进行,需计算的是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

填料层高度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以及等板高度法。

总体积传质系数KYa是单位填料体积、单位时间吸收的溶质量。

它是反映填料吸收塔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设计填料高度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是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

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

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在x-y坐标系为直线)。

故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

  

所以:

      其中

式中:

         GA—单位时间内氨的吸收量[kmol/h]。

           KYa—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h]。

           Vp—填料层体积[m3]。

           △Ym—气相对数平均浓度差。

           Y1—气体进塔时的摩尔比。

           Ye1—与出塔液体相平衡的气相摩尔比。

           Y2—气体出塔时的摩尔比。

                    Ye2—与进塔液体相平衡的气相摩尔比。

a、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流量V0:

(m3/h)

 式中:

V1——空气转子流量计示值(m3/h)

       T0、P0——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的温度和压强

        T1、P1——标定状态下的空气的温度和压强

       T2、P2——使用状态下的空气的温度和压强

b、标准状态下的氨气流量V0’

(m3/h)

 式中:

V1’——氨气转子流量计示值(m3/h)

       ρ01——标准状态下氨气的密度1.293(kg/m3)

       ρ02——标定状态下氨气的密度0.7810(kg/m3)

   如果氨气中纯氨为98%,则纯氨在标准状态下的流量V0’’为:

               

           V0’’=0.98*V0’

c、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G:

              G=V0/22.4

d、单位时间氨的吸收量GA:

              GA=G*(Y1-Y2)

e、进气浓度Y1:

                             

f、尾气浓度Y2:

               

  式中:

Ns——加入分析盒中的硫酸当量浓度(N)

        Vs——加入分析盒中的硫酸体积(ml)

        V——湿式气体流量计所得的空气体积(ml)

        T0——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温度

        T——空气流经湿式气体流量计时的温度

g、对数平均浓度差(ΔY)m

                       Ye2=0

                       Ye1=mx1*

                       P=大气压+塔顶表压+(填料层压差)/2

                       m=E/P

                       x1=GA/Ls

                式中:

                   E——亨利常数

                   Ls——单位时间喷淋水量(kmol/h)

                   P——系统总压强

h、气相总传世单元高度:

                 

              式中:

                   G’——混合体气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速

三、实验步骤

开关的绿色按钮接通电源,就可以启动风机,并开始工作

测量干塔压降

打开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

由于气体流量与气体状态有关,所以每个气体流量计前都有压差计(测表压)和温度计,和流量计共同使用,转换成标准状态下的流量进行计算和比较。

将空气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到100,稍许等待,进行下一步。

鼠标左键点击空气的转子流量计,读取空气的流量

鼠标左键点击空气的压差计,读取空气的当前流量下的压差。

鼠标左键点击空气缓冲罐上的温度计,读取温度:

鼠标左键点击吸收塔两侧的压差计分别读取塔的压降和塔顶的压力,左边的压差计指示塔的压降,右边的压差计指示塔顶压力。

鼠标左键点击实验主画面左边菜单中的“数据处理”,可调出数据处理窗口,点击干塔数据页,按标准数据库操作方法在各项目栏中填入所读取的数据,也可以使用自动记录功能进行自动记录。

调节阀以改变空气流量,重复上述第2)——3)步,为了实验精度和回归曲线的需要至少应测量10组数据以上。

注意:

因为在干塔状态下压降很低,所以测量范围应尽量不要在流量较低的范围内进行。

测量湿压降

干塔压降测量完毕后,在进水之前,应减少空气流量,因为如果空气流量很大,会引起强烈的液泛,有可能损坏填料。

打开水流量调节阀,调节进水的流量(建议80l/h)。

然后慢慢增大空气流量直到液泛,鼠标左键点击塔身可看到塔内的状况。

液泛一段时间使填料表面充分润湿,然后减小气量到较少的水平。

注意:

本实验是在一定的喷淋量下测量塔的压降,所以水的流量应不变。

在以后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水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测量湿塔的压降与测量干塔的压降所读取的数据基本一致,参见“测量干塔压降”的“读取数据”,但只多了一项水的流量,点击水的转子流量计即可读取。

逐渐加大空气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增加空气流量,多读取几组塔的压降数据。

同时注意塔内的气液接触状况,并注意填料层的压降变化幅度。

液泛后填料层的压降在气速增加很小的情况下明显上升,此时再取1~2个点就可以了,不要使气速过分超过泛点。

传质系数的测定

建议的实验条件:

水流量:

80l/h空气流量:

20m3/h氨气流量:

0.5m3/h

以上为建议实验条件,不一定非要采用,但总体上要注意气量和水量不要太大,氨气浓度不要过高,否则引起数据严重偏离

将鼠标移动到钢瓶阀上,鼠标会变成扳手形状,此时左键点击打开,右键点击关闭(不能在此调节流量)。

氨气流量计前也有压差计和温度计,用氨气调节阀调节氨气流量(实验建议流量:

0.5m3/h)。

通入氨气后,鼠标左键点击实验主窗口右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