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99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docx

石峡沟2#大桥墩台模板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施工图(石峡沟2#大桥)》府谷施桥30;

(2)《单线圆端形实体桥墩》图号:

府谷施桥参-03;

(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4)《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22-2005);

(5)《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2编制目的

为确保桥梁墩台模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特针对模板及支架搭设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计算内容主要包括施工荷载计算,并对主要结构(面板、竖肋、背楞、对拉杆、连接螺栓)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1.3编制内容

本方案编制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墩台模板及脚手架总体施工方案、墩台模板、墩台脚手架、模板维护及维修、质量标准、安全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共九章。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五标段石峡沟2#大桥位于府谷县赵五家湾境内。

专用线起朔准线油坊坪站,经麻镇站,沿皇甫川,入哈镇,穿银路峁、跨清水川,入赵五家湾乡,出赵家塔站后沿向西行,在赵五家湾乡政府北侧通过,经张家塔村后,进入五标段张家塔隧道,出隧后设石峡沟2#大桥(8-32m),出许家梁隧道后为五标终点。

石峡沟2#大桥起讫里程DK33+786.54~DK34+058.63,桥长272.09m,简支梁桥,为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五标段范围内单位工程。

桥址位于赵五家湾乡西北侧沟谷内,横跨石峡沟,周围地势较为平缓,沟谷中流水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

2.2设计概况

本桥设计为铁路等级为工业Ⅰ级(参照国铁Ⅱ级);正线数目为单线;设计活载为中—活载;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设计时速为80km/h。

桥梁所处线路上行坡度14‰,曲线半径为R=800m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工程位置及范围示意见图2-01、图2-02。

本桥桥台顶平置,梁斜置。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榆林市府谷铁路专用线5标石峡沟2#大桥,石峡沟2#大桥设计里程为DK33+786.540~DK34+058.630,8-32m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全桥长272.09m,中心里程DK33+922.14。

石峡沟2#大桥布置图见2-01、2-02。

本桥桥台为单线T型桥台,油坊坪端桥台里程为DK33+791.04,银子湾段桥台里程为DK34+053.23。

桥墩为单线圆端形实体桥墩,1号墩里程为DK33+823.95、2号墩里程为DK33+856.75、3号墩里程为DK33+889.55、4号墩里程为DK33+922.34、5号墩里程为DK33+955.08、6号墩里程为DK33+987.78、7号墩里程为DK34+020.48。

桥墩身采用C30、C40钢筋混凝土,桥墩顶帽及托盘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桥台身及托盘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桥台顶帽采用C35钢筋混凝土,道碴槽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台支承垫石采用C50钢筋混凝土。

本桥简支梁采用双曲面钢支座,固定支座设于每孔梁的油坊坪方。

桥台椎体护坡采用M10浆砌片石,厚35cm,下设10cm厚碎石垫层。

湿陷性黄土地基基坑不得浸水,基坑开挖时,应在基坑底面以上预留5-10m土层,进行夯实至设计高程;基坑回填时,其基坑底部采用原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回填接近地面0.5m时,应及时用3:

7灰土分层密实夯填至稍高于地面。

 

 

 

2.3气候条件

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差与日差气温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7.3℃;最冷月平均气温-12.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0.9;历年平均风速2.0(m/s);年平均降雨量395.5mm;年最大降水量814.2mm;一日最大降水量181.8mm;历年平均蒸发量2029.1mm;7~9月份为多雨季节,其他月份均属于少雨季节。

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50cm。

铁路气候分区属于寒冷地区,冻融环境作用等级D2。

第三章墩台模板及脚手架总体施工方案

石峡沟2#大桥墩台施工,模板采用大型定型钢模板,脚手架采用φ48t=3.5mm的钢管脚手架,高度小于十米时采用双排四面布设,高度大于十米时采用三排四面布设,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单次施工高度为6~8m。

3.1施工工艺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01所示。

 

3.2总体施工方案

脚手架搭设,采用φ48t=3.5mm的钢管脚手架,高度小于十米时采用双排围绕桥墩四面布设,高度大于十米时采用三排围绕桥墩四面布设。

脚手架每层铺设脚手板、并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挂设安全防护网,架体侧边设置上下所需的斜道。

桥墩台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其中桥台采用大块平面板,桥墩采用大块半圆曲面板和平面板拼装而成。

根据施工的方便性,模板每节高度设为2m,并配置1m、0.5m节作为调整。

第四章墩台模板

4.1施工工艺

墩台模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01所示。

 

4.2施工方法

4.2.1施工准备

模板安装前完成墩台身钢筋绑扎质量验收、混凝土接缝凿毛处理及清理、施工作业脚手架验收,确保全部合格;同时模板安装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明确模板安装、加固、拆除以及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等方面内容,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4.2.2测量放样

由专业测量人员放出桥墩顺桥向和垂直桥向的中心线,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测量放样线找出墩底曲面板中点和曲面与直面板交点位置,并与现场做出标识或画出墩底桥墩截面大样图,并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现场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模板定位作业。

4.2.3模板施工

⑴模板进场后由工程部和物资部组织各部室及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检查,模板表观质量和模板甲供材料是否与计算书中一致,同时收集模板出厂合格证、计算书、使用说明书以及连接所用高强螺栓的合格证书、加固所需的对拉杆合格证书,并由试验人员对高强螺栓、对拉杆件进行抽检。

另外对进场进行模板试拼,检查各节模板净空尺寸是否与桥墩台设计尺寸一致。

⑵模板吊装前进行模板打磨,清除表面锈蚀和混凝土,并清洗干净,然后涂刷脱模剂。

⑶模板吊装

①模板吊装前由墩底至墩顶进行计算,每节模板接缝考虑5mm误差,计算至墩顶不得超出设计标高,各节模板合理调配,当顶部高度不足时采用木模板或普通钢模板对底部支垫。

②吊装作业时由25t以上汽车吊吊至安装平面,然后人工移至安装位置,安装时首先安装一块曲面板,就位后分别安装2块直面板和1块曲面板,顺序依次进行。

当第一节安装完成后认真对模板中心、尺寸、水平进行检查、调整。

模板接缝直接垫2~3mm厚双面胶或橡胶片可有效的微调平和止浆。

每块模板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每吊装一块模板时螺栓连接一次,但匆需拧紧,待一节全部就位调整后均匀紧固,同时按模板设计安设对拉杆。

③第一节安装完毕后,按同样顺序进行以后各节,安装至浇筑面顶部后再次对模板中心、尺寸、水平进行检查、调整,控制中心线误差在5mm以内,水平误差在3mm以内,支护再次紧固螺栓,确保接缝误差在5mm以内。

⑷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3模板材料

模板用材料全部采用符合《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涵施工规范》的规定。

直面板:

面板δ=5mm钢板

连接板δ=12mm钢板

螺栓M20高强螺栓

横肋[10槽钢,横肋间距30cm

竖肋2根[12槽钢,槽钢背对被设置,相距5cm,每根竖肋间距为90cm

对拉杆φ32,布置间距为90cm×100cm

曲面板:

(模板大样见图4-02所示)

面板δ=5mm钢板

连接板δ=12mm钢板

螺栓M20高强螺栓

竖肋[10槽钢,间距30cm

抱箍[10槽钢,间距66cm

圆端形桥墩模板大样图见图4-03所示。

 

 

4.4模板方案

每块模板之间采用M20高强螺栓连接固定,平面板部分采用对拉丝杆固定,曲面板与平面板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4.5模板承载力验算

4.5.1基本条件

1)桥墩模板采用全钢模板,主要平面板和圆弧模板栓接组成,根据设计图纸,设计墩高9~21m,圆端直径为2.4m~3.32m,断面总长4.8~5.72m。

2)材料性能:

Q235钢重力密度78.5KN/m³,弹性模量206Gpa,容许弯应力181Mpa,容许压应力165Mpa;高强螺栓,容许剪应力250MPa,容许拉应力400MPa。

 

3)混凝土:

重力密度25KN/m³,浇筑速度按25~30m³/h,计算浇筑速度为1.5m~2m/h,计算去2m/h,按掺外加剂取k=1.2,浇筑时温度去25℃。

4)荷载分析与计算:

产生侧压力的主要荷载有⑴静载:

静态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⑵动载:

①振捣器产生的荷载4.0KN/㎡,泵送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4.0KN/㎡,二者不同时计算。

荷载组合为:

强度验算1.2×⑴+1.4×⑵,刚度验算⑴

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6m/h以下时,新浇的普通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P=kyh

v/T=2/25=0.08>0.035,则h=1.53+3.8*v/T=1.834

最大侧压力P=kyh=1.2*25*1.834=55.02KN/㎡

则:

荷载设计值为q1=1.2*55.02+1.4*4=71.624KN/㎡

荷载标准值为q2=55.02KN/㎡

5)检验标准

⑴强度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

⑵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结构跨度的1/400;

⑶钢模板面板的变形为1.5mm;

⑷钢面板的刚楞、肋的变形为3.0mm。

4.5.2面板验算

根据模板结构,面板按照两对边固定,两对半简支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19表得:

Lx/Ly=30/66=0.455<0.5,则取挠度计算系数0.00844,弯矩计算系数0.0234

面板强度验算

弯矩M=0.0234*ql2=0.0234*71.624*0.3^2=150.8N·m

板截面系数W=1/6bh2=1/6*600*6^2=3600mm³

则最大弯曲应力σ=M/W=150.8/3600=4.19*10^7pa=41.9Mpa<181Mpa

经验算,面板强度满足要求。

面板刚度验算

面板刚度K=Eh3/(12(1-v2))=206*10^9*0.006^2/(12*(1-0.25^2))=6.592*10^5

挠度ω=0.00844*ql4/K=0.00844*55.02*10^3*0.3^4/(6.592*10^5)=5.71*10^6m

=0.00571mm<1.5mm

ω/L=0.00571/300=0.00761/400<1/400

经验算,面板刚度满足要求。

4.5.3竖肋验算

竖肋根据布置为3跨连续梁,承受30cm宽的均布荷载,背楞间距90cm,则

q3=0.3*q1=0.3*71.624=21.487KN/m

q4=0.3*q2=0.3*55.2=16.56KN/m

具体布载和弯矩图见图4-04所示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12表得:

最大挠度计算系数0.677,最大弯矩计算系数0.080。

 

竖肋强度验算

M=0.080*q3l2=0.080*21.487*0.9^2=1.392KN·m

竖肋截面系数W=39.7cm³

则最大弯曲应力σ=M/W=1.392/39.7=35.063Mpa<181Mpa

经验算,竖肋强度满足要求。

竖肋刚度验算

刚度EI=206*10^9*198*10^(-8)=4.0788*10^5

挠度ω=0.677*q4l4/(100EI)=0.677*16.56*10^3*0.9^4/(100*4.0788*10^5)

=0.18mm

0.18/900=0.08/400<1/400

经验算,竖肋刚度满足要求。

4.5.4背楞验算

背楞根据布置为2跨连续梁,承受90cm宽的均布荷载,对拉点间距100cm,则

q5=0.3*q1=0.9*71.624=64.462KN/m

q6=0.3*q2=0.9*55.2=49.68KN/m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11表得:

最大挠度计算系数0.521,最大弯矩计算系数0.071,支反力系数两边和中间分别是0.375,0.625。

背楞强度验算

M=0.071*q5l2=0.071*64.462*1.0^2=4.577KN·m

背楞截面系数W=2*62.1=124.2cm³

则最大弯曲应力σ=M/W=4.577/124.2=36.85Mpa<181Mpa

经验算,竖肋强度满足要求。

背楞刚度验算

刚度EI=206*10^9*2*391*10^(-8)=1.61092*10^6

挠度ω=0.521*q4l4/(100EI)=0.521*49.68*10^3*1.0^4/(100*1.61092*10^6)

=0.161mm

0.161/1000=0.0644/400<1/400

经验算,竖肋刚度满足要求。

各支点反力

两端V1=0.375*ql=0.375*64.462*1=24.173KN

中间V2=0.625*ql=0.625*64.462*1=30.289KN

4.5.5对拉杆的验算

对拉杆受力最大位置位于平面板中间,受拉30.289KN

则:

σ=N/A=30.289/((0.032/2)^2*π)=37.661MPa<181MPa

经验算,对拉杆强度满足要求。

4.5.6连接螺栓验算

连接螺栓受力最大点位两侧曲面板与平面板连接处(螺栓孔间距按20cm计算)

剪应力τ=1.2*25*0.2*3.32/2*0.2/(0.01^2*π)=6.34MPa<250MPa

拉应力σ=1.2*25*0.2*3.32/2*0.2/(0.01^2*π)=6.34MPa<400MPa

经验算,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4.6混凝土浇筑

桥墩设计混凝土标号等级为:

墩身C30、台身C30、顶帽C35、和支座垫石C50钢筋混凝土,墩台混凝土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必须满足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及要求。

混凝土浇筑前,将基础与墩、台身接头处混凝土进行凿毛,清除浮浆及松动部分,冲洗干净,并整修连接钢筋。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在装配有自动电子计量系统的搅拌站集中拌制,使用混凝土输送罐车运输,汽车起重机吊装入模。

正式浇筑前,经试验优选配合比,坍落度选180~200mm。

浇筑时在墩身整个平截面内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并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落差不超过2m,同时浇筑过程中注意纠正预埋件的偏差,保证混凝土密实和表面光滑整齐,无垫块痕迹。

混凝土浇至支座垫石顶面时注意抹平压实,并特别要注意锚栓孔的预留。

如果支座高度与设计预留的高度有变化,则要注意根据支座中心处的梁底标高调整支座垫石的高度,支座垫石的标高按验标控制。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看护,观察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当模板松动时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检查模板中心、水平、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当符合要求时及时进行加固,确定牢固后开始混凝土浇筑。

当模板变形时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检查模板尺寸、水平、中心,当变形在范围内时,对模板进行加固检查,并在此加固,之后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

当模板发生位移是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加长模板尺寸、水平、中心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模板加固和螺栓紧固进行检查并处理,确定模板加固和紧固无误,且位移较小时由模板位移的反方向浇筑混凝土,并逐步检查模板中心位置,至位移调整后均匀浇筑混凝土。

4.7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时可以拆除模板。

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避免模板损坏,在模板和混凝土脱离以后方可拆卸模板、吊运模板。

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去除板面上残余的混凝土、刷油,对损坏的模板进行修复。

4.8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⑴大模板运到现场后,要清点数量,核对型号。

清除表面锈蚀和焊渣,板面拼缝处要用环氧树脂腻子嵌缝。

背面涂刷防锈漆,并用醒目字体注明编号,以便安装时对号入座。

⑵模板吊装前对吊装设备基础进行检查,确定吊装设备稳固,然后检查起吊设备起吊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⑶施工范围不得布设在行车或其他作业范围内,同时不得非工作人员进入,确保现场安全。

⑷桥墩周边设置排水系统,避免下雨洪水对作业面冲击,同时不得在桥墩周边堆砟等。

⑸模板吊装作业时必须按照自下而上分块分节安装,且设置溜绳,不得碰撞已安好模板和脚手架。

⑹模板拆除作业遵循“先装后拆”的原则。

⑺施工作业现场大于4级风时停止作业,并加固好上下连接螺栓。

⑻模板施工完成后经各部室及相关负责人现场验收合格,并完成模板验收记录签证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⑼混凝土浇筑过程,浇筑速度不得大于2m/h,每次浇筑高度为6~8m。

⑽模板加固完毕后且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顶部四角设置缆风绳不定,以便稳固模板。

第五章墩台脚手架

5.1施工工艺

墩台脚手架施工工艺具体见图5-01所示。

 

5.2施工方法

5.2.1地基处理

⑴距离桥墩近的一排的脚手架可直接立在承台上,只需加设垫板,不需要地基处理。

⑵离桥墩远的的脚手架超出了承台范围,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从承台边缘向外围按照3-5‰找坡,回填土夯实后,上面铺5cm厚、20cm宽以上的脚手板沿桥墩周围通长布置,之后在脚手板上放置垫板,垫板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

⑶雨后要对脚手架架体基础进行全面检查,严禁脚手架基底积水下沉。

5.2.2排水措施

在距脚手架外排立杆外0.5m~1.0m处设置一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3-5‰。

在地面偏低洼位置设置出口,引排到指定位置或者低洼处影响施工范围外。

排水沟布置见图5-02所示。

 

5.2.3立杆设置

⑴脚手架采用单立杆,当高度小于10m时采用双排布置,当高度大于10m时采用三排布置,立杆顶端高出结构1.5m,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横杆采用十字扣进行连接。

⑵脚手架立杆纵距最大为2m,横距1.2m,步距1.5m,内侧立杆距模板边缘不超过20cm。

⑶脚手架底部的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布置,是钢管立杆的对接街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c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⑷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⑸同排内外侧两根立杆连接与墩身表面垂直。

5.2.4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⑴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5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cm。

⑵大横杆与立杆采用直角扣连接,相交点全部固定。

⑶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主节点)及大横杆跨中设置小横杆,小横杆与墩身表面垂直,主节点处两端采用十字扣件扣紧在立柱上,跨中大横杆处扣紧在小横杆上,已形成空间结构整体。

⑷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柱之间等间距增设1~2根小横杆,保证脚手板端头距离小横杆不超过15cm。

5.2.5剪刀撑

⑴本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⑵脚手架外侧立面必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一般每5步5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不大于60°。

斜杆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⑶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十字扣件固定,在其中每个主节点处均设固定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⑷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内。

⑸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物的高度及脚手架的长度和宽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剪刀撑和斜撑。

⑹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2个十字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5.2.6脚手板铺设

⑴脚手板首先选用松木,厚5cm,宽25~40cm长度不少于3.5m的硬木板;也可采用竹串片脚手板。

⑵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cm。

⑶里外立杆间应满铺脚手板。

拐角交接处平整,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档现象,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板,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5.2.7斜道

⑴墩台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采用一字型斜道。

⑵墩台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采用之字型斜道。

⑶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斜道宽度设置为0.9m,坡度采用1∶1;拐弯处设置不小于1m的平台。

⑷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20cm。

⑸斜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cm;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外宜采用三角木填顺;斜道脚手板上应设置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3cm。

5.2.8防护设施

⑴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设置安全网防护。

⑵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⑶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

挂设要求:

安全网应挂设严密,用塑料蔑绑扎牢固,不得漏眼绑扎,两网连接处应绑在同一杆件上。

安全网要挂设在棚架内侧。

⑷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小于2道,高度分别为0.6m和1.2m。

5.3墩台脚手架设计

脚手架设置为绕墩台四周布置,当墩高小于10m时采用双排单立杆布置,当墩高大于10m时采用三排单立杆布置,排间距为120cm;单排立杆纵距设置最大为2m,本次计算按2m计算;步距设置为1.5m;每层脚手板采用5cm厚松木板铺设,并用φ3mm的铁丝固定牢固;架体底部当地基为土质时将土体夯实并铺垫脚手板,然后设置底座搭设脚手架,且在地面上20cm范围内设置扫地杆;架体顶部设置高120cm防护栏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单侧设置上下斜道。

具体布置见图5-03所示,图中为5#墩脚手架布置,桥台脚手架与桥墩一致。

 

5.5脚手架验算

5.4.1材料选择

脚手架杆件为φ48×3.5mm的无缝钢管,扣件选用φ48直角扣、旋转扣等,脚手板采用t=5cm后木板铺设,并用φ3mm铁丝固定,安全网采用绿色阻燃密目网(2000目/㎡)。

5.4.2计算参数

⑴脚手架设计参数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横距为1.2m,立杆的纵距为2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m;

内排架距模板边缘长度为15cm;

脚手架钢管类型:

Φ48×3.5mm无缝钢管;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1.00;

⑵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1.0kN/m2;脚手架用途:

结构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

1层;

⑶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陕西省榆林市,桥址处于沟谷中,风力较大,基本风压0.4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3.12,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1.13;

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