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06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1

第二章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的技术组织措施....................69

第三章安全承诺及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77

第四章保证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80

第五章工期承诺及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83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

1.1编制依据

1.1.1//////////////////////招标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昆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昆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昆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1.1.3主要规程、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8-8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20-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2006-9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T10-9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199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1.2工程概况

1.2.1,新建活动室为二层框架,建筑面积为250m2;基础为人孔桩。

1.2.2水文地质

气象资料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4.7℃

年平均最高气温29.3℃

年平均最低气温-3.1℃

(2)年平均相对湿度74%

(3)年平均降雨量905mm

(4)年平均蒸发量1955mm

(5)年平均气压810.8毫巴

(6)年平均风速3m/s

(7)最多风向SSW(南南西)

(8)地震烈度7度

1.3施工组织部署

1.3.1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三名组成。

主管技术、质量、安全、成本、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事宜,具体安排见下图:

组织机构设施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质安科

工计试培贯安

量量验训标全

物资科

材施周

料工材

供设管

应备理

经营科

工计合劳财

程划

供统

应计同资务

工程技术科

生施工资

产工程

调技测

度术量料

综合办公室

党文宣后保

 

政秘传勤卫

 

孔桩作业队

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经理部下设6个工作室,各部室职能如下:

技术部:

负责编制和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组织物资检验和施工试验;检查监督工程质量;调整工序矛盾。

质安部:

负责施工质量程序的管理;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编制、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以及安全防护、消防保卫、环保环卫等工作。

物资部:

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贮存;编制并实施物资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各种物资使用。

财务部:

负责编制工程报价、决算、工程款回收、日常财务管理、工程成本核算、资金管理等工作。

综合办公室:

负责落实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

1.3.2施工部署

由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和施工,项目部根据施工合同制定月度及周进度计划组织各班组进行碰头会,总结前一段时期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具体目标:

工程质量:

一次性验收合格。

施工工期:

日历天

安全生产:

杜绝重大人员伤亡、设备及火灾事故发生。

文明施工:

符合合同有关规定。

环境污染及噪音:

符合有关规定

1.4、施工准备

1.4.1技术准备

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

2)合同签订后,由技术部门向建设单位领取各专业图纸,由资料员负责施工图纸的收发,并建立管理台帐。

3)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图,作好图纸会审的前期工作,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

4)工程开工前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联系,做好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

5)准备与本工程有关的规程、规范、图集

6)测量人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位置,做好工程控制网桩的测量定位,同时做好定位桩的闭合复测工作,并做好标识加以保护。

7)提前做好模板设计详图及钢筋放样工作。

1.4.2现场准备

1)做好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讯工作,按公司战略设置围墙,并进行美化装饰。

2)搞好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管线敷设工作,修建并硬化场地临时道路,修建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搞好工程通信工作。

3)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建立一座试验室,内分三室,分别为标准养护室、放置试验器具及成型试件的操作间、供试验人员办公的值班室。

4)施工工现场人员岗位培训的准备

5)管理人员培训:

做好施工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岗位培训,保证掌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新规范、新法律、法规;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季节性施工交底,使全部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6)劳务人员培训:

对劳务队全体人员进行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做好管理宣传、动员工作;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1.4.3物资准备

1)根据工料分析,按照进度计划的使用要求及材料储备额和消耗定额,分别按名称、规格、使用时间进行汇总,编出建筑材料需要量计划,确定加工和供应方式,供应地点,签订物资供应合同。

2)施工选定的各土方机械、混凝土、砂浆搅拌设备、垂直及水平运输机械、钢筋加工设备、木工机械、焊接设备等,根据进度确定数量和进场时间。

3)模板和脚手架由于现场使用量大、堆放占地大、规格多、数量大必须分规格、型号整齐码放。

1.5主要施工方法

1.5.1施工测量

1.5.1.1建筑物平面控制测量施工测量放线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流水段进行网状控制。

根据业主(或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控制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用GTS-2110全站仪,布置20m×20m方格控制网,控制桩采用63×63×5角钢一端焊δ=6mm钢板制作,桩身埋入地下不少于400mm,桩身周围浇灌混凝土,作为施工测量永久性控制桩,通过测角、量距、平差调整后构成一个Ⅱ级全面方格网。

根据所测设的方格控制网,按照总平面图各建筑物(构筑物)坐标位置用全站仪定出各建筑物(构筑物)坐标位置,通过量距、平差,调整符合要求后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验收,符合要求后用全站仪定出各建筑物(构筑物)相应轴线位置及主要工艺设备安装中心线位置并标识在建筑物周围的龙门桩上。

土方开挖时在龙门桩上挂线,根据基础设计尺寸及基础施工工作、土方开挖放坡要求放出基础开挖线。

基础垫层施工完毕后,将各轴线位置用经纬仪投入到垫层上,作为基础施工依据,待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将各轴线投放到基础(设备基础)上,作为上部结构施工依据,上部结构施工时垂直度采用经纬仪跟班检查校正。

1.5.1.1.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遵循先总体,后局部,先整体后分部的原则布置施工测量控制网。

控制桩选在安全、易保存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

根据复测完的红线坐标桩,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定位、放线施测完成后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审验方可申请验线。

1.5.1.1.2提高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1.5.1.1.3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施测前,应熟悉总平图、首层建筑平面图、地下基础平面图和有关大样图及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

根据控制点测定建筑物各主要轴线,做好轴线控制桩。

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满足施测规范要求。

(2)验线

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量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控制线出现偏差,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

1.5.1.1.4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1)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以后,复测首层轴线,再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次施工依据。

(2)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本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设。

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1.5.1.2高程控制:

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永久性水准控制点,以组成高程控制网络。

具体做法详见右图。

各高程点两次观测之误差不得大于1m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设立一个水准控制点,该点设置在入口处道路北侧,水准点的具体做法详见左图。

1.5.1.3标高控制

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至少两点),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出不少于四个点形成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网(水准点原则上布设在坐标控制点上以便于保护),定期进行复测。

1.5.1.3.1挖土阶段:

将基准点标高引至基坑下,挖土阶段用水准仪随时配合土方施工队进行标高控制,用30cm的竹签的顶标高(相对设计挖土标高+10cm),借此严格控制人工挖土的标高,防止超挖。

1.5.1.3.2基础阶段的标高均由基准水准点向下引测至各柱的钢筋上,并随时与基准点复核;点位用红油漆清晰标注,以此控制楼层标高。

1.5.1.3.3上部楼层施工时,先由基准点引至建筑物的外墙混凝土柱上+0.500m,以后每层施工均由此两点用钢尺进行精确引测,并与下一层的标高进行复核。

1.5.1.3.4各楼层施工时,先将下一层标高引测出三个点(楼层的不同部位)与从+0.500引测上的标高进行复核,无误后,按相对楼层面+50cm的标高引至每个柱、墙钢筋的上角上,借此控制楼层板面标高及混凝土标高控制(浇筑砼时,标高控制点可适当加密)。

1.5.1.4沉降观测

为真实反映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实际情况,预防和减少由于地基沉降变形引起的建筑物损坏,根据本工程特点,组织定期沉降观测。

1.5.1.4.1在施工区域建、构筑物分别建立1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1.5.1.4.2根据设计对基础沉降的要求、地质情况和特点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在建筑物各轴线的柱子上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应便于观测。

1.5.1.4.3沉降观测应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工作,采用相同的路线和观测方法。

1.5.1.4.4沉降观测一般第一次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以后定期观测,一般为30天左右。

挡土墙的观测点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1.5.1.4.5在施工期间发生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沉降时,应协同设计、监理、业主等单位共同分析原因,确定解决措施和方案。

1.5.1.5结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1

轴线控制网

测角中误差

±12″

±12″

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1/15000

2

基础垫层标高

±15mm

±10mm

3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3mm

4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时

±5mm

±3mm

30m<L≤60m

±10mm

±8mm

60m<L≤90m

±15mm

±12mm

5

细部轴线

±2mm

±2mm

6

墙、柱、梁边线

±3mm

±2mm

7

门窗洞口线

±3mm

±2mm

8

标高竖向传递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4mm

1.5.2土方开挖及回填

1.5.2.1土方开挖

1.5.2.1.1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有基础土方;开挖采用无支护放坡开挖方式,开挖放坡系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根据现场情况考察一般可按1︰0.5进行。

土方开挖采用1.0m3履带式反铲挖掘机大开挖,余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所指定的卸土区。

1.5.2.1.2、基坑平面尺寸、柱基外围尺寸各放大500mm,作为施工操作面、排水沟、集水井位置。

1.5.2.1.3、挖土顺序:

从上整体向下后退。

1.5.3.1.4、基础土方工程考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平底的方法施工。

1.5.2.1.5、整个工程的土方均按独立承台、独立基础的形状开挖成基坑形式。

1.5.2.1.6、土方开挖考虑安排二台CAT320反铲挖掘机,土方堆放在业主指定位置。

1.5.2.1.7、为了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状结构,距坑底设计标高10-20cm处,停止操作,应由测量放线员测定水平桩和轴线位置,确定开挖深度和基坑边缘尺寸部位,然后再根据具体尺寸进行人工修正基底和边坡。

1.5.2.1.8、土方挖掘完毕之前,均应在基坑四周同时设置排水明沟,沟宽为300mm,沟深为200mm,纵坡2‰,并与集水井贯通;以便及时排除大气降雨和表层泄水。

然用潜水泵抽除积水,通过排水总管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排到附近的场外排水沟。

1.5.2.2基坑排水

1.5.2.2.1、在人工修整基坑(槽)的同时,在沿基槽外侧开挖一条20×30cm(深)的明沟,并在转角处开挖Ф600深50cm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排出。

1.5.2.2.2、所有污水用潜水泵排出后,必须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场外。

1.5.2.3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5.3.3.1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时,按照有关安全规范要求在坑上部边缘设置安全护栏。

1.5.3.3.2当遇软弱土质局部边坡可能出现不稳定时,采用编织袋砂包贴坡砌“砂包护坡”。

1.5.3.3.3基坑边缘上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坑顶边移动重型运输机械,距基坑上部边缘距离不小于5m。

1.5.3.3.4经常对基坡边坡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开裂、不正常掉土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1.5.3.4土方回填:

基坑土方回填在基础(或地下构筑物)验收合格以后进行,回填前先清除基底上垃圾、草皮、木枋、模板等杂物,排除集水和污泥,同时根据回填所用土料取样送实验室进行击实实验,取得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及最佳压夯实遍数,回填时土的实际含水率与最佳含水率之间的差值应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基坑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分层赶平夯实,土方填筑从最底处开始分层赶平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25cm,用振动式打夯机夯实,打夯时应注意夯机行进路线,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不得有漏夯现象,每土层夯实后应取样进行密实度检验,压实系数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以后土层施工。

前期基坑回填时,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

填方应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土或已填土受冻。

1.5.3模板工程

1.5.3.1基础与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1.5.3.1.1施工缝位置的确定: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施工缝位置确定如下:

(1)、框架柱:

各层楼面标高。

(2)、楼梯:

每个楼面一梯段的中间1/3踏步处。

(3)、楼面结构:

每个流水段中楼层不设置施工缝。

(4)、后浇带

1.5.3.1.2模板施工

(1)、柱模板施工

单块就位组拼的方法:

先将柱子第一段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较正调整好对角线,要求模板竖直、

位置准确,并用柱箍固定,然后以第一段模板为基准,用同样方法组拼第二段模板,直到柱全高。

柱模支撑示意图

(2)、梁、板模板施工:

.模板选型

a.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

b.梁侧模及底模采用钢模板。

梁底模下采用Φ48钢管支撑体系,楼板模采用δ=12木层板。

楼板底模下设50mm×80mm木枋作为纵向搁栅,间距400mm,木枋下为Φ48钢管架,梁侧模采用Φ48钢管做背楞,当梁高小于600mm时,间距取≤750mm,当梁高大于600时,间距取≤600mm,且沿梁长度方向设Φ48钢管做水平背楞,当梁高大于700mm时,在梁的中部设一道对拉杆。

.模板拆除要求

a.模板拆除时砼强度必须满足要求方可拆模。

b.应首先拆除梁侧模,再拆板

.梁安装顺序如下:

复核梁底标高,轴线位置搭设满堂架安装梁模板底板绑扎梁钢筋安装两侧梁模穿对拉杆按设计要求起拱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梁模连接固定铺设板下木板安装板模

(3)、钢管排架搭

.由于钢管排架高度>3m,为了保证钢管排架的稳定,在钢管排架下方设置通长扫地管和设置剪力撑,确保钢管排架的稳定性。

模板钢管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模板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b.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c.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为了保证模板形式尺寸正确,防止模板下滑,排架上端扣件采用双扣件形式。

(4)、模板安装误差的控制

模板除按图施工外,还须严格控制模板安装的误差。

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本工程各部位偏按下执行:

①.轴线位置:

5mm。

②.标高:

±5mm。

③.柱、梁断面尺寸:

+4~-5mm。

④.现浇楼面底模表面平整度在2.00m范围内允许误差5mm。

⑤.模板铺设缝隙不得超过2mm,否则要采用油毡条补缝。

(5)、拆模时间

.梁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的原则下,便可拆除;其余构件依拆模试块强度数据为准。

.混凝土柱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

.现浇板与次梁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

.框架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模板的拆除时间应符合规范的要求,要做好砼同条件养护试块,以确定模板的拆除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拆除模板时,由分包商提出要求并取得总包商/业主确认后进行。

所使用脱模剂应得到总包商/业主方的同意。

(6)、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模板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施工人员需按施工质量控制程序控制图严把质量关。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见图。

 

资料整理

.注意事项

a、模板需进行设计计算,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能可靠的承受所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b、模板施工严格按木工翻样的施工图进行拼装、就位和设支撑,模板安装就位后,由技术员、质量员按平面尺寸、标高、断面尺寸、垂直度进行复核验收。

c、浇筑砼时专门派人负责检查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d、由于钢筋绑扎和模板施工是穿插进行,施工安全难度将会很大,故必须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时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1.5.3.2基础与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1.5.3.2.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基础钢筋施工顺序:

弹线(用红漆标记)→承台、条基底板筋→柱钢筋绑扎→校对、验收。

(2)主体结构钢筋施工顺序:

钢筋翻样、审批→钢筋加工制作→半成品钢筋验收标识→清理模板→绑扎框架柱钢筋→验收→绑扎框架梁钢筋→绑扎现浇板下层钢筋→水电预埋管施工→绑扎现浇板面层钢筋→班组自检

1.5.3.2.2、保护层规定

按照规范规定:

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建设部推广使用的塑料保护层定位垫块,垫块间距≤1000mm。

1.5.3.2.3、钢筋检测:

(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采购进场的所有规格钢材进行检测。

.钢筋应有出厂质保单和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牌标记。

.在甲方现场代表监督下,每个规格的钢筋不少于1组试件(每组2根,长度50cm),送市质监部门的材料检测中心进行试验。

(2)、焊接试验:

施工现场的钢筋电焊,均必须按每种规格不多于300个接头为一批,在现场代表的监督下,随意切取3个试件做拉力和冷弯试验。

当“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其中一项试验不符规范规定,应另取加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

1.5.3.2.4、钢筋加工与绑扎

钢筋各类书面检测报告必须送现场代表认可后,方可按图施工。

(1)、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本工程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墙结构详图均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规定表达,施工前应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03G101-1)图集和施工图认真阅读,并经设计技术交底以后方能施工。

.钢筋进场以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记录,并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的位置,分规格、按部位、编号,垫木堆放。

.钢筋在翻样以前,要熟悉图纸及施工说明要求,认真仔细翻样,翻样单经项目工程师审批以后,报监理批准,方可下料。

.钢筋绑扎以前,要熟悉施工图纸和钢筋翻样图,并根据图纸要求检查已配好钢筋的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然后在扎筋的部位弹出尺寸线,还要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拉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扫干净。

(2)、底板钢筋绑扎

.本工程底板钢筋规格、尺寸、层次均较多,为此在底板钢筋绑扎前,要制订绑扎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钢筋的绑扎次序及交错区域处理。

底板上下排钢筋应用Φ18-25钢筋马蹬支撑。

.根据确定的绑扎方案在垫层上用粉笔画出钢筋绑扎的位置标记,然后按标记的位置次序绑扎。

.钢筋网的绑扎: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柱子钢筋绑扎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6倍直径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接头钢筋的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的规定。

.在立好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而下采用缠扣绑扎。

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相交点可用梅花交错绑扎。

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柱箍筋的端头应弯成35度,平直长度≥10d。

.柱子根部、顶部及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柱筋保护层垫块应采用“PVC塑料保护层定位件”,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筋收缩位置、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当梁板筋绑扎完毕以后,在梁筋上伸出楼面的柱筋跟部要绑扎不少于2道的柱筋定位的箍筋,最下面的定位箍筋应与梁板筋绑扎牢固,以防柱筋偏位。

(4)梁筋绑扎

.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标记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的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的架立筋,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扎固定→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梁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