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70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docx

12为人民服务教案

12为人民服务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人文主题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领会文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等。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张思德的生平资料。

课时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影,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张思德的生平资料,并播放电影《张思德》片段,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提示1: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

提示2:

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

注意:

可结合本课教学资源链接,介绍《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

思考:

这篇课文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1认读生字新词:

追悼 送葬 牺牲 泰山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2重点提示“牺”“泰”的字形、笔顺和字义。

“牺”容易多写一横,“泰”容易把下半部分写成“水”。

2.充分朗读课文。

一段一段地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读出了《为人民服务》中的什么重要观点。

要点1:

“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等。

要点2:

核心观点是“为人民服务”,接下来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阐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几个方面的意思像层层剥笋一样,一层一层讲得非常清楚。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1.理解核心观点“为人民服务”。

1读一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2品一品:

句中的“完全”“彻底”可以去掉吗?

要点:

不能。

“完全”“彻底”表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以及自己所知道的事例,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2.理解分论点“死的意义”。

1读一读: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说一说句子意思: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

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联系熟悉的事例以及六年级上册中臧克家的《有的人》来理解。

4品一品:

这一段好在哪里?

要点:

紧扣“追悼”的话题,指出了“死的意义”;运用了引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重要观点;以张思德为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也深情地赞颂了张思德。

3.理解分论点“对待缺点”。

1读一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说一说:

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

是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在一起的?

要点:

第1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2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3、4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作者用了这些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

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3熟读成诵。

4.理解分论点“相互帮助”。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思路的基础上,理清篇章和重点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初步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1读一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品一品:

发现这段话表达上的特点了吗?

要点:

写得非常形象,通俗易懂,言简情深。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

2.听写本课生字词。

3.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2.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

二、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理清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关系。

1引导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

如果找两个同学来读这四句,怎么分配任务比较好?

为什么?

2学生读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第一句话提出了观点,后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

3思考:

我们了解了这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再想想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2.品读本段第2~4句,深入理解句意。

1用课件出示第2句。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学生自主读这一句,启发思考:

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

②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谈谈你对司马迁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

当学生说“周总理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时,教师可追问:

联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了解到的革命先烈事迹,说一说谁的死是重于泰山,谁的死是轻于鸿毛。

③教师小结: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张思德,或是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生前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

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这个意思,这就是引经据典。

2用课件出示第3句。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①引导学生自读这句话,想想毛主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②指名交流后,教师小结:

这一句具体解释了什么样的死比泰山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轻,进一步证明了“死的意义不同”这一观点。

提示:

在课件上标红“为人民利益”“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和“泰山”“鸿毛”这两对意思相对的词组和词语。

③提问:

看看这些加点的词语和词组,你有什么发现?

④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不仅内容相对,而且感情也有天壤之别。

⑤教师指导朗读:

读一读句子,想想毛主席在演讲时会带有怎样的情感,请大家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语言内在的逻辑美。

 

提示:

前面是极力颂扬,后面会表现出极为憎恶的情感。

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交流从人们的哪些举动中,能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预设:

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句中可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正是因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有着无尽的不舍。

3教师小结:

在这一段,毛主席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古人的话证明观点,然后说明不同的人死的意义的区别是什么,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学生尝试背诵这一段。

三、学习第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

1.引导学生默读第3~5自然段,要求:

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作好批注。

2.学生默读,作批注。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我觉得“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几句话在表达上、结构上比较严谨。

教师提示:

1用课件出示原文片段与删除关联词的片段在删除关联词片段中,“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改为“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引导发现:

对比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颠倒句子的顺序行不行?

设计意图: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3~5自然段时,可重点提示学生关注第3自然段第1~4句,通过品析这几句来感受关联词使句间更加严密的作用,从而体会句间严谨的内在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清楚表达一个意思的。

 

2学生讨论交流。

当学生说不清楚不能颠倒顺序的理由时,教师追问:

围绕“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预设:

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和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这四句话的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3教师小结:

课文运用了几组关联词语,让意思表达非常完整和严密。

预设:

我觉得“‘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个例子举得好。

教师提示:

1组织讨论:

毛主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观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我们不怕批评。

四、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1.教师启发思考:

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人呢?

2.指名学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的课后习题,背诵第2~3自然段。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具体论证正确的生死观——引用

正确的批评观——举例

正确的团结观——议论

寄托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一切为了人民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教材。

但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课前我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第2、3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教学时,我首先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再找出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学习“引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再让学生自学第3自然段。

教学第4自然段时,我又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

由于教学中我注重从标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学,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燥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上课的效果还不错。

教学资源

《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景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第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下午一点多,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

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

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

毛主席在演讲中称赞: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主席的演讲正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此时阐明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既为党和军队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和军队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