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82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docx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精讲

新项目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

铜、锌、镉、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项目负责人:

审批日期:

 

一、项目概述

悬浮颗粒物(SP)中痕量金属(如Pb、Cd、Zn等)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这些颗粒中的金属元素多来源于人为污染,主要存在于《2.5um的细小颗粒物中。

目前已证实颗粒物中至少有10种痕量金属具有生物毒性,以Cd、As等为代表的无机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不但对人体具有毒害,而且具有致癌作用。

在一些城市中Pb、Cd已达有害水平。

用大流量采样器或中流量采样器将SP采集在滤料山,样品酸消解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颗粒物各组分分析。

二、检测方法和原理

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

采集在过氯乙烯滤膜上的颗粒物,用硫酸-灰化法消化,制备成样品溶液,然后将溶液引入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器内,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测定溶液中各元素的浓度。

除镉外,其他元素均未见到明显的干扰。

测定镉时,用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进行萃取分离以消除干扰。

如用石墨炉测定,则可用氘灯扣除背景,消除干扰。

各元素测定范围见表1(按采样10m3,定容10ml计)。

表1

元素

Cu

Zn

Cd*

Mn

Ni

测定范围(ug/m3)

0.2~8

0.3~3

0.05~0.5

0.2~5

0.5~5

*经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测定。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1.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1.1过氯乙烯滤膜。

1.2硝酸、盐酸、氢氟酸:

优级纯。

1.30.7%(V/V)硫酸溶液:

用优级纯硫酸配制。

1.41%(V/V)硝酸溶液:

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1.5硝酸溶液:

0.16mol/L。

1.65%(m/V)抗坏血酸溶液:

称取5.0g抗坏血酸,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临用时配制。

1.7甲基异丁酮。

1.8碘化钾溶液:

1.0mol/L。

1.9铜、锌、镉、锰及镍标准贮备液:

称取上述金属(99.99%)各0.5000g,分别用(1+1)盐酸溶液5.0ml、硝酸5.0ml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上述溶液每毫升含相应元素1.00mg。

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冰箱内保存。

1.10铜、锌、镉、锰及镍标准使用液:

临用时,吸取10.00ml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底价1.0ml硝酸,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没毫升含铜、锌、镉、锰及镍各元素100ug。

2.仪器和设备

2.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器或中流量采样器。

2.2马弗炉。

2.3铂坩埚或裂解石墨坩埚:

20~30ml。

2.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具有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

四、采样要求和样品预处理技术

同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方法。

五、检测步骤

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

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工作条件,见表2

表2

元素

波长(nm)

狭缝(nm)

灯电流(mA)

火焰类型

线性范围(ug/ml)

Cd

228.8

0.7

2

贫燃焰

0.2~1

Cu

324.7

0.7

6

贫燃焰

0.5~8

Mn

279.5

0.2

6

贫燃焰

0.5~5

Ni

232.0

0.2

12

中燃焰

0.5~5

Zn

213.9

0.7

15

贫燃焰

0.2~3

②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工作条件,见表3

表3

元素(波长,nm)

Cd(228.8)

Cr(357.9)

Ni(232.0)

干燥(℃/s)

150/15

150/15

150/15

灰化(℃/s)

350/30

1000/30

1100/30

原子化(℃/s)

1700/6

2600/6

2600/6

热除(℃/s)

2000/5

2700/5

2700/5

线性范围(ng/ml)

0.1~2.0

1.0~50

20~400

背景(氘灯)

不扣

不扣

3.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8个100ml容量瓶,按表4配制个待测元素的标准系列,并按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工作条件,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各相应元素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3.3样品测定

3.3.1样品溶液制备,硫酸-灰化法:

取适量样品滤膜于铂坩埚货裂解石墨坩埚中,加入0.7%硫酸溶液2ml,使样品充分润湿,浸泡1h,然后再电热板上加热,小心蒸干。

将坩埚置于马弗炉中400℃±10℃加热4h,至有机物完全烧尽。

停止加热,待炉温降至300℃以下时,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加4~6滴氢氟酸,摇动使其中残渣溶解。

在电热板上小心加热至干,再加7~8滴硝酸,继续加热至干,用0.16mol/L硝酸溶液将样品定量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摇匀,即为待测样品溶液。

3.3.2按与标准曲线绘制相同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3.3.3取同批号、等面积的空白滤膜,按样品测定步骤测定空白值。

表4

瓶号

0

1

2

3

4

5

6

7

Cd

镉标准使用液(ml)

0

0.20

0.30

0.40

0.50

0.60

0.80

1.00

镉浓度(ug/ml)

0

0.20

0.30

0.40

0.50

0.60

0.80

1.00

Cu

铜标准使用液(ml)

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8.00

铜浓度(ug/ml)

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8.00

Mn

锰标准使用液(ml)

0

0.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锰浓度(ug/ml)

0

0.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Ni

镍标准使用液(ml)

0

0.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镍浓度(ug/ml)

0

0.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Zn

锌标准使用液(ml)

0

0.20

0.40

0.60

0.80

1.00

2.00

3.00

锌浓度(ug/ml)

0

0.20

0.40

0.60

0.80

1.00

2.00

3.00

水(ml)

100

97.6

95.3

92.5

89.7

85.4

80.2

73.0

六、结果计算

以铜为例:

式中:

C—样品溶液中铜浓度,ug/ml;

C0—空白溶液中铜浓度,ug/ml;

V—样品溶液体积,ml;

St—样品滤膜总面积,cm2;

Sa—测定时所取样品滤膜面积,cm2;

V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

7.2结果与评价(标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回收率)

1铜

(1)标准曲线:

截距a=0.0008斜率b=0.150相关系数r=0.9999符合r≥0.999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

(2)检出限:

用标准空白连续进样20次,取连续的20次吸光度值,得仪器检出限为0.012µg/m3。

具体见附表2。

(3)精密度:

分别对样品浓度进行6次测定,测得精密度为:

2.5%,符合RSD在10%之内的要求,具体见附表4。

(4)正确度:

取标准样品进行两次测定,测得的浓度均值为1.44mg/L,测定结果在盲样所给的1.42±0.07mg/L范围内。

具体见附表5。

(5)回收率:

以试样测定值为11.20ug,11.40ug的二个样品分别加标量10.0ug,得回收率为97.0%,达到在95%-105%之间的要求,具体见附表3。

2锌

(1)标准曲线:

截距a=0.0019斜率b=0.478相关系数r=0.9994符合r≥0.999的要求具体见附表6。

(2)检出限:

用标准空白连续进样20次,取连续的20次吸光度值,得仪器检出限为0.004µg/m3。

具体见附表7。

(3)精密度:

分别对样品浓度进行6次测定,测得精密度为:

2.0%,符合RSD在10%之内的要求,具体见附表9。

(4)正确度:

取标准样品进行两次测定,测得的浓度均值为1.342mg/L,测定结果在盲样所给的1.330±0.07mg/L范围内。

具体见附10。

(5)回收率:

以试样测定值为7.40ug,7.55ug的二个样品分别加标量5.0ug,得回收率为100%,达到在95%-105%之间的要求,具体见附表8。

3镉

(1)标准曲线:

截距a=0.0024斜率b=0.356相关系数r=0.9994符合r≥0.999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1。

(2)检出限:

用标准空白连续进样20次,取连续的20次吸光度值,得仪器检出限为0.004µg/m3。

具体见附表12。

(3)精密度:

分别对样品浓度进行6次测定,测得精密度为:

0.0%,符合RSD在10%之内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4。

(4)正确度:

取标准样品进行两次测定,测得的浓度均值为0.0802mg/L,测定结果在盲样所给的0.0788±0.0042mg/L范围内。

具体见附表15。

(5)回收率:

以试样测定值为0.50ug,0.50ug的二个样品分别加标量10.0ug,得回收率为95.0%,达到在95%-105%之间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3。

4锰

(1)标准曲线:

截距a=0.0007斜率b=0.170相关系数r=0.9994符合r≥0.999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6。

(2)检出限:

用标准空白连续进样20次,取连续的20次吸光度值,得仪器检出限为0.012µg/m3。

具体见附表17。

(3)精密度:

分别对样品浓度进行6次测定,测得精密度为:

4.4%,符合RSD在10%之内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9。

(4)正确度:

取标准样品进行两次测定,测得的浓度均值为0.495mg/L,测定结果在盲样所给的0.500±0.020mg/L范围内。

具体见附表20。

(5)回收率:

以试样测定值为5.90ug,5.55ug的二个样品分别加标量5.0ug,得回收率为102.0%,达到在95%-105%之间的要求,具体见附表18。

5镍

(1)标准曲线:

截距a=0.0018斜率b=0.056相关系数r=0.9994符合r≥0.999的要求具体见附表21。

(2)检出限:

用标准空白连续进样20次,取连续的20次吸光度值,得仪器检出限为0.04µg/m3。

具体见附表22。

(3)正确度:

取标准样品进行两次测定,测得的浓度均值为0.780mg/L,测定结果在盲样所给的0.778±0.03mg/L范围内。

具体见附表24。

(4)回收率:

以试样测定值为0.00ug,0.00ug的二个样品分别加标量10.0ug,得回收率为97.2,达到在95%-105%之间的要求,具体见附表23。

七、项目小结

1分析人员具有上岗资格,有能力承担该项目的分析。

2PE900T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满足分析要求。

3设施和环境条件均控制在10℃-35℃,湿度20%-80%条件下,满足环境要求。

4运用该方法对水中的铁、锰进行了标准曲线的绘制,检出限实验,精密度实验,正确度实验和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均达到要求。

5实操,具体见典型报告。

附表1

标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

曲线名称:

铜标准曲线曲线编号:

样品类型:

空气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绘制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标准溶液浓度:

10mg/L定容体积:

100ml

编号

标液加入体积(ml)

标准系列浓度(mg/L)

吸光度

备注

1

0.00

0.0

0.000

 

2

1.00

0.2

0.031

 

3

2.00

0.4

0.060

 

4

8.00

0.8

0.121

 

5

10.00

1.0

0.151

 

6

15.00

1.5

0.224

 

a=0.0008b=0.150r=0.9999

附表2

检出限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编号

空白值

空白标准偏差

斜率b

仪器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

1

-0.0022

0.0006

0.150

0.012µg/m3

0.012µg/m3

2

-0.0029

3

-0.0013

4

-0.0017

5

-0.0017

6

-0.0014

7

-0.0014

8

-0.0013

9

-0.0017

10

-0.0013

11

-0.0008

12

-0.0025

13

-0.0027

14

-0.0031

15

-0.0027

16

-0.0023

17

-0.0024

18

-0.0024

19

-0.0018

20

-0.0021

仪器检出限=空白标准偏差*3/b

附表3

回收率结果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加标液浓度:

10.0mg/L加标体积:

1.00ml加标量:

10.0ug

编号

浓度(mg/L)

定容体积(ml)

含量(ug)

回收率%

样品1

0.224

50

11.20

样品1

0.228

50

11.40

样品1加标

0.420

50

21.00

97.0

样品1加标

0.419

50

20.95

回收率=(加标后测得含量-待测物含量)/加标量*100%

附表4

精密度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样品编号:

20150116002-1

编号

浓度

(µg/m3)

平均浓度(µg/m3)

标准偏差

RSD%

1

0.45

0.47

0.01

2.5

2

0.46

3

0.47

4

0.48

5

0.47

6

0.48

附表5

国标考核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编号

浓度(mg/L)

稀释倍数K

最终浓度(mg/L)

BY1410087

0.724

2.0

1.45

BY1410087

0.718

2.0

1.44

测定浓度均值(mg/L)

1.44

标准样品值(mg/L)

1.42

不确定度

±0.07

附表6

标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

曲线名称:

锌标准曲线曲线编号:

样品类型:

空气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绘制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标准溶液浓度:

10mg/L定容体积:

100ml

编号

标液加入体积(ml)

标准系列浓度(mg/L)

吸光度

备注

1

0.00

0.0

0.000

 

2

1.00

0.1

0.049

 

3

2.00

0.2

0.098

 

4

3.00

0.3

0.150

 

5

4.00

0.4

0.195

 

6

5.00

0.5

0.237

 

a=0.0019b=0.478r=0.9994

附表7

检出限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编号

空白值

空白标准偏差

斜率b

仪器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

1

0.0000

0.0006

0.478

0.004µg/m3

0.004µg/m3

2

-0.0009

3

-0.0009

4

-0.0014

5

-0.0009

6

-0.0013

7

-0.0007

8

-0.0003

9

-0.0016

10

-0.0003

11

-0.0007

12

-0.0027

13

-0.0017

14

-0.0016

15

-0.0005

16

-0.001

17

-0.0006

18

-0.001

19

-0.0008

20

-0.0018

仪器检出限=空白标准偏差*3/b

附表8

回收率结果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加标液浓度:

10mg/L加标体积:

0.50ml加标量:

5.0ug

编号

浓度(mg/L)

定容体积(ml)

含量(ug)

回收率%

样品1

0.148

50

7.40

样品1

0.151

50

7.55

样品1加标

0.250

50

12.50

100.0

样品1加标

0.251

50

12.55

回收率=(加标后测得含量-待测物含量)/加标量*100%

附表9

精密度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样品编号:

20150116002-1

编号

浓度

(µg/m3)

平均浓度(µg/m3)

标准偏差

RSD%

1

3.1

3.1

0.06

2.0

2

3.1

3

3.1

4

3.0

5

3.1

6

3.2

附表10

国标考核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2环境条件:

20℃48%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编号

浓度(mg/L)

稀释倍数K

最终浓度(mg/L)

BY1412027

0.269

5.0

1.345

BY1412027

0.268

5.0

1.340

测定浓度均值(mg/L)

1.342

标准样品值(mg/L)

1.330

不确定度

±0.07

附表11

标准曲线绘制原始记录表

曲线名称:

镉标准曲线曲线编号:

样品类型:

空气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绘制时间:

2015.1.23环境条件:

20℃50%RH

标准溶液浓度:

10mg/L定容体积:

100ml

编号

标液加入体积(ml)

标准系列浓度(mg/L)

吸光度

备注

1

0.00

0.0

0.000

 

2

0.50

0.05

0.020

 

3

1.00

0.1

0.038

 

4

2.00

0.2

0.075

 

5

3.00

0.3

0.112

 

6

5.00

0.5

0.178

 

a=0.0024b=0.356r=0.9994

附表12

检出限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3环境条件:

20℃50%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编号

空白值

空白标准偏差

斜率b

仪器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

1

-0.0008

0.0005

0.356

0.004µg/m3

0.004µg/m3

2

-0.0003

3

-0.0006

4

0.0001

5

0.0005

6

-0.0002

7

-0.0009

8

-0.0007

9

-0.0012

10

-0.0002

11

-0.0007

12

-0.0007

13

-0.0003

14

-0.0013

15

-0.0001

16

-0.0012

17

-0.0011

18

-0.0011

19

-0.0001

20

-0.001

仪器检出限=空白标准偏差*3/b

附表13

回收率结果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3环境条件:

20℃50%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加标液浓度:

10.0mg/L加标体积:

1.00ml加标量:

10.0ug

编号

浓度(mg/L)

定容体积(ml)

含量(ug)

回收率%

样品1

0.010

50

0.50

样品1

0.010

50

0.50

样品1加标

0.200

50

10.0

95.0

样品1加标

0.199

50

9.95

回收率=(加标后测得含量-待测物含量)/加标量*100%

附表14

精密度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3环境条件:

20℃50%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仪器型号:

PE900TECJC/SB-001

样品编号:

20150122001-1

编号

浓度

(µg/m3)

平均浓度(µg/m3)

标准偏差

RSD%

1

0.02

0.02

0.0

0.0

2

0.02

3

0.02

4

0.02

5

0.02

6

0.02

附表15

国标考核记录表

样品类型:

空气分析时间:

2015.1.23环境条件:

20℃50%RH

方法依据:

《空气与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