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03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6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docx

高二文科历史家长会发言稿

山师大附中地理教师致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有幸与你们在山师大附中聊城高中相识相知并建立师生友谊。

也很高兴与你们一起探究高中地理科学的奥妙。

在此我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地理是一门记忆性和理解性较强的综合学科,要求对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等知识的获取通过记忆来完成是学好地理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牢固记忆与理解,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无从谈起。

但仅仅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先理解再背诵记忆,如此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希望同学们提前预习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4个专题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会考中,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和最精华一册,同时也是学生最难理解、最难学习掌握的一部分。

所以要求学生必需做好在暑期预习工作,做好充分的功课。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培养你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现给学生们推荐以下与地理学科相密切相关的影视节目:

《宇宙探索》《地理大发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

2.快速记忆法:

水浸(金)地球,火烧木成尘土,天海王星都叫苦.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就和形与所处的位置而言,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特殊性:

人类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的概念:

宇宙间的星云、、行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4)天体的分类: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5)天体系统的形成: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4、读太阳系图,完成下题。

1.写出下列行星的名称:

a

b

c地球

d

e

f土星

g

h

5.八大行星的分类:

以质量和体积大小分类,分为:

类地行星:

、、地球、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合作探究一判断A与B图,哪个是天体?

并说明理由。

A不是天体,原因是:

它没在宇宙空间,而在地球表面,属于地球的组成部分.

B是天体,原因是:

存在于宇宙空间,并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

原理:

合作探究二:

北斗七星是否属于天体系统,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因为北斗七星相互吸引,但不相互绕转.

原理:

6、地球具备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这与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密切关系,具体如下:

1)什么叫黄道面?

2)赤道面与地轴什么关系?

3)黄赤交角的度数与什么的度数是相同?

7.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概况: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

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8.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不相同的。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示可以得出:

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除受纬度的影响外,还受大气天气状况、季节、地面高低状况等的影响。

9.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1)丰富区:

主要分布在南疆、陇西、青藏高原大部分和内蒙古高原西部,其中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

简析其原因

(2)较丰富区:

主要分布在北疆、内蒙古高原东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大部、甘肃南部。

(3)可利用区:

主要分布在东北大部、东南丘陵地区等地。

(4)贫乏区:

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大部分地区,以成都平原最少。

原因是

10.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

(1)概念:

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类型:

黑子——出现在层

耀斑和日珥——出现在层。

太阳风——出现在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年)。

(2)耀斑易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影响无线电通讯。

(3)太阳风轰击极地上空的高层大气产生现象。

11.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

①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是,南极上空看是。

②周期:

真正周期:

日,时间是

昼夜更替的期周:

日,时间:

小时;即一天。

③速度:

角速度分布规律:

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60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因为南北纬60度的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地方时和区时不同②昼夜更替③地转偏向力(赤道向极点增加)

 

11.地球公转运动

1.)绕转中心:

其公转轨道面叫。

2.)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3.)轨道:

形状,太阳位于。

4.)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周所需的时间)

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闰,闰年为366天。

5.)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

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

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面积速度:

地球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相等。

(4)1月初过点,速度(快、慢)

7月初过点,速度(快、慢)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上地球公转的方向。

(2)A地节气是,在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B地节气是,在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C地节气是,在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D地节气是,在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3)地球由D到A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

(4)在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点,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点附近(写字母)。

(5)地球由位置A围绕太阳公转再回到位置A所需时间为,

称为一个年。

 

理解记忆下图中内容:

试一试你的理解能力

 

必修一地理全部知识点如下:

爱学习的同学要先学先掌握为最好,谁敢为人先,他必能领先!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

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

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由里往外:

①光球:

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

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

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

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

注意: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

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注意:

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意义:

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②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经度差1°=时间4分钟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例如:

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

【注意】:

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

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

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

⑤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向两极递减)

6、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

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

00

7、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线与经线交角=直射点纬度

8.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9、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同区减,异区加)

10.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1、日期分割:

0:

00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或称“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或称“旧一天”。

若0时经线为西经度,则新一天大于一半;若0时经线为东经度,则新一天小于一半;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若0时经线为0°,则新旧一天各占一半。

12、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即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

13、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2)人文因素: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3)实例: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4、地球公转

(1)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2)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1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

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

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

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

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

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

(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⑧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纬度、气候、地势高低

16、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

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

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

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17、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18、昼长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1)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

(2)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

00

19、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出现昼夜现象

(1)地球自转—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地球倾斜着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1)黄赤交角存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2)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3)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4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太阳直射点

(1)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

(3)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4)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

(5)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6)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

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

(7)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

例如:

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½×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½×(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8)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

3.21~9.23: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23~次年3.21: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9)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

①北回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

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

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22、四季的划分:

(1)我国传统划分:

以“四立”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

(2)欧美的划分:

以“二分二至”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

(3)我国气候统计和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

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

(4)按气候含义划分:

候平均温(即连续5天的平均温):

≥22℃为夏季,≤10℃为冬季,

10℃→22℃为春季,22℃→10℃为秋季。

23、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2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

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地震波

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

固体

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3)划分:

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作用

干洁

空气

N2

78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03

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原因

对流层

低纬17~18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烈;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km

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

大气

对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