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14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掌握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途径,识记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懂得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材解析】

“依法行使权利”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教材文字简短精炼,知识点紧凑集中,重难点清晰明确,旨在增强公民权利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味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分析生活中侵权维权的真实案例,逐步在实践中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同时,本框内容承接上节课的知识点,又对下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起到明理践行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途径,识记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2、能力目标:

懂得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教法和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着重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情景活动等教学方法;

对学生而言,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等学法。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力争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原则和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出示多媒体视频以及图片展示与分析提出问题:

1、广场舞大妈有没有权利跳广场舞?

2、广场舞大妈应该怎么做?

3、泼粪公民应该怎样正确维护合法权益?

4、我们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力呢?

由此出示教学目标及课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图片、视频展示与分析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高铁吗?

在拿到高铁票后,你会注意票上什么?

2、列车到点要发车了,如果你的家人还没有赶到,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引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索兴趣)

2、视频展示案例

展示视频为罗某阻拦高铁事件

1、先引导学生理解网友的评论;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评析他人观点,能对行使权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提出问题:

1、从罗某的言语、行动中,我们来评价她是否在依法行使权利?

2、她为何要受处罚?

3、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引出:

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回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使学生对行使权利的界限问题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3)案例分析

展示图片及案例--男子讨薪不成跳楼轻生,被民警救下,处以拘留

2018年1月31日,遵义市播州区境内,一名男子爬上6楼阳台,准备轻生。

经调查,该男子吴某,系贵州渝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因索要工资未果,于是有了以跳楼来威胁的极端想法。

在劝说1个多小时未果后,遵义市公安局播州分局多警种通力合作,将该男子一把拉下来。

而这名男子也因扰乱社会秩序,被处以7天拘留。

提出问题:

1、对于男子的这种维权方式,你怎么看?

2、他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根据案例自主发言,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上一案例中女主人公的做法,指出他的维权方式不合理,同时以真实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维护权利守程序:

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维护权利的方式和途径有: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4)小组活动:

情景模拟

消费者徐先生在某商场花3000多元购买了一部手机,使用了十几天就出现问题,徐先生想换新或退货,但商家一直坚持只为消费者做售后维修。

而每次维修之后,过几天又出现同样情况,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工作生活,并且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直接损失。

活动设置:

1、打开学案,看到“小组活动”;

2、模拟商家及徐先生,分别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方式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4、总结三种方式的特点、内容和应用;

方式一:

沟通

徐先生找到厂家负责人,将由于手机反复修理所带来的损失以及权责,与厂家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

商家:

徐先生:

结果:

方式二:

调解

但是,徐先生仍然不满厂家给出的经济赔偿,认为自己的权益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

商家:

徐先生:

结果:

方式三:

诉讼

但是,厂家思量后又觉得自己让步太多,利益受损,不愿如期支付赔偿。

商家:

徐先生:

法院:

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讨论的方式还可以群策群力,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

引出三种方式的特点、内容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学海拾贝

由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

(五)当堂检测,巩固反馈

1.广场舞扰民,业主们以“高音炮”还击告诫我们()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③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④纯属个人行为,他人无权干涉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某小区一楼住户私自将一楼院子扩大,并且毁坏公共绿地,在绿地上种菜;还有一楼临马路住户将院墙开门,将门前绿地毁坏铺路……这些行为启示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A.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C.可随意行使

D.只要自己认为合理即可

3、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青少年在行使权利时()

①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②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③应在不妨碍自己个性、爱好发展的前提下行使

④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我国调解的主要方式有()

①人民调解②行政调解③司法调解④自行调解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发小视频称“撵死人”被拘7天

3月9日9时30分许,旅顺口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2名交警在顺康街执勤时,查处一辆无牌照摩托车,当驾驶人刘某得知驾驶无证摩托车将会被记12分时,突然出现抽搐症状。

见此,现场交警立即拨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并配合医护人员对刘某进行救治。

此事发生后,网络上便出现了一则“大连交警撵摩托车撵死人”6秒和10秒的小视频。

为弄清缘由,3月10日下午,该视频拍摄者陈某被警方传唤。

陈某交代,当天他陪爱人去找工作,途中发现自己工友倒在地上,旁边有交警,于是他就用手机录制了两则小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具体什么情况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原本是交警救助突发疾病患者,却被他诋毁,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快速传播,给大连交警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该交警并没有因此产生报复心理,而是依法对陈某进行处罚,当得知自己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7日后,陈某为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

问题:

1、评析陈某和交警的行为?

2、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

(设计意图:

选择题由学生进行解答,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材料题强调材料题做法,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样检测方式可以刺激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现学现用,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反思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反思

本节课优点: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情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讲授法,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够很好的解决;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小组活动,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缺点:

讲完本节课后,感触很深,总感觉有些地方还应该更好一些,特别是导入引用的材料,前后呼应,教育效果能更好,但是因为担心时间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感觉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在对典型问题的处理方面略显粗糙。

如果让学生展示完以后,在对回答这种题型的整体思路做一个梳理,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规范,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复习效果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坚持多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第二单元新授课。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权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着学生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法律观念,为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对维权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使得对本节课的知识讲解的展开更加顺畅。

但是由于学生们对维权方式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从情感方面来说,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公民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行使权利和维权,能够树立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从能力方面来讲,学生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把握行使权利的方式方法,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效果评价

1.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和重要性。

2.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资料搜集、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维权意识,树立正确的法理观念。

  

3.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采取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内化。

4.对教材能容进行重新整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训练”设计了4个选择题。

从做题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题能够全部做对。

有个别同学把第三个选择题做错了。

如下:

3、某小区一楼住户私自将一楼院子扩大,并且毁坏公共绿地,在绿地上种菜;还有一楼临马路住户将院墙开门,将门前绿地毁坏铺路……这些行为启示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A.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C.可随意行使

D.只要自己认为合理即可

【错因分析】审题错误

材料分析题以文字为材料背景,设计了一个问题:

公民行使权利应如何做?

做好这一问,需要学生逐句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结合课本所学找准结合点。

【错因分析】从课上巡查状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为:

搜集材料中有用信息的能力较差;在说法都正确是的选项中容易难以取舍,所反应出来的是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差。

教材分析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

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途径,识记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2、能力目标:

懂得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知识整合】

本框知识点较为集中为依法行使权利的两个做法,旨在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组成,两个层次分别讲述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

【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取舍上,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现有的图片、文字资料,增强教学的生活化、可信度和时代性。

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关于法律体现平等的案例视频,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思品课教学“三贴近”的原则。

【课时安排】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训练课

测试课

讲评课

课时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测评练习

1.广场舞扰民,业主们以“高音炮”还击告诫我们()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③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④纯属个人行为,他人无权干涉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某小区一楼住户私自将一楼院子扩大,并且毁坏公共绿地,在绿地上种菜;还有一楼临马路住户将院墙开门,将门前绿地毁坏铺路……这些行为启示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A.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C.可随意行使

D.只要自己认为合理即可

3、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青少年在行使权利时()

①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②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③应在不妨碍自己个性、爱好发展的前提下行使

④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我国调解的主要方式有()

①人民调解②行政调解③司法调解④自行调解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发小视频称“撵死人”被拘7天

3月9日9时30分许,旅顺口交警大队开发区中队2名交警在顺康街执勤时,查处一辆无牌照摩托车,当驾驶人刘某得知驾驶无证摩托车将会被记12分时,突然出现抽搐症状。

见此,现场交警立即拨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并配合医护人员对刘某进行救治。

此事发生后,网络上便出现了一则“大连交警撵摩托车撵死人”6秒和10秒的小视频。

为弄清缘由,3月10日下午,该视频拍摄者陈某被警方传唤。

陈某交代,当天他陪爱人去找工作,途中发现自己工友倒在地上,旁边有交警,于是他就用手机录制了两则小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具体什么情况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原本是交警救助突发疾病患者,却被他诋毁,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快速传播,给大连交警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该交警并没有因此产生报复心理,而是依法对陈某进行处罚,当得知自己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7日后,陈某为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

问题:

1、评析陈某和交警的行为?

2、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

评课记录

课后,政治组的老师聚在办公室,大家本着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围绕着“依法行使权利”的新授课,进行组内评课研讨。

王秀君老师说:

“本节课的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方式得当。

但是学习的形式略显呆板,导入中占用了大量时间,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需要以后继续强化。

宋其俊老师说: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可见的制作,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从学生的回答能力来看,大家的思路明确,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可见,这种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学习方式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正是课改的目的所在。

石倩倩老师认为,这节课突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率高,效果较好。

刘勇老师认为,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

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本节课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改正。

课堂教学探索永无止境。

我们要在听评课中相互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依法行使权利》教学反思

本节课优点: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情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讲授法,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能够很好的解决;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小组活动,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缺点:

讲完本节课后,感触很深,总感觉有些地方还应该更好一些,特别是导入引用的材料,前后呼应,教育效果能更好,但是因为担心时间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好,感觉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在对典型问题的处理方面略显粗糙。

如果让学生展示完以后,在对回答这种题型的整体思路做一个梳理,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规范,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复习效果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坚持多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

掌握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途径,识记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懂得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法定程序,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课标解读】

“依法行使权利”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教材文字简短精炼,知识点紧凑集中,重难点清晰明确,旨在增强公民权利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味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分析生活中侵权维权的真实案例,逐步在实践中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同时,本框内容承接上节课的知识点,又对下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起到明理践行的良好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