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15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docx

测量监理技术交底

监理测量技术交底

一、基本要求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放工中工序顺利、有序的进行,在全面展开工作以前,监理进行测量技术交底是施工基础工作之一。

1、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图纸的各有关数据。

2、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原有测量控制点。

3、严格控制上道工序未抽检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程序。

4、施工所用测量控制点要求定期复测。

5、测量记录要清楚、整齐、不能涂改,当记录错误时,应用横线划去原错误记录或文字,重新正确记录。

二、工程概况

杭新景高速公路起点为建德寿昌八亩丘,径建德市大同镇、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太真乡、柯城区七里乡、常山县新桥乡、开化县林山乡、华埠镇、池淮镇、杨林镇等终点为开化县白沙关接已建成的江西省婺源至白沙关高速公路,全长128.506公里。

而我监理办监理的第17、18标段都位于开化县境内(K217+400~K239+300)长21.9公里。

设及到涵洞有85道,桥梁有20坐,隧道4条。

三、施工测量

(一)、路基施工测量

1、路基清表后应重新恢复中桩位置,为施工当中提供方便。

2、路基开挖时,要求施工单位放样开挖线的时候适当向外超出0.3-0.5m,这样为保证边坡坡度及削坡当中的误差,每开挖一定高度后检查开挖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路基填筑时每三层恢复一次中线(中线偏位≤5cm)、边线确定填筑宽度是否达设计要求,一般要求是比设计宽出0.3m,这是为保证边缘压实度及边坡稳定性,边坡不允许出现亏坡或浮土现象。

最终检测其路基高程、横坡、宽度、中线偏位等。

4、路基中的涵洞应根据设计图纸放出涵洞位置,确定偏斜角、高度。

结合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地形、排水沟、渠、河道等排水走向情况等看否合理。

5、挡地墙的基础位置放样也很重要,挡墙容易影响路基最终宽度。

(二)、桥梁施工测量

1、桩基测量

桩基测量放样不但要放出桩中心位置,还应放出垂直的十字交叉的四个点并保护起来。

2、承台测量

承台放样是在桩基质量检测合格之后,放出承台的四个端点、左右线中心及结构中心,基础开挖前跟据开挖基础四周放的坡度计算开挖范围。

开挖后检查长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一般比设计扩出25cm左右方便施工及模板安装。

3、立柱测量

立柱放样是在承台质量检测合格之后,放出矩形的四个端点及两侧圆端点及两侧圆端在横轴线上的交点、左右线中心及结构中心。

4、支座放样

支座垫石应放出三横、三纵六条轴线,浇筑完后的表面水平度及平整度得满足设计要求。

5、箱梁测量

1)、预制箱梁测量

①预制梁的结构尺寸量测,看是否符合设计结构的尺寸要求。

②桥面铺装测量,放样中线及边线,并在里程方向和横断面方向上,每隔3米测放出若干条标带砼的顶面高程控制基准,用以控制整个桥面的顶面标高。

桥面铺装完成后,检查铺装厚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

2)、现浇箱梁测量

①在处理达设计承载能力基础上硬化后搭设满堂支架,铺好底后测量底板标高,要求顺桥向每隔5米测一断面,每一断面测5点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放样箱梁底板及翼板的位置。

②满堂支架须经预压沉降观测,沉降量达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③在沉降稳定后再一次检查箱梁底板标高,调整其标高。

④浇筑完第一次砼后,放样箱梁翼板位置并测标高,指导安装翼板模板,并复测调整,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⑤顶层钢筋布置时每隔5米测一断面,每一断面测布置5点用以控制钢筋距砼面有多高,也就是检查顶面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顶板砼浇筑达强度后,测量桥面宽度、平整度、高程、横坡等。

(三)隧道测量

1、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2、隧道施工时应做好下列工作:

洞外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3、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

水准点及导线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

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后应维护清理仪器表面灰尘,保证仪器精度符合使用要求。

4、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口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的精度以及两洞口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均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的规定。

5、隧道竣工后应提交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

6、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当中监控监测的四大必测项目:

洞内外观测、地表小沉观测、洞内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1)、隧道洞内、外监控观察

a、牚子面的监控观察;

b、已施工的隧道内部监控观察;

c、洞外监控观察;

d、每次隧道开挖工作面爆破后立即进行监控观察,按要求及时记录和整理。

(2)、隧道内壁周边位移(收敛)量测

可采用专门的收敛仪或全站仪量测;

a、在隧道洞内周边固定两点,按规范规定时间间隔量测同样两固定点的净长L0具体量测间隔布置及间隔时间见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3-2-3;

b、求出此两点每两次量测的增减量⊿L,同一间隔时间内读三次数求出三次的⊿LC的平均值做为隧道内周边位移值;

c、对采用全站仪量测时通过测得的各时间间隔下的三维坐标x、y、z值,计算获得测点各时段的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矢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全站仪的后视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并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精度。

d、为保证量测精度,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角精度一般为2"以内,测距精度为±(2mm+1ppm)以内。

现场量测时的视准轴仰角应保持在300-600,前视点与后视点的距离应保持在50-100m.。

e、将根据每次变化绘出位移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并将每日记录的汇入日报表,整理的图表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并指导施工,最后汇入工程竣工档案中。

(3)、隧道内壁拱顶下沉量测

1)、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拱顶下沉

a、从洞外引入地面等级水准点高程为H0;

b、平对仪器对准后视地面基准水准点读数A1,后对准前视拱顶所测点读数B1所测点高程此时H1=H0+A1+B1如示意图1-0;

c、对所布同一点,间隔一定时间后再对准后视基准水准点读数为A2,对准前视拱顶所测点读数B2,所测点高程此时H2=H0+A2+B2;;

d、所得拱变位值⊿H=H2-H1,当⊿H>0时,作为拱顶下沉量记录此时间下沉量;当⊿H<0时,则拱顶上移。

.隧道顶布置点

 

BiAi

基准水准点位置

水准仪量测拱顶下沉示意图1-0

e、水准仪量测精度为0.1mm

2)、采用全站仪量测拱顶下沉

a、全站仪量测拱顶下沉是采用全站仪与所测点布置的反射膜片(微型棱镜)无尺量测法;

b、对采用全站仪量测时通过测得的各时间间隔下的三维坐标x、y、z值,计算获得测点各时段的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矢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全站仪的后视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并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精度;

c、为保证量测精度,采用全站仪量测时,测角精度一般为2"以内,测距精度为±(2mm+1ppm)以内。

现场量测时的视准轴仰角应保持在300-600,前视点与后视点的距离应保持在50-100m.;

3)、量测要求

a、测量基高程量测点间隔布置及量测间隔时间见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3-2-3;

b、每个布置1-3个测点,测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

c、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d、汇出下沉量,下沉速度的时间关系图表来。

(4)、浅埋隧道施工当中的地表下沉量测

a、在浅埋隧道开挖前布好点,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点的布置应与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上;

b、横向布置间距隧道中线附近密些,远离隧道处可疏些,规定在2-5m/点,布置7-11个测点如示意图1-1;

c、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布好的点的原始标高h0;

d、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每间隔一定时间段量测下沉后的标高hi。

量测间隔布置及间隔时间见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3-2-3;

e、认真记录原始记录表,每次监测数据整理计算出对应时间后的下沉量=hi-h0。

以下沉量为纵向,时间为横向找出下沉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来。

f、最大下沉量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控制根据地面结构的类型和质量要求而定在1-2cm;对在弯变点的地表倾斜应小于结构的要求,一般小于1/300。

如超出此标准的应采取相应措施。

 

 

1、出口测量

出口测量同进口测量。

四、测量方法简述

(一)、水准测量

分普通水准测量和等级水准测量

1、普通水准测量

1)、水准仪类型

水准仪有DS0.5、DS1、DS3、DS10、DS20等型号,"D"为大地的意思,"S"为水准的意思"0.5"等数字为水准测量当中每Km入往返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误差。

2)、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布设依据工程的性质和测区情况布设的。

、闭合水准路线:

从起点环测一圈回到终点为同一点1

BMA32

、附合水准路线:

如BMA→BMB从一已知点到另一已知点A123B

、支水准路线:

如BMA←→←→往返测

3)、计算公式

基准水准点标高+后视-前视=前视位置标高

4)、精度要求:

平原微丘区达±40

(mm)L为水准路线长度km

山岭重丘区达±12

(mm)n为水准路线测站数。

2、等级水准测量

测量等级分为二、三、四、五等

1)、二等水准测量工程上用的很少。

附合或闭合路线长度达600km一般在国家水准及省内水准控制点布置才采用。

2)、我国高速公路水准布置基本太三、四级要求。

杭新景本项目设计是达四等水准要求。

3)、三、四等水准测量比普通水准测量多了几点要求:

、采用的尺子不一样是红黑面而且两把尺的K1=4.787;K2=4.687相差10公分。

、前后视距要求:

三等≤75m ;四等≤100m

、前后视距的高差:

三等≤3m;四等≤5m

4)、杭新景项目是达四级要求

平原微丘区达±20

(mm) L为水准路线长度km

山岭重丘区达±6

(mm) n为水准路线测站数。

(二)、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布置形式

跟水准路线布置一样也分闭全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2、仪器的采用

可采用经纬仪(DJ1、DJ2、DJ6)、全站仪(17标段采用)、GPS(18标段采用)等。

3、导线测量等级要求:

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表2-1-1

高架桥、路线控制测量

多跨桥梁总长L(m)

单跨桥梁

(m)

隧道贯通长度

(m)

测量等级

导线闭合精度

L≥3000

≥5000

≥6000

二等

≤1/100000

2000≤L<3000

300≤

<500

3000≤

<6000

三等

≤1/52000

高架桥

1000≤L<2000

150≤

<300

1000≤

<3000

四等

≤1/35000

高速、一级公路

L<1000

<150

<1000

一级

≤1/17000

二以下级公路

二级

≤1/11000

本杭新景项目上大部份是采用一级导线控制(E打头,也有部分采用四等导线点用字母D打头。

本项目直接以地名命名的是四等要求的导线点,如我监理办管辖范围的17标段长达1682m长的高树坞隧道(包山坞);18标段长达1000m的芹源岭隧道(芹源)。

还有下茨口、七棚、翁村、池淮、等等。

4、全站仪导线测量简介:

1)、选点:

、所选点与点之间一定要通视,易于保存、寻找,同时便于角度、距离及中桩测量放榜等。

、四等及四等以上相邻点布置距离不得小于500m,一、二级导线控制中相邻点之间距离在平原、丘区不得小于200m,在山岭、重丘区不得小于100m。

、埋设点要稳定、牢固,做好标志,并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标志的制作尺寸规格、书写与埋设都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

④、为了方便今后测量或施工放榜时查找,埋设后必须绘制点位草图(导线点与周围明显地开物的相对位置),并量出导线点与附近至少2个明显地开物的距离,注明尺寸。

2)、角度测量:

单程误差在2''之内。

本项目中导线测量要求达一级以上,要求角度测回数不少于2次,17标是测了四个测回。

所有总平差要要求≤10

3)、距离测量:

单程测量误差要求≤7mm

4)、坐标测量:

以角度、距离测量为基础,通过每次测量转角计算方位角及距离来计算

ΔX,ΔY值,得出坐标,然后进行闭合平差。

本项目达一级以上平差精度要求如上表2-1-1是

≤1/17000。

5、GPS导线测量简介:

1)、选点:

比全站仪测量选点多以下几点要求.

、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0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源或高压线附近,点位距离高压线不应小于100m,蹑离大功率发射台不宜小于400m.

2)、量方法:

分静太测量和动太测量,本项目18标段采用的就是GPS静太测量方法测量导线。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3)、导线测量数据采集时间要求:

二等≥240分钟、三等≥90分钟、四等≥60分钟、一级≥45分钟、二级≥40分钟。

4)、数据处理:

采用电脑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解算、平差。

5)、GPSRTK: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