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15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

大班艺术活动《姥姥门前唱大戏》优秀教学案例与评析

11月19日,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在实验幼儿园举行了“太仓市三年内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暨新教师培训活动”,在观摩了三节课中,丁老师上的大班艺术《姥姥门前唱大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活动是丁老师原创的,她的灵感来自儿童舞蹈《姥姥门前唱大戏》,热闹的气氛和来源于生活的内容,再加上说唱的风趣与幽默,孩子们很喜欢。

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在游戏中边玩边说,边玩边唱的有意思的艺术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说说唱唱,初步尝试变速唱法。

2.感受说唱活动的风趣和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游戏拉锯扯锯的准备。

2.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

“刚才我和你们玩了一个拉大锯的游戏,好玩吗?

幼:

“好玩。

师:

“你们还想玩吗?

幼:

“想。

师:

“那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

准备好了吗?

幼:

“准备好了。

师和幼:

“拉锯,扯锯;拉锯,扯锯;拉锯,扯锯……”

(评析:

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活动前,就教会孩子玩拉锯扯锯的游戏。

在正式活动开始时,便以拉锯扯锯的游戏导入,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歌曲的兴趣,很自然的引出下面的内容,节省了导入环节的时间。

(评析:

教师的过度语言极其自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根据说词内容提问。

师:

“听到嗯嗯的时候,你们都笑了,那二妞问什么会说嗯嗯呢?

幼:

“他们都去了,不让二妞去,二妞就说嗯嗯。

师:

“原来二妞是在撒娇,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评析:

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内容。

嗯嗯这个撒娇的词应该让孩子们去发现,让孩子们主动去说,主动去做动作,体验说词的风趣幽默。

所以,当听见孩子们笑的时候,可以问:

“你们为什么笑呢?

”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做做:

“你们是怎么撒娇的?

”)

(3)教师再次范说第一段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的图谱。

师:

“二妞为什么撒娇,我们再来听一遍。

幼:

“不让二妞去。

师:

“那二妞她想去哪里呢?

幼:

“去姥姥那里看戏。

师:

“谁去了?

幼:

“你也去,我也去。

(评析:

当孩子们没有有效记忆第一段说词时,教师有意识的再次范说第一段。

并用一系列有逻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说词内容,梳理说词顺序。

并出示图谱辅助教学,生动形象。

(评析:

“你也去,我也去,还有谁去了?

”教师一句及其简单提问,把整个学习的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段说词,而且教师也有目的引导孩子模仿上面的句式说内容,例如孩子说小猫和小狗去了,教师并没有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只是有意识的再次提问引导说:

“刚才我们说你也去,我也去,那现在可以怎么说?

”)

师:

“姥姥门前这么热闹呀,我们也来热热闹闹做游戏。

找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准备开始罗!

(评析:

边说边玩,再次巩固说词,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记忆说词。

3.根据图谱的提示,重点学习第三段唱词。

(1)模仿拉锯扯锯的声音。

师:

“刚才我们玩了拉锯扯锯的游戏,那拉锯扯锯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

“咯子、嘎子。

师:

“会发出嘎子嘎子的声音,我们架起锯子,一起试一试。

师和幼:

“嘎子,嘎子,拉锯,扯锯;嘎子,嘎子,拉锯,扯锯。

(评析:

借助拉锯扯锯时候的声音模仿,自然过渡到第三段唱词的部分。

(2)字宝宝。

A.字宝宝:

哎,呀。

师:

“我们边说边玩真有趣!

看!

谁也想来玩了呀?

幼:

“字宝宝。

师:

“字宝宝是哎,呀,呀。

它们也想来玩,它们要边唱边玩。

师:

“哎拉锯,呀扯锯;哎拉锯,呀扯锯。

师:

“字宝宝怎么唱的呀?

谁可以来试一试?

师:

“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

师:

“和字宝宝一起边唱边玩。

师和幼:

“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嘎子,嘎子哎拉锯,呀扯锯。

B.字宝宝:

呀。

师:

“还有一个呀宝宝看见它们玩得那么开心也要来玩。

(教师范唱)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就是不让二妞去。

师:

“谁可以来试一试?

”(跟着琴声节奏念两遍,再唱两遍)

师:

“呀宝宝和姥姥很要好,你们听!

”(教师再次范唱)

(评析:

整个第三段的唱词是一个难点。

教师以字宝宝进行组织教学,多次范唱并结合多种学习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

如,跟着字宝宝说一说,唱一唱;跟字宝宝边玩边唱。

此外,教师也有意识的重点说第三个字宝宝,它和姥姥很要好,所以这个字宝宝要唱得短一点,生动形象,有助于孩子理解。

4.整体欣赏,体验变速唱法。

(1)教师完整演唱。

师:

“这其实是一个民间说唱《姥姥门前唱大戏》,听一听哪些地方是说的,哪些地方是唱的?

幼:

“拉锯扯锯那里是说的,嘎子嘎子那里是唱的。

师:

“那最后嘎子嘎子那里唱了几遍呢?

幼:

“一共唱了三遍。

(评析:

最后完整欣赏,体验变速的唱法,这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也是目标之一。

所以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个变速的过程。

(2)教师演唱最后一段。

师:

“那这三遍的速度一样吗?

再来听一听”

师:

“这三遍的速度怎么样?

幼:

“第一遍是慢的,最后一遍嗯嗯那里也是慢的。

师:

“最后是慢的二、妞、去!

(教师出示最后一张图谱图片)”

师:

“第二遍和第一遍比呢?

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

幼:

“越来越快。

(评析:

此环节感觉因为教师在整个活动开始的节奏偏快,导致加速唱环节对比不强烈。

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一开始将整体速度放慢些,效果会更好。

(评析:

分三种速度,从慢到快,依次体验并学唱。

此环节,每次唱之前钢琴伴奏的老师都会给一个速度的前奏,帮助孩子进行演唱,感觉比较好,这样孩子们速度就整齐划一。

三、多种形式复习歌曲。

1.小鼓增加气氛。

师:

“为了增加气氛,我还请了小鼓来帮忙呢!

跟着小鼓的节奏,一起来唱一唱。

(评析:

教师运用小鼓,增加热闹的气氛,也调动孩子们积极性。

同时,小鼓的节奏能够带动孩子们更有节奏感的说说词。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小鼓和钢琴应和谐的共同演奏,整体节奏不能乱。

2.表演。

师:

“姥姥门前唱大戏真热闹,你们想去看吗?

你们会怎么看?

幼:

“身长脖子去看。

师:

“二妞跟来了,不让二妞去,可以怎么做呢?

幼:

“做摇手的动作。

师:

“那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表演吧!

说的时候做拉锯扯锯的游戏,然后去看戏。

(评析:

表演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要去姥姥门前看大戏一样。

但是,我觉得此环节可以再丰富一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动作。

此外,集体表演时,有一半孩子一直在玩拉锯扯锯的游戏,忘记最后唱词部分要加上刚才的动作表演,这时,我觉得教师可以走上前去,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现在应该怎么做。

3.与客人老师互动。

师:

“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把快乐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把!

每人找一个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评析:

整个第三部分,教师运用多种形,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演唱歌曲。

还充分利用了客人教师这一资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但是,我觉得既然教师设计了这个环节,就应该让这个环节更丰富多彩,可以让孩子们说说:

“你会怎样邀请客人老师?

”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