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21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义.doc

第一学时

内容:

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六)

时间:

2012年7月24日下午第三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

书写设计方案

书写设计方案实际可以理解为编写教案。

以前编写教案的种类很多,内容,形式也“百花齐放”,它们都对教学起到了作用,都是教学设计的产物。

本单元向各位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教学设计——“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

1、“双向对称”设计的内涵

所谓“双向对称”设计是指教师设计教学时,把外显的教学行为或教学内容与内含的和该行为或内容相对应的素质元(指组成素质结构的各单元要素)同时构思,同时书写,以教学时间为纵轴,两者呈轴对称左右分布且“双向”并行,纵向发展的设计方式。

“双向”是指“教学过程”的进展方向与素质教育(素质元)的进展方向同时,同步,同向并有机融合。

“对称”是指以教学的时间为纵轴,纵轴左侧的“教学过程”与纵轴右侧的“素质元”呈轴对称分布。

“双向对称”就是用“时间纵轴”——并行的两条直线——把教学设计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左边的部分就是“教学过程”栏,写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右边的部分就是“素质元”栏,写与这个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旨在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内容。

两栏的开头一行要水平地对称书写。

中间的“时间纵轴”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在两条线之间写预计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

譬如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间纵轴左边的“教学过程”栏内设计的是“学生观察挂图: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那么,在它的右边“素质元”栏内,水平对称地写“智能素质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时间纵轴”的两条直线间(与该教学内容书写第一行的同样高处)填上完成这部分内容所需的时间,下一个环节的设计也如此,只是在环节与环节之间,中间要空1—2行。

2、“双向对称”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每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或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事先精心策划的,都有与其相关的,相对应的素质教育目标——素质元。

第二,每一教学内容或教学行为都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某一种或某些种素质。

第三,教学目的不是单一的知识素质教育,而是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全面整合。

第四,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多素质元,不仅仅是来自教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设计。

第五,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和素质发展要求的标准,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双向对称”设计的优势

第一,确保每节课都能实施素质教育。

“双向对称”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将教学程序与素质元相对应,因此,可以实实在在地保证每节课都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完成。

第二,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双向对称”设计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教师要想设计出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的教学程序,要想寻找,确定,拓展素质元就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第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双向对称”设计形式本身就会有效地抑制传统教学的备课,因为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多为填鸭式,,注入式,而“双向对称”教学设计要求教学体现出尽量多的素质元,教师必须摈弃传统教学方式,必须扩大素质容量。

这样带有指令性的运作,必然会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

第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双向对称”教学设计要求较高,涉猎的知识面较广,实际运作的难度较大,因此,它会强有力地推进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

4、“双向对称”设计思路

第一,教师要掌握,应用“五点”式教学设计。

第二,根据现行教材内容设计有关素质元。

第三,利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扩展素质元。

5、“双向对称”设计书写方式

“双向对称”设计书写,开始的一些项目可与以往教案相同,“教学过程”与“素质元”部分的书写可参考下列步骤。

“双向对称”设计的书写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第二部分是“正文”。

“序”的内容:

“年级”,“科目”,“课题”,“任课教师”,“知识目标”,“智能目标”,“非智能目标”,“思想品德目标”,“课外作业”,“教学后记”。

“正文”的部分是由“时间纵轴”左侧的“教学过程”和右侧的“素质元”组成。

书写时,教师可在设计用纸的中间划两条间隙很小的纵线,表示教学时间的纵轴。

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可在两线中间的缝隙处标明。

“教学过程”栏:

从课的起始写到课的终结,写清各环节的内容,步骤,方法,问题,习题,板书等。

“素质元”栏:

写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学生所能提高的对应素质,或者写明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动机或目的,它能使学生的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把“动机”,“发展”的内容简要地写上。

书写时,“教学过程”栏里的每个教学环节的第一行高度,都要与其相对应的时间纵轴右侧的“素质元”栏里的第一行高度保持水平。

无论上一个环节两方谁长谁短,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与“素质元”的书写都必须在内容最多的文字下边另起一行书写,还要在两个教学环节之间空一行或二行。

一节课中可能出现多种素质元,同一素质元又可能出现多次,因此,在每种素质元的类别名称(例如“知识素质”,“智能能力”)后面的右下角加上编号。

各种素质元是按先后出现的顺序独立编号的,譬如:

“知识素质1”,“知识素质2”,“知识素质3”,“智能素质1”,“智能素质2”,“智能素质3”等。

这样。

教师就能清晰地看到。

在本节课中共涉及哪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某一素质元在教学中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通过什么内容出现,全节课共有几次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素质元”栏里填写的各种素质元,通常有“知识素质”,“智能素质”,“非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

也就是说,这些素质名称基本上是从“五点式”教学设计而来的。

这些素质名称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教学的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每一素质都是这些素质名称中的“子因素”,因此,填写时还要在“素质名称”后面注明这些“子因素”是什么。

例如,“非智能素质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智能素质2: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二、作业布置:

1、“双向对称”设计有哪些优势?

第二学时

内容:

学习课例《双向对称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后评价

时间:

2012年7月24日下午第四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学习P49—51课例《双向对称教学设计方案》

二、讨论该设计的优点

1、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清晰,不仅有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有智能目标,非智能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能完成教材要求的任务,又能超越教材,培养“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素质。

例如,注重对学生的智能开发,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本课的教学设计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各环节衔接紧凑合理。

从开头“大自然也会说话”的“怪题”,到结尾描写大自然的歌声《夏天的雷雨》,整个过程用一条“人文”主线贯穿始终,使全过程环环紧扣,步步相接。

3、本课的教学设计涉猎的知识面广,除本课必修的知识技能之外,还从文科到理科,从科学技术到日常生活方面让学生获得大量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4、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开头的“怪题”到学生的联想,从观察的实物到结尾的歌声,整个教学都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下进行,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5、本课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活动的内容多,参与的机会多。

设计中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在互动中的教师主导作用。

6、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从课前的自学到课堂的研讨,从记忆的方法到问题的思考,无一不是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

三、作业布置:

1、学习了双向对称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设计方案,你认为该设计有哪些优点?

第三学时

内容:

学习案例《生长素的发现》

时间:

2012年7月24日下午第五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组织学习p52——58案例《生长素的发现》

二、讨论案例的优点:

1、将探索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

2、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3、将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分析案例需要改进的地方:

1、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和交流阶段;

2、教学中及时进行课堂调控。

四、作业布置:

1、学习了案例《生长素的发现》,你认为它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第四学时

内容:

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自我评价

时间:

2012年7月25日下午第三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

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

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

1、是否通过“授人以渔”式的训练,让学生得到学习的工具;

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肯定情感、积极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等。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教师能不能设计出打破死水般的教学宁静的方案?

哪些地方的设计没使学生“活”起来?

怎样设计才能“活”起来?

2、教师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

怎样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

1、教学设计是否能在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也得到最佳发展?

2、教师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

1、教师能不能设计出加速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2、教师设计的加速学生发展速度幅度的方案是否合理?

3、教师设计的加速学生发展速度途径的方案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在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

给学生创设了何等情境?

在诸多问题上是如何对待学生的?

3、在教学设计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方案?

七、反思设计中的教师“调控程度”——自我评价方案中教师的作用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活力的程度如何?

3、教学设计中掌握对学生能“放”能“收”,“收”、“放”结合的尺度如何?

八、作业布置:

1、教学设计的反思应包括哪七个方面?

第五学时

内容:

整合性教学概说

时间:

2012年7月25日下午第四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

(一)整合性教学涵义

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人生意义。

人生本来就是七彩的,人生本来就是多元的。

人生发展的历程是受多种外部因子作用,同时又从多种外部因子中汲取多种营养的过程,整合性教学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明显地表现在防止学生畸形发展和加快个体社会化进程两个方面。

整合性教学不是传统的单一知识教学,而是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宏观的文科和理科之间有机结合的教学。

因此,整合性教学能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方向,抑制了学生的畸形发展。

具体地说,它防止了教学向培养虽有满腹“经纶”,却一事无成的“书呆子”的方向发展;防止了教学培养向虽有“头悬梁,锥刺骨”之举,却只会死记的“背书郎”的方向发展;防止了教学向培养虽然不学无术,却倍加受宠的“白卷先生”的方向发展。

第二,社会意义。

社会是一个“杂合体”,它由各行各业所组成.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更需要“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的“+”字型人才。

社会需要就是教育目标。

因此,复合型人才,“+”字型人才,创造性人才就成了教育,教学的最高追求。

人才的成长并非一日之功,精英的成熟必有坚实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杜尔那说:

“基础是具有普遍的强有力的适应性。

”显然,基础教育为学生打造“现代人”雏形:

良好的道德结构,智能结构和非智能结构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

整合教育正是培养“全才”的最佳方式,正是形成和发展人的合理科学素质结构框架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教学意义。

整合性教学的实质是改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为现代的人格本位教育,克服单一传授知识的弊端,向传统教育挑战;改传统的“少”,“慢”,“差”,“费”教育为现代的“多”,“快”,“好”,“省”教育,克服低效率教学的弊端,向现代教育要质量和速度。

整合性教学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加快速度的教学。

因为整合,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高”,所以效率高;因为教学本身是线性运动,但它的发展是按“点——线——面——立体空间"的模式进行,所以能全面造就一个人;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所以相对地加快了学生发展速度,能为社会早输送,多输送,快输送合格人才。

(二)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

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具备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教师必备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进行整合性教学,因此,不提高教师的整合性教学能力,教师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作业布置:

1、什么是整合性教学?

它的特殊意义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什么是整合性教学能力?

第六学时

内容:

整合性教学的内容

时间:

2012年7月25日下午第五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

“过去,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价值观方面:

要坚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辩证统一,且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道德价值观方面:

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利等,正确处理利人和利己的关系。

两者之间“利己”是动力,“利人”是前提,在“利人”的前提下实现“利己”。

成就价值观方面:

要确立和增强成就意识且有正确的成就动机。

生活价值观方面:

把安逸,享乐的意识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进取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正确处理大家和小家,家庭和事业,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学习价值观方面:

主要表现在利他学习还是利己学习的价值观念上。

一是表现在“为谁而学”:

是为民族的崛起,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而学习,还是为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而学习。

二是表现在“学有何用”:

是为修炼本事服务于民众,还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

2、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所谓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的个人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而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从婴儿开始接触社会到他被塑造成一个社会分子的全部进程就是他的全部社会化过程。

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的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推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

教学对学生“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科学知识是各种活动能力的基础;教学增加“学生经验”的积累是不断丰富人生的必要条件,因为积累经验是对前人遗留财富的传承;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发展”的道理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规范是不可违背的。

二、作业布置:

1、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哪几个方面?

第七学时

内容:

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时间:

2012年7月26日下午第三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指出:

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它的实际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世界的人。

不难看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21世纪的社会需求所设定的。

它要求通过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品格,现代才能。

这一高水平人才品质的确立,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国家跻身世界强列的需要,还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创造于社会的需要。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的现代人才——“现代人”。

这个高水平的人才标准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教师培养学生高水平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现代人”的优秀品质是通过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教育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只能扎扎实实地做,不能急于求成。

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出发点。

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任务集中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知识”上,也不能把“教深一点”,“拓宽一点”,“拔高一点”就视为“超纲”,“越轨”,“偏离大纲”,“不务正业”,“喧宾夺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现代人”的优秀品质上,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这些品质。

二、作业布置:

1、简述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第八学时

内容: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

时间:

2012年7月26日下午第四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一)训练过程

第一步:

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

教学内容是广泛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与其他内容相整合的可能。

那么,每个内容到底和哪些因素整合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呢?

这就是教师选择,寻找两者结合点的问题。

在此,我们先讨论一个教学内容怎样和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结合的问题。

第二步:

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

教学过程是人设计的,它要为教学服务,它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我所用”。

例如,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之间热烈研讨或相互辩论的环节。

第三步:

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整合性教学设计要因班级学生水平的不同而异,即把握住整合的“高度”和“广度”。

例如,有两个同年级的教学班,一个是“常态儿童‘超常’发展”实验班,另一个是普通班,那么,两个班的整合程度就不应当相同。

实验班一节课学两节课的内容,而普通班做不到。

实验班一节课只要很少时间就能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大多数时间都在整合教学中完成;普通班虽然也在实行整合性教学,但它整合的程度远不如前者。

二、作业布置:

1、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什么?

其训练过程分为哪三步?

第九学时

内容: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

时间:

2012年7月26日下午第五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具体方法

1、知识扩散法

知识扩散即指知识的外延,也就是说,知识扩散法就是利用知识的外延进行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2、知识迁移法

知识迁移法就是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自我摄取新知识的整合性教学方法。

例:

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

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之后,教师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运算技能迁移到五位数字的数学运算。

结果,同学们用得得心应手,效果极好。

二、几种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

第一,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

这一类型的整合性教学是指这节课的教学与开发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的整合。

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把开发学生智力的“五大要素”(或其中的几种)融于教学。

第二,教学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

学生的潜能是广泛的,而教材中的某一内容所涉及的能力范围总是有限的。

但只要教学能抓住整合的契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也就足矣。

第三,教学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教学与非智力因素整合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肯定情感,意志品质,自信心,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

三、作业布置:

1、名词解释:

知识扩散法知识迁移法

2、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的类型有哪三种?

第十学时

内容: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

时间:

2012年7月27日下午第三节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训练过程

第一步:

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

第二步:

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

例:

一次小学语文课

刚刚开学第三天,一年一班的语文老师正在上课。

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因为来得突然,没带书本和文具。

这位学生就座后,老师走到她的身边,怕影响班级其他人学习,便小声地问:

“你怎么没写啊(指写生字)“

“我没带纸和笔。

于是,老师对这位同学周围的几个人小声地说:

“谁给她一张纸?

无人应答

“谁借她一枝笔?

她身边的人仍然无动于衷。

当时老师感到惊诧和愕然,难道这点小事他们都做不到吗?

于是,老师急忙走到讲台前,大声地向全班同学讲:

“新来的同学没带笔和纸,谁能借给她?

话音落了几秒后,仅有三个同学说:

“老师,我借给她。

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深思。

原教学设计并没有这个教学环节,但偶发事情出现后,教师机敏地增加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过程。

教师对学生耐心讲解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彼此都要付出真情,友情,亲情道理之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三步:

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

“世间没有不存在教育的教学。

”即使教材本身没有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但教师的表率作用也是强有力的影响源。

教师道德上的为人师表,工作上的无私奉献,教学上的高超技艺,平易近人的作风,甚至教师语言的魅力,板书的规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

在一节英语课快要下课时,老师提问一名平时上课不守纪律的,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答得很好,老师就对他说:

“Verywell,I'msureyou'llbemorecarefulandbetter。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会更认真)这名学生以后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对学生的过失,错误要采取通情达理的态度,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反之,假如教师上课时都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动辄责骂,训斥,讽刺,挖苦,甚至用体罚手段,会使学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他们的课堂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压抑,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

三、作业布置:

1、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什么?

其训练过程分为哪三步?

第十一学时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