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30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

(一)

4、电磁铁的磁力

(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关联的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

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明确支点离重点越近,杠杆越省力;反之费力。

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省力和费力的杠杆。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

演示PPT、长铁棒、体操棒、木块、老虎钳、火钳、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

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四人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回顾杠杆三要素。

1、趣味游戏——撬“重物”,让学生实际体会杠杆的作用。

2、利用演示PPT,复习杠杆构成的三要素:

支点、重点、力点。

3、提出本课研究主题,板书课题。

(二)、主题探究:

利用杠杆尺,了解其省力和费力的科学原理。

1.通过实物并结合演示PPT,认识杠杆尺的构造及其原理。

2.布置研究任务1:

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并做好记录。

3.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约10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

4.第一次汇报:

展示力点钩码数大于重点钩码数和力点钩码数小于重点钩

码数的两张记录表,比较其钩码数量的多少,明确后者比较省力。

5.布置研究任务2:

将省力的记录表挑选出来,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

点到支点的线段。

6.第二次汇报:

展示三张省力的记录表,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

点。

7.结论一: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近,杠杆就省力。

8.第三次汇报:

展示二张费力的记录表,用笔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

点的线段,比较所画的线段,思考其共同特点。

9.结论二: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远,杠杆就费力。

(三)、实践深化:

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1.趣味游戏——“以弱胜强”,通过对支点位置的控制,强化学生对上述

结论的理解。

2.实践体验——用老虎钳钳断铁丝,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

3.演示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利用PPT图片分析其省力原理。

4.实践体验——用火钳钳起铁块,利用PPT图片分析其费力原理。

5.小结:

杠杆工具的省力或费力,与其用途有密切关系。

(四)、延伸课外:

调查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课外小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请记在表格中。

 

省力

 

费力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

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

针对第一点,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更多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探究活动,并将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种挂法记在记录表上。

由此,学生就有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后续的分析研讨之用。

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模式。

在研讨过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的研讨认识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成省力和费力的两类。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

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省力状态的记录表上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并进行比较。

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的原理。

最后,顺着直观教学的思路,我利用“反证法”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杠杆费力的原理。

在这个师生共同研讨过程中,学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记录下来的,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

在这个"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研讨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针对第二点,我注重突出“体验”,即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例如游戏“以弱胜强”中,通过支点位置的移动,一名弱小的女生战胜了强壮的男生;通过铁丝在老虎钳钳口位置的变化,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学生马上感受到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等。

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

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开心,又有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但并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认识,而是追求“举一反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认识。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老虎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

”这个问题,学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了生活实践;学生在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计情境“如果称量要扩大10倍,秤砣不变,怎样设计杆秤?

”,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增加秤杆长度、在靠近重点处增设一个提纽,而这第2个方案我在课前也没有预想到。

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与近期所听的科学课相比,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因为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无异于盲人摸象。

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

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

在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

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

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时的支点。

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

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

另外,我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

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当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那就是费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

 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镊子是费力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制造它,使用它?

”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来解决这一个问题。

我拿出两个广口瓶。

里面放一些小石子,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用镊子和尖嘴钳在不动广口瓶的情况下,将石子取出来,谁先取完,谁获胜。

学生“恍然大悟”:

镊子虽然是费力杠杆,但使用方便省时。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在轴不变、轮变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的规律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轮轴省力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事先放抽屉:

每组螺丝刀2把;事先下发:

轮轴研究记录表;

第一次领:

水2瓶;(毛巾)

第二次领:

小轮轴1个,支架1个、钩码1盒(注意打结、每盒放8个);

第三次领:

大轮圈1个。

老师材料:

螺丝刀、学生材料一份、课件、演示台、水龙头。

材料放置:

【教学过程】

一、了解构造:

1、(出示水龙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现在水龙头是关着的,谁能上来将它拧开呢?

你来试一试!

2、看来是很难将它拧开!

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请你再来试一试!

4、(学生演示)哟!

很容易就拧开了!

与刚才相比,你有什么感觉呀?

5、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水龙头上面的这个装置,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每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水龙头,点击出示:

轮和轴)

6、归纳:

(课件点击出示)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7、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直接去拧轴,很难把水龙头拧开,但加上轮以后就很轻松了。

看来轮轴里的学问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板书:

轮轴的秘密

二、玩螺丝刀:

(教师投影出示螺丝刀)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螺丝刀是轮轴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点击出现轮和轴)

(一)“比谁力气大”游戏

1、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吧!

老师已经为每组准备了两把螺丝刀,请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一个握住轮,一个握住轴,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

比完后交换一下握的位置再比一比!

(教师示范)开始吧!

2、交流:

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握在轮上轻松取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吊水瓶”游戏

1、我们还是继续来玩其他的游戏吧!

我们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怎么玩呢?

老师向大家介绍三种玩法!

(出示课件)(边讲边演示):

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

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

第三种玩法还是把水系在轴上,在轮上用一块毛巾包起来,看老师是怎样裹毛巾的。

转动这个裹有毛巾的轮,把水吊起来;会玩吗?

(演示叠毛巾的过程)

2、那么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渗透握稳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系有水的一头放在桌面上,再转动,这样比较稳;渗透系线的方法:

先留出一个线头,绕几圈把线头压住,这样系得比较牢!

老师还要作一个提醒:

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

清楚了吗?

下面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3、提醒:

完成前面两种玩法的上来领取毛巾!

4、我看同学们都完成的差不多了!

请把材料放中间,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我们来给三种玩法从省力到费力来排排队!

看来第一种玩法比第二种要省力多了。

我们感受到把力用在轮上比较省力,把力用在轴上很费力,而在轮上加上毛巾,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省力!

(引导得出:

转动轮省力,转动轴费力;)板书:

省力、费力

三、轮轴原理研究:

1、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轮轴!

(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

哪部分是轴吗?

2、(实物出示)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进一步研究。

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

为了使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

我请一位同学来帮忙!

我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把头压住。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

如果现在老师把手放掉,你能推测一下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

3、同学们想自己来试一试吗?

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4、师生交流:

都有结果了吗?

(轮上的钩码往下掉、轴上的钩码往上升)同学们能不能把轮轴左右两边调平衡呢?

开始吧!

请各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5、已经调平衡的小组请把材料放中间坐好了,还没完成的小组因为时间关系也请停下来坐好了。

现在老师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轮变大了,轴是一样的)如果老师还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

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6、都完成了吗?

请同学们把材料放中间,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轮没有扩大前,轮上挂一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

轮上挂两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

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轮扩大后,轮上挂一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

轮上挂两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

     教师出示表格,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并追问:

你们的结果能一样吗?

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怎么发现的。

得出:

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板书:

轴不变

            越大越

           

7、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肯定不止3个,因为轮扩大了)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刚才在轮上加上毛巾为什么会感到很省力?

        2、老师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的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图片)方向盘是轮轴码?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

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

         4、课件交互分析:

圆轮的自来水龙头、一字型的自来水龙头、门锁把手等。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轮轴的轮,为了使用的方便都变形了,但不管怎样,他们的运动方式一般都是转动的。

          5、总结:

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

          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下课)

          6、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面请各小组整理材料,请材料员把轮轴盒和钩码放到(    );请组长把水瓶放到(

                               );请汇报员把螺丝刀和毛巾放到(          );请记录员把记录表交给我!

                       板书:

轮轴的秘密

                              

                       轴不变       (越大越)  省力    

                             

                                               费力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3次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感知了轮轴里的秘密。

从一开始出示水龙头引出,到后续的几个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了学生。

在教学中,本节课凸显了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一:

教具的优化。

         在玩螺丝刀的环节中,教师自行增加了一个“螺丝刀吊水瓶”的游戏中,在游戏中作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增加了一种玩法:

在轮上裹上毛巾,再转动轮吊起水瓶。

虽然只用了毛巾这一种方便简易的材料,却达到了极为不错的效果。

使学生在轮轴原理探究这个环节前,已对“轮越大越省力”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后续探究打下基础。

在轮轴原理探究环节后,又再次质疑:

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轮裹上毛巾会感到更省力?

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轮轴原理探究这个环节中,课堂中使用的实验器材设计比较巧妙,通过往上套轮圈使轮扩大,真正做到了同轴不同轮。

有了这样精巧的实验材料,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材料在课的重难点突破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亮点二:

活动的改进。

         在本节课中,教师很好地对教材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处理。

在揭示轮轴概念前,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来拧取下轮子的水龙头,让学生既对轮轴的组成加深了印象,又使学生产生了探寻轮轴秘密的兴趣。

在“比谁力气大”这一游戏中,通过两人一组,每组做两次,学生轮换握住螺丝刀的部位的设计,使学生不拘泥于成败本身,而是聚焦于原因分析。

在“比谁力气大”游戏之后,我设计了用螺丝刀吊水瓶的游戏,学生从三次玩法中充分感受到了轮上省力、轴上费力,在轮上加上毛巾更省力。

大大节省了原本的探究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上,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中,我采用了大块的活动时间,共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持续探究。

在持续探究后进行整体的讨论分析。

多次实验,一次分析,给学生以思考、探究的空间,使最后的汇报更为丰富,更具条理。

         亮点三:

螺旋地上升

 本节课旨在体现过程与概念的双螺旋上升。

课一开始,教师就得出了轮轴的概念,其实孩子此时对概念是模糊的,文字概念的呈现只是为了便于交流。

在得出文字概念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