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32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oc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

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及社会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另外,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再加上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结合自己三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现状

(一)部分小学生受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原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依赖、困惑、多疑恐惧、对他人冷漠敌视,逆反心理严重等问题。

如我校六年级97班一位学生家长对老师说:

“我的孩子你不要管严了,他长大后在工资单上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

后来这位老师也真的是按家长的要求做的,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还有一学生因作业未完成,被一位中年女教师用教鞭打了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红肿得厉害,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还有个别父母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

长期以打麻将为业,连孩子的正常吃饭都不管,更有甚者好吃懒做,看黄色影视等一系列不雅行为;还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

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事事相依,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无感恩之心等不健康行为。

以上种种,都给学生造成了看不见的伤害——心里伤害。

破坏了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现状

(二)农村“留守儿童多”。

据统计,我校共有59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328名,占全校数的55%。

他(她)们在家由祖辈监管。

一是监管不严;二是过于溺爱,致使部分学生沉迷电视、网络,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

去年下期,在我校98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女同学因拿了同学东西被议论后,便开始逃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多次上门劝导都是无果而终。

后来通过政教主任和她多次交流并与家长协商,尊重该生的意见,同意她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两星期后,这位孩子心结终于打开了,背着书包来上学了。

现状(三)农村学校的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老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里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如何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处理好师生、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等等。

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都取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水平,而这也是我们农村学校教师所不具备的,农村学校所不重视的。

现状(四)小学生认知水平低,应对技巧差。

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里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综合起来看,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层面上,心理健康知识要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要不断提高,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之陋习。

其次,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特别对那些有心里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些同学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若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

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菲,心里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第三,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让“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类话再也不传进我们的耳朵。

第四,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多,是当今农村的现实。

有的儿童从未去过父母工作的地方,甚至连电话联系都很少,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多么需要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

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平时多观察他们的言行,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多给结对的留守儿童打打电话,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开导。

监管“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应多关心这些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改变教育方式。

外出务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总而言之,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农村学校不可忽视的重点。

应加大这方面的培训与投入。

每一位乡村教师应融入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多研究,多探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要多配合,多努力,给农村小学生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美好的生活,是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