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39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doc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15课

《图形手拉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二方连续的作品,简单制作二方连续,学会基本的制作方法。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简单制作二方连续,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

难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大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卡纸、剪刀、彩色笔等。

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示范作。

说出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

揭示课题——图形手拉手。

二、课堂新授

1、欣赏一组花卉手拉手的图片。

2、它们有哪些特点?

都是相同的图案,连续一样的。

这就叫做二方连续。

3、二方连续的定义:

以单独的纹样向上下或左右重复排列而成的装饰图案,叫做二方连续。

4、二方连续的骨骼分析:

(1)散点式:

以一个点为主要单体重复构成,具有密集效果,显得整齐、有序。

(2)直线式:

有明确的方向性,可垂直,可水平,可向上或向下,也可以上下交替。

(3)波纹式:

以波浪线为骨骼,其他纹样依附波浪线,分为单线波纹和双线波纹两种,可同向排列,也可反向排列。

(4)一整二破式:

中心位置有一个完整形,上下或者左右各有一个半坡形。

(5)综合式:

几种形式叠加在一起。

三、创作作品

设计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图形,,可以用剪、贴、画相结合的方法,要美观、大方。

四、课堂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

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对二方连续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方连续的应用应该是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二方连续的应用,更好的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

《吉祥纹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我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美好愿望的方法,学会分析吉祥纹样传达的美好寓意。

2、设计并剪制简单的吉祥纹样,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

3、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吉祥寓意的形象的认知,了解借助吉祥纹样的寓意和其相关事物的谐音表达美好祝福的方法,学会设计制作剪纸吉祥纹样,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祈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巧妙利用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传递美好情感的方法。

难点:

学习剪制艺术,设计制作吉祥纹样,表达美好祝福。

课前准备:

剪刀、刻刀、彩纸、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引入:

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

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

原来这些彩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吉祥图案。

(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学做吉祥图案。

(1)欣赏分析。

教师:

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

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

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①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②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结:

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2)合作探究。

(每组发张剪好的吉祥图案。

请每组同学以小组探究的方式,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并试着制作。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这张吉祥图案的意义和制作方法。

教师:

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

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

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你们可真棒!

(3)学习借鉴。

提问:

课本上的吉祥图案中主要有哪些内容?

还用了哪些方法?

(剪、刻)

三、创作作品

教师:

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四、课堂展示

1、展示: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

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

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

2、打开课本按要求填空:

我知道的吉祥图案有哪些。

3、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如何美化生活。

教师:

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

小组讨论回答。

五、课堂总结

在这次吉祥图案的设计与剪纸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特别是在镂空和连接上学生制作起来较困难。

我想,这种技能性较重的课还是应该在让学生多多锻炼才行。

《服装搭配ABC》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对比色和类似色的色相、特点及所表达的色彩感受。

2、能设计制作出或对比色或类似色的服装,体验对比色和类似色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通过服装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色彩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儿童服装。

难点:

做工严谨、色彩搭配合理的服装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色卡、美工纸、剪刀、胶棒、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

色卡、美工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出示色环图片。

师问:

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

观察其中的规律。

在色环中,相邻的为类似色,相对的为对比色。

出示课题。

二、课堂新授

1、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

作用分为两类:

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2、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一种和谐的效果。

3、服装搭配常识:

(1)对比色搭配:

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黑白搭配是永远的经典。

(2)类似色相配:

红色与橙色、黄色与草绿。

(3)白色搭配:

可与任何颜色搭配。

(3)黑色搭配:

可与任何颜色搭配。

4、讨论汇报发言,你喜欢并符合学生着装要求的服装是什么样啊?

三、创作作品

用手工纸,设计几种服装款式,组合搭配看一看,怎样搭配更好看。

四、课堂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

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通过对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学习和掌握了色彩知识,对比色和类似色,并在服装设计中学会了使用对比色和类似色。

《爱的记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特点、摄影的意义及其作用。

通过欣赏、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摄影艺术的美,体验快速成图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运用常见的构图形式和光线知识,拍摄一幅有艺术感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亲情、友爱、师恩的感激,记录下美好温馨的时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常见的摄影机位的构图变化、摄影构图形式、光影的变化。

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运用。

难点:

体会构图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拍摄用具。

学生准备:

相机、手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边走边看(一起去看日出)。

师:

人类自古以来就崇拜太阳,有光明的地方就有文明。

你觉得太阳什么时候最最美丽?

生:

讨论。

师:

有的同学说日出最美,白居易曾经在《忆江南》中写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

有的同学说十点钟的阳光最美。

十点钟的太阳,漫过一道灿烂的山坡,漫过山坡上跳舞的花朵,手拉手窃窃私语的小草,漫过在小树上蹦来跳去争强斗胜的麻雀,漫过安静的小树那天马行空的想象。

十点钟的太阳,不知道孤独、寂寞,从不停止成长的脚步,长成一片晴朗的天空,长成青春的山岗。

(作品欣赏)

师:

还有的同学说最喜欢世界各地的夕阳,夕阳最醉人,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设计意图:

用美丽的诗句与引人入胜的画面导入课题,让学生迅速进入摄影作画的情境,跟随着太阳的光影变化来欣赏,实际上是让学生明白,摄影中的光影元素对摄影作品的重要性。

2、这些照片是作者表达美的最快的方式,但也是永恒的记忆,他们需要寻找一天中最美丽的光影来帮助他们描绘出最美的作品,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你们试着猜猜看,它是什么一种怎样的创作呢?

生:

摄影。

(出示课题:

爱的记忆)

二、课堂发展

1、介绍摄影的几个基本工具——相机、手机、iPad。

师:

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认识下我们的新朋友——帮我们快速完成作品的几件工具吧。

(相机、手机、iPad)

2、相机的认识与欣赏,并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

师:

现在拍照片的机器越来越小了,以前的相机可是非常大的。

3、分小组初次体验。

师:

相信经过老师的介绍,你对相机一定更加了解了。

下面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相机感受下吧。

(分4小组体验,蹲下去、站得高、离得近、看得远)

师:

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作品。

(教师与学生评价作品)通过镜头的远近、高低,我们的画面就会变得不一样,我们把镜头的位置叫做“机位”。

通过调整机位我们就可以得到“仰视”“俯视”“微视”“全景”等等不同的效果,有时它可以使你的照片变得与众不同、有时可以变得更加有趣……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为了让孩子对视角有所体会,所以特别设计了四个小组的主题,让他们分别体验“蹲下去”“站得高”“离得近”“看得远”,让学生拿着各式相机在校园中按照任务条中的指示完成初次创作,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视角及作用。

4、引入构图概念。

师:

有的同学拍得很好,因此作品只需要剪裁下就会非常出色,(游戏“给你一把剪刀”)剪完后画面就变得好看多了,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调整构图的中心、大小的方法。

说到这个构图,究竟什么叫做“构图”呢?

生:

在摄影时,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对画面内容的大小、位置、疏密、虚实等,作一定的布局和安排,使作品更好地表达出创作意图,这一过程称为构图。

(设计意图:

对同一幅图画进行不同的裁切,观察比较不同形态的构图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使学生对构图的重要作用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5、教授构图。

(三角形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或特殊风格的物体。

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

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

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斜线式构图分立式斜线和平式斜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美丽的照片,看看它们中间暗藏了什么构图玄机。

师:

三角形构图具有十分稳定的特点,三层式构图使画面看上去层次分明,S型的构图使画面更有动感。

三、创作作品

可以运用任何一种构图形式,在校园中选择一处你想记录下的景色进行创作。

运用课上所学的摄影构图知识与光影知识创作一幅作品《校园的记忆》,探索我们平时生活中不曾发现的审美角度。

(设计意图:

这是第二次练习,虽说用于构图的物品比第一次练习稍稍多了几样,但是有了第一次练习的学习基础,难度便被分步化解了。

本次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太长,作业形式为线造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构图多做深入的思考。

四、课堂展示

师:

今天我们在班级里办了一个小型的作品展,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

(电子屏分屏显示浏览)你最喜欢哪件作品呢?

学生互评。

五、课堂总结

本课是小学阶段唯一的一堂摄影课,对于本课的设计,重难点在于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了解摄影、感受摄影、爱上摄影,并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进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消化,自我提升对摄影的理解。

基于本课的操作限制,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解摄影、感受光影、学习构图三个方面。

通过两次课堂上层层递进的练习——欣赏——分析——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爱上这种快速创作的艺术形式。

但摄影所涉及的面实在太广,如何在这么多知识点中进行取舍与权衡成了一个难题。

最终我选择了相机的成像原理、构图知识、视角、光影效果的拓展这几点知识来进行讲解。

《家庭往事纪念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纪念册的设计方法,了解纪念册的功能。

2、使学生在思想上、艺术创造上、动手能力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纪念册的美观设计。

难点:

有新颖的创意,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色卡、美工纸、剪刀、胶棒、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

彩色卡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线的运用和色彩知识等,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出示课题:

家庭往事纪念册。

二、课堂新授

1、欣赏学生带来的照片。

(1)这些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呢?

(2)在这些照片的拍摄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你想对照片中的人说些什么?

2、这些照片给你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本家庭往事纪念册,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3、纪念册欣赏,你想制造怎么样的纪念册?

交流、汇报。

三、创作作品

每人制作一本纪念册,注意图形的选择和图案的应用。

四、课堂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

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思的发展,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