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45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哨与小狗》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哨与小狗》教案.doc

课题:

欣赏《口哨与小狗》

课型:

欣赏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

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

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

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

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

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三连音节奏型,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重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提升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

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

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吹着口哨走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问:

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谁能模仿一下吹口哨?

生:

口哨……

3.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4.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师生律动)

问:

谁听出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

生:

小狗、小鸟……

5.小狗叫声部分:

(1)师:

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

(3声)

谁来模仿一下?

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3)总结:

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

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

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

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

《口哨与小狗》

师:

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

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

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起手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脚走起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

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

(2次)分别是哪两次?

(第1和第3)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

(1次)是第几次?

(第2次)

(2)师:

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

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

(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谁家养小狗?

平时爱护它吗?

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

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

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

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师:

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

声音要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3.第三乐段:

(1)师:

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

接下去,是谁呀?

(生:

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

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

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

为什么?

生:

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

那第二段呢?

(生:

低沉……)为什么?

(生:

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

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

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

第一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第二乐段——男同学锤着手蹲下来踏步

第三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

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