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49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小学美术课德育目标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定义为: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新目标的制定更具人文性,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毫无疑问,应“直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为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使二者形成一种互动提升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保证顺利参与学习,因此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主要指一个人的心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障碍。

如何理解这个定义呢?

我个人认为:

只要能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的孩子都属于心理肌能正常;但是部分学生的心理存在着缺陷与障碍,其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这些孩子就是教师嘴里的个别生,学生眼里的坏同学。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发人潜能的工程。

若要开发人的潜能,观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一例外地需要依托健康的心理规律去实现,特别是情感态度的获得,价值观的形成。

作为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忽视对他的教育。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理念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科学精神是人类满足自我求真的心理需要,而人文精神则是满足人的生存、被尊重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

愉快、和谐、成功及生活教育等素质教育模式,为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找到了可靠依据,教师从中体悟到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和回应。

这样,教师角色行为才会真正在民主、平等、尊重、赏识上践行。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待学生要真正做到民主、平等、尊重是不容易的,因为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从心理健康角度认识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美术课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是超级大胆发言的学生,他们经常在还没得到教师允许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想法大声陈述出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或思路;横加制止也不合适,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从何谈起呢?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

每个人都会发泄情绪,尤其是孩子,大胆发言的学生肯定是对美术课感兴趣的的学生,他们有丰富的奇思妙想、有个人见解要表达,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最痛快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大声喊出来。

尽管有时他们的方式有些过激,会影响他人,教师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

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他们,更不是大发雷霆,而是让他们懂得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能不顾别人,我们必定是在集体中学习,要考虑其他同学的利益。

也不能失去理智,总要适可而止。

当你的学生情绪平复后,你会发现他比以前更懂事了,还会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感到惭愧,并对你的宽容心存感激。

这时,你再适时说教,他一定心悦诚服,岂不一举两得?

当然,还要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给予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还有些学生总是要寻求别人的肯定,表现为:

在绘画时多次的问:

“老师这样画行吗?

”“画……行吗?

”“老师,他说我这样画不行!

”在制作中总问:

“老师是这样做吗?

”“还能做吗?

”等。

其实,他们做得已经很好了却还要问。

开始,我总是鼓励他、肯定他们,认为他缺乏自信,可是不见好转。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对这些学生的深入了解我认识到:

这样的孩子多出现在4+2+1的家庭,是家长的过分宠爱造成的。

他们在学校里,没有成人围着他们团团转,会有失落感,于是就总围着老师寻求关注。

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后,积极主动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他们没问我之前,先肯定他们的表现;还经常给他们关注的眼神;引导他们多与同学交流,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关爱。

渐渐的,我的课上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心理问题有关。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

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功利型。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

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

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教师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为了缓解这些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尽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还有,我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教会他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作品中优美而丰富的艺术语言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

(二)溺爱型。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这种学生比较自私,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

表现为易怒,不善与同学合作,有强烈的占有欲。

在美术课上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通过在课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合作关系。

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都争取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三)缺爱型。

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

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总有几分不忍,在他们犯错时不忍批评;在他们完不成学习任务时不忍揭发。

当他们有进步时,我却睁大眼睛看,并热情的鼓励;当他们主动要求我帮助时,我会全力以赴。

其他同学看我这样做,也学着主动帮助他们(许多时候,语言的教诲不如行动的导向)。

我这样做是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并不缺少爱,人与人之间表达爱的方式很多。

三、教师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对教师心理素质乃至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保持平衡的心态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尊重和关爱;持之以恒地坚信“学生能行”,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学会合作和竞争,相信教育带给学生的将是完善的人格,快乐的人生。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论述小学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在谈论教育学生的方法。

我还不能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去探索美术教育工作,只是利用心理因素进行教育。

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要经常不懈的关注心理有缺陷和障碍的同学,多与他们沟通,多做心理疏导,才能取得成效。

作为教师,有时辛苦付出还不一定能得到理解,不要灰心,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随时还有反复性的特点。

我会为此而继续努力。

天津市中小学第七届

德育学术年会征文

小学美术课德育目标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河西区珠江道小学

王佳

281799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