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76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湖北长江出版二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案.doc

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

【主题说明】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对小学生活比较熟悉,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自控力、自觉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新学期开学伊始,有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身材长高外,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锻炼了一些能力。

在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3.行为目标: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课前准备】

1.搜集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照片、作业本若干。

2.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暑假出游的照片。

2.学生分享暑假的快乐。

3.教师小结:

快乐的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为自己的变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向往。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并明确自己新学期努力的方向

活动一:

不一样的我

1.教师可以采用书中的两幅图,也可以课前搜集学生的一、二年级的作业本,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不同。

2.学生分小组,各自找出自身发生的变化。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成员的变化。

4.教师总结: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既有外在的变化,如个子长高,身材壮实,也有内在的变化,如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更加坚强了。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经历不同的变化,现在,新的学期开始了,为迎接新的变化,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你准备好了吗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中列举的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调整作息、准备学具。

6.引导学生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7.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心理引导:

从认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内在的变化,同时,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交流的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新学期开始的准备计划。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儿歌。

2.组织学生在儿歌中寻找新学期的计划。

3.学生在全班分享。

4.教师给予反馈、补充。

心理引导:

总结提升感性的认识,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性认知。

1.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分享。

2.教师的补充应有事例佐证,便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执行新学期计划,增强对新学期的向往。

1.教师呈现要求:

新学期,你准备怎么做?

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2.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回顾自己开学以来的表现,把自己表现好的行为告诉父母,不够好的行为暗暗下决心改正。

1.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练习题】

在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你会做哪些准备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2.最后一环节,学生能否坚持。

【教学参考素材】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熟悉了小学的生活和日常行为规范,此时,可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逐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老师和家长不是放手“不管“,只是让他们能够逐步学会管理约束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比如,新学期开始前,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新学期做好准备,家长只是提醒孩子做准备,而并不告诉孩子具体准备什么。

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自控能力得到锻炼。

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寒暑假带孩子旅行,可以让孩子参与整个旅行计划的制定、收拾行李。

在整理物品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学会将物品分类,尽量避免家长代办。

【心理学背景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眼中的“行为”与“习惯”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Waston,1878--1958)创立的一个心理学学派。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

心理学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另一位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认为,有机体之所以能学会特定的行为,是因为该行为受到了强化作用的缘故——即它们的行为有正效应。

他证实,实验室的动物在通过计划性地施以强化物(如食物等),经训练会按照特定的行为方式行事。

比如他训练老鼠学会转动轮子,爬上阶梯,把玩具推过地板。

从本质上讲,很多心理学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即人类复杂的行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经过受到成千次强化作用的学习而出现的。

简单地说,习惯就是个体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和行为倾向。

华生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

“任何相当定型的行动方式,不管它是外显的或内隐的反应,而且又非属于遗传性反应,应该都可视为习惯,习惯是在环境的作用下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所构成的。

”在一定情景的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动作,即习惯。

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往往会长期影响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或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海生.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8)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谢弗等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第二课我喜欢的课程

【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凭兴趣、直觉进行学习活动,因而造成对某一学科偏爱,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很容易造成偏科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班会与品德课,它不是摆道理,而是针对现象找原因,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寻求调整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

让每一名学生不偏科,并喜欢上原来并不喜欢的课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查交流先从孩子们每天接触的各门学科调查入手,指导学生自查自己喜欢哪一学科,与父母进行比较,这些学习活动、这些人,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思考,寻根问源对学生喜欢某一科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体验、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总结喜欢学习的原因,再通过对比,说出不喜欢的学科及其原因。

面对这些情况,孩子们免不了会产生困惑,甚至不安,我及时进行疏导,告诉孩子们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与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很正常。

同时欣赏能实话实说的孩子,消息他们的顾虑。

(三)、体验总结,疏导调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老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有效的方式调查消极行为与心态。

因此,我紧扣主题,通过PPT,引导孩子们对照“喜欢课程”的原因,总结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原因找到后,寻找正确的调整方式就水到渠成了。

我通过小品表演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境,请全班同学一起帮助出主意,孩子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想出了各种办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作画写话,表达心声在课堂最后,我根据孩子们所想的办法,归纳总结出调查的几个方法,并让孩子们在《童年》音乐声中,画一幅代表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向任课老师写几句话,把自己的心里话与内心世界通过图文方式表达出来。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明白了原因,找到了调整的方法,相信他们一定能慢慢调整过来的。

第三课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主题说明】

微笑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带给他人快乐的心境、和谐人际关系。

本课的设计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

体验微笑带来愉悦心情。

3.行为目标: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笑的好处,鼓励学生用微笑、语言等不同形式来传达愉悦的心情。

难点:

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的情感,让微笑成为人际间最美丽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

学生准备:

纸、画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导入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鼓励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图?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

是呀!

微笑的孩子咱们都喜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着微笑,好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活动,理解微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引导学生欣赏最美的笑脸。

活动一:

歌声与微笑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面对面围成两个圈。

2、教师播放《歌声与微笑》歌曲视频,学生伴着视频,一起唱这首歌,感受歌声与微笑带来的快乐。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声与微笑》。

4、请学生说说唱完《歌声与微笑》后的感受。

5、教师总结:

歌声与微笑都更带给我们愉悦感,歌声流进我们的心间,微笑写在我们的脸上。

你觉得班上谁笑起来最美,请为他(她)画一张笑脸吧。

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

最美的笑脸

6、教师先示范,说出班级中自己认为最美的笑脸,并说明原因。

7、学生明确自己认为班上笑起来最美的同学,并给他(她)画笑脸。

8、学生作画时,教师巡视。

9、教师总结:

生活中,爱笑的孩子总是带给人阳光般的温暖,让人觉得他最美丽,微笑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谐人际间的关系。

1、如果有会跳舞的学生,可以请她伴舞。

2、学生作画时,教师要巡视,适时评价。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使学生加深对微笑的感受。

理解微笑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请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同学,表演微笑着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2、说说生活中微笑的好处。

心理引导:

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联系生活,说说微笑的好处。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学会对自己微笑,对周围人微笑。

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1、请学生对自己的同桌和周围的同学微笑。

2、引导学生练习,每天出门前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回家后再对着镜子问问自己:

“今天你微笑了吗?

1、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见到长辈和同学时,恰当的做法是。

A、微笑着主动向他们打招呼B、视而不见

C、等待对方先打招呼D、面无表情地问好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能否体验到微笑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参考素材】

甜蜜的微笑

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狐狸。

每天早上,蜜蜂们出门采花蜜的时候,都会跟小狐狸打招呼:

“早上好,可爱的小狐狸!

小狐狸站在草地中央,朝蜜蜂们点点头,微微笑,算是回答。

蜜蜂们说:

“小狐狸的笑真甜啊,比1000朵茉莉花的花蜜加在一起还甜呢!

有一天,小狐狸的外婆病了,妈妈让小狐狸到白鹳大夫家取药,给外婆送去。

白鹳大夫开的药苦极了,外婆不喜欢吃。

就說:

“我不吃药。

小狐狸说:

“不吃药病怎么能好呢?

外婆说:

“你先给我蜜糖吃,我就乖乖把药吃了。

外婆家里没有蜜糖,出门找蜜蜂去买吧,小狐狸又没有钱,怎么办呢?

突然,小狐狸有了一个主意,她站在外婆跟前,对着外婆微笑:

“我的笑比1000朵茉莉花的花蜜加在一起还甜呢,外婆,你尝尝我的微笑吧!

外婆说:

“我很愿意尝尝比茉莉花蜜更甜的微笑。

可是,小狐狸,你首先得告诉我,它们装在哪个杯子里。

小狐狸对着镜子仔细找,马上就找到了:

“在这儿哪,外婆!

外婆睁大眼睛朝小狐狸的脸上看,哈,可不是吗!

小狐狸脸上有两个小酒窝,每个酒窝里面都装满了蜜糖般的微笑。

外婆把尖尖的嘴贴到小狐狸的脸颊上,亲一亲,高兴地说:

“呀,我尝到了,真甜哪!

吃过了甜甜的蜜糖般的微笑,外婆乖乖地吃下药,病一下子就好了!

【心理学背景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看微笑

人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常易在面部呈现出来,“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这是对面部表情的形象形容。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对一个信息的总效应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公式:

一个信息的总效应=7%的词语+38%的语调+55%的面部表情。

在交往过程中,微笑是最常见的面部表情。

有人说微笑是通向世界的护照,是打动心弦最美好的语言。

的确,笑是重要的,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能使得者获益,使给者无损。

它发生于瞬间,但真诚的微笑留下的印象却是永远。

号称美国“酒店之王”的希尔顿,其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服务人员微笑的魅力,“今天你对客人微笑了没有”这一句话已经成为酒店管理中的名言,正是微笑征服了客人。

正像诗人所形容的那样: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微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

只要心中有了微笑,我们就能穿过世事的云烟,沉着应变,耕耘心田,结交更多的朋友,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雷厉.谈人际沟通中的身体语言[J].大众科技,2006,(4)

第四课任性可不好

【主题说明】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任性,唯我独尊。

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任性等不良习惯。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鲜明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清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初步懂得有些事必须做,有些事不能做,学会简单分辨,不固执己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2.情感目标: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3.行为目标: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2.难点:

体验任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消极情绪。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故事书、配套图片。

2.学生准备:

学生用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认识到自己的任性行为是不好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小女孩和妈妈去玩具店时,吵闹着要买很多玩具,妈妈十分生气。

2、请学生回忆:

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任性的危害,形成初步的是非观念。

活动一:

任性的小花猫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一下面的图片,图片包含三个情境,第一个情境:

小花猫与小狗、小象、小兔、小牛等小伙伴开心地围坐在一起,轮流讲故事。

第二个情境,轮到小花猫讲故事了,但小花猫却说:

“哼,我不干!

”,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指责小花猫任性、自私。

第三个情境,小花猫仍然不肯讲故事,擅自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2、教师可以自己讲解,也可以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讲解故事。

3、听完故事后,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小花猫的行为让大家不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小花猫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

5、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6、教师总结:

小花猫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故事,但当轮到小花猫时,它却不干了,说明小花猫自私、任性,因为它的行为,其它小伙伴都很生气,纷纷指责小花猫,小花猫任性地离开了,其它小伙伴继续开心地玩游戏。

如果小花猫没有任性,轮到它时,它给小伙伴们讲了故事,那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活动二:

故事新编

7、小组同学合作续编故事,并给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8、请代表发言,在全班分享新故事,并宣布故事的题目。

心理引导:

任性有许多害处,任性的人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学会调整任性的情绪,固执己见。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出现过任性的行为?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鼓励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3、教师总结,引出儿歌。

4、学生朗读儿歌,并领悟理解。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学会辨别是非,逐渐改正任性的坏习惯。

教师叮嘱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聊聊自己曾经做过的任性事情,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请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帮自己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练习题】

周末的晚上,丽丽到好朋友玲玲家串门,两个小伙伴一起看书、做游戏,不知不觉到了8点半钟,这是丽丽与妈妈约定的回家时间,可丽丽仍然不肯回家,你认为丽丽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任性是不好的。

【教学参考素材】

任性在独生子女身上多有发生。

任性表现为对个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如果放任儿童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儿童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

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行为。

儿童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

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多源于教养方式不当和缺乏同伴交往机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孩子自制力较弱;2.家长溺爱迁就,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正确与否,都给予满足;3.教育方式不当,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需要和意见,或者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儿童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形成任性的不良习性;4.家长放任自流,孩子我行我素;6.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背景知识】

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想得到什么东西,非要得到不可。

想做什么事情,非做不可。

别人越是阻止,他们就越坚持。

如任其发展,孩子将难以与别人合作和友好相处,难以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严重的将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怎样改变孩子的任性性格呢,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1、家长要合理地满足儿童提出的要求,当儿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应坚决拒绝。

2、家长要对儿童宽严并济,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3、家长要纠正自己的任性行为,为儿童树立榜样。

4、家长要学会冷处理,即采用暂时不理采他们的态度。

5、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说理教育。

6、家长要学会转变儿童的注意力。

7、家长应防患于未然,一般家长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认真分析、考虑,是可能估计到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情况的。

比如,上街出门之前,就与孩子约法三章,说清要去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否则就不准去,让孩子心中有数,或许就可能避免任性行为的发生,家长最好在事前事后都给予鼓励和表扬,相信孩子能够做到和做好。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孔津华.浅谈幼儿任性心理的成因与对策.青春岁月,2013,24:

319.

第五课轻松课间

【主题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对小学生活已逐渐适应,但是还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学生学校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回味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又可适当休息,为下节课打下良好基础,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是学校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3.行为目标: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课前准备】

1.任课教师先向班主任了解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学生和未能合理安排的学生情况。

2.了解二年级学生课间经常玩的活动。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操作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教师呈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愉快活动的场景,让大家分享课间活动中的开心事儿!

教师小结:

上完一节课,大家都希望能在课间的时候得到休息放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导入本课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课间十分钟的安排,初步感知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

活动二:

(一)课间十分钟

1.学生充分分享:

除了游戏活动之外,课间十分钟所做的事情(可以以上一节课的课间为例说明)。

2.小组分享,将小组同学课间十分钟所做的事情展示、分享(展示时还原当时的顺序)。

3.引导学生思考:

做这些事情感觉时间够用吗?

4.教师反馈:

看来课间十分钟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可是,如何安排才能让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不忙乱呢?

5.心理引导:

学生初步感知课间十分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合理安排乐趣多

4.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