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25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doc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复习题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2、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4、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胃液)、( 肠液)、( 胆汁)、(胰液)。

5、食物中的( 蛋白质  )、(  脂肪)、(淀粉  )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 分解 )、( 燃烧 ),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它们和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除体外。

6、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

7、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

二、判断

1、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2、吃饭时看书、看电视对消化系统没有影响。

(×)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 √ )

4、我们应该做到不挑食、合理营养。

(  √  )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 √   )

6、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  ×  )

7、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 √   )

8、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  )

9、大多数食物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  ×  )

10、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

(  √  )

三、选择

1、检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C )

A煤油B酒精C碘酒

2、食物经过食道来到( C )

A胃B肝C小肠

3、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功能?

(C)

A吃饭定时定量B吃饭后不立即运动C边看电视边吃饭

4、边看书边吃饭会(   B )

A分散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B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C帮助记忆

四、简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2、观察下图,写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3、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答:

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体外

4、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

答:

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5、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你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五、观察与实验

1、设计实验证明:

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实验材料:

淀粉液、试管、碘酒、滴管、温水、水槽

实验过程: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②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

实验结论:

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2、把一份米饭放在一个小盘里,把咀嚼后的另一份米饭放在另一个小盘里,分别滴上一滴碘酒,我们发现 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这是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个实验说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2 《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 呼吸 )意味着( 生命 )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

2、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不同 )。

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3、吸气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6、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是在(肺)中进行的。

7、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8、呼吸是人体吸取(  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的过程。

9、(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燃烧”),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0、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发现(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了)。

二、判断

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

2、我们呼出的气体里面氧气的量减少了。

( √ )

3、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 × )

4、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5、人在吸气时,胸部会扩张。

(   √ )

6、在空气污染的地方生活,呼吸系统会受损害。

(√)

7、人在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

8、少量吸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9、人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

吸烟者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率比不吸烟者要高。

(√)

10、人吸进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三、选择

1、人体吸进与呼出气体的过程是( A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鼻

C鼻—咽—喉—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下列气体能支持燃烧的是( C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3、下列不是呼吸器官的是(  A )

A食道   B鼻腔    C气管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氧气

5、咳嗽大多是异物进入了(  C   )

A鼻    B喉    C气管 

6、吸烟会损害人的( C )。

A心脏    B胃    C肺

四、简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2、填写人体的呼吸器官。

 

3、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有哪些?

①吸烟会引起肺部病变。

②吸烟会导致气管炎。

③吸烟会造成肺气肿。

④吸烟会引起喉癌。

4、小实验:

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

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

2、不同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3、心脏位于胸腔左侧。

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4、血管是血液在 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它遍布人的全身。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能感觉到心跳一次。

6、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除体外。

二、判断题   

1、心脏在我们的腹腔左侧。

( ×)

2、所有人的心跳次数都是相同的。

( ×   )

3、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运动状态,心跳速度相同。

( ×)

4、人在情绪激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

( √  )

5、脉搏的跳动是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   ×  )

6、活动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 ×   )

7、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

(√ )

8、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 ×  )

9、体育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次数要比一般人的少。

(√ )

10、心跳速度越慢越好,肺活量越大越好。

( ×  )

11、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对我们的心脏和血管都有好处。

(×)

12、少量饮酒,少吸烟,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

13、心脏位于胸腔正中间。

(×)

14、我们的脊髓也可以发布简单的命令。

(√)

15、人体心脏的跳动次数是不变的。

(×)

三、选择题

1、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C)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2、以下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B)

A体育锻炼要长时间坚持      B体育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C体育锻炼不仅使人的肌肉更结实,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3、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B )次

A80—120  B60—90   C60—100

4、一天体育课上,李晓明跑完一千米后坐下休息时,听到胸腔(A)的心脏“扑哧、扑哧”跳动的声音。

 A左侧  B右侧  C中间

5、静脉里面是( C )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不一定

6、血液循环的发动机是(A)

A心脏 B血管 C脑

7、心跳不加快的是( C )

A情绪激动  B体育锻炼  C睡觉

8、人体内血液的动力来自(D)

A血压 B脉搏 C地心引力 D心脏收缩

四、简答题

1、血液在身体内是怎样循环的?

对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听说“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

 

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呢?

4、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都不相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新生儿心跳很快,每分钟达140次;成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心跳稍快。

5、心脏跳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性别;②年龄,③状态;

6、观察下图,填写心脏的构造

 

 

4、《脑与神经》

一、填空题

1、脑是人体的,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并能把下达的命令传达给。

2、大脑内的神经中枢包括、、、等。

3、神经系统包括、、。

4、盲人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但他们的耳朵比一般人的灵敏是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比正常人的发达。

二、判断题

1、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传达给人体各部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2、科学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

3、盲人只能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

4、手语是聋哑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

5、当人体的某个神经中枢受损时,人体会强化其他神经中枢的作用来弥补。

()

6、头脑越用越灵活,所以我们不能休息,要坚持学习。

()

7、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

8、为了做到科学用脑,我们可在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

9、大脑只有不断使用,才能变得灵活聪明。

()

10、聋哑人主要靠手语传递信息。

()

11、不同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是相同的。

()

12、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活。

()

13、盲人的触觉非常敏感。

()

三、选择题

1、下面哪种说法不科学()

A长时间读书写字B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C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2、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A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

B瘫痪部位的神经线坏掉了

C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

四、简答题

1、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疼、头脑不灵活。

这是为什么呢?

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2、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

 

3、学校的课程表为什么要将各科间隔安排?

 

4、观察下图,填写认识脑的构造。

 

5 凸透镜

一、填空

1、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包括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

4、用到凸透镜的物体有:

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等。

5、利用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6、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发现字比原来变大了。

二、判断题

1、不能用激光灯照射眼睛。

(√)

2、用凸透镜看太阳会发现太阳很美丽。

(×)

3、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

4、阳光经过凸透镜后会改变方向。

(√)

5、使用放大镜时不能用手摸镜片。

(√)

6、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

7、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8、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

9、要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蜡烛、凸透镜、纸屏要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

10、当放大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像。

(√)

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

三、选择

1、照相机中装有凸透镜,利用了它的(C)作用。

A放大B聚光C成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的像是(A)的像。

A放大B缩小C等大

3、(C)可以做放大镜。

A烧杯B装满水的长方体鱼缸C装满水的烧瓶

四、问答题

1、你能用什么方法做个凸透镜?

说一说。

①把冰块磨成边缘薄、中间厚的形状;②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③在透明的玻璃瓶里装满水。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

分别用了它的什么作用?

①放大镜,放大作用②老花镜,聚光作用③照相机,成像作用④望远镜,成像作用⑤显微镜,放大作用。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

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①放大镜,放大物体②老花镜,纠正老花眼③照相机,照相④望远镜,看清远处物体⑤显微镜,看清细微物体。

4、有一支探险队,在南极遇到了特大暴风雪。

等到风停雪止队员们才发现,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被暴风雪刮走了。

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正当大家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队员想办法取到了火。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猜想一下,他是怎样取火的?

其中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将冰块磨光成一面凸透镜的形状,来聚光点燃易燃物。

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

五、实验

1、实验名称:

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

蜡烛、凸透镜、纸屏、火柴、支架

实验过程:

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同一条直线上,高度要一致,调整距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所成的像倒立、缩小、清楚。

②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所成的像倒立、放大、模糊。

2、如果下面蜡烛的像能够成在纸屏上,它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像?

请你在纸屏上画出观察到的蜡烛火焰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2.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

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3、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 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 正立的视觉。

   

4.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四部分组成的。

5、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选择

1、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眼睛的( C  )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2、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A )

A倒像    B正像    C不一定

3、能调节和控制光线进入眼睛多少的是( A )

A瞳孔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

4、长有复眼的动物是( B )

A青蛙   B蜜蜂  C蛇

三、判断

1、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 √)

2、不同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

(√ )

3、视网膜的作用是聚光。

( ×)

4、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物体的正立的像。

( ×)

5、眼睛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

( √)

6、照相时,要把物体的像照得大一些,镜头与物体应近一些。

(√)

7、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这是人脑自动调节的结果。

(√)

8、动物眼睛的构造与人的眼睛完全相同。

(×)

9、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 )

10、在照相机取景器中物体的像是正立的,说明照相机中没有安装凸透镜。

(×)

 四、简答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像。

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2、照相机里的像是倒立的,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见的像不是倒立的呢?

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地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3、你在制作照相机是用到了哪些材料?

你是怎样制作的?

材料:

凸透镜、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①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②将凸透镜粘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在另一个纸盒的一端;③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前后推动,任意调节焦距。

一个照相机就做好了。

4、结合照相机的构造,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科学原理。

人眼就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瞳孔相当于光圈。

周围物体发生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倒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号报告给大脑,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感觉,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5、你知道哪些眼睛特殊的动物,给同学们讲讲。

①蜜蜂、苍蝇、蜻蜓等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能形成多张像。

②青蛙的眼睛向外突出,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

6、填写眼球的构造。

新编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课时练习题

(二)

稻庄镇中心小学王兴军

7、保护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 的。

肌肉 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

3、我知道的眼部疾病主要有、、等。

我们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病是近视。

二、选择

1、我们儿童常患的眼部疾病是(A)

A近视B沙眼C白内障

2.近视眼和老花眼主要是( A )有了毛病。

      

A.晶状体   B.视神经   C.瞳孔

3、近视是由于( A)有病变引起的。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瞳孔

4、近视眼看不清(A)的物体。

A远处B近处C黑暗处

5、老花眼配戴(B),近视眼配戴( A)。

A凹透镜B凸透镜

三、判断

1、躺在床上看书更舒服。

(×)

2、远视和近视都是眼部疾病。

(√)

3、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可以在行驶的车上看书。

(×)

4、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

5、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

6、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

(×)

7、在行驶的车上看书眼睛容易疲劳。

(√)

8、人的左眼与右眼视力一定相同。

(×)

9、激光灯可以照射眼睛。

(×)

10、双眼视力优于单眼视力。

(√)

11、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牧民视力比较好,没有人患眼病。

(×)

四、简答

1、眼睛常患的疾病有哪些?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近视、沙眼、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角膜炎等。

这些眼部疾病有的是眼睛本身就发生了病变;有的是感染了病菌或病毒造成的;更多的是不注意用眼卫生或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

2、为什么我们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是怎么变大或变小的呢?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4、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怎么造成的?

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

5、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牧民为什么视力比较好?

因为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视野比较开阔,光线比较好,经常能够远眺,所以视力比较好。

6、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①避免眼睛受到外伤;②避免眼睛疲劳过度;③避免传染性眼病的侵扰;

④改变生活中不良的用眼习惯;⑤补充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增强体质;

⑥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⑦不要在行驶的车上看书;⑧遇到刺眼的亮光要戴防护罩;⑨看书、学习不要离书本太近;⑩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7、说说你是怎么预防近视的?

①补充有益于眼睛的食物,增强体质;②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

③不要在行驶的车上看书;④看书、学习不要离书本太近;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电脑;⑥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8 潜望镜的秘密

一、填空题

1、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

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能清楚的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

2、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原理制成的。

3、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反光的原理制成的。

4、制作潜望镜需要的材料有牙膏盒、双面胶、美工刀、2块平面镜片。

5、潜望镜的内部有两块里面斜角呈45°放置的平面镜。

二、选择

1、制作潜望镜需要(A)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2、潜望镜常用于(B)     A飞机 B潜水艇C坦克

3、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C)

A光可以曲线传播;

B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D光经镜面反射后,可以曲线传播。

4、潜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人的像是(C)

A变大 B变小 C等大

5.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B)块镜片。

A.3   B.2   C.4

6.某同学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他需要(C)面镜子。

A.1   B.3   C.2

三、判断

1、我们制作潜望镜要尽量选择废旧材料。

(√)

2、潜望镜在军事上用途很大。

(√)

3、潜望镜运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

(√)

4、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

(√)

5、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个平面镜。

(√)

6、晚上,小明利用潜望镜观察天上的星星。

(×)

7、平行的一束光经过潜望镜后聚焦成一点。

(× )

四、简答

1、制作潜望镜

制作材料:

3个牙膏盒盒、双面胶、胶带、剪刀、美工刀、2块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