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39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doc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

第12次课第6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6章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水稻害虫

一、稻螟虫

俗称钻心虫。

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三种螟虫均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为害,造成枯心和白穗。

(一)三化螟的生活习性

1.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2.各虫态习性三化螟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动。

趋光性强,雌蛾喜在生长茂密、嫩绿的稻株上产卵。

初孵出的蚁螟,通过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稻株,寻找适宜部位蛀入茎内为害,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破口抽穗期的稻株受害,造成白穗;灌浆后期受害,造成虫伤株。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

以老熟幼虫在稻株茎内化蛹。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其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天敌。

越冬幼虫化蛹的最低温度为16℃,春季气温回升快慢影响三化螟发生的早迟,湿度主要影响发生量,春季雨水少的年份,发生数量多,为害重。

水稻不同生育期,蚁螟侵入率不同,其中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为蚁螟侵入为害,故称危险生育期。

三化螟的天敌很多,有寄生性(赤眼蜂,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和捕食性天敌(蜘蛛)两大类。

(二)二化螟的生活习性

1.越冬以幼虫在稻桩、稻草及杂草中越冬。

2.各虫态习性与三化螟基本相似,但其食性较杂。

(三)综合防治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收获后及时翻耕灌水。

(2)栽培治螟使水稻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蚁螟盛发期错开;压缩混栽面积。

(3)推广优良抗虫品种

2.人工物理防治

可采取点灯诱蛾灭杀成虫,摘除卵块,拔除枯心苗等措施。

3.生物防治

在卵孵高峰后2~5天或一、二龄幼虫期,每667m2用100亿活芽孢Bt悬浮剂100~150ml,加25%杀虫双水剂75ml,兑水50kg喷雾1~2次。

4.药剂防治

防枯心:

每667m2可用18%杀虫双水剂200ml,拌细土15~20kg,撒毒土;或50%杀螟松乳油75~100ml,加水50kg喷雾。

防白穗:

用上述农药分别加水50kg喷雾或加水250~300kg泼浇。

二、稻纵卷叶螟

(一)生活习性

1.越冬稻纵卷叶螟在我省不能越冬,我省每年发现的成虫是由外地迁飞而来的。

2.各虫态习性幼虫吐丝结苞,在苞内刮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呈现白苞。

在苗期至拨节期为害,但以孕穗至齐穗期剑叶受害损失最大。

老熟幼虫在稻丛基部叶鞘内侧或无效分蘖内结茧化蛹。

成虫具趋光性,具强趋荫蔽性,具趋向蜜露进行补充营养的习性,并且具有趋嫩绿稻叶产卵的习性。

3.发生与环境关系成虫生活的适温为22~28℃,相对湿度80%以上。

另外,栽培制度和水肥管理也直接影响其食性和生活条件。

(二)综合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以赤眼蜂效果较好。

2.喷施BT乳剂方法同稻螟虫。

3.药剂防治每667m2可用50%杀螟松乳油50~100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加水50kg喷雾。

三、稻飞虱

常见危害水稻的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稻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叶鞘或茎秆内的汁液,并且还产卵在叶鞘组织内使叶鞘出现褐色纵纹。

(一)褐飞虱的生活习性

褐飞虱是一种季节性远距离迁飞昆虫,我省初期虫源主要由南方迁飞而来。

食性单一,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荫湿的环境中,对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有趋性。

褐飞虱喜高湿环境,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至抽穗期发生严重。

(二)白背飞虱的生活习性

与褐飞虱基本相同,但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栖息部位较高。

白背飞虱

褐飞虱

(三)灰飞虱的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秧田期和分蘖期前的稻苗,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

除本身直接危害外,还能传播稻、麦、玉米多种病毒病。

灰飞虱耐寒力较强,以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禾本科杂草等茎部、枯叶及土壤缝隙内等处越冬。

(四)综合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天敌压基数,压前控后争主动,合理用药保丰收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育、种植抗虫高产品种,科学管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黑肩绿盲蝽及各种蜘蛛。

3.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

大发生前代每百丛有虫300~500头或短翅型成虫每百丛3~5头。

大发生当代每百丛有虫500~800头或短翅型成虫每百丛5~8头。

防治适期:

各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

(1)每667m2用4%叶蝉散颗粒剂2kg或5%丙硫克百威2kg直接撒施。

(2)每667m2用20%叶蝉散乳油100ml,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4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或40%嘧啶氧磷乳油150~300ml,加水50~75kg喷雾。

第二节水稻病害

一、稻瘟病

(一)症状识别

按发生时期及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种谷上越冬。

同一品种以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病。

气温在24~30℃,田间湿度大,往往大发生。

(三)综合防治

应采用栽培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发病后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

3.减少菌源

(1)及时处理病稻草;

(2)种子消毒,用85%强氯精3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4.药剂防治防治苗瘟或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分别在抽穗始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

常用药剂有:

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或40%富士1号乳油70~75ml,兑水50~75kg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一)症状识别

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亦可危害茎秆和穗部。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云纹状大斑。

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

叶片发病与叶鞘病斑相似,但形态较不规则。

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许多白色菌丝,随后菌丝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像萝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易脱落。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病菌气生菌丝一般在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主要在株、丛间横向扩展(亦称水平扩展),导致病株率增加。

其后再由下位叶向上位叶垂直扩展。

稻田发病轻重与田间菌核残留量、水肥管理及温、湿度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三)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初侵染菌源

2.加强肥水管理

3.药剂防治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水平扩展向垂直扩展的转折阶段进行,即孕穗期病蔸率15%~20%时施药。

常用的药剂有:

每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ml,或10%井冈霉素水剂100ml,或50%纹枯利100g,兑水75kg喷雾到稻株下部。

三、稻白叶枯病

(一)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其症状因水稻品种、发病时期及侵染部位不同可出现叶枯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黄化型五种类型。

其中,叶枯型是田间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最初形成黄绿或暗绿色小病斑,随即沿叶缘上下延伸,形成黄白或灰白色长条状病斑。

病斑可达叶片基部,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呈波纹状。

除黄化型外,以上各类病叶在潮湿时均有蜜黄色菌脓溢出,菌脓混浊有粘性,干后呈鱼籽状粘附病叶上。

(二)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新稻区以带菌种子为主,老病区以病稻草为主。

在菌源量足够的前提下,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常刮大风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流行。

每当暴风雨袭击或洪涝之后,病害往往在几天之内暴发成灾。

(三)综合防治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田防治为关键,抓好水肥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

2.培育无病壮秧

(1)从无病区换种;

(2)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远离屋边晒场和上年病田的田块育秧。

(3)实行种子消毒,用85%强氯精的3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4)加强秧田管理,实行排灌分家,防止大水淹田。

晚稻移栽前,每667m2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150g,加水75kg喷雾一次。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后期慎用氮肥,科学管水,不串灌、漫灌和淹苗。

4.根据病情,及时施药防治秧田与本田发现发病中心时,或暴风雨、洪涝之后,应及时施药。

常用药剂有:

每667m2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50g;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75~100g,兑水50~75kg喷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

水稻主要害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主要病害(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了解:

水稻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病害的病原特征;

4.学会: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

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及防治技术。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主要病害虫的特征时可参考教案中的电子挂图;可通过课件、实地观察使学生学会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稻螟虫在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稻螟虫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为害,造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三化螟以__________(虫态)在__________(场所)越冬。

4.常见危害水稻的稻飞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其中__________可以传播病毒病。

5.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6.防治水稻纹枯病,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_________扩展向_________扩展的转折阶段进行。

二、问答题

1.如何对稻螟虫进行综合防治?

2.怎样防治稻瘟病?

◆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表

内容

回顾、提问

讲授

小结、布置思考题

用时(分钟)

5

75

10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发病率(或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

2.三化螟,二化螟,大螟

3.枯心,白穗

4.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灰飞虱

5.叶片,叶鞘

6.水平,垂直

二、问答题

1.答: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收获后及时翻耕灌水。

(2)栽培治螟使水稻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蚁螟盛发期错开;压缩混栽面积。

(3)推广优良抗虫品种

人工物理防治可采取点灯诱蛾灭杀成虫,摘除卵块,拔除枯心苗等措施。

生物防治在卵孵高峰后2~5天或一、二龄幼虫期,每667m2用100亿活芽孢Bt悬浮剂100~150ml,加25%杀虫双水剂75ml,兑水50kg喷雾1~2次。

药剂防治防枯心:

每667m2可用18%杀虫双水剂200ml,拌细土15~20kg,撒毒土;或50%杀螟松乳油75~100ml,加水50kg喷雾。

防白穗:

用上述农药分别加水50kg喷雾或加水250~300kg泼浇。

2.答:

应采用栽培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发病后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用高产抗病品种;②加强肥水管理;③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种子消毒,用85%强氯精3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④药剂防治防治苗瘟或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分别在抽穗始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

常用药剂有:

每667m2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或40%富士1号乳油70~75ml,兑水50~75kg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