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60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doc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

后乐园街小学黄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而且不能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这就是溶解的特征。

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行。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对物质溶解现象的观察中,能够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变化过程,能用过滤的方法完成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加在比较中观察的活动,能够意识到只有仔细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加准确。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每组7个透明的烧杯、3个漏斗,滤纸,小勺,小棒,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食盐等试验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桌面上摆了好多的试验材料和器具,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去做试验研究它们呢?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二、新授:

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A学生实验:

将食盐和沙子倒进水里,先不搅拌,观察,看发现什么现象

B用小棒搅拌2杯液体,边搅拌边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

师:

"食盐有变化吗?

沙子有变化吗?

"

师:

“很多同学说盐溶化了,在科学上,我们应该说盐在水里溶解了。

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

小结: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它没有沉淀变成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填写试验报告)

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A猜测:

师:

"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

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

学生猜测结果

B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先不搅拌

“现在面粉在水里的状态像食盐还是像沙子?

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C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再问:

“现在面粉在水里的状态像食盐还是像沙子?

学生答案不一,那怎么办呢?

——引出用过滤的方法

D学生试验:

分别过滤食盐溶液,沙子水和面粉水

讲讲滤纸的使用方法以及过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试验进行完后,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

过滤出来的3种液体怎么样的?

过滤后3张滤纸上边有没有留下什么

小结:

通过滤纸的帮忙,我们发现沙和面粉没有溶解在水里,如果是溶解了的溶液是不能通过过滤分离出来的(填写试验报告)

3.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A出示高锰酸钾,它会溶解吗?

B把高锰酸钾倒进水中,先不搅拌,观察

C搅拌一下高锰酸钾溶液,对着光看看高锰酸钾跑到哪去了,液体中的颜色是不是均匀分布?

D教师试验:

用过滤的方法过滤高锰酸钾溶液,看看能不能分离开来

小结:

物体溶解以后它在水中是均匀分布的(填写实验报告)

4.等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4杯液体,看看每杯液体的沉淀情况

5.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A根据实验表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溶解

B总结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没有沉淀,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物体怎么样才算溶解在水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发现了有些东西能够溶解,有些东西不能溶解,还知道了溶解的一些主要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说课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意在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通过对比实验,能描述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通过实验,能描述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回顾课堂教学,下面我侧重谈谈我课前的设计和教学后的体会:

一、以科学的原则提供给学生科学的材料

   食盐、沙子、面粉等这些材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较熟悉的材料,他们可以根据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猜想和预测……另外,这些材料从外观上看都是颗粒状的,它们之间有可比性,在实验过程中,便于学生对这些材料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直观的对比。

二、在探究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科学概念的形成是阶梯状、有限度的。

教学“溶解”这一概念时,我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化了、不见了”的现象认识“微粒”,再通过观察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微粒”的认识,继而认识溶解的另一特征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紧接着用高锰酸钾的实验,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均匀分散的过程。

这样,一个溶解的科学概念便循序渐进地建构了起来。

三、探究是本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

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三个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

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三个探究活动中我重点说说活动二,它是继对比实验一后,让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像食盐还是像沙子那样,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滤的方法,由于学生初次过滤,强调规范性的过滤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器材和时间的限制,我把水量控制到15毫升,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过滤实验。

尽管他们过滤时显得很笨拙,极少数出现了失误。

但我想,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的素养是长期的,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我作为一个正在课改中成长的科学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我在科学教学中不懈的追求。

实验报告单

比较各种试验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用√和×表示)

试验次数

试验现象

食盐

沙子

面粉

高锰酸钾

实验一

变成的微粒肉眼是否可见

是否沉淀

试验二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三

在水中分布是否均匀

结果

物质在水里溶解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