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405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还有一次在发电报,一圈人围着,一个炮弹突然掉进来砸在桌子中间,桌上还有发报机等各种机器,兄弟们都吓懵了,整整五分钟鸦雀无声,幸好?

那是个哑弹!

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卢老说起来显得有些云淡风轻,但谁都知道,经历过近乎零距离的生死考验,总会刻骨铭心。

  卢老说,那时候大概每天的炮火声太多,对于炮弹的声音和距离,他已经能非常准确地进行判断。

  如果声音短平快,那必定炮弹是过了头顶的抛物线,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而如果炮声是“咳咳咳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基本上能不能捡回命都是个未知数。

  可是这样的准确却让他对声音极为敏感,以至于从战场上回来的前一段时间,整个人完全处于浅眠状态,任何一点声响都能将他惊醒。

  而战争的残酷之处还不止如此,当年部队都只能夜里行军,所有能反光的物品都不能佩戴,所有的照明设备也不能使用,连车辆的灯都要缠上纱布遮住,完全是凭着感觉和经验在前行,很多战士就这样走进了敌人的雷区。

  而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暴露自己个人信息的机会,每个士兵的衣服内衬里只标注了血型,其他信息一概没有,很多战死的士兵连名字都不知道。

  那段最为热血的日子,或许给卢登科注入了连他都不曾察觉的坚毅,而这样的毅力和坚持,却成了之后维系他的杨梅事业最重要的纽带。

  儿时的杨梅梦,终成了后来的创业理想1982年,卢登科退伍了,转业回到家乡,凭借聪明才智,1990年当上了木洞村的村长。

  可是,如何在其位谋其事,从根本上改善木洞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却是卢登科一直思考的问题。

  后来,他总算想通了这当中的要领,原来,木洞村的传统优势——杨梅种植,早就被村民给舍弃了。

  而事实上,木洞村的杨梅种植有数百年的历史,不仅好吃好看,果大核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能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和胃止呕、美容养颜。

  而在清代,木洞杨梅便被誉为“敬奉皇帝之贡品,颇受古代皇家贵族的喜爱。

  在卢登科看来,这些都是发展杨梅事业的有利条件。

  卢老说,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只馋猫,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杨梅解馋,杨梅一直是他的最爱。

  与其让它养在深闺人未识,还不如真正将它的优势利用起来,说不定还能帮助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

  于是,他联名村里书记向政府申请在木洞村营造千亩杨梅林,以杨梅产业为主桐油林为辅,实施间作短种等综合开发模式发展杨梅业。

  为解决资金问题,他除了向政府申请贷款100万元还自筹资金2万元。

  自此,木洞村的杨梅产业拉开序幕。

  三年承诺,却是一辈子的坚守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卢科登干劲十足,但很多村民却并不热心,因为杨梅种下去要3年才能结出果实,而结出果实后,还要1-2年才能够有味道最好的杨梅出产。

  这4、5年的时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扛得住的。

  许多不可预知带来的恐惧打跑了许多人,好不容易说服了,但开山造林需要先烧山,这又让很多人打退堂鼓,到头来还怪在卢登科身上,让他赔钱。

  尽管各种被误解,卢登科还是毫不犹豫自己掏钱赔了,战争的经历告诉他,这都不算事,只要认准了是对的,砸锅卖铁也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

三年,说着简单却很漫长。

  说服大家种植杨梅只是第一步,还要有好的种源。

  他一个人赶火车到浙江买回来新品种,又想办法引进乌梅的品种,好不容易种上了,村民却对杨梅不上心,很多人对幼苗的成长状况不闻不问,这让卢登科很是被动。

  “不被人理解总是孤独的,而他孤单了整整三年。

  为了让大家相信杨梅种植是真的有成效,这三年他经常都是早上六七点就到了杨梅林里,天快黑了才回来,修剪枝桠,查看果树,就这样三年如一日,把果林当家,把一株株杨梅苗当孩子一样照顾,终于让七万多亩木洞杨梅结出了累累的果实。

  平均海拔600-800米的青山,清新舒展的空气,透亮甘甜的水质,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卢登科的辛勤耕耘,终于让木洞杨梅打出了名气,在杨梅还没成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大老远的跑来预定,更有趣的事情是,木洞村门口有人卖杨梅却无人光顾,村里面杨梅生意火爆异常。

  而那些之前对杨梅生长不闻不问的村民也主动找到了卢老,希望好好学习杨梅种植技术,种出饱满多汁,酸甜可口的杨梅。

  竹篓送货到长沙,杨梅汁流了一地杨梅迎来大丰收,以前冷清安静的村子,一夜间变得热闹起来。

  经常,人们还沉浸在甜美梦乡,就有人大老远开车来预订抢购了。

  卢老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新的烦恼又来了。

  杨梅是水果当中少数没有“外皮的,十分娇嫩,保存周期很短。

  “那时候,想着能让别人尽快吃上杨梅,大热天里他开着货车从怀化亲自送货去长沙,可是因为杨梅都用竹篓子包装,再加上高温烤着,半路上杨梅就不新鲜了,汁水流了一地,最后,我都不好意思把那杨梅送给别人吃。

  谈起往事,卢老很是心酸。

  幸福都到嘴边了,难道就让它这么溜走?

卢登科舍不得让这些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杨梅被浪费。

  他通过查资料,找能人等方式给杨梅寻找包装设计,让多家包装设计公司参与设计投标,最终一家公司设计的包装脱颖而出,不但解决了保鲜的难题,设计效果也让人很满意。

  除了在包装上下功夫,别的方面他也积极探索,就像当年当兵打仗一样,他总相信,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事情也只有去实践才会有结果。

  2001年他独自去到浙江,学习当地人保存水果的方法,回来后自掏腰包建了冷库,并在墙面上做了泡沫隔离层,让杨梅保存更久的时间,拥有更好的口感。

  “我就是想让大家都能吃到正宗新鲜的靖州杨梅,我也希望每一颗杨梅都不被浪费,都能产生价值!

望着一车车平安运往外地的杨梅,他总算欣慰地笑了。

  孩子们的选择,他不干涉现在的卢登科,是木洞杨梅繁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不但带领大家获得成功,自己也获得了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科技进步先进个人、怀化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称号。

  和杨梅打交道的日子里,卢登科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什么时候施肥怎么嫁接他都一清二楚,提到他的名字附近的村子也没有人说不认识。

  每次农户来询问他关于如何种杨梅,他都会耐心的解答,并亲身示范。

  问及会不会让儿子跟自己一起种杨梅时,他笑言: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如果他们愿意跟我学种杨梅,我当然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如果他们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不会强求,我尊重他们的选择。

  杨梅大王的担忧:

一村富不如村村富应该说,卢登科和木洞村,是“靖州杨梅最为响亮的代名词。

  但对卢登科而言,他并不希望提到靖州杨梅,人们只能想到木洞村的杨梅,而忽略了靖州其他村镇上的杨梅。

  因为,只要是靖州杨梅,便都是他心里的宝贝。

  就好比距离木洞村不远的高山村,同样种植着杨梅,却远不如木洞杨梅知名,往年甚至有不少杨梅成熟了之后只能烂在地里,村民的收入情况也很一般,大部分人住的还是吊脚楼,只有极少数的人住上了砖瓦房。

  看到这样的情况,卢登科挺难受的,他也在想办法逐步帮助其他村镇上种植更为优质的杨梅,从今年开始联合电商开始网络预售,他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帮助靖州所有的杨梅种植户改善生活,从一村富到村村富,让人人都有成为“杨梅大王的可能。

  后记:

和卢登科的交流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你看得到他身上因军旅生活而养成的良好习惯,你也感受得到他的踏实认真和坚毅果敢。

  采访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跟着他,在杨梅山里上上下下,他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修剪着杨梅的枝桠,查看每一株杨梅树的生长状况,累了就在山上歇一歇,得闲了就和我们聊一聊他的杨梅故事。

  看着杨梅从青色转为红润,再长成饱满多汁的乌梅,一直是他最幸福的事。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起创业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经武说:

“创业选择有很多,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苦中作乐,开心充实。

  2007年,时年52岁的李经武在桂阳一机关单位当驾驶员,当年该县下了一个鼓励机关单位人员从事农业的文件。

  从农村出来的李经偶然从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那里得知连云港很多农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

  李经武通过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桂阳当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鳅600余斤,价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没有一家养殖泥鳅的,市场前景广阔。

  李经武说干就干,筹资71万元租赁了33亩抛荒地,在桂阳县鹿峰街道新澄村开始了创业。

  第一次前往连云港进了100万尾苗,坐汽车、乘飞机、再坐汽车,回到养殖基地后李经武发现只有20万尾苗子存活。

  损耗太大,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自己学会催产自己育苗。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武整个人就像着了“魔怔。

  “买资料、做实验,那时做梦都是催产育苗,几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18斤。

  但试验的结果不是泥鳅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来,或者是催产药量多了,亲本被打死了;

经过10多次的失败,李经武终于掌握了泥鳅催产技术,在产床上泥鳅亲本终于产出了合格的泥鳅卵。

  可是,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武很快就发现卵虽然产出来了,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善于学习喜欢琢磨的个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李经武发明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

泥鳅双层产床,把传统泥鳅产床由单层变为双层,并改变了产床的材质,让产出的泥鳅卵能通过产床掉到第二层,从而避免了产出的卵被泥鳅吃掉。

  围绕着泥鳅生产中“催产、育苗、捕捞等过程,李经武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创新,先后发明了催产针用固定套、泥鳅幼苗捕捞器等6个实用型发明专利。

  目前,李经武的泥鳅育苗基地水面面积达100余亩,实现年收入100多万元,带动周边及江西省等240多户农户养殖泥鳅。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蟑螂是害虫,人人喊打,但胶州胶西镇孝源店子村村民王卫祥却乐意为它们亲手制作一个温暖的“家,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在他眼中,这些蟑螂是“宝贝。

  如今,王卫祥通过饲养土元和蟑螂,做成干品直供制药厂,已经成为青岛、潍坊、大连一带的养殖名人,年利润过百万元。

  偶然时机转行养殖业“土鳖别称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是一种紧缺的中药材,常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活动,而随着现代城市的改造及自然环境的改变,“土鳖这一物种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够从事蟑螂和土元饲养也是机缘巧合。

  王卫祥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比较穷,虽然成绩很好但没有参加高考就辍学了,过去几年间,他在工厂做过小工、在超市打过杂。

  2009年,王卫祥跟妻子在北京做防水沥青建筑工作,到安徽亳州出差时看到当地的药材市场上土元干品供不应求,而且很多当地居民都因饲养土元而致富。

  “我对土元并不陌生,后来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也饲养土元。

  王卫祥说,2010年,他们夫妻二人从北京辞职回到了老家。

  但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遭到了家人、亲戚的一致反对。

  “养殖土元、蟑螂在咱这边属于新生事物,家人都说如果真的能赚钱,别人都去干了,还能轮到你吗?

王卫祥苦笑着说,当时说啥的都有。

  2010年,王卫祥拿着在北京打工攒下来的4万块钱开始了创业之路,并从亳州当地养殖户手中学习了养殖技术,购买了一批虫卵带回老家孵化。

  创业总是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由于是第一次孵化土元种苗,可能温度太低,卵鞘全部死掉,四万块钱打了水漂。

  王卫祥和妻子在家关着门抱头哭了好几天。

  “还好,妻子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

  王卫祥说,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于是又从银行贷款4万元,重新进行培育,经过8个月的努力,这次他终于成功了。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王卫祥直接跟制药厂签了订单直供制药厂,目前他自己土元养殖面积是2000多平方米,仅土元一项能给他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二十多万元。

  “今年土元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三千平方米,产量在3万斤以上,毛利润将达到百万元。

  王卫祥告诉记者,饲养土元关键要掌握食物的干湿度,土元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最爱吃麸皮和蔬菜,如果食物水份太大的话,土元容易拉肚子,每天只要在傍晚的时候喂养一次即可,每平方米每天的喂养费用还不足三角钱。

  王卫祥说,每平方米的饲养池能养殖出活体土元50多斤,晒干后能出10多斤干品,现在土元的收购价格一直很高,通货每公斤在50元左右,特货达到了60元,现在每年土元干品就可以收入七八十万元。

  土元饲养8个月就可以达到出货标准,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母土元产卵三个月后,相当于“高龄产妇,立即淘汰晾晒成干品销售,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加起来年收入达到百万元。

  让“土鳖住进“楼房记者来到青岛天尚土元养殖基地,刚推开饲养室的门,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尽管室外非常寒冷,但饲养室内却暖融融的,在狭隘的养殖室过道上,两名工人正在筛选土鳖的变异品种。

  屋内被分割成四排,每排分六层,每层又被分割成一平米的单间,每层饲养池里的土鳖爬来爬去,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卫祥正在给饲养池添加饲料。

  “这是我自己设计的立体高密度养殖法,饲养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靠土鳖自身发热,室内恒温常年保持在30℃以左右。

  王卫祥告诉记者,他采用的是立体高密度恒温养殖技术,是靠虫体自身发热保持室内温度,不受天气影响一年四季保持室内恒温,即省力又省工还节省了取暖费用。

  王卫祥利用这种饲养模式把室内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土鳖的养殖密度,还靠着这种立体养殖技术,把土鳖的养殖周期从3年缩短到了8个月。

  多种经营拉长链条土元的收益挺可观,但王卫祥并不满足这种单一的养殖模式。

  “再赚钱的东西你也不能保证它没有价格跌入低谷的时候,咱得把它发展成一个致富链条,才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了拓展经营品种,王卫祥又把主意打到了蟑螂身上。

  在王卫祥的青岛天上土元养殖场里,封闭昏暗的养殖室内整齐地排列着数架夹板,夹板之间呈三角形,数千万只蟑螂就住在这样的百叶“蟑螂屋里。

  王卫祥所饲养的蟑螂品种是美洲大蠊,原产于南美洲,其提取物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而且蟑螂的习性和土元差不多,也喜欢黑暗,只不过土元喜欢在土里,蟑螂喜欢趴在墙壁和石棉瓦做的层断上。

  王卫祥将两种虫子混养,使得饲养空间、饲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无论是蟑螂还是土元,都属于昼伏夜出的物种,所以喂养时间要注意,必须要在下午六点之前喂完,如果太晚,很容易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

  王卫祥强调,除了喂食时间外,喂食的食物也要注意一点,“如果只按照土元的口味喂食蔬菜的话,容易引起蟑螂腹泻,不利于其成长。

  “目前,合作社蟑螂饲养面积是600平方米。

  王卫祥介绍说,蟑螂的价格要高一些,基本在每公斤90元以上。

  差不多一年能达到20万左右的利润。

  无偿传授技术带领村民致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王卫祥还把技术无偿向周边村民传授,只要哪家有养殖土元的想法,随时可以上门讨教。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遇到一位来自潍坊地区的村民来到王卫祥的养殖基地学习。

  这位村民一直在关注土元、蟑螂的养殖技术,但是苦于没有养殖经验,这次他来找王卫祥就是求教如何建造饲养池。

  得知这位村民的来意后,王卫祥接着就询问起对方家里的面积,并拿出笔来记录着详细的尺寸。

  “这是一个效益很好的养殖行业。

  王卫祥介绍说,通过养殖土元、蟑螂,王卫祥也成了当地的名人,周边不少村民都前来向他学习养殖技术。

  “不光咱青岛的,还有湖南长沙一带的农民来找我学技术。

  他们回去后也搞起了土元养殖,成功后再把土元、蟑螂卖给我。

  据了解,王卫祥饲养土元、蟑螂这五年来,发展青岛周边养殖户近200家。

  “现在制药加工厂对土元、蟑螂干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一点也不夸张,下一步我打算在周边乡镇大力推广土元养殖,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因为土元养殖有很多优势,一是土元耐病性强,不像养猪和鸡类型的,容易得瘟疫;

二是养殖成本低,一万元就可起步。

  王卫祥介绍道。

  (岳柏宇)与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故事相关的文章:

1.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2.农村致富创业故事3.农村人创业故事4.返乡农民坚持创业励志故事5.返乡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