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10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docx

摄影技术课件资料

第一章相机

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相机以来,至今已有160多年了。

一个半世纪以来,相机已由最初的光学和机械相结合的产品,逐步发展成了集现代光学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微电脑技术、传输感应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及人机工程于一体的,综合当今多项现代高科技成果的产品。

一、相机的主要结构

相机一般由机身、镜头、快门和光圈等几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实际使用时,还需要在相机中装入用以记录景物影像的胶片。

银盐胶片成像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相机通过光化学的作用把被摄物影像记录下来的过程;数码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相机通过光电的作用把被摄物影像记录下来的过程。

当然,实际上相机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在一架现代化的相机上,自动控制部件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为了帮助摄影者获得对被摄物的适度曝光,好多年前人们就在相机上安装了测光装置,经过以后许多年的改进,相机的测光功能已达到了电脑控制的、智能化的“三维”立体式测光或16区域蜂窝状测光阶段;相机装备测光装置后不久,便成功地使相机实现了自动控制曝光的功能,经过数十年几个阶段的更新换代,当前最新型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APS单镜头反光相机和数码式单镜头反光相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和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三种自动曝光方式作为最基本的自动曝光方式装备在相机上,并在模拟人类判断力精确控制恒定光与闪光的混合光源曝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为了达到使不同距离的被摄物在胶片或CCD位置结成清晰的像,除镜头本身需要校正好像差外,还应使物距、像距保持共轭关系。

因此,镜头应该能前后移动进行调焦,这就需要有调焦机构。

早期的相机采用的是手动调焦装置和供人类肉眼辨别的焦点验证装置,后来相机实现了自动调焦功能。

而目前相机已进入了自动调焦的全盛时期,相机的自动调焦性能不断完善,高级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自动调焦全面实现电脑控制,眼控选择焦点、多导向焦点预测等各种自动调焦方式在现代摄影中大显身手;多功能的现代相机仍然是一种由人类控制的机器。

为了便于人类把握和控制相机的运作,就需要相机显示必要的信息资料,所以现在的135相机、APS相机或数码相机,大多设有大型的液晶资料显示屏;对中小型像幅的银盐胶片相机而言,胶片被曝光后需要卷去,置未曝光的胶片于片窗位置,为下一次的拍摄做好准备,这就需要相机具备输片装置。

相机的输片装置经历了拨轮和拨杆的手动卷片阶段,后又经历了发条和电动的自动卷片阶段,电动卷片装置由外接式发展为内藏式,连拍卷片速度由最初的每秒1、2张,发展为现在最高的每秒14张;为了确定所摄入的被摄物景象和便于进行构图,相机一般都设有取景器。

单镜头反光相机直接通过摄形镜头取景,因而可使摄影者通过取景器观察到与所记录画面一致的情景。

双镜头反光相机和旁轴取景式相机无法做到这一点,但许多这种相机在取景视场中设有固定的视差纠正标记,有的相机还在取景视场中设有随动的视差纠正标记。

新颖的变焦距镜头类袖珍相机,已实现了与镜头变焦距同步的变焦式取景器,这大大地方便了摄影者在拍摄时对所摄画面的把握;对胶片式相机而言,还要让摄影者了解胶片已拍摄量和剩余量。

双镜头反光式的120等相机是从机身红窗看胶片保护纸上的号码计数,而135相机就需要有输片计数装置以自动统计有关数字,以往几乎所有135相机显示的都是已拍摄的胶片张数,而今有些相机却能显示剩余的胶片张数,这似乎更符合摄影者的需要;相机一般还具有感光度设定装置、闪光同步装置、自拍装置、倒片装置(135相机或ASP相机)、磁性信息输送装置(APS相机)、录音装置(数码相机)等等。

此外,相机一般还设有一系列连接附件的装置,如供镜头连接滤光镜、遮光罩的装置,供机身连按三脚架、快门线、闪光灯、电动卷片器、多功能控制后背、有线或无线遥控设备、个人电脑的装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设计非常超前的新颖相机,反而出人意料地设置了一些很传统但通用性很强的附件连接装置,比如就在众多相机纷纷以设置专用的有线遥控插口为时髦的形势下,尼康却在最新式的Pronea600i型APS单镜头反光相机上设置了曾设在F-601型和F-601M型相机上而颇受用户好评的传统快门线过接螺孔,这样,摄影者就可非常方便地采用最常见的经济型标准快门线操控Pronea600i型相机。

二、相机的规格及像幅尺寸

银盐胶片成像相机主要有使用干板或软片的大型相机;一步成像和使用120、220、127胶卷的中型相机;使用126、135胶卷的小型相机;使用IX240胶卷的APS相机;使用110、16毫米、9.5毫米的超小型相机等几类。

使用干板或软片的大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180毫米×240毫米、130毫米×180毫米、90毫米×120毫米等几种;一步成像的中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85毫米×105毫米、80毫米×80毫米、70毫米×90毫米等几种;使用120或220胶卷的中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60毫米×90毫米、60毫米×70毫米、60毫米×60毫米、45毫米×60毫米几种;使用127胶卷的中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40毫米×40毫米、30毫米×40毫米等几种;使用126胶卷的小型相机,像幅尺寸为26毫米26毫米;使用135胶卷的小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24毫米×36毫米、24毫米×24毫米、18毫米×24毫米(半幅)、13毫米×36毫米(宽幅)等几种;使用IX240胶卷的APS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15.6毫米×27.4毫米、15.6毫米×22.2毫米,9.6毫米×27.4毫米等几种;使用110胶卷的超小型相机,像幅尺寸为13毫米×17毫米;使用16毫米胶卷的超小型相机,像幅尺寸主要有12毫米×17毫米、10毫米×14毫米等几种;使用9.5毫米胶卷的超小型相机,像幅尺寸为8毫米×11毫米;数码相机的CCD像幅尺寸主要有18.4毫米×27.6毫米、16.4毫米×20.5毫米、9.2毫米×13.8毫米等几种。

三、相机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相机可分为感光胶片成像相机和数码相机两大类,这里介绍的是前者。

1、传统胶片成像相机

传统胶片成像相机的历史最为悠久。

无论是初期结构十分简单的相机,还是当今最具现代化色彩的新颖相机,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样的。

(1)组合式相机

组合式相机属于商业用或专业摄影用的营业性大型相机,常见的有金属制的或木制的。

按不同用途可把组合式相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室内摄影用相机,一般称为“座机”;另一类是室外摄影用相机,一般称为“外拍机”。

组合式相机主要特征是:

可拍摄大于或者等于90毫米(4英寸)的干板或软片底片。

相机由安装有镜头和快门的镜头板、胶片后背和机架组成,镜头板与胶片后背采用皮腔连接,机架上装有供调焦用的齿轮齿条及升降装置。

另外,有的相机底部装有脚轮供大幅度移动相机调节摄影距离用。

组合式相机中的“外拍机”主要用于室外摄影,故其体积较“座机”要小一些,且镜头和三脚架等部件可以分装折叠以便于携带。

组合式相机由于存在体积大、携带不便等缺点,除照相馆和专业技术单位使用外,一般专业和业余拍摄者很少有人购置和使用。

(2)旁轴平视式相机

旁轴平视式相机的主要特征是:

取景主光轴位于摄影镜头主光轴旁边且与摄影镜头主光轴平行,摄像者通过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摄物,以确定构图。

这类相机取景器较明亮,多采用镜头快门,拍摄时的震动和噪声较小,但取景和拍摄之间存在视差。

旁轴平视式相机的规格最多,一般有110、135、126、127、120、220胶片规格的。

(3)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主要特征是:

相机只有一个镜头,这一镜头既被用来取景,也被用来摄影,取景视点和镜头成像视点一致。

这类相机依靠内装的反光镜和五棱镜取景器,通过摄影镜头取景,所以取景和拍摄之间没有视差。

这类相机一般都采用焦点平面快门,可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

这类相机一般有110、135和120胶片规格的。

(4)双镜头反光式相机

双镜头反光式相机的主要特征是:

相机上设有上下两个焦距一致的镜头,两个镜头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上,调焦时同步伸缩。

摄影者通过上镜头和固定的反光镜进行取景、调焦;依靠下镜头成像于胶片平面进行摄影。

这类相机的体积较大,结构不是很复杂,一般采用镜间快门,拍摄时的震动和声音很小,大多采用俯视取景器,便于用较低的视点取景,但取景和拍摄之间存在视差。

这类相机只有120胶片规格的。

2、一步成像相机

一步成像相机又称立即得相机或一分钟成像相机。

它的主要特征是:

相机上装有特殊的出片转印机构。

供一步成像相机使用的胶片由底片、相纸和小袋处理药液组成,原本需在暗房内或扩印机上进行的显影、定影等化学处理步骤,可在相机内部用很短的时间完成。

一步成像相机最大优点是无需经过常规的冲洗印放等暗房处理而可直接从相机内得到照片。

一步成像相机也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比如,每拍摄一次只能获得一张照片;这种摄影没有底片,无法用来翻印照片;像质也不如用传统银盐胶片成像相机拍摄的高。

一步成像相机主要有旁轴平视取景结构的和单镜头反光结构的。

旁轴平视取景结构的相机一般带有内置式闪光灯,具有自动曝光功能,有的还有自动调焦功能。

这种结构的一步成像相机体积较大,出片口多位于相机前部,具有典型的一步成像相机的外形特征。

单镜头反光结构的相机一般也带有内置式闪光灯,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和自动调焦功能。

这种结构的一步成像相机体积相对较小,出片口多位于相机前部,外形特征接近传统银盐胶片成像相机。

3、APS相机

“APS”是英文“AdvancedPhotoSystem”的缩写,即“先进摄影系统”,APS相机是20世纪90年代随APS一起诞生的一类使用胶片、但有别于传统胶片成像的新颖相机。

APS有许多特点。

如使用简便可靠的小型化的新型的IX240型胶片;实现高质量图像的照片,并且是从拍摄到照片制作一条龙式的新型的综合系统;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图像输出等。

而其核心是全新的适应IX240型胶片的APS相机。

APS相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种系统特征,APS相机的优越性也随系统的优越性显示出来。

APS相机及其系统特征或优越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新设计的胶片装置更易于使用,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在暗盒底设有曝光显示器,从而使摄影者能十分方便地掌握暗盒内胶片的状况。

(2)APS相机可选择多种照片规格。

APS相机的每幅摄影画面都能在相机所提供的三种规格中选择。

这三种规格为:

C型,横竖之比约为3:

2,这是一种与现行35毫米胶片标准像幅相同的规格;H型,横坚之比约为16:

9,这是一种类似宽屏幕彩电画面的规格;P型,横型之比约为3:

1,这是一种全景像幅的规格。

摄影者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照片规格,也可以在同一卷胶卷中任意选择这三种规格进行拍摄。

传统胶卷一般只有36张和24张两种长度的规格可供选择,而APS相机可选用40张、25张和15张规格的胶卷。

另外,由于APS胶片暗盒采用的全封闭设计,所以允许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类型的胶卷,其灵活性是不言而喻的。

(3)新设计的胶片可使摄影者获得更优质的照片。

APS相机还可将有关的摄影数据以磁性或光学方式在胶片上储存下来,可确保后期制作的照片达到更佳的效果和更高的质量。

(4)利用系统特征,使APS相机更加小型化成为可能。

(5)可以在照片的背面打印出各种信息。

(6)冲洗好的底片将以存放在暗盒内的形式交用户保存,同时提供便于用户管理底片的照顾索引样片。

(7)与数字设备连用,可轻而易举地将胶片影像转换为数码影像输入电子媒体。

四、相机的测光功能

目前,测光功能已成为现代相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之一。

相机最基本的测光功能有外测光功能和内测光功能两类。

1、外测光功能

传统外测光功能最明显的特殊是:

测光元件一般安装在紧靠相机摄影镜头的地方直接对被摄物测光,即为“旁轴式测光”,测光受光器的主光轴是在摄影镜头主光轴的旁边,并且是平行于摄影镜头主光轴的。

最新设计的外测光功能把测光元件安装在相机的取景器内,直接测量通过相机取景器的光线,这种外测光功能叫做“通过变焦取景器外测光功能”。

因取景与变焦镜头的视野同步变化,故测光元件测通过取景器的光线,就能有效地实现按即时镜头焦距视野范围测光的目的。

2、内测光功能

则测光功能最明显的特征是:

测光元件一般安装在单镜头反光结构相机的取景器内或机室内,直接对通过相机摄影镜头的被摄物光线进行测定。

摄影者无论是使用视角大的鱼眼镜头,还是使用视角小的远摄镜头(以135全幅相机为例),内测光功能都能按该镜头的视野范围测光。

当变焦距镜头因变焦使有效口径发生变化,内测光功能都能自动进行补偿。

内测光功能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取景器测光的内测光功能。

测光元件位于相机取景器内目镜附近的取景光路上,测定通过镜头到达聚焦屏的被摄物光线。

(2)胶片平面直接测光的内测光功能。

可以分为恒定光直接测光和通过镜头的闪光直接测光两种。

恒定光直接测光的主要特征是:

控制曝光量的测光元件并不安装在相机取景器内,而是安装在相机暗箱底部或两侧,面向胶片平面。

而通过镜头的闪光直接测光,基本原理和恒定光直接测光类似。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由于闪光的持续时间极为短暂,一般仅为数千分之一秒,因此,若像恒定光直接测光控制自动曝光那样来调节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是绝对来不及的。

所以,闪光直接测光控制闪光自动曝光,主要是依据闪光测光的结果调节闪光发射量来实现的。

五、相机的曝光功能

相机最基本的曝光功能可分为手动曝光功能和自动曝光功能两大类。

1、手动曝光

在自动曝光方式出现之前,相机就只有手动曝光方式,所以,那时摄影者要获得适当曝光就须凭经验和感觉,很是困难。

后来,在相机上装备了外测光或内测光装置,使相机控制曝光的功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虽拍摄时对被摄物曝光量的把握很不方便,但它终归是一种不受自动化约束、能充分体现摄影者主观意图的曝光方式。

2、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由摄影者选择并调节好光圈值,相机的测光系统根据对被摄物的测光结果,由相机电脑判断出适当的曝光量并选择出与光圈值匹配的快门速度,并以此快门速度启闭快门完成曝光。

3、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

与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方式相反,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让摄影者根据需要选择好快门速度,相机电脑根据摄影者选择的快门速度,自动给出使该被摄物获得适度曝光的光圈。

例如,拍摄体操、滑雪、短跑、游泳等运动项目,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最便于这类控制,只要在相机能够给出的自动光圈范围内,摄影者可选择任何一级快门速度来控制动态被摄物的效果。

4、程序自动曝光

程序自动曝光方式则是由相机电脑根据被摄物的亮度和事先设定的胶片感光度,计算出最佳EV值,进而完全自动地给出一组满足该被摄物曝光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完成曝光。

相机事先把光圈和快门速度进行不同的“搭配”,这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程序,最常见的程序自动曝光方式有标准程序、景深程序和高速程序等几种。

5、景深优先自动曝光

它的主要特点是:

相机电脑自动调焦信息和自动曝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按摄影者的要求自动控制一幅照片上被摄物的景深。

使用景深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时,若要使被摄物A、B、C都进入景深范围内,可把相机取景画面中的自动调焦区域分别对准要求清晰的最近被摄物A和要求清晰的最远被摄物C进行预先自动调焦,相机自动记忆其距离。

这时,相机电脑根据已输入的镜头焦距、调焦距离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然后自动给出能使最近点A到最远点C的范围全部清晰的光圈值,以及与该光圈值匹配满足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

摄影者只要重新构图并按下快门钮完成拍摄,即可获得使被摄物A、B、C都清晰的照片。

若只想得到中间位置的B清晰,而B前后的A、C都模糊的画面效果,那么,只要将相机的自动调焦区域对准被摄物B进行两次预先自动调焦,相机即能给出以镜头开放光圈值为基准的曝光组合,摄影者即可获得以被摄物B为调焦点的短景深效果照片。

6、闪光自动曝光

(1)闪光输出量的控制和闪光与恒定光混合光源的曝光

闪光输出量的控制和闪光与恒定光混合光源的曝光大致上可分为单纯进行通过镜头式的闪光直接测光并控制闪光灯曝光(不考虑现场恒定光)、事先确定恒定光和闪光比率的程序闪光自动曝光和3D多重感应器均衡补充式闪光曝光等几种。

通过镜头式的闪光直接测光并控制闪光自动曝光有很多优点。

①由于是以通过镜头的闪光电路控制闪光自动曝光,因而它要比闪光灯本身测光系统控制闪光自动曝光的精度高得多。

②对于单镜头反光相机来说,由于是以通过镜头式的闪光电路控制闪光自动曝光,相机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或使用变焦距镜头,测光系统都能自动进行曝光补偿。

③用通过镜头式的闪光电路控制闪光自动曝光,就不必像闪光灯本身测光系统控制闪光自动曝光那样只能使用一挡或几挡光圈进行闪光摄影,摄影者可选择一系列不同的光圈来实现闪光自动曝光,这使得摄影者在拍摄闪光照时,也能很方便地控制被摄物的景深等效果。

(2)相机的闪光同步控制

常见焦点平面快门式相机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一般只能是1/30、1/60秒最高达到1/250秒,这是焦点平面快门式相机的一个致命缺点。

相机使用电子闪光灯在现场恒定光很弱的的情况下拍摄,闪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恒定光几乎不会对曝光产生影响。

而控制闪光曝光强弱靠的是相机光圈,这样,相机快门速度实质上只起了一个同步作用而不是起控制曝光的作用。

但是,在现场恒定光较强的场合进行闪光补光摄影时,如果要限制超量的恒定光被胶片感受,就需用高于闪光同步挡的快门速度,这样,闪光同步就无法实现;如果用规定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拍摄,那么,在1/60秒或1/125秒快门打开的时间内,除了瞬间的闪光使胶片感光外,现场较明亮的恒定光也会超量投射到胶片上,这样,就会产生曝光过度问题。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用闪光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被摄物,将可能在胶片上形成叠影,其中必有一个“凝结”的实像,另一个或多个模糊的虚像,前者是闪光曝光的结果,后者是恒定光照射下被摄物移动的结果。

一些新颖的焦点平面快门式相机装备了一种能使相机快门后帘触发闪光同步的功能,这样,当拍摄处于黑暗环境中、本身带有光源或反光的动态被摄物时,较低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可先使动态被摄物上的光源或反光在全部暴露的胶片画面上形成一条光迹,然后由快门后帘触发闪光灯在胶片画面全部暴露的最后阶段闪光。

这样拍摄的结果,不但使被摄物具有动感,而且光迹处于动态被摄物之后,真实地表现出被摄物的运动效果。

六、相机的调焦功能

相机最主要的调焦功能有手动调焦功能和自动调焦功能两大类。

1、区域手动调焦

这种调焦方式类似早期的目测调焦方式,它的特点是,把通常分得很细的调焦距离,只划分为3~5级,即3~5个调焦区域。

用这种方式调焦时,只要把焦点对在被摄物所在的那一区域,一般均能获得比较清晰的成像。

2、双影重叠手动调焦

由相机摄影镜头连动取景器中的调焦检验机构进行调焦检验,通常是由光学系统在画面中央映出黄色或蓝紫色的被调焦目标虚像,当摄影者转动镜头调焦环直至这一黄色或蓝紫色的虚像重叠在被调焦目标的实像上时,调焦就完成了。

3、反光屏手动调焦

反光屏调焦方式通常是利用中央裂像棱镜、微棱镜和毛面等装置验焦的,目前,绝大多数手动调焦式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都装备了中央裂像棱镜、外围微棱镜、其余部分为毛面的多功能调焦屏。

这种三功能的调焦屏能满足对大多数被摄物调焦的要求。

4、电子信号手动调焦

这是一种由电子元器件测距、电子信号显示调焦情况的调焦方式。

目前,自动调焦类单镜头反光相机上的手动调焦,多采用电子信号调焦方式。

5、动力手动调焦

动力调焦方式由摄影者人工拨动相机机身上的调焦拨柄或拨轮,靠相机内用于自动调焦的马达系统感应驱动自动调焦镜头进行手动调焦,这种特殊的手动调焦方式,调焦操作一般也是依靠反光式调焦屏验焦的。

它比传统旋转镜头调焦环式的手动调焦更容易、更轻松。

6、陷阱手动调焦

陷阱调焦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允许摄影者对一个所希望的距离进行预先调焦,当动态被摄物一进入这事先确定的焦点范围内,相机快门立即自动释放,将这动态被摄物的瞬间影像记录下来。

陷阱调焦方式对从事体育、新闻或野生动物类专题摄影的工作者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

7、电子视测系统自动调焦

电子视测系统自动调焦方式是在相机内设有两块反光镜,其中一块是固定的,另一块可转动,相机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对这两块反光镜上分别形成的影像进行比较,测出被摄物的距离并通过有关电路控制相机内的镜头驱动装置调整像距,从而完成自动调焦。

电子视测系统自动调焦方式的主要缺点是,被摄物必须有较强的反差和较充足的光线,自动调焦系统才能对反光镜上产生的影像进行比较、测距,否则自动调焦系统就难以进行正常的调焦。

8、红外线系统自动调焦

红外线系统自动调焦方式是由相机上的一个红外线发光二级管发射红外线对被摄物进行扫描,然后由相机上的硅光管接收从被摄物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再通过相机内的有关电路把红外线信息转换为电信息,并控制镜头驱动装置调节像距,从而完成自动调焦。

红外线系统自动调焦方式能单独依靠相机内的红外线系统在很暗条件下完成自动调焦。

红外线系统自动调焦方式的主要缺点是,红外线受被摄物及其周围的反作用相当大,因此,当被摄物上或被摄物周围出现水、发光的金属、镜子、烟光等强反射物时,一般就只能选择与该被摄物等同距离的其他非强反射物体进行自动调焦并锁定焦点,然后再对被摄物进行拍摄。

9、相位差检测自动调焦

这种主要用于135、APS自动调焦单镜头反光相机或混合式相机上的相位差检测自动调焦方式,当摄影者启动自动调焦系统后,调焦就开始工作,从被摄物射来的光线透过相机半反射反光镜a的针孔部分到达辅助反光镜b,再由辅助反光镜反射到自动对焦组件c上,这光线进而就投射在CCD阵列d上,接着,光线被转换成电子信号,电子信号立即又被转换成数码信号并由自动调焦中央处理器e进行分析,自动调焦中央处理器将这一外来信息与设在每个镜头内的信息储存集成电路f输送来的镜头数据资料进行比较,计算出被摄物的距离并驱动镜头聚焦,直至完成自动调焦。

为了便于对不同状态被摄物的调焦,相位差检测自动调焦方式被设计成几种针对性很强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一次拍摄自动调焦方式和连续随动自动调焦方式,并有“自动调焦运作方式自动切换功能”,现在这种功能已被许多135或APS单镜头反光相机采用。

七、相机的维护保养

摄影者在使用多功能、多模式的现代相机时,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相机厂随机提供的详细使用说时书,切不可凭主观想象或凭原有使用传统相机的经验随意拨弄新型的现代相机;其次,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须经常检查相机各部件的运行是否正常,并在相机显示的信息资料指示下,按照规定的先后次序调选模式或输入有关数据;第三,相机上所设的防震性能十分有限,故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做到轻拿轻放,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避免用力急速扳拨相机上的操作部件。

相机不用时,应把相机与皮套分开(因为皮套很容易发霉)。

相机已上紧的快门、自拍机等部件,应予以释放,不使这些机构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

镜头光圈宜设定在最大挡位,调焦距离应设定在无限远。

若是双焦距镜头或变焦距镜头的相机,还应把伸出的镜头退缩回原来的位置。

相机最好放在密封容器(如摄影器材专用的干燥箱、密封玻璃缸等)内,并在容器中放入硅胶等干燥刘。

在黄梅季节、阴雨天或在湿热环境中使用过的相机,应该及时用干净细软的绒布轻轻的揩干沾附在相机表面的水滴或水汽,将相机放在干燥通风、且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待略为干燥后再放入密封的容器内。

相机如果长期没有使用(特别是在阴雨连绵的黄梅季节),应该取出相机,打开后盖,取下镜头保护盖(如果是可换镜头相机,应卸下镜头),开大镜头光圈,在柔和的阳光下照晒几分钟,并在照晒过程中调换几次角度,注意避免使阳光通过镜头在帘幕上聚焦。

平时切忌用手帕、绒布和粗糙的纸片擦拭,一般最好先用驼毛笔轻轻扫去尘垢或用橡皮吹气球吹去粘在镜面上的尘垢,然后用擦镜纸或卫生棉花团轻轻擦拭。

采用外测光方式的相机测光元件大都装在镜头附近的透明塑料小窗内,要保护该塑料小窗的清洁明亮。

现代相机中塑料零部件多,在操作相机时,须按正常的操作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