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59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docx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教案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

教案

中药材基础知识

1、中药的起源 

医食同源、医药同源之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00多种药材,如芦根、甘草、地黄、香附等,其次古籍《山海经》还记述药物的产地、形状、效用和使用方法。

 2、中药的发展 

“本草”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收载的药物草本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之意。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由唐朝政府颁行(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共记载药物84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能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

比国外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绘制药图1160个,并创造用药物属性分类,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文献。

 

近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词典》前者收载药物2200余种,后者收载药物5767种,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常用的中药工具书。

 

3、中药材的来源、命名和分类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

根据药用部位其中植物又分别来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根皮、枝皮;动物又分别来自肉、骨、皮、角、分泌物、病变体和蜕化体等。

因此,中药材的命名:

(1)有根据药材的产地命名的如广藿香、川芎、阿胶等;

(2)有根药材据形状命名的如钩藤、乌头等;

(3)有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的如:

丹参、黄连、紫草等;

(4)有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的如:

麝香、苦参、甘草、细辛、五味子等;

(5)有根据药材的生长特性命名的如:

忍冬藤、冬虫夏草等;

(6)有根据药材的药用部位命名的如:

麻黄根、荷梗、莲子、鳖甲等;

(7)有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的如:

放风、泽泻、决明子等。

 因其来源、品种的复杂性,中药材的分类又有多种分类:

(1)以药物的属性分类,如植物的科属等;

(2)以药物的功能疗效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等;

(3)以药物所含化学成分分类,如生物碱、甙类等;

(4)以药物的养护方法分类,如贵细、易串味、易生虫、易风化潮解等;

(5)以药物的药用部位分类,主要有十类,根茎、果实、全草、花叶、皮、藤木树脂、菌藻、动物、矿石、其它。

 结合单位具体情况以及要求合理分类,即要经济有要合理。

 4、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

简单说就是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7点,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

禁忌:

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十八反(古人编):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

(2)甘草——反海藻、红大戟、甘遂、芫花 

(3)藜芦——反人参、党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赤芍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制煿莫相依。

 

(1) 硫磺——畏芒硝(包括玄明粉)

(2)水银——畏砒霜

(3)狼毒——畏密陀僧 

(4) 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白)

(5)丁香——畏郁金

(6)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7)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包括广角)

(8)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包括赤、白石脂) 

5、毒剧药材 

毒剧药材国家共分两类 :

第一类,砒石(红砒、白砒)、水银。

 

第二类,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蝥(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阳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

 

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

1、概述 

   

(1)中药饮片:

中药材经加工炮制的产品。

 

    中药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加,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与污染的机会也多。

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继而饮片霉变,虫蛀等现象。

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的变异现象取决于:

A外界条件、  B自身性质 。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发生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防治,保证用药安全。

 

2、中药变异现象的外界因素

 温度   湿度    空气   日光   微生物   虫害    鼠害 

(1)温度:

中药在常温下成份基本稳定,当温度超过34度以上时某些中药就会发生变异。

 

  例:

种子类含油脂较多,桃仁 杏仁  柏子仁  麻仁等出现油份外溢 

     含糖类较多的黄精   熟地   玉竹   苁蓉   枸杞等出现粘连变味 

     动物尸体类蛇  全虫   蜈蚣等腐败变臭 

温度低于零度时,某些含水量较多的鲜药  鲜生地   鲜石斛等所含水份就会结冰,细胞壁,原生质受损。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中药饮片中有效成份受损,直接导致中药疗效降低 .

(2)湿度:

按国家规定,中药饮片库房相对湿度35%——75%  中药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9%——13%。

库房湿度过高直接引起中药的潮解,融化 糖质分解,霉变 风化 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

空气中的氧对中药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很多微生物,害虫的生长,发育都需要空气的氧。

改变空气成分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方法。

  

(4)日光:

直接的日光照射会使中药成份发生氧化,分解  聚合等光化反应。

紫外线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

是中药饮片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

中药饮片中含蛋白质,糖,脂肪,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霉菌是药物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6)害虫:

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储存,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微生物,害虫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40%以上的中药饮片易被虫蛀。

  

(7)鼠害:

鼠类易破坏中药包装,同时鼠类排泄物污染,病毒,致病菌传播等危害。

尤其死鼠危害更大。

3、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是指害虫侵入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由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经虫蛀后,会行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疗效降低。

(2)发霉:

指在适当温度【20——30度】和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饮片含水量【超过15%】足够条件下,中药表面附着或内部寄生的霉菌繁殖滋生现象。

 

(3)变色:

由于受温度,空气,日光的影响而引起饮片自身原有色泽的改变现象。

变色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所含成分不稳定。

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植物体内的酶使植物内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使饮片原色发生改变,或原色退化。

 

(4)走油:

走油也称泛油。

是指含有脂肪,挥发油,粘液质,糖类等成份较多的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油润,泛软,发粘,颜色变深等现象。

 

   其他变异现象还包括中药气味的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融化,升华,腐烂等。

 

4、中药饮片常用的储存与养护方法

(1)干燥养护:

干燥是保存中药的最基本的条件。

没有水分中药化学成分稳定。

 

       常用的干燥方法:

晒干法    阴干法    烘干法   木炭干燥法   生石灰干燥法   通风干燥法等。

 

(2)冷藏养护:

  采用低温【0——10度】储存方法。

 

(3)密封养护:

  可避免外界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害虫等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4)化学药剂养护:

  常用磷化铝或硫磺熏蒸。

熏蒸后通风排毒。

    5,对抗同储养护:

  本法利用不同性能的中药和特殊物质同储,具有相互制约,防变质的作用。

 

      例:

花椒或樟脑与动物尸体同放。

可避免霉变,虫蛀。

   6,气调养护:

即空气成分组成比例的调整。

简称【C A】储存。

将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以防中药变质的方法。

无毒,无污染,科学而经济的储存方法。

5、易发生变异的中药饮片 

(1)易生虫的中药饮片:

 

   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  枸杞子  熟地   肉苁蓉   天冬  沙参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动物尸体 ;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   薏苡仁   芡实    山药   葛根    天花粉等 ;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菊花  金银花   玫瑰花   款冬花   蜜蒙花等 。

查看:

检查跺的上面,以及跺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

(2)易泛油,发霉的中药饮片:

 

   含脂肪油,挥发油的饮片受温度影响。

含粘液质和糖类饮片受湿度影响,或饮片含水量在15%,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度时易发霉 

处理:

刷霉   淘洗   沸水喷洗   醋洗【100公斤饮片用醋10——12公斤】  油擦 。

(3)易变色散失气味:

花  叶  全草类。

(4)易融化怕热的药材:

指溶点较低受热后易粘连变形,甚至融化流失,如乳香  芒硝 。

(5) 植物成分经蒸馏制成的结晶,如樟脑   冰片等受热后加速挥发散失 。

处理:

仓库干燥阴凉。

将药物盛装在严密牢固的包装容器内。

中药材采购

    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有一地生产,全国销售;有一季生产,全年销售,生长周期有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且多为植物药材,自然气候对其产量和质量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其次,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材的质量和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

产自山东、陕西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符合药典规定,而产自安徽等地的丹参,其丹参酮含量基本达不到药典规定的标准,因此,中药材有道地药材之说,如:

“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郁金、麦冬、白芍、白术、延胡索)”和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另外,中药材的来源,对中药材的价格也有较大的影响,制药企业采购中药材,是作为原料使用,应将中药材的含量作为首选的标准,其形状、大小、颜色放在次要位置来考虑,因为中药材的不同品质其价格差距悬殊。

例如产自河南、山东金银花,目前市场价90-120元,而产自江西、陕西的金银花,目前市场价仅为35-45元,但两者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价格相差一倍还多。

因此,采购品种和数量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全年生产的需求量、原材料的采收季节、产地和品质的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才有可能采购到质优价廉原材料、又能保证库存合理,满足生产需求。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停产待料或影响生产成本。

 

1、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初步鉴别 

(1)中药材的入库验收分为两部分,1、数量验收,2、质量检验。

 

(2)中药材质量检验一般又分为:

1、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

 

(3)中药材质量优劣的初步鉴别就是用性状鉴定(也称经验鉴定法)来鉴别,就是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单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性状,在数量验收的同时就可以进行,具有简单、易行和迅速的特点。

 

(4)包装检查,首先,在清点件数时,检查中药材的外包装,看包装表面有无异常现象,如有无水渍、发霉和虫蛀产生的药粉及丝状物现象;其次,在检斤过磅时注意每件包装数量有无异常现象;然后,按照取样规定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

因为包装内的中药材如果湿水、发霉和虫蛀它就有可能从包装的外表面体现出来;另外包装相同,但与正常时的重量有较大的差异,就有可能存在掺假、虫蛀、货潮和质次的可能。

 

(5)开包检查,重点检查外包装和数量有异常的包件,通过眼看,看中药材有无发霉、虫蛀和掺杂现象,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色泽、质地和断面特征;通过手摸来感觉中药材的表面特征和质地;通过鼻闻、口尝中药材的气味来感觉它的香、臭和浓烈程度以及中药材的辛、甘、酸、苦、咸和涩,口尝中药材时要注意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药,以免中毒;然后在通过简单的水试和火试,观察水溶液和中药材的色泽变化,观察中药材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和燃烧后的现象。

因为中药材的外形特征、断面特征、气味以及一些物理变化一般是较为固定的,通过上述方法(也可通过其名称),我们就能够基本判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例如:

川芎根茎呈结节状,防风根头部呈“蚯蚓头”;商路断面形成的“罗盘纹”;何首乌横断面上的“云锦花纹”;苍术、白术、木香断面的“朱砂点”;麝香气香窜而持久;阿魏有蒜臭气;当归和独活外形相似,但当归味甜而微苦,独活味苦而麻辣;秦皮水溶液呈蓝色荧光;牛黄透甲;海金沙爆燃等不同现象。

 四、中药材的保管养护 。

2、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和要求 

中药材的保管养护分类可根据其来源属性、功能疗效、化学成分、药用部位和养护方法来分类,一般生产和批发单位按药用部位结合养护方法来分类分区设库,如中药材库、中药饮片库、贵细类库、毒麻库、阴凉库,库内按药用部位分区储存。

 

储存中药材、中药饮片必须要有阴凉库、易窜味库和养护室,有毒麻药的还要有单独的毒麻库;库房必须要具有通风、照明、避光、防火以及防止昆虫和动物进入和测量记录温湿度的设施,并记录温湿度的变化;阴凉库还必须要有能够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其温度必须控制在0-25℃范围内。

 中药材、中药饮片、毒麻库必须分库储存;毒麻库必须双人双锁,双人复核;贵细类可根据品种数量多少设专柜储存。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

一、为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安全、准确地经营中药饮片,杜绝销售假药、劣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认真审核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合法资质及资质的有效期限。

三、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格药品,并向对方索取《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委托书、业务员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其中前三项必须加盖单位红印章。

四、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五、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必须向供货单位索取该药品的《药品进口注册证》、《进口药品通知单》,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对上述证件需整理备案待查。

六、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

七、杜绝采购假药、劣药,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八、采购计划由库房管理员按需制定,一般药品应备有1-2个月左右的库存量;对季节性较强、市场紧缺的品种和部分中药饮片,药剂科主任审查,分管院长审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库存量。

九、严禁购销环节的一切贿赂行为。

十、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的采购严格按《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管理条例》执行。

 

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管理。

第三条按照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处方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

第六条中药饮片管理应当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二章  人 员 要 求

第七条二级以上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单位的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学部门主管,中药房主任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

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的规定。

一级医院应当设专人负责。

第八条直接从事中药饮片技术工作的,应当是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三级医院应当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二级医院应当至少配备一名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一级医院应当至少配备一名中药师或相当于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第九条负责中药饮片验收的,在二级以上医院应当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在一级医院应当是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负责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工作的,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炮制经验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中药饮片煎煮工作应当由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操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十二条尚未评定级别的医院,按照床位规模执行相应级别医院的人员要求。

第三章  采  购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采购制度。

采购中药饮片,由仓库管理人员依据本单位临床用药情况提出计划,经本单位主管中药饮片工作的负责人审批签字后,依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

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五条医院采购中药饮片,应当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第十六条医院与中药饮片供应单位应当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供应单位供应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第四章  验  收

第十八条医院对所购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第十九条对购入的中药饮片质量有疑义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定的药检部门进行鉴定。

第二十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中药饮片检验室、标本室,并能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饮片常规检验方法。

第二十一条购进中药饮片时,验收人员应当对品名、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合格标识、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验收结果及验收日期逐一登记并签字。

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检查核对批准文号。

发现假冒、劣质中药饮片,应当及时封存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章  保  管

第二十二条中药饮片仓库应当有与使用量相适应的面积,具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等条件及设施。

第二十三条中药饮片出入库应当有完整记录。

中药饮片出库前,应当严格进行检查核对,不合格的不得出库使用。

第二十四条应当定期进行中药饮片养护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及时上报本单位领导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五条中药饮片调剂室应当有与调剂量相适应的面积,配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防虫、防鼠、除尘设施,工作场地、操作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

第二十六条中药饮片调剂室的药斗等储存中药饮片的容器应当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

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

标签和药品要相符。

第二十七条中药饮片装斗时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

第六章  调 剂 与 临 床 炮 制

第二十八条医院调剂用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定期校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九条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

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第三十条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调剂复核工作,复核率应当达到100%。

第三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中药饮片调剂质量进行抽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中药饮片调配每剂重量误差应当在±5%以内。

第三十二条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

如在审方时对处方有疑问,必须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

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第三十三条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克。

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第三十四条医院进行临方炮制,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严格遵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

?

医院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第七章  煎  煮

第三十五条医院开展中药饮片煎煮服务,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及设备,卫生状况良好,具有通风、调温、冷藏等设施。

第三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煎煮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

第三十七条中药饮片煎煮液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无毒、卫生、不易破损,并符合有关规定。

第八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规范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给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对违反本规范规定的医院,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给以通报批评。

第四十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其他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管理和各医疗机构的民族药饮片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依照本规范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乡村医生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按照《关于加强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十四条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负责解释。

 

中医饮片验收管理制度

一、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

二、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三、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四、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五、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六、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七、中医饮片的管理要严格按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中医饮片管理规范》执行。

八、不合格药品不得入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