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65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

县十六届人大

(9)

一次会议文件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6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向前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三年来,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一主三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民营富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诚信立县”战略,基本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年均增长7.9%。

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1.1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

(一)三大主导工业竞相发展,工业经济后劲增强

三年来,全县共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家,比2003年净增10家。

今年元至11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2.4%。

水电开发快速推进。

洞坪、狮子关等12个电站相继并网发电,三年新增装机12.9万千瓦。

桐子营、鱼泉、双溪等电站建设进展顺利。

晓关500千伏变电站和沙道沟220千伏变电站动工兴建。

基本完成城网改造工程和“户户通电”工程。

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

宣桃公司、景合公司入驻宣恩,拓宽了茶叶外销渠道。

大派食品公司技改扩容基本完成,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

湖北松乐公司果蔬气调库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膨化食品厂完成厂房征地。

武陵中药饮片加工厂顺利建成。

矿产资源开发有序推进。

铁矿项目完成资源储量核查。

白岩溪煤矿正在进行二期勘查。

炭质页岩综合利用开发项目一期工程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宣恩工业园通过国家认定保留,利用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项目已获批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4.5%。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制定了六大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1.9万亩,比2003年增加10.2万亩,基本形成了“立体三带、平面三块”的格局。

畜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生猪“品改”和种草养羊得到发展。

龙头企业发展加快。

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03年底的4家增加到12家。

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7个。

农业标准化生产迈出新步伐。

贡茶、贡米、黄金梨等分别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伍家台贡茶、椿木营竹节参等主导品种共10个标准通过省级评审。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3家企业获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3家企业获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实效,农业服务新机制初步建立。

农村税费改革顺利通过考核评估。

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通过省、州检查验收。

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打工经济不断壮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效果明显。

(三)项目工作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抢抓机遇,大力争取和实施项目,严格项目管理,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年均增长15.7%。

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

完成209国道宣板段改建工程、东门关隧道工程、省道椒石线改建工程、省道恩鹤线改善工程,顺利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

新修通村油路和水泥路600公里,全县油路通村率达到52.6%。

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开展城市控制区航测和县城总规修编测绘工作。

建成河滨广场。

完成贡水河一级水力自动翻板坝建设。

新建城市防洪堤5800米。

城市垃圾处理和排污收集系统项目完成投资1000万元。

完成农芋大道、贡水三桥和贡水走廊一期工程建设。

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投资1亿元的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开工。

进一步加强城镇管理。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城镇化率较2003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2.4万人安全饮水。

完成齐跃水库、黄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新建沼气池2.5万口。

消除学校D级危房3万平方米。

完成3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

解决103个村无办公活动场所问题。

实施电信村村通,通讯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开通9个乡镇光纤电视,5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防雹减灾及防汛抗旱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在51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扶贫搬迁1128户。

(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制定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招商。

三年来,共推介招商项目61个,到位资金8.6亿元,其中今年元至11月,全县共签约招商项目22个,累计到位资金2.1亿元。

北京中农春雨、武汉新龙达、浙江泛得等企业投资宣恩,带动全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鑫宜纺织、西部食品等公司获得自营出口权,年出口创汇能力达到150万美元。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市场消费健康发展

着力培植税源,强化征管,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基本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目标。

筹资搭建宣恩城投和贡水担保公司两个融资平台。

财政四项改革稳步推进。

财政监管职能充分发挥。

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有效盘活国有资产。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顺利通过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复审。

商贸流通逐步繁荣。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5.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涨幅呈回落趋势。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设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逐步建立。

通过省“普九”复查验收。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设立、评选科技进步奖11项。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申报八宝铜铃、耍耍、薅草锣鼓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出版《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宣恩卷》。

完成《宣恩县志》修编。

成功举办长潭河、晓关两个侗族乡20周年庆典活动。

组织参加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州第五届运动会。

开展“板栗园大捷”系列庆典活动。

县档案馆通过“省三级馆”验收。

完成卫生“三权”上划工作。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新修和维修村级卫生室271所,重点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建立村计生专干“县聘、乡管、村用”的工作新机制,获得计划生育“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费培训27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6658万元。

农村特困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启动县直畜牧、水利、农业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凡进必考”。

推出了全国重大典型——“为民模范”周国知。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56件、政协委员提案222件。

三年来,县政府共承诺办理实事35件,截止今年11月底,已完成33件。

因项目投资计划调整,两个侗族乡8个村通村公路建设实施7个,县一中运动场基本完成一期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创建平安宣恩,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8.14”大案。

构建信访信息网络,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得到加强。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和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双拥模范县建设扎实推进。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通过省、州中期评估。

残疾人、老龄工作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严格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

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

全国农业第二次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上级各部门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离退休老干部,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为宣恩发展做出贡献的军警政法人员、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工业经济增量不大,比重偏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城镇化水平不高,内需拉动乏力;税源结构不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对外开放步伐不快,经济外向度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够。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的工作定位是:

奠定坚实基础,主攻“一主三化”,突出新型工业,推进全面发展。

奋斗目标是:

基本形成以水电、农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初具规模、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要素活跃、特色突出的小城镇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为34∶29∶37。

全地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

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力争超过16亿元,累计实现外贸出口130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00万美元。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高中生入学率达70%左右,其中职业高中占3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以上。

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卫生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每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2000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3%。

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突出三大主导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宣恩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新型工业。

立足山水做文章,建立以水电、农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加快发展水电工业。

积极做好水电建设相关协调服务工作,基本完成酉水河流域开发,力争全县水电装机达到30万千瓦以上。

协助抓好晓关500千伏和沙道沟220千伏变电站建设。

优化县内电力电网。

努力延伸电力产业链条,促进电力资源就地转化增值。

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业。

扶持茶叶、果蔬业、中药材和畜产品等加工业快速发展,引导小型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重点培植3至5个省、州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1至2家企业产值过亿元。

加强农业主导品种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争创名牌产品,推进质量兴县。

稳步开发矿产资源。

探明全县重点矿产资源储量,探索综合利用的开发途径,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减少随意性,避免盲目性,防止破坏性,成熟一个,开发一个。

重点支持炭质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力争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积极发展中小工业企业。

推进建材、纺织、五金及零部件加工业发展。

创新发展机制。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理顺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建好工业园区。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整合经济资源,发挥聚集效应,构建发展平台。

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椒园、莲花坝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制定园区管理办法,提升服务水平。

(二)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调整、提高、转型、升级”。

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确保2011年末烟叶面积稳定在6.5万亩,茶叶面积达到8万亩,特色水果面积12万亩,特色商品蔬菜面积7万亩,中药材留存面积30万亩。

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发展草食畜牧业。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培育一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建设一批标准化产业示范区。

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

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兴建宣南骨干水利工程,改善烟区灌溉条件。

解决8万人饮水安全。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治病险水库,提高防洪防灾能力,保护水资源。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适宜地区沼气池普及率达90%以上。

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和管护力度,实现80%的村通油路和90%的村通公路目标。

加快电信村村通网络建设,提高通讯综合覆盖率。

积极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加强农民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成农民工培训7.5万人。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作用,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总结推广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机制。

突出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奠定新农村建设基础。

实施100个重点贫困村及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万人。

(三)围绕县城建设龙头,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步伐

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三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按照“突出特色、梯次配置”的原则,加快城镇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集镇为支点、村集中居住点为辅助、分层次规范设计和建设的格局。

强力推进县城建设。

按照“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园”的定位,加快老城区改造,积极开发新城区,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县城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初步实现“山在林中、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城区主干道、市场与广场,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系统,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和城市生态等基础设施。

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加强日常保洁工作。

加快乡镇集镇建设。

抓好南以沙道沟集镇为重点、北以椒园集镇为重点的乡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各乡重点产业,把晓关、万寨、高罗等六个乡集镇建设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区。

推动中心村镇和村民小区建设。

建设10个中心村镇,注重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民小区,合理开发产业特色突出的村民小区。

(四)积极开发旅游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旅游、商贸和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精心打造文化旅游业。

整合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全县旅游业发展。

抓好以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家园旅游开发,以彭家寨、小茅坡营、庆阳老街为重点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以烧粑岩、板栗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以“一山两水”(七姊妹山、贡水、酉水)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

力争在五年内建成1至2个旅游亮点。

努力发展物流业。

加快以县城物流为中心,以国、省道为纽带,以乡镇集镇为支点的客货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相关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

大力发展服务业。

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中介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

拓展消费领域,提高消费质量,提升消费水平。

(五)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

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大力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外资、激活内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宣恩的开发与建设。

加强与发达地区、著名企业、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中小企业和个人两大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培育市场主体。

继续强化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全力破解投入不足的难题。

以规划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抓好项目的编制、储备、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

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编制和申报一批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省、州重点项目笼子。

抓好安张常铁路、来鹤一级公路宣恩段、石漠化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突破性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建立健全责任制,把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设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奖和投资企业贡献奖。

(六)进一步统筹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学前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

发展科技事业,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引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

加强民族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建设县体育活动中心。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抓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

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100∶110以内。

积极筹建残疾人康复中心。

强化妇女儿童工作。

推动老龄和慈善事业发展。

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继续实施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

着力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七)进一步建设文明法治、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推进“五五普法”。

启动司法救助体系建设。

加大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的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基层政法干警的工作条件。

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及时、依法、果断处置破坏经济社会秩序的行为,创建平安宣恩。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

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认真解决合理诉求,依法打击上访中的各种违法活动。

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贯彻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加大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

合理开发与保护土地资源。

(八)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围绕“发展、服务、和谐”的建设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高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执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度。

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严格监督,建设廉洁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监督机关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的监督。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完善工程招投标、土地审批、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监督制度。

建立行政问责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

三、关于2007年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头一年,也是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亿元,增长9%;全地域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1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外贸出口2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一)继续推进“一主三化”战略,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狠抓三大主导工业发展。

继续全力支持水电开发。

促进桐子营、双溪、鱼泉等电站建成发电,力争新增水电装机7.3万千瓦。

启动观音坪、神州台等电站建设。

完善县级电网,加大配套电网改造力度。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湖北松乐、万盛茶叶、西部食品等企业发展。

鼓励企业争创湖北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质量兴县规划。

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

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详查,积极储备项目,加快项目招商。

大力支持炭质页岩综合开发利用。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椒园片区功能,加快莲花坝片区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园区管理制度,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落实“工业强县”举措。

建设工业人才队伍。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坚持推行“一个领导、一套专班、跟踪服务”的服务机制,集中精力抓大企业,支持真干、实干企业。

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以“科学规划、示范引导”为原则,以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造老茶园0.34万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黄金梨、甜柿等特色水果基地1.5万亩,中药材基地2.5万亩,高山错季节蔬菜1万亩。

新建9个生猪品改示范村,新增山羊1.1万只。

烟叶基地稳定在6.5万亩,实现收购14万担。

着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建设万寨贡茶、椒园黄金梨、高罗和李家河贡水白柚三个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逐步优化农村电网。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建设农业信息网络。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完成转移培训4600人。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结合整村推进、老区建设、百镇千村工程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突出特色,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

抓好全国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