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71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docx

人民版选修一72《自上而下的改革》word能力提高

知能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2.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

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3.(2012·南京高二检测)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管理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5.(2012·深圳高二检测)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A.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B.阻止了俄国近代化

C.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

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7.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选举没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8.(2012·徐州高二检测)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废除了原来的等级法院

②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③实行公开审判

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2012·茂名高二检测)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10.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

11.(2012·济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列宁则指出: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同时他又说:

“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材料二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惨败,由此导致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革命,对此列宁评论说: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依据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上述认识的基本依据。

(2)结合有关史实分析,为什么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

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中揭示的农民的变化,再根据法令内容中最能让农民满意的条文,选出正确答案。

2.【解析】选D。

改革以后,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于1881年将亚历山大二世暗杀。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以被雇佣的自由劳动力,因此选A。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有所夸大,A、C两项正确,比较而言,符合题意的是A项。

5.【解析】选D。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

【规律方法】因果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因果类选择题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及根本原因、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等。

(2)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从图中的军人打着“文明的火炬”远征西伯利亚可以判断出,改革后的俄国仍然实行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俄国的民主,这是1861年改革局限性的反映。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俄国1861年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的表现。

故B、C、D三项均不正确。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

俄国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农奴制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

废除农奴制,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因此,D项表述“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

(1)题应从改革的具体内容分析,需注意的是材料分为两则,其依据也应来自改革的不同内容;第

(2)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防止不了”说明了矛盾的依然存在,再结合改革的局限性来分析。

答案:

(1)前者的依据:

颁布解放法令,使农奴成为自由的人。

后者的依据:

农民必须通过“赎买”才能获得土地,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农奴的“解放”和“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落后的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仍然面临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12.【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题主要是俄国和西欧的差距,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解答即可,1861年改革的地位是单纯识记题。

(2)题列宁的观点就是1861年改革不仅仅在经济上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上亦然,结合1861年改革后俄国政治方面的变化即可。

答案:

(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

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

着眼点:

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评论历史观点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即他发动战争是为了消除宗教迫害,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和平。

学生要调动所学知识从目的、结果和影响三个角度反驳。

(2)题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指农奴制,由此可以判断俄国统治者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第二问要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回答;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等方面评价。

答案:

(1)目的:

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

战败。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

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

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