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74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0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docx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本科含答案

姓名:

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

__________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试卷:

A

院系:

__________授课院(系):

___化院___考试日期:

2006年7月6日

_____级_____班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为0.1%,则金属离子能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

cK’MY≥106或lgcK’MY≥6。

()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

如果X的电负性增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

M=1:

1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氯元素。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

2.下列各项会造成偶然误差的是()

A.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

B.试剂纯度不够高;

C.天平砝码未校正;

D.在称重时环境有振动干扰源。

3.某同学根据置信度95%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时,下列结论错误的为:

()

A.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

B.测定次数越少,置信区间越宽;

C.置信区间随测定次数改变而改变;

D.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宽。

4.对于反应速度慢的反应,通常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滴定()

A.提高反应常数;B.间接滴定;

C.返滴定;D.置换滴定。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V1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V2mL,已知V1

A.Na2CO3+NaHCO3;B.NaOH+Na2CO3;

C.NaOH;D.Na2CO3。

6.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体积的H2C2O4和HCl溶液,消耗的NaOH体积数相同,说明()

A.两种酸溶度相同;B.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

C.H2C2O4的浓度是HCl的两倍;D.HCl浓度是H2C2O4的两倍。

7.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苯甲酸(pKa=4.21),选用的最合适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pKHIn=3.4);B.溴甲酚绿(pKHIn=4.9);

C.苯酚红(pKHIn=8.0);D.百里酚酞(pKHIn=10.0)。

8.佛尔哈德法测Ag+,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指示剂是()

A.NH4SCN,酸性,(NH4)2Fe(SO4)2;

B.NH4SCN,中性,K2CrO4;

C.KCl,碱性,K2Cr2O7;

D.NH4SCN,碱性,(NH4)2Fe(SO4)2。

9.金属离子M(c=10-2mol·L-1)能够直接用EDTA滴定的最大Y(H)是:

()

A.lgY(H)lgKMY8;

B.lgY(H)≥lgKMY8;

C.lgY(H)lgKMY’8;

D.lgY(H)≥lgKMY+8。

10.如果在碱性溶液中,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则发生()

A.氟化镧晶体膜上产生沉淀,不产生膜电位;

B.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损伤晶体膜;

C.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产生较大误差;

D.溶液中的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产生交换,损伤晶体膜。

 

11.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其中的柠檬酸的作用是:

()

A.控制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

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

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

D.加快响应时间。

1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常用选择性系数Kij的大小来衡量()

A.Kij的值越大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

B.K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

C.K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低;

D.电极选择性与cjKij的乘积有关。

13.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关摩尔吸光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

A.摩尔吸光系数与波长无关,其大小取决于试样本身特性;

B.摩尔吸光系数与波长、试样特性及浓度有关;

C.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小,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D.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14.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1.0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

A.A是B的1/2;

B.A等于B;

C.A是B的lg2倍;

D.B是A的1/2。

15.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

()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

C.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16.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下列哪一个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

A.电离;B.化合;

C.还原;D.聚合。

17.降低载气流速,柱效提高,表明:

()

A.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B.分子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C.涡流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D.降低载气流速是提高柱效的唯一途径。

18.下列有关色谱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

A.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分离度越高;

B.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

C.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半峰宽的大小;

D.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的大小。

19.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很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20.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B.分子离子峰一定是丰度最大的峰;

C.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量最大、丰度最大的峰;

D.分子离子峰是否出现与其稳定性有关。

21.下面有关化学位移描述正确的是()

A.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小;

B.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大;

C.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小;

D.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大。

22.一化合物在红外光谱的3400cm-1~3200cm-1有宽而强的吸收带,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

A.醛;B.伯胺;

C.醇;D.酮。

23.在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中()

A.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B.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C.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D.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24.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仅出现一个单峰的是()

A.CH3CH2Cl;B.CH3CH2OH;

C.CH3CH3;D.CH3CH(CH3)2。

25.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稳定性强弱的次序为:

()

A.醇酯烯烃芳香烃;

B.芳香烃烯烃脂环化合物醇;

C.脂环化合物芳香烃烯烃烷烃;

D.醚脂环化合物芳香烃醇。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指示剂变色点和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之间存在差异,所引起的误差称为,其大小反映测定结果的。

滴定度的定义为,用符号表示。

2.原子化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由离子态转变为蒸气,原子化方法有原子化法和原子化法,原子化效率较高的是原子化法。

3.控制pH电极玻璃膜两边的溶液性质完全一致,此时的膜电位零,称之为电位。

玻璃电极属于膜电极,F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膜电极。

4.在H2,He,N2气体中,从安全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从组分在分离柱中扩散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从热导检测器热导系数的角度考虑,选择气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为宜。

5.羰基化合物中的羰基伸缩振动ν(C=O)特征峰通常出现在cm-1附近。

比较C═C和C═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者是。

一般共轭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诱导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

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

以K2Cr2O7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称取基准物0.2314g,置于碘量瓶中,水溶解后加入适量H2SO4和过量KI,待反应完成后,加水稀释,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3.48mL,计算Na2S2O3溶液浓度。

已知Cr2O72-+6I-+14H+===2Cr3++3I2+7H2O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K2Cr2O7:

294.19gmol-1;Na2S2O3:

158.11gmol-1;KI:

166.01gmol-1;

I2:

253.81gmol-1)

 

五、电化学分析计算题(10分)

在25℃时,称取含钙试样0.0500g,溶解后用100mL容量瓶配制成100.00mL溶液,用参比电极和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385.0mV,加入1.00mL浓度为0.100molL-1的钙离子标准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次测定,电动势为401.5mV。

计算试样中钙的百分含量。

六、分光光度分析法计算题(10分)

取1.000g钢样溶解于HNO3,其中的Mn用KIO3氧化成KMnO4并稀释至100.00mL,用1.00cm吸收池在波长545nm处测得此溶液的吸光度为0.700。

用1.5210-4molL-1KMnO4溶液作为标准,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350,计算钢样中Mn的百分含量。

(MMn=54.94gmol-1)

七、色谱分析计算题(10分)

(1)某一气相色谱柱,速率方程中A,B和C的值分别是0.080cm,0.380cm2s1和4.10102s,计算最佳线速度和最小塔板高度。

(2)用内标法测定乙醛中水分的含量时,用甲醇作内标。

称取0.0225g甲醇加到4.856g乙醛试样中进行色谱分析,测得水分和甲醇的峰面积分别是150mm2和174mm2。

已知水和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0.550和0.580,计算乙醛中水分的含量。

八、化合物结构推断题(10分)

某未知化合物C6H14O,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谱图如图所示。

核磁共振谱谱图中七重峰和二重峰的质子数比为16。

(1)计算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2)画出结构式;

(3)给出谱图解析过程。

 

2006分析化学试卷标准答案A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B,2.D,3.D,4.C,5.A,6.D,7.C,8.A,9.A,10.B,

11.C,12.B,13.D,14.D,15.A,16.D,17.A,18.B,19.B,

20.D,21.A,22.C,23.A,24.C,25.B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终点误差;准确度;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质量;T待测物/滴定剂

2.原子;火焰;无火焰;无火焰

3.不等于;不对称;非晶体;晶体

4.He(N2);N2(H2);N2;H2;

5.1700;C═O;低;高

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

解:

I2+S2O32-===2I-+S4O62-

故Cr2O72-——6S2O32-

c(Na2S2O3)=

=0.2010mol·L-1

五、电化学计算题(10分)

W=

 

六、分光光度计算题(10分)

解: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七、色谱分析计算题(10分)

(1)解:

uopt=

=(

)cms1 =3.04cms1

Hmin=A+2

=(0.080+2

)cm=0.330cm

答:

最小流速为3.04cms1;最小塔板高度为0.330cm。

(2)解:

=

100=0.379

八、化合物结构解析(10分)

CH3CH3

\∕

HC—O—CH

∕\

CH3CH3

 

姓名:

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

__________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试卷:

B闭卷

院系:

__________授课院(系):

___化院___考试日期:

2006年7月6日试卷共7页

_____级_____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0”均不作为有效数字位数计算。

()

2.准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

3.对于二元酸,只要Ka1/Ka2>104,就能分别滴定。

()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系统误差。

()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为0.1%。

则金属离子能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

cK’MY≥108或lgcK’MY≥8。

()

8.碘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低。

()

9.由速率理论,降低固定液液膜厚度,减小固定相颗粒粒度,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致及装填均匀,可有效提高分离柱柱效。

()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高,将对晶体膜产生损伤。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在该波长处进行测定,测定的灵敏度最大。

()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直到1955年才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做到使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0一致。

且发射线的Δ/2小于吸收线的Δ1/2。

()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所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

()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

如果X的电负性增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低场移动。

()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

M=1:

3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溴元素。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2.下列各项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

B.称量有吸湿性固体时空气湿度有变化;

C.滴定时温度有波动;

D.在称重时环境有振动干扰源。

3.某同学根据置信度95%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时,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

A.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宽;

B.测定次数越少,置信区间越窄;

C.测定次数越多,置信区间越窄;

D.与测定次数无关。

4.对于反应速度慢的反应,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滴定()

A.提高反应常数;B.返滴定;

C.间接滴定;D.置换滴定。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消耗HClV1mL,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HClV2mL,已知V1>V2,碱灰的组成为()

A.NaOH;B.Na2CO3;

C.Na2CO3+NaHCO3;D.NaOH+Na2CO3。

6.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体积的H2C2O4和HCl溶液,消耗的NaOH体积数相同,说明()

A.两种酸浓度相同;B.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

C.HCl浓度是H2C2O4的两倍;D.H2C2O4的浓度是HCl的两倍。

7.以0.1000mol·L-1HCl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氨水(pKb=4.74),适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黄(pKHIn=3.3);B.苯酚红(pKHIn=8.0);

C.甲基红(pKHIn=5.0);D.中性红(pKHIn=7.4)。

8.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选择的指示剂是()

A.AgNO3,碱性,K2CrO4;B.AgNO3,碱性,K2Cr2O7;

C.KSCN,酸性,K2CrO4;D.AgNO3,中性弱碱性,K2CrO4。

9.在EDTA配位滴定中,pH与酸效应系数αY(H)对配位滴定的影响是:

()

A.pH升高,αY(H)增大,配合物稳定性增大;

B.pH升高,αY(H)变小,配合物稳定性升高;

C.酸度增大,αY(H)升高,配合物稳定性增大;

D.酸度增大,αY(H)变小,pH突跃范围变大。

10.如果在酸性溶液中,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离子,则发生()

A.氟化镧晶体发生溶解;

B.溶液中的H+破坏氟化镧晶体结构;

C.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产生较大误差;

D.溶液中的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产生交换。

11.测定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其中的NaCl的作用是:

()

A.控制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

B.使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值;

C.掩蔽Al+3、Fe+3干扰离子;

D.加快响应时间。

12.有关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ij的描述正确的是()

A.Kij的值与溶液活度无关;

B.K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低;

C.Kij的值越小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

D.Kij的值越大表明电极选择性越高。

13.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有关摩尔吸光系数描述错误的是:

()

A.摩尔吸光系数随测量波长变化而改变;

B.摩尔吸光系数与试样浓度无关;

C.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D.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小,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14.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A溶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用1.0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透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

A.A是B的1/2;B.A是B的lg(1/2)倍;

C.A是B的lg2倍;D.A是B的2倍。

15.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劳伦兹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

()

A.原子的热运动;

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

C.待测原子间的碰撞;

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16.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可通过在标准溶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来抑制或减少化学干扰,下列哪组中包含了不使用的试剂?

()

A.释放剂、保护剂、饱和剂;

B.释放剂、保护剂、电离缓冲剂;

C.释放剂、饱和剂、沉淀剂;

D.释放剂、饱和剂、电离缓冲剂。

17.增加载气流速,柱效提高,表明:

()

A.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B.分子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C.涡流扩散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D.降低载气流速是提高柱效的唯一途径。

18.下列有关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

A.分离度与柱长有关,但柱子越长,分离度不一定越高;

B.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

C.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

D.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理论塔板数越大,分离度越高。

19.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

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

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

20.质谱图中不可能出现的有:

()

A.分子离子峰;

B.同位素离子峰;

C.碎片离子峰;

D.带有自由基的分子碎片峰。

21.下面有关化学位移描述错误的是()

A.质子受到的屏蔽减小,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大;

B.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小;

C.化学位移值与质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大小有关与诱导效应等因素无关;

D.化学位移值的大小主要反映的是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影响的强弱。

22.一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2500cm-1~1900cm-1处有一个弱吸收峰,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

A.醛和酮类化合物;B.炔和腈类化合物;

C.酯和羧酸类化合物;D.醇和胺类化合物。

23.在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中()

A.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B.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大,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C.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小,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D.化学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