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97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docx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

第三次教师培训作业

彭东钰珠海市第七中学

一、学校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以下分别是小李老师、小郭老师、小曹老师上的课。

请你对三位青年教师通过上汇报课反映出的教学管理行为进行简要地评析:

1、小李老师上的是新课。

小李老师在备课时通过网络搜索下载了一份该课的名师教案和与之配套的PPT课件。

上课时,小李老师先将课题板书到黑板上后,便用下载的PPT通过屏幕从头讲到尾。

2、小郭老师上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课。

小郭老师上课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题通过PPT显示到屏幕上,要求全班学生先分组讨论。

在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时,小郭老师站在讲台上看教材和教案。

在分组讨论环节结束后,小郭老师开始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讨论的各题答案。

对前面两个题,当小郭老师刚复述完题目时,学生几乎一致地说出答案。

有不少学生说这两题一看就知道答案。

对后面的几道题,小郭老师要求各组学生举手发言。

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小郭老师也不时采用点名发言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若学生答对了,小郭老师便点头称是,然后看下一题。

若学生答错了,小郭老师就及时指出不对,然后由下一个同学继续回答。

交流到最后一个讨论题时,却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有学生嘀咕:

“不懂。

”“太难了!

”几个被小郭老师点名的平时学得好的学生也答不上来。

下课铃响了,小郭老师便告诉了学生该题的正确答案。

3、小曹老师上的是试卷讲评课。

小曹老师先讲了本次考试全班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秀率,接着表扬了考得好和进步大的同学,然后将该学科试卷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口述或抄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对照答案自己给予订正。

答:

首先,何为课堂教学管理行为?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节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要素进行协调的过程;是教学互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其次,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课堂教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有利于维持课堂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效的教学通常往往取决于有效的管理,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

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是每个老师不可欠缺的能力。

然而,以上三位老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欠缺。

具体评价如下:

总体上,从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内容上出发:

课堂教学管理行为主要有:

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前管理;组织结构、激励与强化、规则与纪律——课中管理;教学行为评价——课后管理等。

第一位小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完全没有达到标准,既没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课前管理、也没有课中及课后的管理。

课堂上死气沉沉,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只是纯粹的教师“一言堂”。

第二位小郭教师的课堂出现闹哄哄的现象,课堂中有不少学生插嘴说‘这两题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现象。

不重视课堂的规则与纪律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欠缺激励与强化的意识。

这是对课中管理的欠缺,同时也没有引起对课后管理的重视。

第三位小曹教师的课堂只是单方面的把答案板书出来,问题的最后结论不仅依然只是老师单方面的下,同时放任学生们在下面“各抒己见”,各干各的事,老师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完全是个看客。

除了在语言上做了激励,表扬了考得好和进步大的同学以外,其余的课前、课中及课后都欠缺适当的管理。

针对以上三位老师不当的课堂管理行为,下面我主要以几个话题来交流如何去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管理。

1、针对小郭老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着其独有的特点。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它是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其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学习与人交往的合作技能。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却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像第二位小郭老师那样一旦走入了误区不仅不能对课堂教学有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让有限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让无效的劳作充斥课堂。

小郭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以下误区:

(1)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理解为分组学习。

小郭老师上课时只是简单的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题通过PPT显示到屏幕上,并没有事先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就开始指示学生“合作学习”;甚至PPT上的有些问题一目了然,过于简单,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就能一致地说出答案。

这样的“合作学习”显得毫无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小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念理解不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合作学习,只是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因此,小郭老师应该在组织教学中事先要考虑好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不能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小组研讨,导致流于形式的现象。

(2)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发的学习。

小郭老师在课堂中草草得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即要求全班学生先分组讨论。

不难想象课堂上会一片哗然的现象,在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时,小郭老师却只是站在讲台上看教材和教案,即所谓的放任自流,没有给予应有的有效的任务指导与监控。

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极有可能出现部分小组“开小差”的现象,闲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从而导致无法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种“自发合作状态”的根源在于,小郭老师制定的小组组织形式不确定,让学生之间随随便便的分组,其小组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和讨论的随意性较大。

因此,小郭老师在教学中应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与一般性小组讨论之间的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与交流是建立在明确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上并指向一个共同学习目标的,而一般性小组讨论则停留于意见的随意表达,没有明确的目的。

在此之后,其次,小郭老师应预先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在活动开始前对讨论目标、小组活动规则、纪律要求等做必要的申明,同时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讲台上看教材和教案。

(3)片面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小郭老师在课堂中会提倡了合作学习后,轻视了或淡化了个体学习。

他在课堂上将讨论题通过PPT显示到屏幕上之后,立即要求全班学生先分组讨论。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出现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了事的现象。

这主要是小郭老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合作探究必须是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有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这样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因此,小郭老师在教学时要事先设计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怎样合作?

同时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要深入到各个小组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作到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同时作到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重要还要关注学生团体。

(4)认为“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就行”。

对于小郭老师展示的头两问题有不少学生说一看就知道答案。

对后面的几道题,小郭老师要求各组学生举手发言。

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小郭老师也不时采用点名发言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若学生答对了,小郭老师便点头称是,然后看下一题。

若学生答错了,小郭老师就及时指出不对,然后由下一个同学继续回答。

小郭老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比较偏向那些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欲望强的学生,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的时候对于答错的学生没有相应的鼓励激励措施,这些成绩落后、性格内向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只是是参加而不参与。

因此,小郭老师应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组内成员作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2、针对三位老师个别教学组织管理的问题

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宗旨和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是教师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而个别教学正好是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形式。

然而以上三位老师却不同程度地欠缺了对个别教学环节的重视,本人认为三位老师应注意以下个别教学行为的管理方法:

A、对学生表现期待。

三位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对学生的这种期待的思想要体现在激励的话语中,信任的目光中,在肩膀上的轻轻一拍上。

教师简单的一言一举,带给学生的却是绵绵不绝的动力,尤其是学困生。

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的说是,对于答错的学生不要只是指明回答错误,要适当的激励,要明确表现自己对学生的期待。

B、设立奋斗目标。

三位教师在实行教学之前

(1)要为学生设立目标。

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性格、学习态度等),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地为学生设立奋斗的目标,

(2)或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有目的的、积极的表现,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疏忽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达到教学目的。

C、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这对于学困生来说十分重要。

成功教育认为: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习上反复失败后形成的,那么反复的成功则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内动力。

所以,在课堂上三位老师要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倡推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模式,为他们学习成功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第一位小李老师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随便网上下载PPT进行一言堂的课堂方式,何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第二位小郭老师设计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困难,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的设计不合理。

第三位小曹老师的课堂也是脱离学生,在讲解习题课上扮演旁观的角色,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D、给他们多一点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

”而学困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偏爱。

三位老师都失去对这方面的关注。

3、针于三位老师课堂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问题

激励指在课堂管理中调动学生积极的管理手段的总称,它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他们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以免流于形式。

当然三位老师在激励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偏颇。

第一位小李老师完全忽略了课堂激励机制及忽视了其带来的巨大益处。

第二位小郭老师也忽视了课堂激励,没有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也没有鼓励回答错误的学生。

当然小郭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实施表扬体现不出其真正用处,设计的过于困难的问题,实施鼓励也无济于事。

所以小郭老师的激励机制的问题根源在于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合理上。

第三位小曹老师简单的表扬了考得好和进步大的同学,却忽视了对学困生的鼓励及关注,激励机制不合理。

三位老师应注意以下激励的方法:

(1)语言激励。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到他们心灵的火花并点燃它,使学生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语言激励时一定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明确,立场鲜明,不含糊,更不能正话反说,以免引起误解。

在指出学生错误和不足的时候,要克服做“裁判”的心态,多当参谋,鼓励学生相信自己。

(2)情感激励。

在情感激励中,要注意情的度的把握,用情,但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尤其对学优生),应始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然要严有度,超过了度就破坏了情。

(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则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指出努力的方向。

)(3)行动激励。

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学生的榜样。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物质激励。

但不能滥用。

(5)象征性激励(笑脸、苹果、记分、等级、红旗、盖印儿等)主要适合低段的教学。

总之,三位老师的课堂管理行为都有相应应注意的地方,无论是课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的管理上,还是课中组织结构、激励与强化、规则与纪律的管理上;还是课后教学行为评价管理上都要相应加强。

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一个纷繁而复杂的过程,需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2、教学反思有何重要意义?

请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答:

一、教学反思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师专业的水平:

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有利于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1、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并非一般的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具有研究性。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差距,是无法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训练来缩小的。

而反思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反思可以说是新手教师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座桥梁。

2、教学反思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和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

教学过程之后,教学反思最直接效果促进教师在教学体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上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

教学上有什么创新?

知识点上有何发现?

启发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及时记下其中的得失,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及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而且通过反思使自己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有力于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身就是全面反思的产物,从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都体现出对传统教育的超越,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变。

只有通过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才能促使其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审视、质疑、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积极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从更贴近实际教学方面出发,反思还有以下重要意义:

1、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个维度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

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如果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

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认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是否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现代课程理念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特别是能否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学生从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

鉴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教学过程是否有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有一段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生成的精辟论述: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

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

把学生不只是看作教学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出创新火花,这些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都是宝贵的材料。

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可能只能是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2、在英语教学反思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写教学反思(或后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在英语教学反思方面,争取做到对每节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

针对发现的成败和得失,抑或是一些自己的感触,及时地记下疏漏之处,写下一孔一得之见,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定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下为我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我的做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我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坚持下去,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在每堂课后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我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我写下教学机智往后会成为我个人的教学特色,自成一格。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遗憾不已。

   4.写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我会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我教学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我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我的几点体会

为了把教学后记坚持下来,不使它变成一种形式、一种负担,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在及时。

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赶紧把它记下来。

2.善于总结。

要养成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习惯,敢于正视现实,勇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善于总结,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面。

3.就事论事。

在内容上要做到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

可以分点陈述,点点滴滴;也可以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

4.勤于查阅。

要经常翻阅写好的教学后记,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并查阅有关方面的教育理论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5.贵在坚持。

写教学后记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一曝十寒,只有做到“节节思、天天记”,才能真正“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在来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