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98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docx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

目录

1、综合说明2

1.1工程建设背景2

1.2项目区基本情况2

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

1.4工程建设内容及任务3

1.5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4

1.6建设工期4

2、项目建设依据4

3、气象水文5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5

4.1地形地貌5

4.2地层岩性6

4.3地质构造6

4.4水文地质情况7

5、工程设计7

5.1设计依据7

5.2水量平衡分析8

5.3工程设计方案10

6、施工组织设计14

6.1工程施工条件14

6.2施工总体布置15

6.3主体工程施工15

6.4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18

6.5工程建设进度计划18

6.6文明、安全施工保障措施19

7、环境影响20

7.1工程占地影响20

7.2环境影响分析20

7.3环境保护措施21

7.4环境影响评价21

8、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21

8.1 编制依据及标准21

8.2工程总概算投23

8.3资金筹措23

9、效益分析23

9.1社会效益24

9.2生态效益24

9.3经济效益24

10、工程管理25

10.1工程建设质量管理25

10.2工程建设资金管理26

10.3工程建后运行管理27

工程特性表

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水源

大青山山泉水

m3/s

0.022

枯水期

二、

工程效益指标

灌溉面积

340

灌溉保证率(P=80%)

%

80

年用水量

万m3

20.4

三、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蜡烛塘支渠

km

1.3

断面30cm×30cm

马达莲支渠

km

1.0

断面30cm×30cm

四、

施工

1.

主体工程量

土方开挖

m3

469.20

石方开挖

m3

82.8

混凝土

m3

345.00

2.

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

t

132

碎石

m3

280

m3

245

3.

人工工时

万工日

0.18

4.

施工工期

4

五、

经济指标

1.

静态总投资

万元

31.92

2.

亩均投资

元/亩

930

1、综合说明

1.1工程建设背景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属大花水电站库区,水库淹没涉及该村5个村民组,淹没耕地60.52亩,林地163.88亩。

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让库区移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国家出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带来的好处,我县在编制十二五期间大中型水库“两区规划”时,将洛北河乡宝山村灌溉渠道工程列为2013年度优先实施的库区基金项目,切实帮助库区移民村寨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解决农田灌溉用水困难,为提升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并巩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奠定基础。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贵定县洛北河乡宝山村灌溉渠道工程位于该村的蜡烛塘组(自然寨),距县城12km,贵定县城至洛北河乡有县级公路通过,乡政府所在地至宝山村有乡村公路通过,村级公路可直达项目区,但路况较差,交通一般。

洛北河乡宝山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40人,1024户,布依族、苗族人口占95%以上。

全村耕地面积3950亩,其中水田1380亩,旱地2570亩;人均耕地面积0.95亩。

该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家庭小养殖业为主,农业种植中,又以水稻和烟叶种植为主,耕种方式原始,广种薄收,无任何村办企业。

由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粮食产量不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12元,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

工程建设核心区位于该村的蜡烛塘组(自然寨),工程解决农田灌溉面积340亩,受益农户95户425人,其中移民户19户74人(淹地不淹房移民)。

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驻地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马达莲一带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山高水低,灌溉水源相对缺乏且距离较远,灌溉困难极为严重,加上当地的水利工程设施较少,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解决该地区3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在七十年代初期当地老百姓曾自发修建灌溉用土渠道,但目前已老化渗漏极为严重,渠道末端的农田基本无水灌溉,当地群众对蜡烛塘灌溉渠道工程盼望多年,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解决工程资金,使工程早日上马并投入使用,以解决当地3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库区农民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并为当地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库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条件,挖潜库区内水利资源,进行灌溉渠系的配套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满足库区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需水要求,早日启动该项目建设对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

1.4工程建设内容及任务

本工程建设内容为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组(自然寨)田间灌溉渠道新建。

建设任务:

拟新建砼灌溉渠道2300米,矩形断面30cm×30cm。

1.5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工程计划总投资31.92万元,资金来源为2013年度省级第一批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

1.6建设工期

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量,拟定工程建设工期为4个月,从2013年12月下旬开始至2014年4月完工。

2、项目建设依据

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

2、《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

3、《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黔财企〔2007〕19号);

4、《贵州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黔府办发〔2011〕72号);

5、《贵定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报告(2011年-2015年)》(审定本)。

3、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实测气象资料,根据贵定气象局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4℃,最低4.5℃,极端最高气温34.8℃,极端最低-8.7℃,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日照小时数1027.5h,无霜期287天,由于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春温不稳定,秋温下降快,多年平均降雨量1133mm,主要集中在5~8月,年蒸发量600mm左右,径流分布与降水基本一致,年平均径流深680mm,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常出现倒春寒、秋风、伏旱的对农业生产不利的灾害性天气。

项目区水源点枯水期流量实测为0.024m3/S。

该水源水量有保证,运行可靠稳定,水位能满足引水渠取水高程,无需再做水源处理,能够保证蜡烛塘及马达莲两个自然村寨340亩稻田的灌溉用水。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4.1地形地貌

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项目位于贵定北部,属中低山区。

岩溶地貌是区内最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峰丛谷地、峰丛洼地等形态类型。

峰丛谷地分布于平缓向斜区;峰丛洼地及峰丛峡谷则集中分布于峡谷沿岸,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

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下游河谷地,由第四系冲积砂、亚砂土及砂砾石层组成。

4.2地层岩性

工程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二迭系和第四系,区内各地层岩性特征由新到老叙述如下:

第四系(Q)主要为冲洪积、残坡积、化学沉积、粘土、砂、砂砾石、泥砾、碎屑角砾等。

二迭系(P):

主要为灰色中至厚层白云岩。

4.3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

本区振荡运动频繁,沉积间断较多。

褶皱运动以燕山期为主,其构造线方向受江南地轴控制。

主要构造形迹有:

摆郎背斜、贵定向斜、黄丝正断层、贵定断层等。

对工程区影响最大的为贵定向斜及其次级褶曲及构造、贵定断层。

贵定向斜呈南北向,该向斜为一褶皱紧密的复向斜,岩层倾角甚陡,常达70°以上,局部倒转,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次级褶曲组成。

本区挽近期以大面积大幅度抬升为主,并广泛伴有差异运动及不均匀隆升。

经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图》,流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1)第3、量、4款,该建筑物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4.4水文地质情况

项目区所处流域内碳酸盐岩约占总面积80%,其余为碎屑岩,地表与地下分水岭基本吻合。

岩溶地貌组合类型以峰丛槽谷、峰林槽谷为主。

受地层构造地貌及水文网配置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褶曲宽缓、碳酸盐岩类岩石广泛分布的岩性较单一的地区,地下水多作面状分布;而在紧密褶皱展布区,岩层倾角陡,石灰岩与碎屑岩交互呈较狭窄的带状产出,地下水则呈条带状分布。

根据区内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赋存形成的差异,分为岩溶水、岩溶-裂隙水、裂隙水及孔隙水四种地下水类型。

区内分水岭或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结构为多层型,各喀斯特含水岩组之间缺乏水力联系,喀斯特地下水主要沿岩层走向顺层径流。

5、工程设计

5.1设计依据

5.1.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1)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工程属Ⅴ等以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以下建筑物。

5.1.2技术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5)《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5.1.3技术资料

参照《贵定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相关资料和现场勘测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设计。

5.1.4相关文件

1、《关于上报2013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的报告》(贵移呈〔2013〕4号);

2、《关于下达2013年度第一批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支出预算的通知》(黔南财企〔2013〕30号)。

5.2水量平衡分析

5.2.1灌溉定额

项目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的还有油菜、烤烟等,据统计,该项目区复种指数为1.80,其中田复种指数为1.7,土复种指数为2.0。

该项目区地处山区,地形变化大,各片区间土壤及气候差异不明显,由于项目区无实验资料,参照《贵州省参考作物需水量及水稻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进行本项目区灌溉制度设计。

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文规定,对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采用地面灌溉时,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85%,因此确定本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

根据贵州省水科所成果资料,平水年(50%保证率)单季水稻年净灌水定额为270m3/亩,其他旱作物为99m3/亩,80%干旱年净灌定额为水稻337.5m3/亩,其他旱作物为123.8m3/亩,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5,则80%干旱年时:

水稻毛灌定额为:

337.5÷0.75=450m3/亩;

其他旱作物毛灌定额为:

123.8÷0.75=165m3/亩。

从以上两种作物所需的灌溉定额来看,水稻灌水定额大于其作旱作物灌水定额,因此,设计中取水稻灌水定额为计算依据。

5.2.2灌溉需水量计算

本次设计解决水田灌溉面积340亩,根据80%干旱年毛灌定额450m3/亩,则工程区340亩农田年需水量为:

W需=450×340=15.30万m3

5.2.3水源点供水量计算

根据对工程区周边可供引用的水源进行调查测流,确定工程引用大青山的泉井水作灌溉水源,经走访当地群众,该水源点属天然泉井,常年不断流,且在春夏季节还伴有山涧溪水,总出水量0.020~0.1m3/s,出流不均衡,2012年4月经采用浮漂法实际测流,两处水源点流量在0.022~0.024m3/s之间,因此得到4~8月份水稻需水期最小可供水量为:

W(4—8月)供=0.022×86400×150=25.92万m3

5.2.4水量平衡计算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工程取水点4~8月可供水量为25.92万m3,大于80%干旱年时灌溉面积所需水量15.30万m3,完全满足灌区的用水要求。

5.3工程设计方案

5.3.1总体布局

项目区现有灌溉用渠道为土质水沟,长约2km,为当地群众自发开挖而成,现状易淤积、垮塌,渗漏损失严重,不利于节约用水,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工程需进行防渗新建的土渠断面多为宽0.2~0.5m,深0.1~0.2m。

渠道的纵比降基本为沿等高线布置,比降多为1:

20至1:

1000之间。

工程拟新建灌溉渠道2300m,其中马达莲支渠1000m,蜡烛塘支渠1300m,渠道断面均为矩型断面30cm×30cm,砼结构。

5.3.2渠道设计

一、渠道设计流量

a)、设计流量计算原则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渠道按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分别进行水力计算,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用设计流量计算正常工作下的水力要素,平均流速应满足V不冲>V设计>V不淤条件;

(2)根据加大流量计算渠堤超高值,以加大流量验算渠道的不冲流速;

(3)最低控制水位应按最小流量计算确定,并用最水设计流量验算渠道的控制水位下的不淤流速。

b)、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渠道设计流量采用灌溉保证率P=80%下的旬最大用水量,结合贵定县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灌区最大旬水稻灌溉定额为5月下旬的50.2m3/亩,灌溉方式采用续灌方式。

经与相似工程对比分析确定水稻设计灌水率为0.76(m3/s.万亩)。

根据渠道控制的田土面积,按干、支渠输水损失分别为5%和10%,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275。

经由渠系末端逐级向渠首推算,采用下式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式中:

—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m3/s);

—设计灌水率(m3/s·hm2);

—该渠道灌溉面积(hm2);

—该续灌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该渠道分出的总流量(m3/s);

—该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该渠道工作长度(km)。

经计算,马达莲支渠控制灌面210亩,设计流量为0.0219m3/s,蜡烛塘支渠控制灌面130亩,设计流量为0.0136m3/s。

二、渠道断面设计

a)、渠道底坡比降确定

本工程渠道新建大部分是在原来土沟基础上修建的,原来的渠道走向和比降已经被群众接受,从尽量不占用农田的角度考虑,渠道走向和纵坡比基本维持原状,局部修整保证工程的美观,故新建渠道的坡降经过实测后,维持原来的渠道比降在1:

20~1:

1000之间,部分陡坡渠道比降控制在1:

5~1:

8之间。

b)、渠道断面形式及衬砌材料、防渗结构

项目区原有的渠道全部为不规则土沟。

本次设计全部按照矩形来设计,经复核原来渠道断面较大的,本次设计考虑适当调整满足过水流量即可。

按照现场察看的情况确定渠道的处理措施主要有:

两处支渠均采用0.15m厚的C15砼现浇边墙,渠底铺设碎石垫层0.10m,然后用0.1m厚C15砼现浇防渗。

渠道结构形式见设计图。

c)、渠道分缝与止水

①伸缩缝

为防止衬砌板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水泥砂浆本身伸缩引起裂缝,渠道每隔15m设置一道宽1~2cm的横向伸缩缝。

下部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塞,上部采用沥青砂浆回填止水。

②结构缝

由渠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情况,为避免渠道边墙发生不均匀沉陷,使渠道发生开裂,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在地质情况变化处设置施工缝,土基段每隔15m设置施工缝,缝宽1~2cm,下部采用聚乙烯闭孔泡沫板填塞,上部采用沥青砂浆回填止水。

d)、溢流与分流

为保证整个渠道引水系统输水的安全可靠,水源点的多余水量能得到及时排放,在渠道进水处设置泄水槽及溢流堰,堰顶高程与渠底齐平,安装放水闸用于人工控制水量。

e)、渠道设计糙率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要求,参照近期县内工程渠道设计经验,确定渠道糙率取0.017。

f)、渠道断面尺寸水力计算

渠道断面尺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并满足渠道的不冲不淤要求。

公式如下:

Q=ω×(1/n)×R2/3×i1/2

式中:

Q—渠道设计流量(m3/s);

ω—过水断面面积(m2);

n—渠道糙率,取0.017;

R—渠道水力半径(m);

I—渠道比降。

各条渠道水力计算成果详见水力计算表。

 

渠道水力计算表

序号

渠道名称

水深

底宽

过水面积

湿周

水力半径

糙率

底坡比降

流速

流量

h(m)

b(m)

A(m*m)

χ(m)

R(m)

n

I

v(m/s)

Q(m3/s)

1

马达莲支渠

0.2

0.3

0.06

0.7

0.086

0.017

0.006

0.886

0.053

2

蜡烛塘支渠

0.2

0.3

0.045

0.6

0.075

0.017

0.050

2.339

0.105

通过计算分析,在保证渠道整体效果的前提下,确定马达莲支渠断面尺寸为30cm×30cm,比降1:

250,过水流量为0.053m3/s;蜡烛塘支渠断面尺寸为30cm×30cm,过水流量为0.105m3/s,设计渠道断面满足要求。

6、施工组织设计

6.1工程施工条件

项目区内有至宝山村村级公路通过工程区,路况较差,工程覆盖的各自然村寨已全部通电、通自来水,施工便道、用水、用电可通过临时工程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建筑材料水泥、可从德新镇海螺水泥厂或贵定县城采购;砂和碎石从县城料场采购、少量石料可就近开采。

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工程区,有利于组织、协调、加强信息沟通,能确保工程进度。

6.2施工总体布置

项目区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有通村公路通至工程区,渠道大部分位于山区梯田间,砂石材料运到通村公路边,再采用人工或骡马驮至拟建渠道旁,二次运距最远点600m。

本工程的特点是:

施工地点相对集中,位于蜡烛塘、马达莲两自然村寨的梯带田间,约1000米的渠道远离公路,砂石二次转运困难,施工不能影响春耕生产,要在春灌前全面完工,因此确定施工总布置:

围绕渠道灌溉中心区,干渠、支渠同时进行施工。

6.3主体工程施工

渠道施工,以人工为主,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少量石方用一般人工风钻钻孔爆破法,所需砂浆为现场人工拌制,砼用机械拌和振捣。

施工用砂石骨料采取购买方式,运输采用公路汽运为主,二次运输绝大部分采用人力。

具体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如下:

6.3.1土石方开挖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单位工程量不大,主要考虑人工开挖,采用人工挑运或胶轮车手推运输。

(1)土方开挖

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拟定土方开挖程序为:

测量放样→土方挖运→边坡及基础面修整→边坡保护。

(2)石方开挖

开挖施工程序为:

测量放样→石方撬拆(钻爆)→石方运输→边坡及基础面修整。

石方钻爆:

采用风钻造孔,进行浅孔、密孔、少药量松动爆破。

每开挖完一段,必须进行边坡的稳定性检查,对不稳定的边坡和悬石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后才能进行出碴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浆砌石工程施工

本工程浆砌石工程量较小,主要工程量为水源点泄水槽及少量填方处。

(1)施工程序

浆砌石砌筑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建基面或施工缝处理→基面铺浆→座浆法砌筑块石→勾缝或抹面→养护→下一循环。

(2)施工方法及说明

浆砌块石的施工方法采用座浆砌筑法。

对于土质基础,砌筑前先将基础夯实。

对于岩石基础,铺浆前先将基础表面泥土、杂物清除并冲洗干净,洒水湿润。

开始砌筑前先在基础面上铺一层3~5cm厚的稠砂浆,然后再安放块石,其砌石程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

(3)质量要求

浆砌石工程施工的一般程序为:

地基开挖到位后,经处理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并签证后,立即进行砌筑施工。

1)平整:

同一层面应大致砌平,相邻砌石高差应小于20~30mm,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2)稳定:

块石安砌必须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平稳。

3)密实:

铺浆必须全面均匀,厚度宜在30mm~50mm,随铺浆随砌筑,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用片石塞缝时应先铺浆后塞缝),全面有序地插捣密实,竖缝填塞砂浆后应插捣至表面泛浆为止。

4)错缝:

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不允许存在通缝。

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

两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避免竖向通缝。

必要时,可在一定位置设置丁石。

5)勾缝:

在浆砌石砌筑完成24小时以后进行清缝,清缝宽度不小于砌筑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二倍。

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洁净,不得残留灰碴、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勾缝砂浆必须按设计要求单独拌制,不得与砌筑砂浆混用,超过初凝时间的砂浆严禁使用。

6)抹面:

本工程采用抹面防渗,这就要求抹面质量较高。

抹面采用细砂,砂浆要稠度好,保水性强。

采用“一底二抹三找光”的三遍抹光法实施。

抹面前要用清水冲洗底面,每遍厚度不超过10mm。

7)养护:

浆砌石体外露面,在砌筑12~18h之后应及时养护,且经常保持外露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6.3.3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为渠道边墙及渠底防渗。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建基面(施工缝)处理→模板安装→混凝土生产→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入仓浇筑→拆模→养护等工序。

(2)施工方法及说明

1)建基面(施工缝)处理

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地基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建基面处理后应无尖角、无松动岩块、岩层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应打毛,冲洗清除油污、杂物,排除积水并保持湿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模板制安、拆除

本工程的模板设计、制作和安装应满足施工图建筑物几何尺寸要求,严格执行水利电力部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规定。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足以承受自身和混凝土荷载以及在浇筑和捣固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与振动,在此间应不变形,不移位。

模板表面应保持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3)混凝土浇筑

基础处理完毕,模板制作安装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在基础接触面先铺2~3cm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振捣应捣实到可能最大密实程度,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必须周到全面,不允许出现振捣过度和振捣空隙。

振捣器距模板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但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6.4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为解决当地移民群众34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困难,本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新建洛北河乡宝山村蜡烛塘灌溉渠道1300米,矩形断面30cm×30cm,马达莲灌溉渠道1000米,矩形断面30cm×30cm。

6.5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充分考虑在春灌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的因素,工程总工期拟定为5个月,各项目可进行同步实施,施工计划安排如下:

2013年度12月至2014年4月前完成项目区所有工程施工,计划工期6个月。

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计划表。

表4-1施工进度计划表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