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01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重症评审方案》.docx

《危重症评审方案》

《危重症评审方案》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是评价和改善产科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可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补充,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工作前移,。

根据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整体提高我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水平。

一、评审目的

1、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

2、分析我院产科危急症救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改善产科服务质量。

3、建立和培养院级评审专家队伍,使产科危重症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提高危重症幸存者的生存质量。

二、评审对象及评审时间

每季度一次,对本院符合危重症孕产妇标准的孕妇进行评审。

三、成立危重症孕产妇评审专家组

评审专家组成员应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且长期从事临床、妇幼保健工作。

由分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产科、icu、感染、血液科、麻醉、护理、内外科等专家组成。

四、评审方法

根据产科危重症诊断标准,筛选出产科危重症病例,对本院产科、妇科住院病人发生的产科危重症的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依据评审流程进行调查。

每季度进行一次评审,每次进行不同类型的2份典型病例的评审。

五、结果应用

及时总结每次评审结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抄告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

第二篇:

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评审实施方案危重症孕产妇评审实施方案

危重症孕产妇评审是评价和改善产科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可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补充,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工作前移。

根据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整体提高我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水平。

一、评审目的

1、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

2、分析我院产科危急症诊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改善产科服务质量。

3、建立和培养院级评审专家队伍,使产科危重症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提高危重症幸存者的生存质量。

二、评审对象及评审时间

每半年1次,对本院符合危重症孕产妇标准的病例进行评审。

三、成立危重症孕产妇评审专家组

评审专家组成员应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且长期从事临床、妇幼保健工作。

由分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产科、icu、感染、血液科、麻醉、护理、内外科等专家组成。

四、评审方法

根据产科危重症诊断标准,筛选出产科危重症病例,对本院产科、妇科住院病人发生的产科危重症的医疗服务提供情况,依据评审流程进行调查。

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审,每次进行不同类型的2份典型病例的评审。

五、结果应用及时总结每次评审结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抄告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

第三篇:

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方案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方案

为了贯彻落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危重症孕产妇高度重视的思想意识,提高全区医疗保健机构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技术水平,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在市、区孕产期保健专家组的指导下,结合各医院的特点,决定于xx年月日——xx年月日在各产科医院举行全区性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

一、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目的: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北京市《进一步降低本市孕产妇死亡率工作方案》的通知,完成《“十一五”时期宣武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确定的,到xx年宣武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的目标,始终把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作为首要任务,消除孕产妇死亡的医源性隐患,杜绝发生医院可避免性的孕产妇死亡,进一步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二)目的:

1、通过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实战演习,进一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的意识和抢救技术能力,防止医院创造条件可避免性孕产妇死亡的发生,杜绝医院可避免性的孕产妇死亡的发生,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

2、通过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实战演习,启动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工作预案,增强工作主动性。

根据实战演习取得的效果和经验,认真总结近年来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各类情况下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病例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隐患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组织领导:

(一)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主要任务

对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进行领导和指挥工作,负责下达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中的各项行动命令。

三、演习实施

(一)二级助产机构考核内容。

接诊危重症孕产妇、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会诊、处理、转诊等流程。

模拟一:

1例产前出血的孕妇在晚上8:

00钟就诊

1、一线医生接诊处理并请二线、三线医生到现场

2、报告院内总值班

3、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10分钟内到现场)会诊,查看抢救小组名单是否与到场人员相符,其中包括组长、医务科、内科、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麻醉科、icu、药剂、检验等科室的技术人员。

4、由妇产科专家现场发出病情进展指令,考核接诊、会诊抢救处理流程等内容。

5、与上级医院联系协调转诊事宜,并报告病人的基本情况请上级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6、转诊时有妇产科医生及相关学科医生护送,并携带病人的病史、救治情况、院内会诊及全部检查结果,详细报告给接诊医院。

7、护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的医生与接诊医院医生完成病人的交接后,得到接诊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

(二)三级助产机构考核内容。

首诊或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危重症孕产妇、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会诊,处理等流程。

模拟二。

院内总值班在晚上9点钟接到下级医疗机构请求转诊一名胎盘早剥大出血,不除外羊水栓塞的危重症孕产妇。

1、询问孕产妇病情

2、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10分钟内到现场)做好接诊会诊准备,查看抢救小组名单是否与到场人员相符,其中包括组长、医务科、内科、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麻醉科、icu、药剂、检验等科室的技术人员。

3、由妇产科专家现场发出病情进展指令,考核接诊、会诊抢救处理流程等内容。

四、演习总结和评定:

1、各产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领导到岗速度,现场指挥协调情况。

3、各产科医院应急反应速度,现场会诊抢救流程情况。

4、根据病情进展,药品及物资储备等各个抢救环节是否畅通有效。

第四篇:

危重症医学简介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xx-01-08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

icu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careunit,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

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caremedicine,ccm。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

icu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

icu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icu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2.2%。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年,南丁格尔在notesofhospitals中撰写到:

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

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

1923年walterdandy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3beds)。

1937年麻省总院robtermason建立术后恢复室,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建立休克病房。

24小时内总有1名医生或1名护士及其助手,12小时一班,测血压,开放静脉,早期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打仗期间大量的人都到了前线,由于后方人力不足,就把相应的一些专科icu全部集中在一起,在后方成立了集中恢复室。

1947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进行306例死亡病人分析,发现有效的监测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

有计划的针对性监测,需要一批具有休克的病生理知识的重症医生。

第一次提出icu要有专业的人员。

icu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二战以后发展进入低谷,一直到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死亡率87%。

lassen院长和ibsen(麻醉师)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雇佣200名医学生和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engstrom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下降至40%以下。

图1所示的这个像大工厂一样的全是铁肺,这是当时的一个体育馆里面,呼吸衰竭的病人躺在铁肺里面,旁边有护士照顾,医生查房,治疗师指导病人呼吸,这些措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由于哥本哈根事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随后多家医院相继开设了icu,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这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几年后,frank和john在美国又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病房里设置了计算机监护系统,系统工程师成为了监护队伍的一部分,护士队伍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对icu内应用的特殊技术有专门的经验,并在icu内各岗位担任具体工作。

这导制护理学分支重症监护护理学的产生。

1958年,世界上第一个icu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城市医院成立。

提出了四个集中,集中病人、专家、场地、设备。

petersofar(麻醉)教授,cpr之父,与markravitch(外科医师)共同建立icu。

它首先提出对重症病人的24小时优化医疗和护理。

它同时也是第一个配备有内部医师(麻醉住院医师)的icu。

提出icu必须简单有效,一切设施尽可能简单,技术标准尽可能一致,使置身其中的人易于掌握理解。

1963年petersofar移师匹兹堡,成立了麻醉与危重医学系。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学科危重医学培训中心,迄今已经培养出包括麻醉、外科、内科、儿科和急救科等学科在内的500多位高级专家。

xx年,美国有超过5000家icus在运作。

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起步较晚,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呼衰、肾衰、心衰的病人集中在一个病房的单元内,“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

xx年,曾宪九教授、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

xx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

这是我们国内第一家icu。

随后90年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中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

在icu诞生以来的50余年间,icu发展之快为医学史上所罕见。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要求至少拥有一个icu,有的国家甚至立法规定新建医院必须备有icu建制。

icu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受到如此巨大的重视,是与其所取得的业绩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

危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

1940s,出现大量休克病人,我们对病人进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大批病人生命得到挽救。

1950s,大家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以后,出现肾衰,可能考虑休克复苏切入点还不够早,病人开始有失血,低血容量表现就开始液体复苏,及时纠正肾灌注不足,改善肾衰。

1960s,越战期间发现很多休克病人大量补液后出现呼衰,这是由于1842年欧洲霍乱大流行后大规模输液得到应用。

休克复苏时要给病人灌大量液体早期复苏,病人平时心输量每分钟4升到6升,当灌注大量液体进行复苏时病人心输量可能涨到每分钟14升、16升,甚至每分钟20升,来自全身血液都要经过肺,满足体循环需求,肺水增加造成病人呼衰,不灌液病人就要肾衰,休克,因此我们又推出了正压通气使用,使压力增高肺的进水压增加,静水压与肺泡内压差降低。

病人肺水减少,那肺弥散距离减少,氧和改善了。

1973年,发现序贯性系统衰竭,1976提出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xx,认识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重症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灾难应急的需求是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动力。

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xx年的sars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icu,危重症医学已经被大家认可,一直到后来的猪链球菌、禽流感、以至甲型h1n1重病人的救治都显示出了icu的重要性,xx年的汶川地震,xx年的玉树地震重症病医学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危重病医学学科的发展与相关学会的建立及其推动作用密不可分。

1972年,美国在28位医师的倡导下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ofcriticalcare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

xx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pacificassociationofcriticalcaremedicine,wpaccm)。

xx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societyofintensivecaremedicine,esicm)。

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

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学之林。

xx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xx年北京护理学会重症监护委员会成立;xx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这些均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xx年6月,获正式学科代码320.58。

危重症医学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结果。

首先科技发展使得对多种生命功能指标的监测成为可能。

社会进步使得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但老年人器官功能储备下降。

再者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政府和群众对于危重病人救治的保障支付能力提高。

此外人的生命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平时疾病与灾害瘟疫。

危重症医学是21世纪医学模式转变的代表,是朝阳学科。

从xx年至今,重症监护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诸如脑血管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之类的病人的花费;较为先进而复杂的外科手术的发展,比如肝、肺、心、小肠和胰腺的移植,使移植后的重症监护受到重视;无创性监护仪的推广,大大降低了重症病人需要花费的费用和诸如感染之类的医疗/护理并发症的发

第五篇:

危重症护理试题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a1型题

1.急诊医学发展最快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芬兰

e.加拿大

2.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972年

b.xx年

c.1979年

d.xx年

e.xx年

x型题

3.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a.急性心肌梗塞

b.胃穿孔

c.病毒性肝炎

d.鼻出血

e.上消化道大出血4.急诊医疗体系包括

a.医院前的救护

b.到达急诊室后的处理

c.普通病房的护理

d.重症监护病房的加强护理

e.转运途中的监护

5.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可有

a.抢救病人后及时总结救护经验

b.常去急诊室见习

c.在学习和生活中强化急救意识

d.只要肯花时间一定能练好急救技术

e.对朋友宣传急救号码

6.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现状是

a.急诊医疗体系基本建成

b.整体护理理念已逐步渗透入急危重症护理中

c.急救护理技术尚需规范化

d.已意识到急救护理范围社会化的重要性

e.已经培养了大批急诊急救的专科护士

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

2.急诊医疗体系

简答题1.简述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方法。

2.谈谈你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认识。

【答案】

1.c2.c3.abde4.abde5.abce6.abcd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

是研究如何对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2.急诊医疗体系。

急诊医疗体系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

在抢救急危重病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答题(略)

第二章院外急救

【练习题】

a1型题

1.院前急救是指

a.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

b.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救

c.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d.途中救护

e.现场自救、互救

2.关于伤员的转送,下列哪项错误

a.对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

b.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病人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

c.途中严密观察病情

d.遇有导管脱出应立即插入

e.途中不能中断抢救

3.一般要求,市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

a.8min

b.10~15min

c.20min

d.25min

e.3~5min

4.反映急救速度的主要客观指标是

a.急救中心的面积

b.服务区域

c.平均反应时间

d.基本设施

e.基本设备

5.大批伤员中,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应用何种颜色进行标记

a.黄色

b.绿色

c.棕色

d.红色

e.黑色

6.现场急救区的划分,后送区主要接受的是

a.所有伤病员

b.有红色、黄色标志的危重病人

c.能行走、病情较轻的病人

d.死亡病人

e.需就地抢救的病人

7.现场对危重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时,如果桡动脉触摸不清,则说明收缩压

a.<80mmhg

b.<70mmhg

c.<60mmhg

d.<50mmhg

e.<40mmhg

8.疑有颈椎或脊椎骨折病人在搬运时,下列哪项错误

a.尽可能用颈托固定颈部

b.搬运时应固定头部,避免摇摆

c.可用海绵垫抬动

d.保持脊椎的轴线稳定

e.将病人固定在硬板担架上搬运

9.急救单元的郊区、县的服务半径为

a.3~5km

b.5~8km

c.8~10km

d.10~15km

e.15~20km

10.关于病人的转运,下列错误的是

a.病情不稳定者,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

b.担架在行进途中,伤员应头部在后,下肢在前

c.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d.腹胀者去除胃肠减压术后再空运行胃肠减压术

e.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

11.急救运输工具的配备,哪项不正确

a.原则上每5~10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

b.车辆应集中停在急救中心,以便于管理

c.车辆性能要满足急救需要

d.每辆车配备医护人员与驾驶员各5人

e.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链”的环节

a.早期通路

b.早期心肺复苏

c.早期转送

d.早期心脏除颤

e.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x型题

13.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包括

a.院前院内结合型

b.单纯性院前指挥型

c.集中性院前指挥型

d.院前附属医院型

e.特服联动型

14.急救中心设置原则正确的是

a.在拥有10万人口的地区可建急救中心

b.急救中心的建筑面积不小于1600m2

c.市区急救服务半径为3~5km

d.急救中心必须设在医院内

e.市区要求救护车20min赶到现场

15.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是

a.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b.较高的检伤分诊技术

c.掌握常见的急症救护技术

d.熟悉急救药品的作用机制

e.坚守岗位、纪律性强

16.普通型救护车内的装备至少应有

a.供氧装置

b.急救箱

c.止血包

d.血氧饱和度测定仪

e.心电监护仪

17.现场救护时病人采取的合适体位包括

a.现场需心肺复苏者应置于复苏体位

b.毒蛇咬伤时应放低患肢

c.昏迷病人仰卧位

d.咯血者向患侧卧位

e.脚扭伤应抬高患肢

18.急救中心或分站地点的选择应符合的条件是

a.在区域的中心地带或人口稠密区

b.车辆进出方便

c.设在医院内或医院外,在院外时要靠近医院

d.市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km

e.可设多个中心、多个分站

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

2.急救半径

3.反应时间

4.平均反应时间

简答题

1.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

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3.我国城市院前急救的模式有哪些。

4.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答案】

1.c2.d3.a4.c5.d6.c7.a8.c

9.d10.d11.b12.c

13.abcde14.bc15.abcde16.abc17.abde18.abcd

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

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2.急救半径。

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

3.反应时间。

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4.平均反应时间。

是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

简答题(略)

第三章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练习题】

a1型题

1.关于急诊科的布局,下列哪项不正确

a.尽量远离住院部

b.有专门的出入口通道

c.分诊室设立在入口明显位置

d.清创室与抢救室、外科诊室相邻

e.抢救室靠近急诊科的进口处

2.下列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

a.除颤器

b.心电图机

c.纤维胃镜

d.电动洗胃机

e.简易呼吸器

3.急诊科观察室床位数占医院总床数的

a.4%

b.5%

c.6%

d.7%

e.8%

4.关于抢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哪项错误

a.专人管理

b.定品种数量

c.定期检查

d.定位放置

e.外借时一定要登记

5.急诊病人就诊多长时间内应得到处置

a.2min

b.5min

c.10min

d.15min

e.30min

6.急诊分诊准确率应达到

a.80%

b.85%

c.90%

d.100%

e.95%

7.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不包括

a.器材药物完备

b.分诊迅速准确

c.抢救组织严密

d.抢救效率高

e.极易交叉感染

8.以下哪项不属于分诊护士的职责范围

a.分清病人的轻重缓急

b.对所有急诊病人进行登记

c.维持就诊环境

d.护送病人入病房

e.参与急救

9.不属于观察室收治范围的是

a.病情危重病人

b.诊断不清病人

c.候床入院病人

d.小手术后病人

e.输液观察病人

x型题

10.抢救室必备的急救药品有

a.升压药

b.呼吸兴奋剂

c.解毒药

d.镇静药

e.抗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