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05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docx

国际投资学总复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出口引致效应,进口转移效应。

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

2.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是由哪四个部分组成的。

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

3.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成本包括哪两类。

基本生产成本和特别生产成本

4.从国际投资环境的属性方面,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分类。

5.从收购行为的结果看,跨国并购的两种类型。

部分并购和全部并购

6.国际投资资产取得方式。

并购与创建

7.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按战略目标的分类。

战略研究开发(R&D)联盟,战略生产联盟,战略营销联盟

8.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的演变。

多国战略,区域战略,全球战略

9.股权安排下的国际投资行为。

独资经营、合资经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负债率指标。

负债比率=全部公私外债余款/当年GNP

该比率低于15%时较好,高于30%为危机(安全线为25%)。

2.投资环境中的“硬环境”。

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和通信、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

3.绿地投资特点。

创建新企业能使母公司按长期发展规模来妥善安排,从而对资本支出具有完全的控制。

能够设置为母公司所熟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创建方式可以避免母公司卷入到它不愿介入的业务中去。

成本较高,进入较慢/即期有新增投资/增加就业/扩大税收基础/新资本注入/在国家层面上的移植互补性资源/

4.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

从资本流动方向看:

初始流入(+)、利润汇回或转出(-)、利润再投资(+)

从进入方式看:

绿地投资(+)、跨国购并(不显著)

从资金来源看:

跨国公司内部(+)、投资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东道国金融市场(-)、利润再投资(双重效应)

从东道国市场结构看:

垄断市场结构(-)、竞争市场结构(+)

2.间接效应:

产业连锁效应(+):

带动前向辅助性投资:

上游中间品供应商投资

带动后向辅助性投资:

下游经销商、服务商投资

示范与牵动效应(+):

带来竞争压力迫使本地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提高生产效率而扩大投资

带动投资国其他跨国公司投资或政府贷款

其他可能的负效应(-):

降低储蓄率

5.国际投资环境的动态评估方法。

冷热比较分析法、等级尺度法(评分分析法)、加权等级分析法、要素评价分类法、成本分析法、闵氏多因素评估法、投资障碍分析法、抽样评估法

6.冷热环境评估法中的“冷”因素。

法令障碍、实质障碍、地理与文化差异

7.国际投资环境特点。

综合性、系统性、层次性、相对性

8.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一)对东道国的影响

1.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改变东道国要素配置结构,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收入水平提高,改变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对当地企业的示范与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对东道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市场集中度效应: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竞争性高低的重要因素,集中度越高,竞争性越低,反之,竞争性越高。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取决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

跨国公司的数量和经营规模

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

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市场运作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

(二)对投资国的影响

1.产业结构优化说(+):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产业转移与投资国的产业升级构成了动态的良性循环,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都是有利的,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按照边际产业原则进行的投资能使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从而使双方充分得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利益。

赤松要的雁型理论:

在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带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形。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盟

2.产业“空心化”说(-):

产业“空心化”的含义:

广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亦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

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产业“空心化”的后果: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降低了对外投资者的国际竞争能力(技术、管理经验的转移)

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产业“空心化”说的评价:

产业“空心化”只是产业转移后暂时出现的短期现象,它所引致的负效应是短暂和有限的,产业“空心化”反而应该被视为投资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前兆。

旧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被转移出去,出现了“空心化”,但这却为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新的或更高级的产业中去,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9.非股权式国际投资运营的方式。

国际合作经营、许可证安排、特许专营

10.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

美国学者弗农(Vernon)

11.官方国际投资的特点。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1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该理论认为,决定跨国公司进行FDI的要素有三个:

OLI模式

(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2)区位优势(Location)

(3)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1)和(3)是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

(2)决定地理方向,是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

优点:

“集大成者”,吸收了过去20多年中出现的新理论,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

局限性:

忽视了三个因素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不是完全意义的折衷,更多依据内部化理论来分析;更适宜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不适宜解释中小投资厂商。

13.国际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就业效应。

(一)对东道国的影响

1.就业数量效应

(1)直接效应:

是否直接扩大东道国就业机会和就业数量取决以下因素:

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方式:

绿地投资(+)、跨国购并(不显著或-)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一体化程度越低(+显著)

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密集型程度:

劳动密集度越高(+显著)

东道国劳动力素质:

素质越高(+显著)

(2)间接效应:

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前后向联系的引致就业

收入增长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从而间接地增加就业机会

示范与竞争效应:

可能刺激当地企业的发展而增加就业机会,也可能排挤当地企业或促使其提高生产效率而减少就业机会

2.就业质量效应: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

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

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对投资国的影响

1.就业数量效应:

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综合作用

生产替代效应(-):

“工作削减效应”

出口刺激效应(+):

设备、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出口而产生“工作创造效应”

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

增加非生产性就业机会;法律、公共关系、管理及工程咨询等服务需求增加产生“工作创造效应”

2.就业质量效应: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就业的产业间转移(+)

人才流失(-)

14.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安排问题实质上就是战略环节的控制问题。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就是对其不同价值增值活动的国际区位选择和对企业所控制的各类实体所进行的一体化程度安排。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安排分为职能一体化战略和区域一体化战略。

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1、独立子公司战略2、简单一体化战略3、复合一体化战略

地域一体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其所控制的各类实体在地域范围和地理联系上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1、多国战略2、区域战略3、全球战略

15.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度量。

跨国经营指数(TNI)和网络分布指数

16.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

1.直接效应:

通过FDI将先进技术转移给设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或直接转移给其他机构。

取决于技术转移方式:

转移给全资子公司(+弱)

转移给合资公司(+较强)

非股权投资方式下的转移(+强,但技术等级低)

与东道国合作建立外部研发机构(+强)

2.间接效应:

技术产品的外部性特征使得间接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溢出效应,其积极影响超过直接效应。

分支机构与当地公司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为达到跨国公司要求而帮助当地前后向关联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当地雇员培训:

雇员“跳槽”产生技术溢出

研发活动当地化:

示范与竞争效应:

示范效应:

当地企业的学习与模仿

竞争效应:

促使当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三、判断分析题(每题2分,共10分。

只判断对错不给出理由不得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价值链/价值链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节总和,每一价值增值行为构成了价值链上的一个链节

产业“空心化”/广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亦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

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折算风险/折算风险亦称会计风险。

所谓折算是指将国外附属公司的外币会计报表,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成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的会计报表,以便汇总编制整个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

折算风险就是指由于汇率变动,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现行汇率、历史汇率、平均汇率)折算而产生损失或利得的风险。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

跨国并购(M&A)/即通过跨国收购或兼并方式来控制东道国的企业。

和一般对并购的分类类似,跨国并购也可分为跨国兼并(Merger)和跨国收购(Acquisition)两种。

转移风险/在跨国经济往来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由于受东道国政府的外汇管制政策或歧视性行为而无法汇回投资国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汇率风险/外汇风险,即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波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及其演变。

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态

跨国公司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组织形式,从层次上可分为设在母国的母公司、设在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避税地公司。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

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公司。

其法律特征:

母公司实际控制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母公司以参股或非股权安排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跨国公司的分公司

总公司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法律和经济上都不具备独立性。

其法律特征:

不具备法律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由母公司授权开展业务,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和章程;没有独立的财产,其所有资产属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设在东道国的分公司不受当地法律保护,而受母国的外交保护。

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在经济和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投资和生产经营受母公司控制的经济实体。

其法律特征:

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拥有自己的资产和资产负债表,可以独立从事业务活动和法律诉讼活动。

子公司在东道国注册登记被视为当地公司,受东道国法律管辖,不受母公司避税地公司

避税地指那些无税或税率很低,对应税所得从宽解释,并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的制度和经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地区)。

如巴哈马、巴林、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等。

在避税地正式注册经营的跨国公司将其管理总部、结算总部、利润形成中心等安排在当地的跨国公司,即为避税地公司。

所在地政府的外交保护。

(一)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战略

职能一体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1.独立子公司战略

海外设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

子公司有其完整的价值链,可以看作是母公司的复制

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只有股权上的联系,没有任何职能一体化的安排

2.简单一体化战略

又称为寻求外源战略

跨国公司将部分职能,主要是生产经营环节的职能交给海外子公司完成,其他职能仍由母公司完成。

简单一体化战略主要是成本驱动,利用不同区位在特定生产经营环节上的特定优势。

3.复合一体化战略

最高层次的职能一体化

复合一体化要求将各种职能行为(不仅仅是生产,还包括研究和开发、金融、会计等)安排到各自能更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

在复合一体化下,在任何地方营运的任一子公司都可以独自地与其他子公司或母公司一起,为整个公司行使职能

2.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并对其评价。

理论背景:

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K.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比较成本理论,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提出。

理论内容:

一国经济状况各有特点,根据美国FDI推断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FDI。

美国:

制造业→TOT恶化→BP不平衡

日本:

资源开发业→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双方福利增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发展格局更合理。

提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故又称“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投资国应按本国边际产业顺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原来国内的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对方国家因缺少资本、技术、经营技能等而未能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或者增强,东道国可以利用这些比较优势产业扩大生产、加大出口;另一方面,投资国可以用对外直接投资的获利来补充、发展本国比较优势产业,以扩大出口。

根据小岛清的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

(2)劳动力导向型

(3)市场导向型

(4)生产和销售国际化型

评价:

摈弃了“市场不完全”的论点,提出从本国国情出发,据以制定FDI策略;

摈弃了“垄断优势”的论点,提出维护比较优势论;

摈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论点,主张“贸易创造型”的做法;

特别适合于解释新型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高工资率国家向低工资率国家、经济先行发展要素禀赋比率变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3.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投资国的影响

1.产业结构优化说(+):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产业转移与投资国的产业升级构成了动态的良性循环,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都是有利的,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按照边际产业原则进行的投资能使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从而使双方充分得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利益。

赤松要的雁型理论:

在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带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形。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盟

2.产业“空心化”说(-):

产业“空心化”的含义:

广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亦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

狭义的产业“空心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产业“空心化”的后果: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降低了对外投资者的国际竞争能力(技术、管理经验的转移)

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产业“空心化”说的评价:

产业“空心化”只是产业转移后暂时出现的短期现象,它所引致的负效应是短暂和有限的,产业“空心化”反而应该被视为投资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前兆。

旧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被转移出去,出现了“空心化”,但这却为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新的或更高级的产业中去,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4.厂商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内容:

(1)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的根源。

市场不完全: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1、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上述四种市场不完全可使企业拥有如下垄断优势:

技术优势(例如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优势,对销售渠道的控制,管理优势。

海默认为,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寡占竞争的需要。

因而,海默将跨国企业视为垄断者或寡占者,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厂商具有垄断或寡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垄断或寡占优势被称为“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

评价:

贡献:

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明确区分开来,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从过去侧重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角度转向分析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及市场结构运行的微观角度,并将不完全竞争理论引入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能够揭示发达国家在国外的横向投资和纵向投资。

局限性:

不能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一些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纷纷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为,也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近来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现象。

从社会福利和人类公平交易、平均分配收入的原则来讲,垄断是不合理的。

因为垄断只对社会某一部分人带来好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有益。

5.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

(一)技术水平/一般趋势:

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采用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

(二)产品年龄/产品越是成熟,企业越是选择控制程度低的进入方式。

(三)产品在母公司战略中的地位/对属于其重点发展的行业内的产品更多地采取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

(四)商标与广告开支/商标的知名度或企业广告开支越大,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就越是有效。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当固定成本相对于跨国公司的规模来说很大时,跨国公司就比较倾向于采用许可证交易或合营企业的方式以减少资本支出;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全股子公司。

(六)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跨国公司所选择的进入方式的控制程度同跨国公司所积累的国际经营经验具有正向相关的关系。

6.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贸易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

直接效应:

表现为外资企业直接出口产品而对东道国国际贸易的贡献

当地原材料加工出口

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加工型产品出口

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垂直一体化国际生产中的出口: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间接效应:

表现为外资企业进入所引起的增加东道国当地企业出口的贡献

竞争效应:

市场份额被挤占,迫使当地企业努力扩大出口

通过跨国零售商和贸易公司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

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当地采购和零部件分包安排增强了东道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跨国公司在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出口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当地企业将会因贸易壁垒的削减而获益

跨国公司培训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当地雇员,当这些员工“跳槽”后,这些员工的技能及其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

六、论述题(15分)

“一带一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