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523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德培训资料Word下载.docx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

”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

二是淡泊名利。

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

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

“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因此!

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

的确,教师是普通人。

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

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

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

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

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

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

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

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第一,乐业精神。

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

“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

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张洪生)。

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

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对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复一日地机械性地操作,这样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怎能受得了?

更严重的是,乏味的劳作很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和心灵的枯竭,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与其说是培养人才,倒不如说是催残人才!

教育本来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

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命。

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我们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绩的老师,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干工作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

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

只有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

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放假就是他们最大的“不快”。

如果老师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

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舍不掉,离不开,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第二,创业精神。

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对立起来,实际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成才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毁灭自己,不是照亮别人的必要条件,并且简单地毁灭自己也不足以照亮别人。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了自己。

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

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

一方面,它把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解释为被动的知识输出,似乎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职业内涵的全部,结果,失去创造性的教学变成了低层次的重复的简单劳作,它不仅可能销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

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有翳教师的心灵,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与其说这是“赞颂”,不如说是“贬低”。

另一方面,它把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教师惟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这也成为一些教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借口,还自诩为“伟大的牺牲”。

难怪不少教师常有此感叹:

“唉,干了一辈子教师,最后得到什么呢?

一头白发两袖清风而已。

”“干教师这一行,既能培养人才,又能埋没人才,培养了学生,埋没了自己啊!

”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赵汀际)。

因此,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倒常常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乐教”难以体现,“苦教”却实实在在。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

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

因而他们不去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当然,成为知名教育家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而主动、积极与投入这绝对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

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你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准备,你的眼光会更敏锐,你的思维会更活跃,你的热情会更充沛,你能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你会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洞见教育发展的方向,你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迅速成为带头人。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教学思想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对于每一个有“成名成家”意识的教师都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放弃一些消极的观念,满怀激情地跃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建功立业,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添砖加瓦。

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此他们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

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这应该是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

“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

因为,学生具有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属性——向师性。

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

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

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

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

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

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召唤,“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义”。

他所说的使命、召唤,不是一种象征或比喻,而是一种十分深厚、十分真切的感受,就像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下就唤起了年轻的父母成为父亲或母亲的神圣的使命意识,感受到吸引自己全部身心投向自己孩子的那种召唤,每一位教师都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感受,都会有无数次从学生的眼睛里,话语里感受到他们的召唤。

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成绩、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

只注重培养学习优秀生,对他们春风满面,关怀备至;

而对后进生不管不问,甚至厌恶、歧视。

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

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进步,只教书不育人。

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终身负责,教学生几年,却要对其几十年发展负责。

要精心打造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素养:

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

那种只注重学生眼前成绩和考试名次的态度和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负责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总之,对学生负责任绝不意味着学生是可以任由教师捏造的泥塑,教师既不可以“包办替代”,也不可以“高高在上”。

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一要强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既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人生方向的引领。

二要强调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既能理解学生成长的苦恼与抗争,具有同理心,又能带动、帮助学生,具有影响力;

乐于做学生的伙伴,在平等中感受升华,在成长中享受收获。

唯其如此,教师的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加强师德修养自觉规范教育行为

有这么一句大家经常听到而且也很熟悉的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说来说去,最终还是落到了师德上,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要教好书,要育好人,要规范好教育行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

一、加强师德修养,自觉规范教育行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1、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的要求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工作的行当很多,但不论你干哪个行当,要成事,都得讲究个职业道德,也就是要先立德。

这个“德”,就是品德、道德。

在公共场所,要讲“公德”,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马路上不闯红灯,不乱停车;

在图书馆阅览室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的工作或休息。

医生要讲“医德”。

救死扶伤,不计报酬,体现人道主义。

文艺界要讲“艺德”。

心里永远装有观众,不蒙骗观众,不赚昧良心钱。

生意人要讲“商德”。

不造假卖假,不短斤缺两,不坑蒙拐骗,不欺诈顾客。

领导干部要讲“官德”。

为老百姓办实事,不受贿不腐败。

古人都懂得“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40年前有个焦裕禄,现在有郑培民、牛玉儒和任长霞等。

我们做老师就要讲“师德”。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站稳三尺讲台,耕好半亩方田,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说土一点,不管哪个“德”,都要讲个“良心”,千万不要昧着良心做事。

如果不遵守这个“德”,那就将遭到人民群众的指责和唾骂,而且你那个事情也干不好。

2、古今中外,教师的师德最受人关注

有人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一不是在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周围。

在学校,不管是班主任,还是课任教师,不管你是身在教学一线,还是搞后勤服务,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育人。

所以,我们都应该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事实上,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师德这个问题都十分关注。

讲到古代的师德修养,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孔子,因为他是修德的榜样。

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他以“德之不修”作为自己的忧虑,并经常以此警示自己。

孔子还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些都是孔子所倡导的关于师德建设的内容。

子贡在解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时说

“学不厌智也;

教不厌仁也;

仁且智,夫子即圣也”所以,后来的学生都称孔子为圣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具影响力、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教人求真的教育理念,知行合一的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堪称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1929年,陶行知先生在湘湖师范的“教学做合一”讨论会上,回答大家的问题时说:

“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

“自化”对我们来说是第一重要的,“以教人者教己”而后才能去“化人”。

陶行知先生是集言教和身教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家,他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知行合一”。

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恭亲共做;

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恭亲共学;

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恭亲共守”。

陶行知一生重视德师修养,以“爱满天下”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

他的情至真,爱至深,不但是我们做教师的榜样,也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

在国外,师德同样受到教育家和科学家的重视和关注。

夸美纽斯说:

教师的急务是以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马卡连科说:

首先是教师品德的诱导,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爱因斯坦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师首先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都给我们提出了应加强师德修养的珍玉良言。

3、今天的社会现实,也需要重视教师师德的提升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也是一个金钱充斥、物欲横流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总是强调师德,难度却实不小。

一些社会现象让我们变得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落伍了。

比如,前面我提到,各项各业都有个职业道德规范。

可有些就是不守规范反而发了财的。

好象老实人总是在吃亏。

医院里不先交钱就不给抢救,甚至推出大门;

要开一刀,先交红包。

文艺界狮子的口越开越大,歌星在台上对对口形、扭扭屁股,假唱几首歌,伸手就是好几万。

到处走穴,赚黑心钱。

更恶劣的是,有的人表面上为贫苦地区老百姓义演,其实大量的钞票都塞进了主办单位和歌星的腰包。

生意场上欺诈行为愈演愈烈,假钱满天飞,假药致人命;

上当受骗者比比皆是,缺斤少两到处可见。

在官场里,被揭露出来的受贿腐败的高官越来越多。

有的人表面上为民办实事,暗地里却大捞一把,非要到豆腐渣工程闹出了人命才正相大白。

尽管这些人不多,但已经到了足以败坏民风和党风的地步。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要反复宣传学习并强调师德,难度确实不小。

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多多少少也受到影响。

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要谋求高质量的生活就离不开金钱。

一方面我们相信党、相信政府会重视教师的实际问题,可以讲这几年教师的待遇是在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我们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

谁叫我们自己走上了讲台?

既然这样,我们就必须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因为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能昧着良心混日子吗?

几十个学生的背后就是几十个家庭,那些家长把他们家庭的未来、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可以说,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担子不轻啊!

再实际一点,我们不谈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这个大道理,也撇开为学生为家长,就说为自己吧。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越来越大,这个学校的老师工作不负责任,教育质量差,他可以花钱到别的学校去读书。

现在的学校就像商店,商品质量差,服务质量差,顾客就不到你的商店来买商品,生意做不到,商店就要关门,那还要你售货员干什么?

学校同样如此,老师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差,优秀学生的家长就不会把孩子送到你学校里来读书,宁可化大价钱转到别的学校去。

生源不好,教育质量就更差,恶性循环,一旦到了这一步,谁还有本事去提高这样的学校的质量了呢?

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的老师还会有什么成果可说,前途可言呢?

因此,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勤奋工作,既为了学校,为了学生,同时也为了自己。

现在再认真想一想,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真不容易,他不仅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讲授为人之道,解惑释疑,而且还要通过自身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去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也只有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转变气质,提高素质,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因为她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

今天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使人较为浮躁,这往往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评价的偏颇。

今天的社会又是多元社会,所以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各类思潮充斥,使得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今天的社会更是信息的社会,以往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学生可以从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得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如何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如何为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对教师综合素养,对教师敬业爱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的教师首先要有宽容性,对学生公平公正、平等待人,不能既管又压,违背学生心理发展要求。

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教师的人格阳光,是教师腾飞的翅膀。

曾经有人对500名教师作调查,他们都说自己爱学生,但在对他们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却发现,有90%的学生说老师不可爱,教师的“爱学生”不被认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老师缺乏传递爱的能力,缺乏办法与手段。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简单化、形式化,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性,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动不动就训斥、处罚,事无巨细就向家长告状。

当今社会的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师德与专业水平有关,要努力做到师德专业化,它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修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本学科育人的知识与能力。

教师是专业,所以不是只要有了爱心就可以当教师的,他还必须是有良好的专业水平。

教育教学能力是师德的载体,师德通过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出来。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品位,才能提高育德能力,将教育责任承担起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才会让学生感受到他的爱心,才会被学生认可。

4、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任何一所优秀的学校都离开不了一支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的师德垂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教育是育人成才的事业。

明天的社会依靠今天培育的人才去建设去开拓。

今天的人才培养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明天社会的强盛兴衰,教师担负着托起明天太阳的神圣责任。

从现实意义上讲,今天这些初级中学学校之间都相差无几,条件也都差不多,生源差不多,师资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