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526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装备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样孕育着庞大的市场商机。

面对着新能源产业进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各省、市都在集中优势资源竞相支持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业进展。

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已日趋猛烈,专门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并已显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有力支持,使其尽快成为我市经济进展新的主导产业。

二、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进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及优势

水电装备:

大型水电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主导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两大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研发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迄今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形成年产6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生产能力,其单机最大容量达70万千瓦,居国内首位。

同时,能够制造各种容量的混流、轴流、贯流、冲击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水轮发电机组。

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为台云峰、刘家峡、葛洲坝、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制造了水轮发电机组。

其中,自主设计制造了4台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目前,哈动股份正在进行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

核电装备:

我市从80年代即涉足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通过多年的探究和进展,在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和基础研发设计方面积存了丰富的体会,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

哈电气集团已具备AP1000和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主设备制造能力,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机、汽水分离再热器制造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哈尔滨空调股份、哈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核电站用空调机组、关键阀门、核电主泵电机、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等设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先后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岭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制造了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主泵电机、蒸汽发生器及汽水分离再热器、常规岛安全阀等部分辅助设备。

同时,该公司签订了浙江三门核电厂AP1000项目蒸汽发生器、常规岛,山东海阳核电厂AP1000项目常规岛,阳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华能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发电机,桃花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等多项核电项目。

哈尔滨空调股份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提供了大型成套核电站空调机组。

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为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和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提供了汽机冷凝器设计。

风电装备:

我市风电装备研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进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

目前,全市涉足风电装备领域的企业有16家,风电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

其中,并网型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两家。

哈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直驱式变速变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大庆瑞好风厂安装调试,首台机组已调试成功并网发电。

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自主设计的1.5MW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样机现已集成组装成功,并在我省依兰风场安装并网发电。

我市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有十余家。

其中,哈尔滨哈电风能设备曾经制造了由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设计的国内首台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为西安中钢重工整机组装,并已在河北省张北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软件著作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软件操纵系统”,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九洲电气目前拥有专业的兆瓦级并网变流器试验平台,能够对风力发电变流器进行模拟、仿真试验和实载测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网变流器试验室之一。

哈尔滨首泉风电科技引进国外叶片技术,自主生产阴阳模具,采纳先进的阴阳模真空灌注快干制造工艺已制造出第1片长37.5米的1.5MW通用型乙烯基风电桨叶。

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兆瓦级风电塔架生产能力已达年产500套,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风电塔架生产企业之一。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哈尔滨变压器厂等企业也初步实现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风电变压器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除上述企业以外,哈尔滨市还在风电轴承、齿轮箱、机舱、操纵系统等多个零配件方面具有研发及配套能力。

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

我市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流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开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制造基础。

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工程大学、诺方光电科技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海格科技进展公司、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公司等企业在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潮流能发电、海上风电、非晶硅光伏设备制造、以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开展沼气、供热、发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研制、地源及污水源热泵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制、半导体LED照明设备以及蓝宝石LED衬底材料研制生产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或产业条件。

(二)科技研发优势

我市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某些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拥有国内唯独的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开发。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是我国大电机、水轮机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重要研制单位,其拥有的水轮机转轮技术、大型空冷发电机技术等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四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核动力仿真、安全性研究、强化传热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预浸料制造及铺放技术、复合材料设备)和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在舰船核动力和核电氦气轮机方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在核电装备焊接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哈尔滨光宇集团在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均居全国领先地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在操纵、电力和机械等专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尽管有较强的传统优势,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关于国内其他都市近年来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快速进展,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严肃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要紧问题表现在:

1.整体水平不高。

哈电气集团核电装备研制尽管具有较强基础,但其要紧优势集中在核电站常规岛装备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关于核岛内装备的研制开发与上海电气集团和四川东方集团相比,在产品系列、成套能力、装备及硬件设施等方面均显不足。

我市风电设备研发尽管起步专门早,但进展十分缓慢,目前总体上仍停留在起步时期,至今还没有任何一项整机或关键零部件产品投入批量生产。

而目前全国风电装备专门是1.5MW等级风电生产能力已显现结构性过剩,产能扩张已受到国家政策性限制,我市风电装备产业的进展将面临严肃挑战。

我市其他新能源装备目前还处于起步时期,产业化步伐较慢。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大多数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受国外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封锁,产品更新换代较慢,难以获得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受到局限。

3.产业资源分散缺少整合。

我市风电产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企业都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

这与我市风电整机企业长期徘徊于起步时期,难于进入市场形成批量,无法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直截了当相关。

零部件企业因缺少配套批量无法将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作为主业,或转为外地企业配套。

资源分散导致我市风电产业的整体优势无法发挥,产业链也难以有效形成。

三、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和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进展的机遇,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取再创新并重;

积极整合本地区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迅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支持优势整机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培养壮大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大力进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水电装备、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知名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使哈尔滨从传统能源的“动力之乡”跃升为新能源的“动力之都”。

(二)差不多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投资、决策的主体地位。

制定和落实新能源装备进展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进展的新格局。

坚持进展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相结合。

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培养以优势整机企业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一样配套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衔接,域内自主配套的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进展速度和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取再创新相结合。

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方向,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舞开展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

依靠哈尔滨江北科技创新城,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可连续进展。

坚持自我进展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

将新能源装备产业建设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哈南工业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各种资源向新能装备产业集合,不断提高核心骨干企业的进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税收、重大项目立项与任务分工、项目招标、首台套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争纳入国家新能源进展规划及相关建设项目,推动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进展。

(三)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与进展,实现新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增长,产业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重大装备研制生产取得突破,产业集合度显著提高,产业集群明显壮大,产、学、研、用体系差不多形成。

201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估量实现增加值14亿元,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其它新能源装备实现增加值2亿元。

--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44.2%。

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7亿元,核岛主设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

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2亿元。

形成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差不多配套、和谐进展的产业体系。

--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38.3%。

其中:

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4亿元。

在核岛上,把握AP1000堆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等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

以二代改进型、三代及高温气冷堆蒸发器等为主导产品,形成年产4套的制造能力。

在常规岛上,以AP1000、CPR1000等产品为主线,形成主辅机设计、制造4套/年的能力。

在常规岛主设备研制、按岛分包、整岛成套供货能力上居全国领先位置,形成自主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8亿元,确保产品市场占有率不低于50%。

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达到35亿元,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形成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整机企业。

--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

核电装备全面把握第三代核岛主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形成核岛及常规岛的整体配套能力,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主供货商。

风电装备建成国内知名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其他新能源装备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在LED照明、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进展重点

围绕新能源装备进展目标,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养和进展以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

(一)核电装备

1、核岛主设备。

重点开发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核Ⅰ级设备。

通过与国外合作的方式,引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开发操纵棒驱动机构。

抓住消化吸取AP1000核主泵电机技术的机遇,重点开发核反应堆主泵系列产品。

2、常规岛主设备。

重点进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及其本体辅机,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取,全面把握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自主设计和制造。

并在全面消化引进技术基础上实施再创新,自主研发CAP1400/1700汽轮发电机组。

3、辅助设备。

重点进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核二、三级压力容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给水加热器、除氧器。

以第三代关键阀门(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的研制作为切入点,重点进展核岛和常规岛各系统各种类型安全阀和核岛截止阀、止回阀、闸阀以及为核电配套的高附加值特种阀门。

开发核电站全范畴实时仿真平台及数字化核电站在线实时监控平台,自主研发核电站用机器人。

4、电气设备。

重点进展核电站操纵系统设备、核电站供电系统设备。

进展核电站蓄电池组应急电源、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用于核电风机和泵类产品的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

(二)水电装备

依靠重点工程,重点进展百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型潮汐电站双向灯泡式贯流机组、300MW等级以上抽水蓄能机组设计与制造。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重点提高低比速混流式(应用于300m水头及以上,专门是400m水头以上)及高比速混流式(应用于50m水头以下)水轮机的水力性能,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进一步提高5叶片水轮机模型转轮效率,加大低水头的4叶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方面研究投入,加大贯流式水轮机的水力模型研发力度,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300MW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消化吸取和国产化进度。

支持进展海流能发电设备。

(三)风电装备

1、风力发电机组。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整机企业。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性能、大容量的要求,重点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机组,迅速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并形成哈市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

同时,支持已研发成功的1.5MW直驱式、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形成批量生产。

2、风力发电装备零部件。

重点支持为本地风电整机企业配套,专门是为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整机企业配套的风力发电机、变频器、轴承、叶片、齿轮箱、增速箱、操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制生产。

积极支持风电装备铸件、液压件、塔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产品的进展。

关于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面向全国市场实现批量配套的专业化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应给予政策优待和重点支持。

(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

围绕太阳能发电,在制造非晶硅的基础上,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等转化效率高的光伏材料的产业化,以及相应的光伏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源,围绕生物沼气和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重点进展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项目和设备,争取在乡镇实现生物质发电、供暖、供气一体化。

围绕电动汽车的研发,重点进展电动汽车专用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

围绕LED照明,重点进展蓝宝石LED衬底材料和LED照明灯具。

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都市污水和电厂冷却水等低温热源,重点进展热泵供暖空调技术与产品。

择机向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快中子堆技术、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进入。

五、要紧任务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载体,培养一批优势企业,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进展的方面迈进。

(一)推进一批重点项目。

结合当前产业进展基础和以后产业进展方向,突出重点,超前谋划,着力组织和实施一批能够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功能、具有进展前景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加快推进哈电集团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制造、核电主泵电机制造基地、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组制造技术改造、核电常规岛国产化完善、650MW核电汽轮机、大型电站阀门技术改造、1000MW等级核电辅机技术改造,703研究所氦气机组,哈电机厂水力模型试验站、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哈九洲电气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产业化、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智能型1.5-3.0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条件,抓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二)建设一批特色载体。

加强规划导向和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新能源装备产业龙头项目进驻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核电、风电装备生产、配套、服务等专业化产业园区。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LED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围绕新兴产业进展需要,加快技术研发、科技信息、技术转化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依靠江北科技创新城,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进展壮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培养一批优势企业。

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正确认识全国风电装备迅猛进展和结构性过剩的趋势,鼓舞风电装备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合作,构建生产联合体、科技和营销联盟。

加快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

支持哈电气集团、哈轴集团、哈飞汽车、光宇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连续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主导力量。

着力推进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九州电气公司、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红光锅炉集团、海格集团、哈工大奥瑞德科技等一批企业进展壮大。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组织领导和谐体系。

成立市政府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要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工业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平房区政府、香坊区政府、哈高新区管委会、哈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委、国资委、建委、科技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及有关企业、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要紧负责人组成,负责和谐产业建设,审定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和谐解决产业建设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政府对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宏观指导。

(二)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政策体系。

抓住国家大力进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组织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支持。

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财税政策、资金扶持、首台(套)应用、项目审批、省内风场优先采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优待政策。

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同时对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具有重大阻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及时纳入市年度重点大项目,优先供给土地、信贷等进展要素,优先安排省内资金和争取国家资金。

(三)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进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鼓舞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新环节的联合与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积极消化吸取第三代核电技术,配合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对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的支持,增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

(四)完善推进新能源装备进展的金融支撑体系。

进一步整合省、市、区政府和中直企业的资源,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构建以银行为主,担保、金融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为辅的综合融资体系。

企业要不断探究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努力改变企业单纯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和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资本、大基金参与新能源装备项目建设。

(五)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的对外合作体系。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鼓舞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加快引进消化再创新步伐。

将进展新能源装备产业进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快对资金、技术和治理体会的引进。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装备产业博览会、项目洽谈会和高峰论坛等活动,推动产业招商,关心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六)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进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支持组织和建设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入股、持股、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判标准,鼓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

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奉献的人员,给与表彰和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