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52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算理。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5分钟)

口算,并说出算法。

32+5=20+20=

21+4=50+30=

进行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

1.口算。

40+28=6866+20=86

30+20=5050+40=90

32+30=6225+20=45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2.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1)引导学生解决例1问题,列出算式:

35+2。

(2)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35+2。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讨论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例2问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1.

(1)观察情境图,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

(2)提出问题,并汇报。

问题1: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2:

(1)班和二

(2)班一共有多少人?

……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

方法1:

口算。

35+2=37。

方法2:

摆小棒。

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3:

列竖式计算。

(4)明确:

笔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3.

(1)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35+32。

(2)小组合作进行计算,然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3)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想一想,填一填。

45+2=(47)

53+32=(85)

3.看图列式计算。

(1)

23+4=27(元)

(2)

31+18=49(元)

4.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一共浪费多少升水?

5+24=29(升)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2题。

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思考后交流明确:

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5.已知☆和△代表两个不同的数字,你知道☆和△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后,既可以先算个位,也可以先算十位。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2=3735+32=6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培优作业

1.平平和东东都有一些世博会邮票。

平平给东东23张后,两人邮票的张数同样多。

原来平平的邮票比东东的邮票多多少张?

画图分析如下:

23+23=46(张)

口答:

原来平平的邮票比东东的邮票多46张。

2.小明和姐姐一起去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用去的钱数在40~80元,姐姐买字典用去了21元,小明也买了一件学习用品。

请你猜一猜小明买了什么。

蜡笔:

15元铅笔盒:

12元

书包:

50元钢笔:

23元

50+21=71(元),40<

71<

80;

23+21=44(元),40<

44<

80。

小明买的可能是书包或者钢笔。

名师点睛

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一步扩展,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交流、合作探究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明确“相同数位相加”这一算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进位加

进位加(P14例3)

教材以情境图为实际背景引出例3,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结合小棒图有序地呈现竖式计算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中当个位相加满十时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同时在竖式计算中重点突出进位的写法,让学生经历了探索计算方法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3.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小棒。

7+6=8+4=

9+5=7+5=

5+8=6+6=

2.笔算35+34,指名板演。

3.导入新课。

师:

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1.独立计算,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35+34,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列竖式计算。

24+33=57

45+52=97

36+41=77

14+64=78

自己列竖式。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第14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提出问题:

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个位相加是什么样的情况,你会计算这样的算式吗?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4.师:

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

多出的1捆是哪来的?

5.5.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计算。

6.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列出算式35+37。

2.尝试计算个位相加,发现个位相加等于12,比10大,思考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试做后汇报做法。

数一数。

用小棒摆一摆。

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就是60根。

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60根加上12根就是72根小棒,所以35+37=72。

4.明确:

7根加上5根是12根,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2根就变成了1捆零2根,和6捆加在一起就变成了7捆零2根。

5.用竖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6.交流算法后明确:

当个位相加满十的时候,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1。

2.填一填。

(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2)最大的一位数加最小的两位数是(19)。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5+38=63

67+16=83

29+48=77

28+46=74

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4.解决问题。

一辆玩具车38元,一架玩具飞机46元,小明买了一辆玩具车和一架玩具飞机,一共花了多少钱?

38+46=84(元)

一共花了84元。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2.下面的计算对吗?

先判断,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第一题中个位相加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位;

第二题中个位的0漏写了。

5.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每张36元,儿童票每张18元,小红和爸爸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36+18=54(元)

一共要花54元。

2.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计算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买水果花了45元,还剩下39元,妈妈原来一共有多少钱?

45+39=84(元)

妈妈原来一共有84元。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小棒。

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满十进1”的知识形成过程,为笔算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奠定基础。

教师可围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2.减法

不退位减

不退位减(P18例1)

例1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引出减法算式“36-23”。

对于“36-23”的计算,教材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十几减几和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减法。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圆片若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

(北京)在奥运会上,我国还以51枚金牌的好成绩夺得了金牌榜的第一名!

(展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奥运会奖牌榜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产生民族自豪感。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竖式计算。

25+26=51

37+29=66

58+23=81

2.根据23+27=5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50-23=27

50-27=23

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8页例1中的统计表,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2.先组织学生解决加法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36-23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摆圆片,边摆边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这样列竖式计算对不对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圆片,并说一说摆的过程。

(课件展示摆圆片的过程)

5.组织学生讨论:

用竖式计算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1.自主获取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美国和俄罗斯一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2.自主解决加法问题,接着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6-23。

3.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先算30-20=10,再算6-3=3,最后算10+3=13。

先算36-20=16,再算16-3=13。

4.动手操作,通过摆圆片明确算法,理解算理。

5.讨论后交流:

用竖式计算减法时也要像加法一样,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用竖式计算。

39-27=12

74-34=40

99-14=85

86-43=43

4.张婆婆卖雪糕,原来有58根,已经卖了43根,还剩多少根?

58-43=15(根)

还剩15根。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2.独立填空,然后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5.★和▲代表的数各是几?

2.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列式计算。

68-24=44(根)85-52=33(元)

算法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而且也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教师可围绕“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退位减

退位减(P19例2、例3)

例2通过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引出减法算式“51-36”,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3教学被减数的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通过提示“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退位问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意识。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理解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

1.组织同桌之间相互提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口算题,并相互评价。

2.课件展示竖式计算题。

69-18=45-22=

引导学生思考: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

1.同桌之间相互出题,进行口算练习,并相互评价。

2.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并汇报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的注意事项。

45-23=22

56-14=42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9页例2中的表格,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提问:

这道题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组织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5.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竖式,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用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

(2)为什么不是5减3呢?

说明:

为了记住十位退1,可以在十位数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叫作退位点。

6.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例3。

注意:

个位上的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后再减4。

7.引导学生小结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获取、交流例2中的数学信息。

2.列出算式51-36,小组讨论怎样计算51-36。

3.明确:

个位上1减6不够减。

4.汇报交流各组的计算方法。

先算51-30=21,再算21-6=15。

先算51-6=45,再算45-30=15。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

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剩1捆,因此51-36=15。

方法4:

用竖式计算。

5.探讨竖式,总结方法。

(1)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加上个位上的1是11,11减6得5,在个位上写5。

(2)十位上的5退1剩4,应该用4减3得1,在十位上写1。

6.独立计算50-24,然后汇报计算过程。

7.总结:

笔算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

要注意十位退1后,个位加10再减,十位减1再减。

2.笔算下面各题。

43-28=15

56-19=37

67-48=19

96-77=19

3.希望小学二(3)班有男生31人,女生18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1-18=13(人)

男生比女生多13人。

1.课件展示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教材第20页第4题。

1.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2.按要求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减数的个位上填哪些数时,是不退位减法?

填哪些数时,是退位减法?

填0,1,2,3时是不退位减法;

填4,5,6,7,8,9时是退位减法。

2.注意:

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十位上不要忘记减去退位的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减1再减。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90。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部分答案不唯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注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

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了算理,在小组讨论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了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给出适当的评价与补充,相互启发。

教师可围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设计微课。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P23例4)

例4主要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包含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材创设了“二年级卫生评比”的情境,并以文字呈现用加、减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渗透象形统计图的知识。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

1.理解并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领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PPT课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设计拍手游戏。

拍手游戏1:

比老师拍手的次数少1下。

如老师拍4下,学生就拍3下。

拍手游戏2:

比老师拍手的次数多2下。

如老师拍5下,学生就拍7下。

2.引导学生交流:

自己是怎样完成拍手游戏的?

1.师生互动,完成拍手游戏。

2.学生先听老师拍了几下,然后计算自己应该拍几下,明确:

少1下就减1;

多2下就加2。

1.填空。

(1)五角星有10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有(10)个。

(2)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