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530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210177Word文件下载.docx

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水平提高

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5.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这说明黄宗羲()

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

6.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

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

“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

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9.“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自由平等

10.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11.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

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

”这说明宋元时期()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D.社会传统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12.(来源于周测)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由此可知,戏曲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13.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

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

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发生重大变化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14.《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

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15.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16.“(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

”这一理论()

A.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与“自然界无跳跃”原则基本一致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7.“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

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这评价适用于()

A.《几何原本》B.《海国图志》C.《变法通议》D.《天演论》

18.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

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人侵。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新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稣却说:

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

导致该计划泡汤。

据此可知清政府()

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

19.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20.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间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初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或纲领

平均主义

君主立宪

扶清灭洋

民主共和

重要活动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1.“《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

”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22.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己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段话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B.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战争

C.城市中心革命论己无市场D.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萌发

23.1930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38年,他又指出:

没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

A.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忧虑B.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C.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D.主张调查中国的国情

24.“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

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

A.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D.“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5.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红军长征的胜利

26.(来源于周测)钱学森撰文回忆说:

“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

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27.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

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

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

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8.(来源于周测)“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对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的描述,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由此可知,“他们”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B.如实地揭露社会黑暗

C.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D.体现了对完美的追求

29.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

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30.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

它切合了美国()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二、材料题(3大题,共40分)

31.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

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

(7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

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

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岂惟世事,物理有然。

”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梁启超说:

“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

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

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世。

材料三:

魏源孙中山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奇书”指什么?

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

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33.“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

“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

”“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

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

“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

”天津《大公报》描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

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

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

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与法基于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从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儒家主张“出于公心”的举荐制,“内举不避亲”。

法家主张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厉行回避制。

两者奉行不同的选官标准;

B选项错误,儒家吏治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君主专制;

D选项错误,两者没有优劣之分。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B自汉朝以来,历代皇帝都以“真命天子”自居,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为树立王权独尊地位服务。

汉高祖、明太祖是两位“草根皇帝”,所以在宣传自己超高贵的出身方面尤为重视,通过这样的无中生有的宣传,不仅体现自己“受命于天”,而且“真命天子”的地位是生而有之,这样的宣传还为自己的改朝换代行为赋予“天命”的含义,故②③正确;

统治者竭力美化自己出身的行为主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不是为了与贵族看齐,实行愚民政治也不是美化自己的主要目的,故排除①④。

故排除ACD,选B。

4.C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对于人伦道德更加注重,而且认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被认为是可耻的,这些理念与程朱理学中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相近,可见当时儒家伦理道德得到强化,选项C正确;

选项A中“普遍”表述绝对,排除;

经济发展和道德水平提高之间不存在必然因果联系,选项B排除;

材料未体现皇权的强化,选项D排除。

5.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在强调“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非皇帝一个人,这是典型的反对专制皇权,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黄宗羲反对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个人利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黄宗羲没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法治社会也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非黄宗羲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6.A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尺度,过分强调感性认识,忽视了道德作用,为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论断,是对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反思,A正确;

B不符合材料主旨;

C属于哲学作用;

D中说法颠倒。

7.B依据题干“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故答案为B项。

A项,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的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C项,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的表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

D项,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8.D试题分析:

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挑战教会的权威,A、B两项错误,C项太绝对,因此选D项。

考点:

宗教改革

9.C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材料信息并结合卢梭的思想主张回答。

从卢梭的前半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中,说明是社会契约思想,可以分析出C项是最为恰当的。

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D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

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

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

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

故选D。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11.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壮大,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故A项错误;

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宋元时期社会传统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D错误。

12.A脸谱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据此可知,其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故A项正确;

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是同光十三绝的出现,B错误;

材料主旨是观众借助脸谱特征可知人物性格,实现“寓褒贬,别善恶”,并不是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C错误;

戏曲脸谱艺术并不能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D错误。

13.D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

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动和商人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故D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

明朝中叶前后,依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商业伦理道德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受儒家思想的禁锢,当时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没有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14.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理学依然占统治地位,受理性“三纲五常”的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而关汉卿把风尘女子赵盼儿塑造成英雄形象,说明他对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故选A项;

在材料中的“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可知,理学思想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也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

材料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15.C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展,传统的手工生产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导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并逐渐取代手工生产,故选C,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6.B牛顿经典力学奠定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的基础,排除A;

由材料“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可见该理论体系主要解释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故选B;

C和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没有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排除D。

17.B根据“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

”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正确;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不符合“师外夷之长技”,排除A;

梁启超编著《变法通议》,严复编著《天演论》,二者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排除CD。

18.D材料中“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人侵。

”但“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

导致该计划泡汤”,这说明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故选D;

材料中“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新已倾向同意修建”,说明清政府并非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

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新已倾向同意修建”,不能由此说明顽固势力力量强大,排除C。

19.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

20.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相继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

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故B项错误;

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

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故D项表述错误。

21.B依据材料中“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信息可知,这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及革命者漠不关心,所以需要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药》的真正主旨是唤醒民众,使其思想解放,不只是抨击封建统治;

C选项错误,《药》的主旨主要是唤醒民众,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

D选项错误,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只是这部小说的手段,不是真正主题。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D根据材料“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可知体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说明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萌发,D选项符合题意。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是在毛泽东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