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34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6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docx

中国药科大学医学基础教案

xx药科大学教案 (第一章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基础

总学分(时)51 其中:

理论51   

选  

修课

实验

教材名称

医学基础

xx主编

2004年 第一版

教学

对象

药物制剂 专业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问诊中主诉及系统回顾的相关内容

常见症状中引发发热,腹痛及尿频、尿急、尿痛的常见病因;

2.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症状的类型

3要求学生理解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呕血与便血,心悸,尿频、尿急、尿痛及黄疸的相关内容

⒋要求学生了解问诊和常见症状的其他内容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提纲

第一节问诊

问诊的主要内容:

[一般项目]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系统回顾]

一.呼吸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泌尿系统

五.造血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及代谢

七.神经系统

八.肌肉骨骼系统

[个人史]

[婚姻史]

[家族史]

学时:

4个学时

第二节常见症状

症状(Symptom),体征(Sign)的概念

[发热]

1.根据原因分为两大类

2.发热的分度

3.发热的热型

4.发热的一般处理

[咳嗽与咳痰]

引发咳嗽与咳痰的常见原因有:

一、呼吸道疾病二、胸膜疾病三、心脏病四、中枢性因素

[咯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二类瓣狭窄等。

[呼吸困难]

常见的病因有一、呼吸系统病二、心脏病三、腹膜病变四、血液病五、神经精神因素 

[胸痛]常见的病因有:

一、腹壁疾病二、腹腔内血管梗阻三、腹膜病变四、腹腔内脏疾病五、腹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

[腹泻]急性腹泻二、慢性腹泻

[呕血与便血]胃、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心悸]各种心律失常、心搏动增强、心脏神经官能症

[尿频、尿急、尿痛]

常见的病因有:

一、尿道、膀胱湖泊前列腺炎症。

二、膀胱、尿道结石。

三、膀胱、尿道异物所致。

[眩晕]周围性和中枢性

[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水肿]心原性水肿肾原性水肿肝原性水肿

学时:

4个学时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当今时代,医学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详细询问病史

和正确的体格检查,仍是一个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教学参考书

●《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内容的重点

主诉的构成三要素

症状、体征的概念,

发热的分度、热型。

本章内容的难点

系统回顾的内容

各类常见症状的病因与分类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多给学生看图、举病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复习思考题

症状、体征的区别

胸痛的常见病因;腹痛的常见病因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xx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年 月 日

xx药科大学教案(第二章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基础

总学分(时)51 其中:

理论51   

选  

修课

实验

教材名称

医学基础

xx主编

2004年 第一版

教学

对象

药物制剂  专业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

2.要求学生理解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实验室检验的项目、诊断以及预后情况;

3.要求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其他内容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提纲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概况

分型: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1)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2)母婴垂直传播

(3)生活大的密切接触;

(4)性接触传播。

此外,尚有经血昆虫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胞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

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所造成,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

[病理]

(一)急性肝炎

(二)慢性肝炎

[临床表现]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

(2)黄疸期;(3)恢复期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据情况可分为轻、中、重度。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四、淤胆型肝炎

五、肝炎后肝硬变:

(一)代偿期;

(二)失代偿期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肝功能试验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四、肝穿刺病理检查

[诊断]

一、有流行病学史

二、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巩膜黄染,茶色尿、肝区痛、肝大体征

三、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升高,有黄疸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四、血象

五、病原学检查

[治疗]综合疗法

一、休息

二、饮食

三、药物治疗:

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重症肝炎

学时:

2个学时

第二节肺结核

结核病概况和流行病学中的地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A群)致病力强,传染性大,也易被抗结核药物所杀灭;

(B群)在吞噬细胞内的酸性环境中受抑制的结核菌

(C群)偶尔繁殖菌,只对少数药物敏感,可为日后复发的根源

(D群)休眠菌一般耐药,逐渐被吞噬细胞所消灭。

二、感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

三、人体的反应性

(一)免疫与变态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二)科赫(Koch)现象。

[病理]

一、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三)变质为主的病变

二、结核病变的转归

1.病变的好转与愈合;2、病变的恶化

三、结核病灶的播散全身播散、肠结核、腹膜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一、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二、浸润型肺结核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五、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一、症状全身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1。

咳嗽、咳痰;2。

咯血3。

胸痛4。

呼吸困难

二、体征叩问呈浊音,听诊时有呼吸音减低,有时闻及罗音。

[实验事和其他检查]

一、结核菌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二、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

三、其他检查酶联免疫西服试验(ELISA)

[诊断]

痰结核菌检查呈阳性。

结核临床症状和体征。

另外,肺结核还需要与肺癌、肺炎、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治疗]

一、抗结核化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

(二)抗结核药物:

1。

异烟肼2。

利福平3。

吡嗪酰胺4。

链霉素5。

乙胺丁醇6。

对氨水杨酸钠

(三)化疗方案1。

初治病例2。

复治病例

二、对症治疗

三、手术治疗

学时:

2个学时

本科程学科的新进展

近几年,乙肝检测方法中血清免疫学临床应用取得很大进展

结核化疗药物中除经典药物外,新型哇诺明类药物应用临床并得到较好疗效

教学参考书

《传染病学》

《内科学》

《医学免疫学》

本章内容的重点

传染病的三要素

乙肝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化疗药物

本章内容的难点

乙肝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检测

结核病的临床分型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应增加具体药物类型及名称的讲解内容

复习思考题

复习当天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思考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有何差异

肺结核有哪些初治方案。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X光片

授课教师xx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年 月 日

 

xx药科大学教案

(第三章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基础

总学分(时)51 其中:

理论51   

选  

修课

实验

教材名称

医学基础

xx主编

2004年 第一版

教学

对象

药物制剂    专业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肿瘤的概念及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治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理解肿瘤的分类

3。

要求学生了解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肿瘤的扩散途径及肿瘤的病因学理论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肿瘤概括。

我国最为常见的肿瘤类型。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概念及其意义

第三节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一、核酸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

第四节肿瘤的扩散

一、直接蔓延

二、转移

(1)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3)种植转移

第五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学时(1~5节):

2个学时

第六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七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第八节肿瘤病因学

一、化学致癌物

二、生物性致癌因素

三、电高辐射与肿瘤

第九节肿瘤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二、化学药物治疗

三、放射线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五、免疫制剂

学时(6~8节):

2个学时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肿瘤治疗方法的多异性。

尤其是γ刀介入治疗的发展开辟肿瘤治疗的新领域

肿瘤监测的早期方法。

教学参考书

●《病理学》

●《内科学》

●《放射科学》

本章内容的重点

掌握肿瘤治疗的方法。

掌握肿瘤的正确概念。

掌握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要点。

本章内容的难点

肿瘤的分类。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要点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增加肿瘤学图片建设,及微观肿瘤细胞图片

复习思考题

复习当天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思考肿瘤细胞的来源

肿瘤发生的原因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

 

授课教师xx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年 月 日

xx药科大学教案 (第四章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基础

总学分(时)51 其中:

理论51   

选  

修课

实验

教材名称

医学基础

xx主编

2004年 第一版

教学

对象

药物制剂    专业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2.要求学生熟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3。

要求学生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防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及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诊断依据及预防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了解自发性气胸的概况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70%—80%由病毒引起。

诱因: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感冒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三、疱疹性咽峡炎

四、咽结膜热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实验性检查]

一、血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炎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三、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治疗

[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概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外因

(一)吸烟

(二)感染因素(三)理化因素(四)气候(五)过敏因素

二、内因

(一)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病理]

早期,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病程较久而病情又较重者,炎症扩散至支气管壁周围组织。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咳嗽

(2)咳痰(3)气喘(4)反复感染

二、体征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罗音,部分患者有肺气肿的征象。

三、临床分型、分期

(一)分型:

(1)单纯型

(2)喘息型。

(二)分期:

(1)急性发作期

(2)慢性迁延期(3)临床缓解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二、血液检查:

三、痰液检查;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连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可作出诊断。

[治疗]

一、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应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

(1)控制感染:

可选用SMA、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胞克洛、罗红霉素

(2)祛痰镇咳治疗:

可给予氯化胺棕色合剂,必咳平、沐舒痰、鲜竹沥等

(3)解痉平喘治疗:

氨茶碱、博利康尼、溴化异丙托品

二、缓解期的治疗:

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

学时(1~2节):

2个学时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概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病因:

一、接触过敏原如螨、风媒花粉、屋尘、动物皮毛、霉菌孢子及某些食物等。

二、精神刺激等神经因素使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易感性增高。

三、诱发因素:

下列因素均是支气管诱发因素:

(1)呼吸道感染。

(2)接触过敏原及吸入冷空气、粉尘、空气污染、烹调气味等理化因素。

(3)气候变化

(4)精神因素:

情绪激动和条件反射。

(5)其他:

入剧烈运动15分钟以上可诱发某些药物过敏;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一、外源性哮喘

二、内源性哮喘

[病理]

组织学检查见支气管平滑肌肥厚、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增生、黏膜水肿、上皮脱落、基膜显著增厚、支气管有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

一、前驱症状:

哮喘发作前常有咳嗽、胸闷或连续喷嚏等先兆症状。

二、发作期症状和体征:

急性发作时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及多痰

三、哮喘持续状态:

呼吸困难加重、张口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快,可闻及明显哮鸣音。

四、并发症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常规检查二、痰液检查三、呼吸功能检查四、血气分析五、胸部X线检查

[诊断]

根据有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发作时有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支气管解痉剂得以缓解等特征,以及典型的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

[治疗]

一、消除病因

二、控制急性发作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

(二)茶碱类药物(三)抗胆碱能类药物

(四)钙拮抗剂(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六)色甘酸二钠(七)酮替芬

三、缓解期治疗

(一)脱敏疗法

(二)色甘酸二钠吸入、酮替芬口服(三)增强体质

第四节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概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由肺炎球菌引起

诱因:

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

[病理]

四个病理阶段:

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和消散期

[临床表现]

一、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二、体征分早期和实变期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

一、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

二、抗菌药物治疗

三、休克型肺炎的治疗

【预防】

避免多种诱因,老弱体衰和免疫功能减退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因:

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病理]

[临床表现]

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在某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

[诊断]

根据反复咳痰、咯血的病史和体征,再结合童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一般临床可作出诊断。

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

二、促进痰液引流

三、支持和对症治疗

四、手术治疗

第六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支气管、肺疾病: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三、肺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

[实验室检查]

一、X线检查

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三、血气分析

四、血液检液

[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发作期的治疗

二、缓解期的治疗

[预防]

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宣传,有效的戒烟等)提倡戒烟。

二、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卫生宣教,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增强抗病能力。

第七节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类型]

一、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二、张力性(高压性)气胸

三、交通性(开放性)气胸

[诊断]

X线显示气胸征是确诊依据

[治疗]

治疗原则在于根据气胸的不同类型适当进行排气,以解除胸腔积气对呼吸、循环所生成的障碍,使肺尽早复张,恢复功能,同时也要治疗并发症和原发病。

一、闭合性气胸

二、张力性气胸

三、交通性气胸

学时(3~7节):

2个学时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用脱敏疗法。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可用水封闭式引流术。

教学参考书

《内科学》

《心胸外科学》

本章内容的重点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的治疗方法。

本章内容的难点

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本章内容较多要增加课时数多作讲解

复习思考题

复习当天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思考课后习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分别有哪些?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X光片

 

授课教师xx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年 月 日

xx药科大学教案 (第五章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基础

总学分(时)51 其中:

理论51   

选  

修课

实验

教材名称

医学基础

xx主编

2004年 第一版

教学

对象

药物制剂    专业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2.要求学生理解慢性胃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理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要求学生了解慢性胃炎的病理及预防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及预防

了解肝硬化、胃癌、原发性肝癌的概括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提纲

第一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概况

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

①浅表性胃炎

②萎缩性胃炎:

A型,抗壁细胞抗体(PCA)常阳性,以胃体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增高,可发生恶性贫血。

B型,PCA常阴性,以胃窦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正常。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三、十二指肠的反流

四、免疫因素

五、幽门螺旋杆菌感

[病理]

一、浅表性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临床表现]

一、浅表性胃炎

二、萎缩性胃炎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胃液分析

二、血清学检测

三、胃肠X线钡餐检查

四、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五、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需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本病应与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胆道疾病、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消除病因

二、药物治疗

三、手术治疗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幽门螺旋杆菌

二、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

三、药物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四、其它因素

(一)遗传 O型血

(二)吸烟吸烟量及时间呈正相关性

(三)神经精神因素

[病理]

胃溃疡多位于与泌酸毗邻的胃小侧及幽门前区,有时也可发生在小弯上端或门,偶见于大弯,亦可位于幽门管。

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球部,前壁较后壁常见,偶位于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称球后溃疡。

[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一)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溃疡疼痛的特点是:

1。

慢性2。

周期性3。

节律性4。

疼痛的部位5。

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二)其它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

[并发症]

一、大出血二、幽门梗阻三、穿孔四、癌变

[实验室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

二、内镜检查

三、胃液分析

四、粪便隐血检查

[诊断与检查]

依据本病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消化性溃疡的确定诊断,尤其是症状不典型者,需通过钡餐x线和/或内镜检查才能建立。

但也需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泌素瘤、钩虫病、胃黏膜脱垂症、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1。

抗酸剂碳酸氢钠、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或凝胶剂。

2。

抗胆碱能药阿托品、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

3。

H2受体拮抗剂甲氰米胍、呋喃硝胺。

4。

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等。

5。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

6。

加强保护因素的药物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生胃酮等。

7。

抗菌药物三钾二枸橼络合铋、抗菌剂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

三、手术治疗

[预防]

注意精神情绪、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节制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药物,食物,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学时(1~2节):

2个学时

第三节肝硬化

肝硬化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毒性肝炎

二、慢性酒精中毒

三、寄生虫感染

四、胆汁淤积

五、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