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40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docx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诗句(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传统文化:

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传统文化:

节日类

1.《九月九日忆济宁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4.《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中华上层社会文化的古诗

【北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掀起新年送走了旧年。

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北宋】王安石《元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麒麟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胭脂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只身宾客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之时,会发现少了我梅塞县。

1、自信是向取得成功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爱因斯坦

2、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莎士比亚

3、人有了坚定才的价值观才是不可战胜的。

贝蒂

4、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

鲁迅

5、信念!

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年轻人风暴。

奥维德

6、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7、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畜养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8、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别林斯基

9、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一点儿同样地孤单。

伯顿

10、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11、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恐怕你。

罗曼·罗兰

12、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司马光

1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盘虫属。

周恩来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5、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

希金森

16、技能和信心加在一起便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军队。

欧洲

17、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18、“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

拿破仑

19、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20、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梁启超

2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后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22、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

罗夫·华多·爱默生

古典诗词彰显中国文化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既是人类文明对自身命运和存在领悟状态的思考,也是人类意识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识形态,它内涵包括情感和灵性两种内涵。

华夏民族的最初形态就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的。

《尚书·尧典》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是人类真善美、知情意的综合焦虑,它没有偏见地记录着华夏子孙情感历程的变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情感的核心灵魂是“天真”。

这里所谓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钝,而是真性情,它体现的是“自然”精神与“家园”意识。

魏晋南北朝该时期的文人将“自然”、“田园”作为生活的终极禁欲主义。

“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七格凌云”的人格魅力更成为后人的被誉为榜样。

有“自然”必有“田园”,“田园”与“自然”相依相存。

陶渊明的“田园”来自对老庄自然美学崇拜者的崇拜。

陶氏生于凡尘,却于红尘之外开辟了增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实志趣”,他超然物外的不仅开辟了中国诗歌平淡自然、抱朴守拙的美学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田园范式。

于是,田园与自然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情感家园。

智慧,是某地域内的文化积淀内化于人之后的执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种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及其行为。

“智慧”,为“智”与“慧”的集合。

智是聪明,聪明与生俱来;慧为慧通,需要勤学精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其的“智慧”,体现出“慧通”之内涵。

中国人的“慧通”外显为“温柔敦厚”,内置为“圆融贯通”。

无论儒学还是道家,他们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气质,这是追求融合与和谐生活志趣的根本方式。

在这个熔铸过程中,诗词体现着根本的施教作用。

孔子看来若不诗教,“君子”二字不过徒有其名。

因此,就不难理解《诗经》为何成为儒家“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基础了。

集体智慧,是华夏文明与中均自然相处过程中碰撞出的“相合”智慧。

汉乐府民歌《江南》看似写采莲,其实在歌颂江南风光之余,想要传达人的活力,表现在与有大自然的关系中,人则与人则之间那种相互合作、相互爱护、兴味盎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个体智慧,考验的是人在得与失的人生道路上的达观精神,并彰显个人的承受能力。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于此逆境,他并没有与中国网民发生冲突,而是选择接受。

一如他本人所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无论人生如何苦痛,无论多少酸甜苦辣,最终必将风烟俱净,而永恒存在于人生的,还是我们面对生命起伏时的那份淡定。

“相合”、“和谐”,这些坚韧镌铭的心灵意识,恬淡、合乐、自在。

古典诗歌承载中国文化“风骨”“气韵”的审美观照风骨与气韵,来自中国神话传说文论术语,指的是此文和文辞方面明朗、刚健的风度。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有“风骨篇”。

风骨,彰显文章内容的坚韧本质;气韵,反映文辞的感染力。

笔法衬托风骨的劲健,风骨支撑气韵的光华。

风骨之气度,可说是观照岁月的能量,中国古典诗词对岁月的描写是最具亲和力的。

建安“三曹”之曹操慨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初唐王勃诵“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而盛唐王之涣则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宋代李清照叹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人生,或庄或谐,或爱或恨,或疏或痴,它们在风骨之内,气度之上,演绎出中国美学精神“蕴藉隽永”的意味。

南宋词人蒋捷作《虞美人·听雨》,用观雨的心境将“少年、壮年、而今”和盘托出,突出了人生这位高明工匠雕刻出的岁月力量。

岁月如雨,时光亦醉。

痴于“醉”的,莫过于“谪仙人”李白。

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时光。

李白酒入诗肠,狂歌“不知何处是他乡”。

几百年后,苏轼作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与时光对峙的人生中,诗词是唯一的安慰。

这岁月的“沉著之致”积淀了风骨,凸显了气象。

风骨之韵味,莫过于古人对“物”的执着。

刘勰言: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古人写物,其旨在“物我两忘”。

王国维谓: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对诗词作者而言诗作也仿佛具有“明心见性”的品质。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今绍兴)乡村,入冬中偶见梅花怒放,兴之所致提笔作《卜算子·咏梅》。

他虽没写一朵“梅”,没着一枝“花”,但读后却有幽咽的暗香扑鼻。

“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浓郁气韵弥漫在浓浓诗词体育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的美酒如是,就连柳永的“别恨”也浓得化不开“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人观照“物”、珍视“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对“诗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

综合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与西方哲学饱满的逻辑思维相反,它始终带着深深的隐秀色彩,内力隽秀,外显圆融,这是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言有尽意无穷”。

而最。

唐诗的繁荣具备肥沃的土壤:

强大的综合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开明、大度,是唐朝的中心品格。

承续涵容,虚怀若谷,是唐朝的文化气度。

欣欣向荣、乐观向上是宋朝的外气象在气象。

政治开明,给唐诗输送的是一种向往、一种冲动、一种气焰、一种意气若举的喜悦;文化开明,给唐诗唐诗开辟的是一种怡然自得、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左右逢源的自由境界,一种抚今追昔,浮想联翩的悠远和迷朦。

唐代诗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有桀骜不驯的精神,他们置身于大唐帝国开拓进取的时代氛围,不甘落后,跃跃欲试,表现出十足的狂傲和自信。

唐代实行科举,诗赋取士,只要有佳作名篇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由布衣平民跃升公侯将相,平步青云的诱惑太非常大,读书人自觉自愿钻研诗艺,都想到这擂台上才一试身手。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叹服肃然起敬的巨人,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飘逸轻浮的诗仙李白,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佛王维,有听一曲琵琶泪湿青衫的诗魔白居易,等等,这一个个登台亮相的传奇人物,之后使得宋及以后的诗人写诗之时,都极力想掉入他们的磁场跳进却又无从立足,有的想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1.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弘扬传统文化的这段话有传承哪些?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阐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得好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含水层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文物弘扬现代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

1.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现代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少数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传统文化的又称为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内容隐脉历代缺少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责任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

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下面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

哪里的人泥塑听说有花灯可以不过来看呢?

2、至节即事

元代:

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译文

到了冬至节,京城中的天色才刚刚拂晓,浓浓喜气已经弥漫京城了。

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

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满饰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制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家家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3、正月十五夜

唐代: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烽火台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彩云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元日

唐代:

司空图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译文

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为了迎接新春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5、采桑子·重阳

现代: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人则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周一年秋风遒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初夏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开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