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43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docx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讲解

中医特色外用药制剂

外用药制剂1.1.51癣药膏2号(《中医外科学》)

配方:

土槿皮10g雄黄5g氧化锌10g青黛1g凡士林100g制法:

各研细粉,凡士林调匀即成。

主治:

浅部真菌病。

用法:

外搽患处。

第二节独特外用制剂

1.2.1精制黑豆馏油(《皮肤病方药手册》)

配方:

黑豆10000克制法:

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馏锅”或用“大型干馏锅”。

将洗净的黑豆放入罐内,罐外加黄泥一层,再加热(先武火后文火),再经20—30分钟后,温度高达200—240度,最后在导管中流出油液,冷却后成为粗制品,使油水分层,弃去水分,将油加热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馏油。

主治:

慢性湿疹、慢性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

配成20%黑豆馏油软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纯黑豆馏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胶布叠瓦状贴敷,每2—3天1次。

1.2.2黑色拔膏棍(《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配方:

群药类:

鲜羊蹄梗叶(土大黄)大枫子百部、皂刺各60g鲜凤仙花、羊踯躅花、透骨草、马前子、苦杏仁、银杏、蜂房、苦参子各30g山甲、川草乌、血竭、斑蝥和15g金头蜈蚣15条;药面类:

白芨面30g藤黄面、轻粉面各15g硇砂面9g制法:

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铁锅内,浸泡群药后,文火炸成深黄色,离火后过滤,再将药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温度约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药油加樟丹300克,药面90克,檀香60克搅匀至冷即成。

主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结节性痒疹、寻常疣,胼胝、鸡眼、甲癣、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

用法:

加温外贴切患处,3—5天更换1次,清拭时需要用植物油或挥发性油才能擦净。

1.2.3拔甲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配方:

蓖麻子45g蛇蜕45g天南星45g川椒30g大枫子30g生川乌18g乌梅31g皂角45g地肤子45g杏仁31g威灵仙31g凤仙花子120g千金子45g五加皮45g僵蚕30g生草乌18g凤仙花60g地骨皮45g香油1500ML制法:

上药加热熬黑,去渣,再熬炼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适量成膏,候温,入硇砂60克,拌匀即成。

主治:

甲癣、甲病、甲真菌病等。

用法:

将拔甲膏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软化,置病甲上,用手压平,外用胶布包裹固定。

每4—5天换药1次,3—5次病甲即可刮修脱落,残甲可用手术刀修平。

病甲除去后,可外搽癣药水至新甲长全为止。

1.2.4疯油膏(《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配方:

扫盆25g东丹5g乙辰砂20g麻油300ML黄蜡30g制法:

各药共研细粉。

先将麻油煎沸,入黄蜡,取起离火,再入药粉,拌匀即成。

主治:

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皮肤淀粉样变、斑秃等。

用法:

外搽患处,电吹风机喷射热流,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1.2.5熏条剂(《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配方:

苍术15g大枫子30g苦参1g5防风15g白鲜皮30g五倍子35g松香20g鹤虱草20g黄柏15g艾叶15g制法:

上药研碎成粉,加少许面粉及水,调成稠糊状,做成圆条形,约手指粗细,每根长10CM左右,阴干待用。

主治:

神经性皮炎、局限性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扁平苔藓、慢性疹等。

用法:

熏条点燃冒烟,火头与皮损距离以病员自觉温热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同时去熏烟后,皮损上可贴胶布、肤疾宁贴膏、慢性皮炎硬膏或伤湿止痛膏,可任选一种。

1.2.6复方紫草油膏(《精选皮肤外用制剂手册》)

紫草65g金银花65g白芷65g冰片10g蜂蜡30g植物油1000ML制法:

药物入油,煎煮至药枯、去存油,再加入蜂蜡搅拌烊化,至冷搅匀即成。

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湿疹,皮炎、药疹、烫伤、溃疡等。

用法:

外搽,外包,油纱布条换药多种用法。

1.2.7黑布药膏(《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配方:

五倍子840g全头蜈蚣10条研面冰片3g蜂蜜180g老黑醋2500ml制法:

将黑醋入于砂锅内煎开30分钟,再加蜂蜜煎沸,然后用铁筛将五倍子粉慢慢均匀筛入,边撒边向同一方向搅拌,撒完后改用文煎成膏离火,最后兑入蜈蚣面和冰片粉搅拌均匀即成。

储存在搪瓷罐或玻璃罐中备用(勿金属器皿储存)。

主治:

瘢痕疙瘩,乳头状皮炎、疖、痈、毛囊炎、以及其他增生性皮肤病等。

用法:

厚涂患处,上覆黑布包贴,2-3天换药1次。

换药前用茶水清洁皮肤。

1.2.8蛇床子熏洗剂(《常见皮肤病简编》)

配方:

蛇床子、威灵仙、当归、苦参各15g雄黄、缩砂壳、土大黄各9g制法:

上药碾研装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备用。

主治:

阴囊湿疹,阴囊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女阴溃疡等。

用法:

趁热熏蒸后热溻,或浸泡坐浴。

1.2.9锌氧油剂(《常见皮肤病简编》)

配方:

氧化锌粉400g炉甘石粉30g青黛10g黄柏粉10g芝麻油550ml制法:

药粉入油,调即成。

主治:

湿疹皮炎的亚急性期,尿布皮炎等。

用法:

外搽,每日2-3次。

每次搽药时先用芝麻油将皮损上药油抹去,再搽。

新研外用制剂

           第一节散剂

2.1.1五白散

配方:

白薇、白及、白蔹、白芷、白鲜皮、青黛、苍术、黄柏、大黄、紫草、生地榆各30g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煅白矾、煅蛤壳各60g冰片15g制法:

除冰片外,共研细粉,加入冰片,过罗,混匀,备用。

主治:

燥湿收敛、消炎止痒,主治湿与皮炎的糜烂渗出期。

用法:

撒布患处,每日多次。

2.1.2防护散

配方:

黄柏、煅炉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制法:

各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

干燥收敛,消炎止痒,用于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预防等。

用法:

清水洗净皮损后,撒布患处。

2.1.3冰花散

配方:

冰片15g花椒60g细辛3g制法:

取细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下用火加热,则见冰花散逐渐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匀瓶装,待用。

主治:

消炎止痒,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口腔糜烂等。

用法:

粘膜处用散撒布,皮损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2.1.4石黛散

配方:

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

各研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

脓疱疮。

用法:

芝麻油煎沸后,入药粉调成糊状(含散量为35%左右)冷却后敷涂患处,每日2-3次。

2.1.5钟乳散

配方:

钟乳石66g寒水石60g黄连6g三梅片3g制法:

上药共研成粉末,连筛,混匀,装瓶密闭备用。

主治尿布皮炎。

用法:

温开水将患儿臀部洗净,擦干,将此散撒敷患处,每日3次;如有糜烂渗出时,先涂芝麻油少许,再用药散撒布。

2.1.6褥疮生肌散

配方:

黄连3g、冰片2g、人工牛黄3g、血竭10g、元明粉6g、儿茶10g、白牙10g、黄芪15g、蚤休10g制法:

各研细末,过120目筛,各粉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

褥疮(II度或III度)。

用法:

首先要妥当处理创面,除创面上有小水疱可直接涂上药散外,若有大水疱需抽出疱内渗液,如表面渗出物过多时,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10%黄柏水湿敷,直疮面干净为止,再外撒药散,每日换药1-2次,直至收口为止。

2.1.7青甘散

配方:

青黛粉9g炉甘石粉90g制法:

过筛后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肛周湿疹。

用法:

用二层纱布包裹药散。

治疗前先将肛门洗净,擦干,然后外仆患处,每日3-5次。

2.1.8蛇磺散

配方:

蛇床子12g密陀僧12g雄黄10g石硫磺6g苦参5g土茯苓8g轻粉6g制法:

各药分别研成细粉,过筛后混匀,再用黄醋高调成糊状,置瓶内密封5天后,才能开始启用。

主治:

白癜风。

用法:

取出少许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3次。

用药时应注意,此药糊切勿入口入眼。

用药后除皮肤微痒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2.1.9消炎散

配方:

大黄20g甘草20g青黛10g氧化锌10g冰片2g煅龙骨20g炉甘石10g制法:

大黄、甘草置锅中,焙黄后研成细末,余药各研细粉,过80目筛,充分混和,经高压消毒灭菌后,贮瓶密封备用。

主治:

脓疱疮。

用法:

5%黄柏水洗净疮面后,取散加2%龙胆紫溶液调成糊状外用患处,每日3次。

2.1.10复方硫磺散

配方:

硫磺25g鸡蛋1只、明矾8g冰片0.5g制法:

鲜鸡蛋1个,蛋顶打洞,去除蛋黄,存留蛋清在蛋壳内,装入硫磺粉,以满为止。

然后用湿面(面粉加水)包住鸡蛋,放在火口旁烤,面烤焦黄为度,弃去包面层,将烘烤的硫磺粉放在乳钵中研为细末;另取明矾放在铁勺中加热去水,冷却后研成细末,再加冰片细末,与烘烤硫磺细末混匀,瓶装备用。

主治脓疱疮、毛囊炎。

用法:

先用5%黄柏水或生理盐水洗去疮面痂皮与脓液,涂撒本散,每日1次。

多数3-5次可愈。

2.1.11硝柏散I、II号

配方:

I号:

芒硝200g、黄柏200g;II号:

芒硝100g、黄柏200g制法:

分别研粉,混匀,制成I、II号散。

主治:

冻疮。

用法:

先将黄柏10克水煎溶化芒硝5克,外洗敷患处。

若为未破冻疮外用I号散,已破冻疮外用II号散。

方法为水调散为糊,外包,每日1次。

一般未破者用5—6次,已破者用10-15次可愈,用药时未见副作用。

2.1.12新青蛤散

配方:

青黛10g、煅蛤粉30g、煅石膏30g、炉甘石15g、黄柏10g紫草5g制法:

以上诸药研成细粉,过筛混匀,装瓶外用。

主治:

混疹(其中以水疱型及渗出型尤佳),脓疱疮,足癣感染。

用法:

取散少许,用花椒油或植物油兑入调糊,涂抹患处。

注意此散需瓶装密封。

2.1.13复黄散

配方:

生石膏、滑石粉各350g、升华硫80g、黄柏60g、五倍子100g制法:

各药分别研末,调匀成散,再用樟脑酒(樟脑25兑入白酒200ML中溶化即成)适量,酒与散和匀成糊,待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

外搽患处,每日2—3次,至愈。

2.1.14细辛五倍散

配方:

细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2.5g制法:

共研极细末,混匀贮瓶备用。

主治:

脓疱疮。

用法:

先用苦参10克煎水熬汁待凉,洗净患处,再用药散敷满疮面,不用盖敷,每日1—2次。

2.1.15青石散

配方:

青黛、黄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制法:

各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掺匀,装瓶,备用。

主治:

湿疹样皮炎。

用法:

急性期,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或用药散薄薄干撒。

每日2—3次;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将药散加凡士林调成30%的糊剂或10%软膏剂,涂擦患处,每日1-2次。

用药时注意:

药物不宜涂的太厚,不可用手或镊子强制揭痂撕皮。

2.1.16双黄散

配方:

黄丹、黄柏各50g制法:

研细,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

湿疹。

用法:

先用5%黄柏水棉球清洗疮面及四肢,渗透出液较多者,将药散撒于疮面上;若渗出液较少者,则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敷于疮面上,每日2-3次。

治疗期间禁食鱼腥、辛辣之食物。

2.1.17湿疹散

配方:

黄柏30g、大黄30g、黄连15g、雄黄20g、青黛20g、五倍子15g、炉甘石15g、煅白矾15g、轻粉10g、冰片3g制法:

将黄柏、大黄、黄连焙黄研粉末,再将雄黄、五倍子、炉甘石、白矾、冰片分别研成极细末,然后把各药粉充分混匀过筛,装瓶高压消毒后,备用。

主治:

阴囊湿疹。

用法:

患部先以5%黄柏水外洗后,以药散少许加蓖麻油适量调匀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3次。

2.1.18臁疮散

配方:

牛胆(或猪胆)1个、青黛30g、陈石灰30g、黄丹10g、轻粉10g、冰片5g、黄柏30g密陀僧30g、五倍子20g、枯矾10g制法:

将青黛、石灰、黄丹、轻粉、冰片研成粗末后纳入牛胆中(保留胆汁),阴干后研为细末;黄柏烘干后研成细末;密陀僧、五倍子、枯矾亦研成细末;各药充分混匀,过100目筛,高压灭菌,储瓶备用。

主治:

下肢慢性溃疡。

用法:

患部用5%黄柏水清洗,除掉坏死组织,疮缘用酒精消毒,取上散少许加2%龙胆紫适量调成糊状,涂搽在疮面上。

每日换药3次,至愈。

2.1.19皮癌散I、II号

配方:

I号散:

红矾3g、指甲15g、头发15g、红枣10g、面粉30gII号散:

猫头1只制法:

I号散将前三味药弄碎放入去核红枣内,外包碱发面粉团,制成发龙眼大小,放在木炭上文火烘烤,烤至冒白烟为度,后去面粉壳,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II号散:

猫头1只,用面粉团包裹好,放在烘箱内烘干。

后去外层面粉团,将烘干猫头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主治:

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癌。

用法:

先用I号散少许加芝麻油调糊,外敷患处,每日1次,2-3天后,患处已感觉疼痛时,改用II号散芝麻油调糊外敷,每日1次,4-5天后,改用I号散糊与II号散糊交替换药,每日1-2次,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表面仅留表浅疤痕为止。

换药时注意:

外敷面积包括肿瘤病灶及周围皮肤0.5CM为止。

2.1.20五虎丹

配方:

水银60g火硝、皂矾、白矾各180g食盐90g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入罐,置炭火上溶化复胎,待冷后将罐口倒置一瓷盘内,用纸条密封盘罐口,外用煅石膏粉水调糊状封严,不让泄气。

将盘罐置装满黄沙土三大缸钵,留罐底于砂外约2CM处,先置1-2块炭于罐底上,火烧一小时半,再上足炭于罐底上烧一小时,灭火,取盘罐,见盘内雾花样针似白霜,即为五虎丹,装瓶备用。

或将五虎丹与熟面少许调和成泥,制成缝针长的引条,阴干备用。

主治:

疖肿疔疮等。

用法:

皮损处常规消毒,刺破疔疮或疖肿中央,排脓后纳入五虎丹粉散或引条,外盖纱布,包扎,每日一换。

若脓尽时,改用生肌散换药使其早愈。

严重者,可煎服五味消毒饮。

2.1.21蚣倍散

配方:

蜈蚣五倍子各200g制法:

分别研细粉,混匀贮于瓶内备用。

主治:

皮肤感染性溃疡。

用法:

先将溃疡面用生理盐水洗净,溃疡面周围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然后将本散撒布溃疡面上,纱布覆盖,隔日换药一次,至愈。

2.1.22加味青黛散

配方:

青黛30g煅石膏50g水飞滑石50g黄柏10g密陀僧20g枯矾20g轻粉10g冰片5g制法:

上药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后混匀,瓶装高压消毒后,备用。

主治:

阴囊湿疹。

用法:

先以5%黄柏水清洗患处,再用蓖麻油将药散调成糊状,涂敷皮损上,每日2-3次。

2.1.3消炎生肤散

配方:

黄柏、黄芩各12g紫草、密陀僧、赤石脂、五味子各30g龙骨20g苍术6g冰片0.5g制法:

共研细粉,过100目筛,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

下肢溃疡。

用法:

临用时取蜂蜜适量调敷患处,用绷带从患肢小腿由下而上,复由上而下,反复包扎,5-7天更换一次,至愈。

2.1.24阴囊散

配方:

青黛、密陀僧、硫磺、滑石粉各20g制法:

共研细末,过筛,混匀即得。

主治:

阴囊湿疹,阴囊霉菌感染等。

用法:

芝麻油调成油膏,外搽患处,每日2-3次。

2.1.25椒黄散

配方:

川椒、硫磺各100g制法:

川椒焙干,与硫磺共研细粉,过120目筛,装入瓶中备用。

主治:

体癣、股癣等。

用法:

用时取生姜1块,斜行切断,以断面蘸药散搓擦患处,每次擦3-5分钟,每天早中各1次,晚上洗澡后再擦1次。

2.1.26五妙散

配方:

天花粉30g、滑石粉20g、苍术20g黄柏10g青黛粉3g制法:

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后,混匀,瓶装,待用。

主治:

湿疹。

用法:

撒布患处后包扎,每日1次。

慢性者,可用芝麻油调糊外敷。

2.1.27化腐生肌定痛散

配方:

生硼砂30g秣砂3g飞滑石55g琥珀6g冰片4g甘草20g制法:

各研极细末,地120目筛,和匀,装瓶,备用。

主治:

复发性口疮。

用法:

用时将药散涂撒在溃疡面上,每日3-5次。

2.1.28白癜风外用散

配方:

雄黄3.5g密陀僧10g白芷6g白附子6g制法:

研细,筛去粗粉再过120目筛,令成细末,装瓶备用。

主治:

白癜风。

用法:

黄瓜洗净,去籽切斜面,切面蘸药散用力擦患处,每日2-3次。

2.1.29苦参散

配方:

苦参、蛇床子、黄连、黄柏各30g川椒、枯矾各10g冰片3g制法:

共研细末,过筛后和匀,装瓶消毒后备用。

主治:

霉菌性阴道炎。

用法:

每次用药前,先用3%小苏打水或1:

1000新洁尔灭溶液洗净外阴及阴道部,上药后换干净内裤,每日1-2次,5次为一疗程。

2.1.30消疮散

配方:

山豆根、大黄各30g黄连15g人中白20g青黛20g没药、儿茶、枯矾各15g朱砂10g冰片5g制法:

先将山豆根、大黄、黄连焙黄研为极细末;余药再研成极细末,上药混合后,过120目筛,混匀装瓶,高压消毒灭菌,储瓶备用。

主治:

口疮。

用法:

使用前先以3%硼酸溶液清洗口腔,然后取消疮散少许加入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5次,直至痊愈。

2.1.31血脉散I、II号

配方:

I号散:

黄柏、煅石膏各50gII号散:

芒硝、蒲公英各50g黄柏30g制法:

I号与II号散分别研细粉,过120目筛,混匀装瓶。

主治: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用法:

急性期有红热痛时,用I号散凉开水调敷局部;慢性期呈条索状硬肿时,用II号散开水冲后热湿敷。

每日2-3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

2.1.32黄连儿茶散

配方:

川连、黄柏、儿茶、青黛、蛤粉、枯矾、煅石膏各3g雄黄、轻粉、血竭各2g冰片1.5g麝香0.3g腊梅花20朵(焙干)制法:

上药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后和匀,贮瓶密封,备用。

主治:

酒齄鼻。

用法:

取药散少许加适量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涂鼻部,每日2次。

严重时,可同时煎服“七叶饮”:

枇杷叶10g侧柏叶12g桑叶6g人参叶6g荷叶6g竹叶6g大青叶15g。

每日一剂。

2.1.33信枣散

配方:

信石0.2g红枣10枚制法:

先将红枣去核,将信石置大枣内,于恒温箱内烤干,研细混匀(内含信石0.2克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密封于瓶中备用。

主治:

颜面皮肤癌(无转移者)。

用法:

麻油与药散共调糊状外敷,敷药范围应达癌缘外健康组织0.5CM。

敷药后一般药散与癌肿组织合成干燥的药物痂块,肿瘤逐渐坏死与正常组织分离,创缘光滑整齐,如刀割切缘,同时上皮组织向创面中央生长。

若敷药后出现疼痛、充血、水肿、渗出、并伴有恶心乏力者,一般3-5天即消失;若癌肿面积过大者,须辅以手术切除以缩短疗程;若癌肿基底部用四周有大的血管与神经者,不宜应用,以免损伤血管或神经。

2.1.34双白散

配方:

白蔹、白及各30g大黄50g制法:

上药焙黄,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混匀备用。

主治:

皲裂症。

用法:

患部洗净拭干,取药散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6次涂抹患处,必要时可包扎。

2.1.35溃疡散

配方:

大黄、白及各50g密陀僧、儿茶、没药各30g青黛20g轻粉10g冰片5g制法:

先将大黄、白及焙黄研粉,全药均研成极细末,各药混和,过120目筛,贮瓶,经高压消毒备用。

主治:

下肢溃疡。

用法:

常规消毒患处,清除坏死组织后,取药散少许加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成稠糊,外包患处,并用纱布包扎绷带固定。

早晚各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

2.1.36雄黄散

配方:

雄黄、枯矾、血余炭各33g冰片4g制法:

共研细末,过筛后混匀,待用。

主治:

带状疱疹。

用法:

用时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后再盖上油光纸,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2次,结痂后为止。

2.1.37蜈蚣散

配方:

蜈蚣10条土鳖虫、地龙各6g制法:

烤干后研极细粉,过筛和匀,芝麻油适量,调成糊状,装瓶备用。

主治:

阴囊湿疹。

用法:

用药前先用“阴湿汤”熏洗:

苦参30g、蛇床子20g、白鲜皮1g苍术10g。

然后再外搽本糊,每日2-3次。

2.1.38青冰散

配方:

青黛冰片各100g制法:

研极细末,过80筛,装瓶待用。

主治:

口腔溃疡。

用法:

将适量药散撒于溃疡面上,闭口10分钟,每日4-5次。

也可用棉球蘸药散压于溃疡上,10分钟后去除。

2.1.39黄褐斑散

配方:

鲜杏花90g鲜桃花90g鲜梨花90g鲜柿叶90g补骨脂30g制法:

将杏花、桃花、梨花和柿叶晒干后,与补骨脂共研细末,装入瓶中备用。

主治:

黄褐斑。

用法:

每晚临睡前取药散适量,加芝麻油调稀糊状涂于面部,次日早晨洗去,每晚1次,3周为一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

必须晚上用药,如白天用反会引起色素沉着。

2.1.40湿疹常用散

配方:

吴茱萸、蛇床子、白芷、黄柏、大黄、苍术、川椒各12g、龙骨、牡蛎、石膏、白矾各15g、海螵蛸30g、呋喃西林粉3g、青黛20g、冰片0.5g制法:

取吴茱萸、蛇床子、白芷、黄柏、大黄、苍术、川椒,去尽泥土杂质,烤干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把龙骨、牡蛎、石膏、白矾直接用火煅透后加入海螵蛸,共碾成细粉,过120目筛;再把呋喃西林粉、青黛粉及冰片用乳钵研细,以上三种药粉混匀,装瓶蜡封保存。

主治:

湿疹。

用法:

用时把药散与芝麻油调合成糊状,抹患处不包扎,每2天换药一次,10天为1疗程。

2.1.41洗头散

配方:

大黄、硫磺、皂角各100g制法:

共碾细粉,混匀分装,每袋20克。

主治:

头皮部脂溢生皮炎。

用法:

先用温水洗湿头发,然后把药散搓到头皮上,2-3分钟后用温水洗去药粉,头发冲洗干净即可。

每隔3-5天冲洗1次。

2.1.42及莪散

配方:

白及50g、莪术30g、黄药子20g、山慈菇10g、重楼5g、紫硇砂2g、血竭3g制法:

上药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合匀备用。

主治:

血管瘤。

用法:

沸水适量,加入白酒10ML,食醋5ML,再合本药散调为糊状,调敷患处。

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

血管瘤过大,或基底部有重要血管神经者,禁用。

2.1.43茯苓拔毒散

配方:

茯苓、雄黄、矾石各100g制法:

共研极细粉,过筛后和匀,装瓶备用。

主治黑色素瘤(溃疡型)。

用法:

患部常规消毒后外敷,每日换药1-2次。

出血较多时,可撒少许三七粉;若有干痛时,可用熟麻油调敷。

同时配合中药煎服:

连翘、银花各50g,浓煎代茶饮,每日1剂。

2.1.44柏叶散

配方:

侧柏叶、地龙各20g、黄连、大黄各25g雄黄15g、轻粉10g、松香6g制法:

共研细末,过筛混匀,瓶装备用。

主治:

带状疱疹、脓疱疮。

用法:

局部用盐水洗净,取药散适量,麻油调糊,外敷纱布包盖,胶固定,每日换药1次。

2.1.45愈乳散

配方:

制乳香、青黛各20g冰片5g煅石膏、煅龙骨、血竭各15g、黄连10g制法:

除冰片外,各药分别研成极细粉,混合后入冰片,研匀后再过120目筛,贮瓶备用。

主治:

乳头皲裂。

用法:

治疗时,疮面糜烂者用棉球将药粉扑撒患处;疮面干燥者用麻油调糊外敷患处包扎。

每日换药2次,效果良好。

2.1.46四石散

配方:

炉甘石、滑石各30g寒水石、海浮石各20g、冰片3g制法:

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后备用。

主治:

湿疹,脓疱疮,渗透出性皮炎,糜烂型足癣,稻田皮炎等。

用法:

外撒药散,布包,每日1-2次。

2.1.47胼胝散

配方:

生大黄、山甲、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g鳖甲、土鳖虫各15g制法:

以上各药研为细末,过筛和匀,装瓶备用。

主治:

胼胝。

用法:

药散以白酒调和,包敷患处,隔日1次,每次换药时用刀片稍加修除厚皮。

2.1.48三合一洗头粉

配方:

硫磺粉、硼砂粉、碳酸氢钠粉各1000g克制法:

共研细粉,混匀分装,每袋75克。

主治:

皮脂溢出症。

用法:

1袋,冲入开水2000-2500ML,搅拌待水温下降不烫时,反复洗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每日1次,一般2-3次即见效。

2.1.49脂疹散

配方:

炉甘石、雄黄、樟脑、青黛、松香、珍珠各30g枯矾20g轻粉15g冰片9g制法:

共为细粉,过筛和匀,装瓶备用。

主治:

脂溢性湿疹。

用法:

以麻油调成糊状,外搽皮损处,每日3次。

2.1.50复方口腔散

配方:

乳香10g没药10g煅石膏30g冰片1g儿茶10g黄柏15g细辛6g五倍子15g氢化考的松0.5g、硫酸锌10g。

制法:

以上各药研成细粉。

过120目筛,混匀装瓶。

主治:

口腔溃疡。

用法:

以喷雾器喷撒,或以无菌棉签蘸药散少许,轻轻撒于患处,稍待片刻再闭嘴。

每日3次,至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