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43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5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docx

海洋平台荷载ANSYS分析报告

海洋平台有限元建模

我们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海洋平台的建模及力学分析。

建模时,主要采用PIPE16单元、PIPE59单元、COMBIN39单元、BEAM4单元以及SHELL63单元。

PIPE59单元是ANSYS程序中专门用于模拟浸没在水中的杆件结构的单元,应用PIPE59单元可以很好地模拟海洋波浪、海流对海水中杆件的作用力。

因此,采用PIPE59单元模拟海洋平台在水中部分的桩柱。

对于水面以上、泥面以下桩柱采用PIPE16单元模拟。

平台钢板采用SHELL63单元模拟,槽钢采用BEAM4单元模拟。

平台上部设备按质量换算成集中力施加在平台顶面上。

埋入土壤的桩柱部分所受土壤非线性作用力通过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39模拟。

具体应用时,首先根据地质资料计算桩土的侧向荷载-位移传递曲线(p-y曲线)、轴向荷载-位移传递曲线(t-z曲线)以及桩端荷载-位移传递曲线(q-z曲线),然后将荷载-位移传递曲线离散建立非线性弹簧单元实常数。

设置x、y方向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按p-y曲线确定单元实常数,以便模拟桩柱的横向承载变形;设置z向非线性弹簧单元,按t-z曲线确定单元实常数,以便模拟桩身的竖向承载变形;桩端设置z向非线性弹簧,按q-z曲线确定单元实常数,以便模拟桩端土壤的支撑力;设置z向转动弹簧,按t-z曲线转化的θ-z曲线确定单元实常数,以便模拟土对桩身的转动摩擦力。

模拟q-z曲线的非线性弹簧单元单向受压,其余弹簧均为拉压双向单元。

图3-3a平台有限元模型图(主视图)

桩基承载能力分析

1桩的轴向承载能力分析

受压桩的轴向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本身的材料强度或桩周围土壤对桩的支持能力。

对于摩擦桩,它的承载能力通常由后者决定。

打入土壤中的桩,在不出现过份变形和应力条件下,所能安全承受的桩顶轴向载荷,一般认为由桩身表面摩擦阻力和桩端支撑力共同承担。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写成如下的表达式:

(4-1)

式中:

QT——桩顶载荷;

Qs——桩身摩阻力;

Qp——桩端阻力。

当Qs和Qs皆达最大值时,QT称为桩的极限承载能力。

Qs可由下式决定:

(4-2)

式中:

fs——土层中单位桩身极限摩阻力,kN/m2;

As——按土层分段的桩身面积,m2。

Qp可由下式计算:

(4-3)

式中:

qp——桩端单位面积极限阻力,kN/m2;

Ap——桩端横截面积,m2。

1.1砂性土的侧摩阻及端部阻力

对于打入砂性地基的桩,其桩身侧摩阻力fs和qp的一般表达式为:

(4-4a)

(4-4b)

式中:

K——无因次土层侧压力系数;

P0——计算点处的有效上复土压力,kN/m2,P0=γh;;

γ——土的有效容重,kN/m3;

h——计算点处深度,m;

δ——桩土之间的摩擦角,δ=φ-5º;

φ——砂土的内摩擦角;

Nq——无量纲承载力系数。

对于非堵塞的开口打入管桩,在拉伸和压缩荷载下通常取K为0.8。

对于充分挤压土的桩(形成土塞或桩端封闭),K值取1。

如无其他资料,可参照表4-1选取δ。

对于长桩,fs应取表4-1中所给极限值。

Nq可根据表4-1取值。

表4-1砂土的承载力系数Nq

密度

土的类别

桩土间的摩擦角

δ,(º)

表面摩阻力

极限值(kPa)

Nq

单位桩端承载力极限值(MPa)

很松

中松

砂质粉土

粉土

15

47.8

8

1.9

中等

密实

砂质粉土

粉土

20

67.0

12

2.9

中等

密实

砂质粉土

25

81.3

20

4.8

密实

很密实

砂质粉土

30

95.7

40

9.6

密实

很密实

砾石

35

114.8

50

12.0

4.1.2粘性土的侧摩阻及端部阻力

对于打入粘性地基的桩,其桩身侧摩阻力fs和qp的一般表达式为:

(4-5a)

(4-5b)

式中:

α——无量纲系数;

Cu——未扰动土壤不排水抗剪强度,kN/m2。

系数α可用下式计算:

(4-6)

式中:

ψ——c/P0′相应点;

P0′——相应点的有效覆盖土压力,kPa。

2桩的横向承载能力分析

2.1软粘土的横向极限抗力

对任意深度x处的软至半硬粘土,其横向极限抗力取下列2式的最小值。

(4-7a)

(4-7b)

式中:

Pu——土壤的横向极限抗力,kN/m2;

γ——土的有效容重,kN/m3;

J——无因次经验常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该值的取值范围自软粘土的0.5到硬粘土的0.25;

D——桩径,m。

2.2硬粘土的横向极限抗力

硬粘土(Cu>96KN/m2)的横向极限抗力可基于Reese1975年提出的方法计算。

硬粘土的极限抗力取式2-7b与式2-8计算结果的最小值。

(4-8)

2.3砂性土的横向极限抗力

对于任意深度z处的砂性土,其横向极限抗力取下列2式的最小值:

(4-9a)

(4-9b)

式中:

Pus——浅层土壤的横向极限抗力(力/单位长度),kN/m;

Pud——深层土壤的横向极限抗力(力/单位长度),kN/m;

γ——有效土容重,kN/m3;

C1,C2,C3——内摩擦角φ的函数值,由图4-1确定;

D——从土层表面到给定深度的桩平均直径,m。

图4-1系数C与φ的函数关系

3桩的土反力

3.1轴向荷载桩的土反力

土的轴向抗力是由轴向的桩-土粘结或荷载沿桩侧向的传递和桩端的承载力组合而成的。

在任一深度动员的桩-土的剪力传递和桩的局部位移的图形关系可以用t-z曲线来表示,同样,可动员的端部承载力和端部的轴向位移可以用q-z曲线来表示。

根据API规范,可采用如图4-2、4-3所示的t-z曲线及q-z曲线。

表4-2t-z曲线

A粘土

B砂土

z/D

t/tmax

z/D

t/tmax

0.0016

0.30

0

0

0.0031

0.50

0.1

1

0.0057

0.75

1

0.0080

0.90

0.0100

1.00

0.0200

0.70~0.90

0.70~0.90

图4-2桩的轴向荷载传递-位移(t-z)曲线

表4-3q-z曲线

z/D

Q/Qp

0.002

0.25

0.013

0.50

0.042

0.75

0.073

0.90

0.100

1.00

1.00

图4-3桩端荷载-位移(q-z)曲线

3.2横向荷载桩的土反力

软至半硬粘土的荷载-位移(p-y)曲线

桩在软至半硬粘土中的侧向土抗力-位移关系(p-y)通常是非线性的,采用的p-y曲线基于马特洛克提出的方法。

土壤在短期静载荷作用下达到平衡后受周期载荷作用,通常要引起横向抗力退化,其横向抗力低于静载抗力。

根据马特洛夫的试验成果,在周期性载荷作用下,横向土壤极限抗力降低到0.72Pu,对于特殊场地,应通过试验确定退化系数。

p-y曲线可按表3所给数据做出,图4-4所示为用无量纲表示的p-y曲线。

表4-4软至半硬粘土p-y曲线数据

静载荷

周期性载荷

P/Pu

y/yc

x≥XR

x≤XR

P/Pu

y/yc

P/Pu

y/yc

0

0

0

0

0

0

0.5

1.0

0.5

1.0

0.5

1.0

0.72

3.0

0.72

3.

0.72

3.0

1.00

8.0

0.72

0.72x/XR

15.0

1.00

0.72x/XR

图4-4软至半硬粘土p-y曲线(静载荷作用下)

表4-4及图4-4中:

P——实际的桩侧土壤横向抗力,kN/m2;

y——实际的桩侧横向位移,m;

Pu——桩侧极限抗力,kN/m2;

yc——相对于应变值ε50的位移值,yc=2.5ε50D;

ε50——原状土不排水试验在1/2最大应力处出现的应变;若不能在试验中得到该值,那么ε50可采用0.005~0.20之间的值,硬粘土采用低值。

图4-4所给p-y曲线中,曲线AB的形状由下式决定:

(4-10)

硬粘土的荷载-位移(p-y)曲线

硬粘土虽然也具有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但比软粘土更为脆性。

目前在工程中通常采用限制土壤变形的方法或以实际试验资料绘制p-y曲线,如图4-5所示。

图4-5Reese硬粘土p-y曲线

图中:

y——y50=ε50×0.5;

As——Pu随深度变化的无量纲系数。

砂性土的荷载-位移(p-y)曲线

砂土的侧向土抗力-位移(p-y)关系也是非线性的。

根据API规范的有关规定,在缺乏更可靠的资料时,可按如下表达式近似的确定任何给定深度z处的近似值:

(4-11)

式中:

A——考虑循环荷载或静力荷载条件的系数,可用下式估算:

A=0.9,对于循环载荷;

A=3.0-0.8(x/D),对于静力载荷;

Pu——深度z处的极限承载力,kN/m;

k——地基反力的初始模量,kN/m2,缺乏资料时可按表4-5确定;

y——横向变位,mm;

表4-5土壤初始模量

砂性土密度

松散

中密

密实

k(kN/m2)

5.43

16.28

33.93

环境载荷的施加与计算

1波浪载荷的施加与计算结果

1.1波浪载荷施加

作用在模型的波浪力将按照定义波流参数表自动施加到PIPE59单元上。

计算作用在群桩上的波浪力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种因素的影响。

(1)波剖面效应

按照波浪力学的有关理论,前后两桩柱的波浪相位差

按下式计算:

(5-1)

式中:

l——前后桩桩之间的间距;

L——波长。

(2)群桩的遮蔽效应与干扰效应

若桩柱排列过密,计算群桩上的波浪力时,需要考虑群桩间的遮蔽效应和干扰效应。

对于排成一行的柱体,当柱体与柱体之间的间距较小时,波浪作用在后柱体上的力会受到前柱体漩涡尾流的影响,即前柱体的漩涡尾流可能激起后柱体的作用力。

与此同时,后柱体又受到前柱体的遮蔽作用,从而减小了波浪对后柱体的作用力。

对于排成一列的柱体,当柱距较小时,位于中间的柱体将会受到两侧柱体的干扰作用,使其受到的波力比单根柱体受到的波力为大。

群柱体的遮蔽效应和干扰效应主要取决于柱体之间的间距l与柱径D之比。

当l/D≥4时,柱体之间的遮蔽效应和干扰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当l/D<4时,则需要考虑。

我国交通部制订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87)》中规定采用下表给出的波浪力群柱系数K。

表5-1群柱系数K

l/D

2

3

4

垂直于波向

1.5

1.25

1.0

平行于波向

0.7

0.8

1.0

1.2波浪载荷计算结果

分别计算8桩柱、6桩柱以及4桩柱平台结构桩柱承受波浪载荷。

波浪设计要素为:

波高H=5m;周期T=8.5s;波长L=120m;波浪入射角度为0°。

8桩柱结构

前后两列桩柱之间的间距l1为4.5m。

前后两列桩柱间的相位差为:

ψ=4.5/120×360=13.5°

ANSYS计算时,定义3个波流参数表,1列、2列、3列各自对应一个波流参数表,相位调整角之间相差13.5°。

由于l1/D=4.5/0.5=9、l2/D=3/0.5=6,均大于4,因此可以忽略柱体之间的遮蔽和干扰效应。

搜索使水平波浪力最大时的波浪相位角,所得结果见图5-2。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在最前列桩柱上的波浪相位角为24º时,平台8根桩柱上作用的水平波浪力总和最大。

图5-28桩柱总水平波浪力随相位角的变化关系

波浪以24º相位角作用到最前列桩柱上时,各桩柱上的水平波浪力计算结果见表5-2。

表5-2波浪载荷计算结果

柱1

柱2

柱3

柱4

柱6

柱7

柱8

柱9

相位角

24º

24º

24º

10.5º

10.5º

-3º

-3º

-3º

F(T)

2.297

2.297

2.297

2.516

2.516

2.283

2.283

2.283

M(T·m)

24.750

24.750

24.750

28.390

28.390

26.148

26.148

26.148

表中水平波浪力矩对应泥面。

8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为18.77T;8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矩为209.5T·m。

6桩柱结构

桩柱间相位差与8桩柱结构相同,忽略群桩遮蔽与干扰效应。

搜索使水平波浪力最大时的波浪相位角,所得结果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在最前列桩柱上的波浪相位角为24º时,平台6根桩柱上作用的水平波浪力总和最大。

图5-36桩柱总水平波浪力随相位角的变化关系

波浪以24º相位角作用到最前列桩柱上时,6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为14.19T;6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矩为158.6T·m。

4桩柱结构

前后两列桩柱间相位差与8桩柱结构相同,忽略群桩遮蔽与干扰效应。

搜索使水平波浪力最大时的波浪相位角,所得结果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在最前列桩柱上的波浪相位角为24º时,平台4根桩柱上作用的水平波浪力总和最大。

图5-44桩柱总水平波浪力随相位角的变化关系

波浪以24º相位角作用到最前列桩柱上时,4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为9.16T;4桩柱承受的总水平波浪力矩为101.8T·m。

2流载荷的施加与计算结果

流载荷通过定义流参数表由ANSYS程序自动施加。

流向为E-W向,涨潮为W向,退潮时为E向。

由于E向与W向是对称的,计算时,取流向为W向。

最大流速时(1.1节),海流单独作用下的载荷大小为110.95T。

3风载荷的施加与计算结果

将风载荷作为集中力施加在相应节点上。

平台受风结构包括平台侧面、平台以下水面以上桩柱部分。

风载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作用在建筑物表面上的标准风压值;而是建筑物本身的受风面积。

风载荷大小等于二者的乘积,即

(5-2)

式中:

Fw——作用于结果的风载荷,N;

A——受风构件在风向的投影面积,m2;

p——标准风压值,N/m2。

作用在结构物上的标准风压值一般按下式计算:

(5-3)

式中:

k——风载体型系数;

kz——风载沿高度的变化系数;

βz——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W——基本风压值,N/m2。

计算风载时,为保守起见,体型系数k均取为1。

《海洋荷载条件与荷载技术规范》规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2m以下时取0.64,在5m以下时取0.84,保守考虑kz取0.84。

对于高度在30m以内结构,风振系数βz取1.0;基本风压W依据《海洋平台安全性评估资料》取55Kg/m2(539N/m2)。

平台侧面承受的风载荷的总作用力矩为:

168400T

设计载荷下平台的安全评估

1平台在设计载荷下的静力分析

波浪以0º入射(与x轴正向夹角),波浪剖面取入射到最前列桩柱相位角为24º(此时平台承受波浪力为最大)。

风载荷沿x轴正向施加。

通过以上的假定与设置,目的使平台处于最危险状态下。

下面分别对8桩、6桩及4桩平台做设计环境载荷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平台设计环境载荷各参数取值见表6-1。

表6-1平台设计载荷参数表

环境载荷

波浪载荷

风载荷

参数

波高

周期

波长

基本风压

取值

5m

8.5s

120m

55kg/m2

1.1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三种桩柱结构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见图6-1、附录B图B-1及图B-2。

通过上述3图可以看出,平台在载荷作用方向下的最大变形出现在平台最上部。

图6-18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三种平台结构的最大变形结果见表6-2。

表6-2平台在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平台结构

8桩柱

6桩柱

4桩柱

最大变形

17.40cm

17.69cm

18.02cm

1.2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

图6-2a8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整体)

图6-2b8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箱体)

图6-2c8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桩柱)

由图6-2a、6-2b、6-2c,附录B图B-3a、B-3b、B-3c,以及图B-4a、B-4b、B-4c可以看出平台的较大应力部位均出现在桩柱上,箱体部分应力较小;桩柱顶端与箱体连接部位应力最大,桩柱在泥面以下的部分靠上部位应力次之。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整个平台的应力危险部位有两处:

一处是桩柱与箱体的连接部位;一处是桩柱与土壤的接触部位。

平台的应力结果见表6-3。

表6-3平台的应力结果(Mises应力)

平台结构

箱体

桩柱与箱体连接部位

桩柱在土壤中部分

8桩柱

8.65MPa

33.0MPa

16.5MPa

6桩柱

11.1MPa

33.5MPa

16.9MPa

4桩柱

11.3MPa

34.8MPa

17.3MPa

1.3波浪以90°入射时平台的变形与应力结果

波浪以90º入射时,前后桩柱之间相位差为:

3/120×360=9º

搜索使平台承受总波浪力为最大时的波浪相位角,得到当作用在最前排桩柱上的波浪相位角为21º时,平台受波浪力最大。

计算波浪以90º入射时三种桩柱平台的变形与应力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3波浪以90º入射时平台的变形与应力结果

平台结构

最大变形

最大应力

8桩柱

16.56cm

91MPa

6桩柱

16.21cm

92MPa

4桩柱

16.53cm

94MPa

3.19桩柱平台在工况一下的静力分析

平台的变形结果见图6-3

图6-3平台在载荷工况一作用下的变形

图6-4平台在载荷工况一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桩柱平台在工况二下的静力分析

平台的变形结果见图6-5,

图6-5平台在载荷工况二作用下的变形

图6-6平台在载荷工况二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桩柱平台在工况三下的静力分析

平台的变形结果见图6-7

图6-7平台在载荷工况三作用下的变形

图6-8平台在载荷工况三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桩柱平台在工况四下的静力分析

平台的变形结果见图6-9

图6-9平台在载荷工况四作用下的变形

图6-10平台在载荷工况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平台的变形及应力分析结果

图B-16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图B-24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图B-3a6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整体)

图B-3b6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箱体)

图B-3c6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桩柱)

图B-4a4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整体)

图B-4b4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箱体)

图B-4c4桩柱平台在设计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桩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