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57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训练.docx

课外文言文训练

课外文言文

(一)

目录

1.赵襄主学御……………………………………………………………3

2.老马识途………………………………………………………………3

3.穿井得人………………………………………………………………4

4.南辕北辙………………………………………………………………5

5.千里之马………………………………………………………………5

6.赵威后问齐使…………………………………………………………6

7.齐欲伐魏………………………………………………………………6

8.赵襄子饮酒……………………………………………………………7

9.沛公至咸阳……………………………………………………………8

10.四面楚歌………………………………………………………………8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

12.孔子见罗雀者…………………………………………………………10

13.教子……………………………………………………………………10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

16.长安何如日远…………………………………………………………13

17.床头捉刀人……………………………………………………………13

18.雪夜访戴………………………………………………………………14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

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

21.七步诗…………………………………………………………………16

22.太宗罢朝………………………………………………………………16

23.永某氏之鼠……………………………………………………………17

24.临江之麋………………………………………………………………18

25.荔枝图序………………………………………………………………19

26.三上……………………………………………………………………19

27.名二子说………………………………………………………………20

28.读孟尝君传……………………………………………………………21

29.伤仲永…………………………………………………………………22

30.盲人识日………………………………………………………………23

31.献曲求诗………………………………………………………………23

32.唐太宗论弓矢…………………………………………………………24

33.王猛为京兆尹…………………………………………………………25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

35.三镜……………………………………………………………………27

36.毛遂自荐………………………………………………………………27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

40.请君入瓮………………………………………………………………31

41.虹………………………………………………………………………31

42.陨石……………………………………………………………………32

43.正午牡丹………………………………………………………………33

44.江淮之蜂蟹……………………………………………………………33

45.猫 犬…………………………………………………………………34

46.与长子受之……………………………………………………………34

47.说 虎…………………………………………………………………35

48.楚人养狙………………………………………………………………36

49.象 虎…………………………………………………………………37

50.李氏之鸠………………………………………………………………38

51.傅显迂缓………………………………………………………………38

52.祈梦决狱………………………………………………………………39

53.曹司农竹虚言…………………………………………………………40

54.题画二则………………………………………………………………40

55.牧竖……………………………………………………………………41

56.狼………………………………………………………………………42

57.与四弟书………………………………………………………………43

58王冕……………………………………………………………………43

59.多多益善………………………………………………………………44

60.师旷论学………………………………………………………………45

61.叔敖杀蛇………………………………………………………………45

62.三 峡…………………………………………………………………46

63.颜回好学………………………………………………………………46

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

65.薛谭学讴………………………………………………………………47

66.孟母戒子………………………………………………………………47

67.华佗治病………………………………………………………………47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

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

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

②湓(pn)城:

也称湓口,古城名。

③梁元帝:

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

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

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

④学士:

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

⑤揜:

同“掩”,遮蔽,掩盖。

⑥婚宦:

结婚和做官。

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2.年逾四十() 3.少不如意()4.揜藏文饰()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

恺罔然自失。

导读:

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

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

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

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

②武帝,恺之甥也: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

③如意:

一种供赏玩之物。

④疾:

同“嫉”,嫉忌。

⑤条干(gn)绝世:

枝条树干世上少见。

⑥如恺许比甚众:

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

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

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u),同“否”。

⑥寻亦收至:

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

“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

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③意谓:

心里认为。

④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⑤邪(y):

同“耶”。

⑥举:

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

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

(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

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

(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

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住在山阴。

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③咏左思《招隐》诗: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④戴安道:

名逵,字安道,名画家。

⑤剡(shn):

今浙江省嵊(shng)县。

⑥经宿方至:

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

“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

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

约定时间。

②元方:

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①谢太傅: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

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导读:

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

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②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

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

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

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

太宗,指李世民。

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②文德后:

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③不自得:

不痛快。

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原文    2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

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

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

①拘忌:

拘束和禁忌。

②值子:

值,碰到。

子,农历的子年。

③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④仓廪庖厨:

仓廪,粮仓。

庖厨,厨房。

⑤衣:

衣架。

⑥累累:

一个接一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4.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导读:

“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

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注释:

①临江:

地名,江西省清江县。

②怛(d):

恐吓。

③稍:

渐渐。

使与之戏:

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

④良:

的确。

⑤俯仰:

周旋,应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5.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导读: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

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注释:

①华:

花。

②春荣:

春天开花。

荣,开花。

③朵:

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④缯(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