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67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docx

马铃薯生产用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马铃薯生产用种薯安全贮藏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一、必要性

马铃薯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目前,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尤其在中部干旱山区马铃薯生产已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主要途径。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通过实施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省脱毒种薯扩繁生产体系基本建成,脱毒种薯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省委、省政府已将推广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列为我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脱毒种薯做保障。

目前,我省年推广1000万亩脱毒种薯需生产用种150万吨左右,常年生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需要贮藏6个月左右后才能用于生产。

近年来,我省虽然对原种、一级种薯贮藏库建设进行了扶持,大大改善了贮藏条件,提高了贮藏能力,但是,生产用种的贮藏主要是以农户分散贮藏为主,农户贮藏窖设施非常简陋,基本上是以土坑、井窖、土窑洞为主,建造随意,安全性低,通风不良,贮藏方法和管理技术依然落后,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冻害、发芽、失水等问题非常突出,造成马铃薯贮藏损失率达15-30%,每年损失的种薯约2万吨左右,以每吨种薯售价3000元计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以上,不仅增加了种薯成本,而且也给农民带来种植风险,马铃薯种薯贮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在全省实施马铃薯生产用种安全贮藏工程,改善生产用种贮藏条件,提高种薯质量,对促进我省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可行性

(一)种薯贮藏设施建造技术趋于成熟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依托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已研究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联动通风换气系统的新型农户贮藏库窖建造模式和传统农户贮藏窖改造模式,通过在甘肃省定西市试验表明,与传统贮藏窖相比,贮藏期间的温度降低1.2℃,湿度降低7.4%,腐烂率降低30%以上,其中库窖建造模式已申报国家专利。

(二)种薯贮藏保鲜技术比较完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针对马铃薯种薯贮藏过程中提前发芽、失水、腐烂等关键问题,先后开展了马铃薯采后预处理技术研究、马铃薯安全高效防腐剂研究以及贮藏库环境调控等技术研究,已取得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

目前已形成集马铃薯采收、预贮、药剂处理、环境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全套马铃薯种薯贮藏保鲜技术。

(三)相关单位基本掌握了种薯贮藏库(窖)建设技术

近两年来,随着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的扶持和带动,我省马铃薯种薯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薯生产大户通过交流探索,形成了相对全面的薯贮藏库建设技术体系,特别是针对种薯贮藏过程中易腐烂等问题,形成了特有的通风技术体系,提高了贮藏库建设标准。

同时,马铃薯种薯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种薯贮藏库(窖),建设生产用种贮藏库的热情不断加大。

如:

定西市甲天下马铃薯合作社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在安定区三个乡(镇)建成了生产用种薯贮藏库3座,贮藏能力达到6000吨左右,计划近两年内在安定区其它三个乡镇建设贮藏能力达到6000吨的贮藏库3座。

(四)农户对种薯贮藏窖改造的认识不断提高。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针对我省农户马铃薯贮藏窖通风不良,温湿度可控性差的问题,提出利用自然冷源和风力,窖藏薯堆上下联动通风技术,对农户贮藏窖进行通风改造,通过在安定区、临洮县等进行试点,成功改造农户贮藏窖4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改造贮藏窖100多个,农户通过改造后与原贮藏窖所贮藏种薯质量进行对比,大大地提高了对种薯贮藏窖改造的认识,取得良好的贮藏效果。

三、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

(一)总体思路

在全面完成已经安排245个1000吨一级种薯储藏库建设的基础上,继续鼓励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新建1000吨以上贮藏能力的生产用种贮藏库;改造农户原建贮藏窖,改善通风和贮藏条件;强化培训力度,推广和应用种薯贮藏保鲜技术,提高种薯质量。

采取先建后补,以物代资、先改后奖的方式进行扶持,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省马铃薯生产用种薯贮藏设施和贮藏管理技术有较大提升,种薯安全贮藏水平和供应能力有较大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二)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连续三年的实施,在我省马铃薯主产区建成比较完善的种薯安全贮藏体系,使全省生产用种薯安全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培训种薯贮藏农户5500余户,辐射带动3万余户。

到“十二五”末,稳定解决200万吨种薯的安全贮藏问题,进一步提高全省种薯贮藏保鲜技术。

(三)年度目标

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具体实施目标为:

2011年,在年马铃薯种植规模35万亩以上的县(区),重点扶持鼓励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新建1000吨以上生产用种薯贮藏库(窖)50座,新增贮藏能力5万吨以上;改造农户3-50吨贮藏窖5600-9000座,新增生产用种薯贮藏能力28万吨;培训马铃薯贮藏人员1500户。

2012年:

在年马铃薯种植规模30万亩以上的县(区),重点扶持鼓励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新建1000吨以上生产用种薯贮藏库(窖)20座,新增贮藏能力3万吨以上;改造农户3-50吨贮藏窖12400-20660座,新增生产用种薯贮藏能力62万吨;培训马铃薯贮藏人员2000户。

2013年:

在年马铃薯种植规模5万亩以上的县(区),重点扶持鼓励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新建1000吨以上生产用种薯贮藏库(窖)20座,新增贮藏能力2万吨以上;改造农户3-50吨贮藏窖14000-23000座,新增生产用种薯贮藏能力70万吨;培训马铃薯贮藏人员2000户。

四、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累计11000万元,主要用于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新建,农户贮藏窖改造原材料、通风设施、温度监控装置购置补贴、贮藏技术培训、项目监督管理等。

其中:

新建90座1000吨以上贮藏库每1000吨补助30万元,预算2700万元;对已经建成的,经考核合格,直接给予补助;对正在开工建设的,先预拨20万元,待考核合格再拨10万元。

新建或改造3-50吨贮藏窖,每吨补贴50元,以以物代资和适当补贴的方式给予扶持,预算8000万元。

改造原有库窖主要支持风机和通风管材,根据各县区需求数量由省上统一采购配发;新建3-50吨贮藏窖的除配发风机和通风管材外,适当给予资金补贴。

技术培训费主要用于县乡相关技术骨干、贮藏企业和贮藏大户的技术人员培训,每年预算50万元,三年共计150万元;技术推广与管理费主要用于适宜不同区域的贮藏设施建造技术和马铃薯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跟踪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项目管理费等,每年50万元,三年共计150万元。

五、重点工作

(一)确定项目建设单位

各地以县(区)为单位,由农牧、财政共同组织,根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评标原则,确定生产用种薯贮藏库项目的建设单位(企业)。

原则上项目建设单位(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扩繁、贮藏、经营的资质;

2、有承担马铃薯生产用脱毒种薯贮藏库建设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自筹资金的保障能力;

3、具有统一收购生产用脱毒种薯和为农民提供种薯能力;

4、能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合理选择建设地点

马铃薯生产用脱毒种薯贮藏要选择在马铃薯集中产区,交通方便、地势相对平坦、便于管理、调运和供种的地方建设。

(三)科学确定建筑结构

1、1000吨贮藏库建设技术要求

马铃薯脱毒种薯对贮藏温度、湿度等有一定要求,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上式砖混及框架结构。

新建1000吨贮藏库建筑面积不低于1200平方米,高度4米,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具有必要的通风设施,建成后确保每座储藏库贮藏能力达到1000吨的要求。

(1)贮藏库顶部处理:

要求采用三层材料铺设,最底层保温层铺设30公分厚的蛭石,中间隔离层加设厚度为0.08-0.12毫米的棚膜;顶层防雨层选用彩钢或其他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建成人字型结构,坡度30度。

(2)外墙厚度要求:

采用12cm墙或24cm墙,12cm墙要求内墙须加设1米厚的素土,以达到保温要求,24cm墙可以加设10cm厚聚苯板或其他保温材料。

(3)通风要求:

要求在库的顶部、两端及地下建立通风设施,顶部通风口间距10m,行距4m;两端根据实际建设40×40cm或60×60cm的通风口各一个;地下每隔5米建一条90×90cm的通风道,与外墙送风机相连。

2、农户贮藏窖改造技术要求

农户贮藏窖主要为依山建窑窖、地下式、半地下式为主。

改造主要技术要求:

(1)窖顶改造:

窖顶采用砖砌的拱形顶,防止窖顶凝结水的形成,窖顶距地面或外面的距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对窖内温度的影响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冻土层厚度进行确定。

(2)窖体改造:

窖体采用砖混结构,夯实墙基,窖底用3:

7灰土处理。

(3)窖门改造:

门墙厚度37cm,拱形顶厚度24cm以上,直墙厚度为37cm,直墙净高1.0-1.3m,拱形顶净高1.2-1.3m。

窖门宽0.8m×高1.6m,内窖门为保温门,出入道距离内窖门0.8m-1.0m,设计一保温软门帘或过渡门。

(4)贮藏窖周围处理:

根据当地的冬季温度,窖顶要用土层覆盖,土层厚度在0.8m-1.2m。

贮藏窖周围必须设计引水沟渠,防止雨水灌入窖内。

(5)通风条件改造:

在与窖门相对的窖墙上建造通风口,通风口离窖内地面的距离为50cm-60cm,通风口的大小依据窖容量而定,窖外通风管道离地面的距离在2m以上,窖内通风管道安装方式有“目”字形和“U”形,窖外通风管道离地面的距离为1.5m-2m之间,通风管道与强制通风设备相连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由甘肃省财政厅和省农牧厅管理,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技术指导。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省上在省种子管理总站设立项目实施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和管理具体工作。

项目实施市(州)、县(区)财政部门负责落实项目补贴资金拨付、监管工作;各市(州)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贮藏库(窖)承建单位和建设地点的确定,制定具体建设和改造方案,组织鉴定验收新建和改造贮藏库(窖),及时向当地财政部门和省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办公室上报项目建设方案、实际建设情况和补贴方案;各县(区)农牧部门负责贮藏库(窖)建设和改造的具体实施。

(二)健全运行机制。

该项目采用先建后补、先改后奖的方式,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批建设及改造方案,自上而下逐级审核和验收鉴定,按实际建成情况进行补贴和奖励的机制运行。

省上根据整合资金及全省马铃薯区域布局制定年度总体方案,确定建设重点区域和补贴规模,根据市(州)对辖区各县(区)新建和改造的贮藏库(窖)验收结果进行检查核对后,逐级下达补贴或奖励资金;市(州)根据辖区各县(区)马铃薯种植及种薯生产情况,结合种薯生产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大户和农户的建设或意愿、经济实力等,确定各县(区)新建和改造贮藏库(窖)的规模和规格,组织相关单位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1000吨贮藏库实施和承建单位,对各县(区)的实施方案进行批复,并上报省上备案;县(区)根据市(州)确定的规模和规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监督落实各项任务,及时报请市(州)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三)强化资金监管。

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资金,任何单位不得套取、挤占和挪用本项目资金,要确保省上下拨的补贴资金要真正用在贮藏库(窖)建设和改造上。

(四)加强监督检查。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要对照省上有关要求和项目实施方案,检查建筑材料质量、建设面积是否达标等情况,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建设不走样,工程质量没问题。

特别是要将本项目新建和改造的贮藏库(窖)与其它项目及原有的贮藏库(窖)彻底分开,严禁互相顶替。

工程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并向项目所在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初步验收申请,县(区)农业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自验后,将情况上报给市(州)农业行政和种子管理部门,市(州)财政、农业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的项目逐个进行检查验收,省上在市(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