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00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docx

全国高考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

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说明

(新课标:

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历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

(2)卢梭

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2)内战

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

(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爱因斯坦

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

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2.人类起源之谜

3.二里头文化

4.三星堆遗址

5.米诺斯宫殿遗址

6.玛雅文明

7.大津巴布韦遗址

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世界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

(2)奥林匹克遗址群

(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佛罗伦萨

(2)圣彼得大教堂

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1)秦始皇陵兵马俑

(2)万里长城

(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5)昆曲

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2)奥斯威辛集中营

历史:

适当关注新课改

  2012年的新大纲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在内容和要求上并无明显变化。

  备考建议:

  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考生最好将《高考大纲》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要特别关注那些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政策和历史事件。

  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政、史、地三科都有的内容往往是文综试题的结合点。

  提高练习效率,抓好训练环节。

练习设置应集中体现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

学生做题时应注意四个环节:

读懂、审准、答好、规范。

  适当关注新课改。

近几年不少高考试题已开始涉及新课改的内容。

今年,预计涉及的新课改内容会有所增加。

  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

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从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全国卷1)谈2012年高考备考策略

一、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考什么?

(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

(39题39.分析图文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 

                 盛的作用)

          经济:

(13题一条鞭法--描述情境;39题(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

                  后中国历史的影响)

          思想文化:

(37题—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概述异同)

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

(14题:

新思潮萌发--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的评述)

    近代民主改革与革命:

(15、16题: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诗文)

中国现代经济:

(17题:

柱状图1960-1965年经济政策的调整)

           外交:

(23题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邓语)

世界经济:

新航路开辟(18题谚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20题设置情境)、

     政治思想:

民主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19题—设置情境);

          二战与战后世界格局(21题设置情境)

          战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22题知识迁移)

二、2011年历史高考试题怎样考?

(命题特点)

(一)遵循《考试大纲》,与高中新课改相衔接,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渗透“新课标”,注重

             考查“双基”。

1、注重考查教材重点主干知识,涉及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世界近代、现代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一系列知识,并把古今中外的相关的历史主干知识整合,以专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比

     较概括能力,比如第37题。

突出了对历史学科的考查。

2、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

除了考查学生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历史材料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之,试题中没有一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核,都需

    要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下,运用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后才能作答。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分析归纳

    对比概括材料、评价、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及迁移的能力。

比如:

37题设计主题为“政

    治民主化”,把中国古代的“民本”和近代中国人东西方民主的认识理解整合一起,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主要考查获

     取信息及概括归纳能力,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主要考查的是概

     括、比较能力(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

    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9题:

分析图

     文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

(4)结合所学

    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概括、概述

     等能力)

3、加强对对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考查。

39题第(4)问既立足文明史观考查学生概括、描述阐释能力并隐性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考查。

(二)凸显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第一,历史试题呈现材料的方式多样化。

试题中几乎90﹪以上的题都以材料题为主要考查题型,材料类型多样,

     有历史文献、名人言论、懿旨、文物资料、诗文、谚语、情境描述、情境设置等文字材料;有地图、柱状图等

     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比如:

今年第16题是用

     文物资料这种教学资源,它直观、形象,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主动探究;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发

     散或迁延思维;有助于掌握抓住表象,揭示本质或内涵的学习方法,此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用崖

     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17题是用柱状图这种教学资源来体现

     社会的发展变化,图表资源能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动态画面,了解、掌握变化、发展过程;有助于形成正确的

     时空观;通过差异对比,有助于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第37题是利用历史文献这种教学资源,这是第一手资

     料,它有助于学生认知或体验、感知等自主实践活动,多用于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

     养。

这道题就是通过对古代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

     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来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联系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和概括历史知识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对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要求较高,既注重教材的知识细节,又注重相关知识的延伸拓展。

比如这几年第

    24题都坚持了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史常识的能力,09、10年考查“姓氏起源”和“阴阳五行关系”,今年

    考查《四库全书》的分类法“经、史、子、集”。

(三)贴近现实,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

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注重对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考查。

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处设计题目,关注热点,关注现实,发挥历史学的史鉴

     功能。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直接或间接考热点的题目。

如辛亥革命100周年(第16题、第37

     题)、试题中第39题

(1)(4)小题“从关中地区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交流”注重引导学生对西部

     大开发这一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热爱,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局

      意识。

(四)贴近学生,试题回归“平民化”。

相比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2011年高考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

     客观题目,没有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欧美思维方式的长句,材料难度接近中学生水平,表述方式更符合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

(五)体现主流史学观念的变化。

当代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是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主要是体现全球史观

     或世界体系论(14、18、20、21、23)、文明史观(12、39)以及现代化史观(19、20、37),以及

     “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计量史学(17)。

试题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

     程中的许多基本内容。

(六)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运用。

         “历史”学科是当之无愧的“文科之王”。

文综中的历史试题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现象等为背景

     材料,渗透政治学科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等有关知识,渗透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要求学

     生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或以古为鉴,以古为训,或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立

     体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这一点在以往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已有明显体现。

           在今年的政治和地理试题中,很多学生不知应该用什么知识回答问题,就源于其不能够灵活综合运用来

     回答问题,尤其是利用“历史知识与能力”来回答政治和地理问题。

如作为传统“政治学科”的38题,整个

     题目在考查民族问题,只是以西藏问题作为切入点,材料一“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

     革以及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变化”通篇选用的均为历史史料,且设问“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属于典型的历史问题,材料二“民

     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

     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属

     于典型的历史材料,其设问“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

     义。

”将其作为历史问题也是可以的,只有第(3)题“ 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

     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题。

            同样如39题第(3)小题从形式上属于“地理范畴”,但其设问“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

     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属于典型的历史人文地理;形式上作为“政治范畴”的材料四及其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

     料四通篇选用的都是“历史史料”,其设问作为历史问题未尝不可,其答案设置是“典型的历史术语”,这道

     题目考查了党建知识和学生利用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切中“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

     社会热点,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文综试题”。

          本来是较简单的历史问题,一旦放在“政治试题”和“地理试题”的范围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学生却不知从入手,值得每一个文综学科的老师反思。

二、怎样教?

(建议)

(一)以《考试大纲》、新课标为依据,落实三维目标,狠抓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1、教师平时教学要突出教材主干知识,如果时间相对充裕,不妨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强

   化学生的通史知识。

如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在政治、经

   济、文化及国际关系领域与近代化趋势有着内在联系的重要史实;世界主要国家民主政治、经济生活、科技文

   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全球化趋势与进程;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

   较。

2、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材料解析能力的提高。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仍是今后新课程高考命

    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

教学中要通过设计多种类型材料,训练、培养学生解析材料题的技巧与能力。

(二)、历史教学中要渗透热点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重要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高屋建瓴,用新史观统领历史教学。

在教学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

     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当代的史学思想和方法,是命题组日益关注的一

     个问题。

主要是体现全球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

     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

(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1、要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教科书(人教版)这个教学资源。

课本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

    识课本中的每一种资源的作用,从而充分用好课本。

①课本前后的封面中的图画,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地位

   突出,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还要重点掌握;课本前面的目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要求学生记忆;②课本后面

   的东西对照年表,可以引发学生纵向联系,东西横向对比;③每单元的前言就是这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和线索,

   是学习的关键,所以,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每单元前面的插图反映的问题又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其中的学习

    建议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让学生高度重视;④每课中的序言起到导语的作用或者补充说明正文,可以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