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11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优选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质量检测(六)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实(结果实)      驼业种树(以……为业)

养人(民,百姓)故病且怠(有病)

B.城郭(外城)舍瑟而作(起身)

知方(是非准则)宗庙会同(诸侯相见)

C.逆旅(迎)凭几学书(读书)

群季(指弟弟)雨泽下注(向下)

D.饥馑(五谷不熟)运穷福艾(停止)

燕坐(通“宴”)瞻顾遗迹(瞻仰,回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B.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

C.因之以饥馑/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

B.夫子喟然叹曰

C.故乡人号之“驼”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使不上漏 ③风乎舞雩 ④鼓瑟希 ⑤驼业种树 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⑦前辟四窗 ⑧乳二世 ⑨东犬西吠 ⑩雨泽下注

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

B.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D.②⑦⑨⑩/①③④⑤⑥/⑧

5.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吾又何能为哉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⑤其制稍异于前 ⑥故不我若也 ⑦不吾知也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

⑨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A.①⑨/②④⑧/⑥⑦/③⑤

B.①⑤/②④⑦/③⑨/⑥⑧

C.①⑨/②④⑥⑦/③⑤⑧

D.①③/②④⑧/⑤⑥⑦⑨

6.名句默写。

(6分)

(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

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

“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

”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

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

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的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

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

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

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

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

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8.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B.中医的“望、闻、问、切”。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9.下列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

B.中国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

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

“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行省辟之,谢去。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

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既至,陈时务十八策。

太祖大喜。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太祖召入内,基奋曰:

“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太祖曰:

“先生计安出?

”基曰:

“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

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

即命基平反,雨随注。

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

基曰:

“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

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

“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

“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

“宪有相才无相器。

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帝问汪广洋,曰:

“此褊浅殆甚于宪。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

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

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进士,除高安丞除:

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狱:

监狱

C.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责:

责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

不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至,陈时务十八策。

 ②基奋曰:

“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④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⑤基顿首曰: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 ⑥帝问汪广洋,曰:

“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告老还乡。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

刘基没有答应。

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

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生性刚直,嫉恶如仇。

但他不记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译文: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9分)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

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

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

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年十四,为诸生。

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

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

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

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

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

疏屡上,不见省。

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

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

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

使人晓谕其父:

“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

”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

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

“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

”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

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

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

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

公语之曰:

“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

”八老泥首谢曰:

“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

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注]。

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 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

B.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

C.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

D.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

1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语言现象,指尊长的名字应当“避讳”不能直呼,要用“委婉方式”称呼。

“公讳之焕”中的“讳”就是名的意思,意思是说“梅公的名字叫之焕”。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俗曰秀才),统称诸生。

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本文中“年十四,为诸生”中的“诸生”是说梅长公十四岁时进入学馆读书,成为了在学读书的学生。

C.同举于乡,意思是乡试中一同中举。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翰林院庶吉士,官名,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予各种官职。

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

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

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

后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唯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

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

译文:

                                    

                                    

(2)使人晓谕其父:

“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

译文: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10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

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

柳州在桂岭南。

③荆、郢:

古楚都。

18.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

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4分)

答:

                                    

                                    

19.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①________________,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②________________。

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它。

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字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③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很快普及开来,并逐步走向成熟。

21.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给“解剖学”下定义。

不超过60个字。

(4分)

解剖学是关于解剖的一门学问。

解剖即剖开生物体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解剖学系统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规律。

只有掌握了人体的正常结构,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答:

                                    

                                    

                                    

22.“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上,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4分)

(图注:

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答: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

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解析:

选B A项,病:

穷困;C项,书:

写字;D项,馑:

蔬菜不熟。

2.解析:

选D 都是连词,“如果”。

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代词,它;C项,连词,接着/介词,通过。

3.解析:

选B A项,会同:

古义为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为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C项,故乡人:

古义为两个词,故,所以;乡人,乡里的人们。

D项,小人:

古义为小民百姓;今义指品格卑下的人。

4.解析:

选B ①②⑦⑨⑩为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⑥⑧为名词用作动词。

5.解析:

选C ①⑨判断句;②④⑥⑦宾语前置句;③⑤⑧介词结构后置句。

6.答案:

(1)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2)桂影斑驳 珊珊可爱 (3)庭有枇杷树 今已亭亭如盖矣

7.解析:

选B 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中医疗法”。

8.解析:

选A “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9.解析:

选A 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10.解析:

选B 狱:

诉讼案件。

11.解析:

选D ④句表明刘基的胆略;⑤句表明刘基为人谦逊。

12.解析:

选B “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错,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是在元朝至顺年间,当时的皇上不是明太祖。

13.答案:

(1)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

(2)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

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开始的时候告诉(刘基)的父亲,说:

“你们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这个孩子一定把你们家的门第发扬光大。

”元朝至顺(元顺帝年号)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

行省(上级单位)征聘他,他推辞而去。

刘基广泛地通晓经学和史学,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

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今浙江金华),平定了括苍(今浙江临海市境内),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

总制(官职名)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

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

明太祖大喜。

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刘基睁着眼不说话。

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亢奋地说:

“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

”明太祖说:

“先生有什么计策?

”刘基说:

“敌人骄傲,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拦截攻打他们,就很容易了。

上天的道理是后发动的人取胜,消灭敌人成就王业,就在这一战。

”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大败了他,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

刘基推辞了。

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询问刘基。

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

这年大旱,他又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

朱元璋于是立即命刘基平反冤狱,大雨随后就下了。

他又请求确立法律制度,来阻止滥杀无辜。

明太祖正要对人施刑,刘基请求询问其中的原因,明太祖说因为梦。

刘基说:

“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因此应该停止刑罚等等看。

”过了三天,海宁投降。

太祖大喜,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

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

“李善长是功勋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

”明太祖说:

“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

我要让你做丞相。

”刘基叩首说:

“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如果用小木头,房子马上就会塌的。

”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