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16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docx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凝剂调研报告

密级:

公开

 

技术调研(评价)报告

 

技术名称:

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活性碳酸钙混剂、

调研部门:

大气治理与资源化中心&科技管理部&装备与循环经济中心

调研人:

靳鹏鹏张文婷唐丽姜朵朵于松

调研日期:

2016年4月9日至4月10日

项目推荐人:

张军→朱彤

项目布置人及时间:

朱彤2016年3月10日

调研完成时间:

2016年3月20日

对报告的评级:

对报告的简评:

 

摘要

通过网络检索、电话等方式调研了相关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摸清了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合成活性碳酸钙混凝剂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获得初步结论如下:

1、技术评价总结

该技术利用固体废弃物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废治废。

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固体产品,同时实现了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固化封存,减少了高钙矿石资源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碳酸钙系列产品,与其他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再封存的方法相比,简单有效。

混凝剂生产及后续板材生产均受场地要求较高。

2、商业模式结论

技术方面,目前国内有数篇关于利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相关专利,尚缺乏实际应用案例,亦无该技术下游链板材应用案例;市场方面,目前碳酸钙行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产能下降、产品竞争力低,价格低廉等因素影响,行业企业发展遇到瓶颈。

发展利用电石渣和烟道气为原料生产碳酸钙系列产品的环保工艺,生产高品价低的碳酸钙是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预期市场价值分析,首要考虑距离因素。

3、意见及建议

通过对相关企业、专利及文献调研发现,国内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对二氧化碳技术捕集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基于醇胺吸附法,后续涉及到二氧化碳再生及封存。

对于利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发明了工艺相关专利,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尚未有实际应用。

说明其技术存在一定风险及不确定性。

电石渣及混凝剂年总运输距离分别0~20413,0~1971.32公里之内可以考虑引用该技术。

进行混凝剂及板材生产。

一、调研背景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间合作,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地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途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自身扔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艰巨情况下仍然对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这将会给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深渊的影响,也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二、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调研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在实际应用及经济上是否可行

三、调研方法

调研时间:

2016.4.8~2016.4.9

调研方式:

网上检索相关文献及专利;网上搜索行业可靠数据;

调研范围:

调查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预期市场价值。

四、调研内容

4.1.国内政策

国家《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提出把电石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清洁文明生产。

电石渣的综合利用的政策导向主要还是集中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生产水泥方面。

电石渣再次循环利用生产水泥已经被公认为最为彻底技术上也最为成熟的方法,但是生产技术落后,成本偏高,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有研究表明电石渣利用的其他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如利用电石渣制备固硫剂中和SO2等废气的排放、利用电石渣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等等,但相关技术应用的引导政策缺乏阻碍了诸多电石渣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利于技术推广和电石渣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

4.2CCUS技术与CCS技术对比

CCS(CarbonCaptureand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

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

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种,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CCS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

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发展,CCS技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成本的基础上,该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是不可取的,中国当前应当更加重视拓展二氧化碳资源性利用技术的研发。

4.3二氧化碳主要捕集方法

目前主流的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3类———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燃烧中捕集)。

三者个有优势,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

燃烧前捕集技术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呈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二氧化碳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捕进入燃烧过程。

而且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压力会因此提高,分离起来较为方便,是目前运行成本最低廉的捕集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电厂无法用这项技术,而是需要重新建造专门的OGCC电站,其建造成本是现有传统发电厂的2倍以上。

燃烧后捕集可以直接应用于传统电厂,这一技术路线对传统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投入相对较少。

这项技术分支较多,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化学链分离法等等。

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市场前景最好,受厂商重视程度也最高,但设备运行的能耗和成本较高。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试图结合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做到即可以在传统电厂种应用,该技术是用纯度非常高的氧气助燃,同时在锅炉内加压,使排除的二氧化碳在浓度和压力上于IGCC差不多,再用燃烧后捕集技术进行捕集,从而降低前期投入和捕集成本。

富氧燃烧技术难题在于制氧成本太高,这也造成该技术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CCS捕获技术

技术特点

发展现状

燃烧前分离

CO2浓度高,分离容易,但过程复杂,成本高

技术可行

燃烧后分离

过程简单,但CO2浓度低,化学吸收剂教昂贵

技术可行

富氧燃烧

CO2浓度高,但压力较小,步骤较多,供氧成本高

示范阶段

4.4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

火力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存在易捕获、难封存的问题,因此在先阶段如何有效利用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是为推进碳减排项目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合成高纯一氧化碳、烟丝膨化、化肥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饮料添加剂、食品保鲜和储存、焊接保护气、灭火器、粉煤输送、合成可降解塑料、改善盐碱水质、培养海藻、油田驱油等。

其中合成可降解塑料和油田驱油技术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胜利油田电厂已启动CCUS的示范项目。

4.4.1合成可降解塑料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可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保鲜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地膜等方面。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作为环保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正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

利用此技术生产的降解塑料,不仅将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制成了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它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塑料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一个补充。

因此,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无论从环境保护,或是从资源再生利用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4.2二氧化碳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工业焊接保护气

国内二氧化碳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工业焊接保护气,这两种利用方式会将二氧化碳重新排入大气,造成污染,未达到二氧化碳最终减排的目的。

4.4.3尿素间接醇解法制备碳酸二甲酯

尿素间接醇解法制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是今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是一种二氧化碳工业化利用方法。

该反应工艺是首先由氨和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其次在催化剂作用下,有尿素和丙二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碳酸丙烯酯和氨气(回收利用),最后由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丙二醇(回收利用)。

4.4.4油田驱油技术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

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

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

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

应用混相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MMP是确定气驱最佳工作压力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采出更多的原油,所以希望在等于或略高于MMP下进行气驱。

如果压力远高于MMP,就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

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4.4.5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

Calera公司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的技术是直接用电石渣浆料(无需处理)直接和烟气中的CO2(无二氧化碳提纯)反应生成活性碳酸钙(Calera混凝剂)。

该混凝剂可用于水泥板(高密度)、外墙板(中密度)、内装饰板(中密度)的板材产品;外装饰板和装饰混凝土的装饰产品;屋顶瓦等其它产品。

关于该技术将在第六部分重点论述。

4.5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

日本最大的煤用户日本电力是日本与澳大利亚合作研究CCS技术项目的一部分。

该项目根据澳大利亚和日本政府的协议把日本的氧燃烧技术和澳大利亚潜在的CCS储藏地结合起来进行。

进行该项目的日本公司有J-Power、IHI、Mitsui等,澳大利亚公司有Xstrata、澳大利亚昆士兰电力供电商CS能源和Schlumberger有限公司,以及澳大利亚煤炭联合会。

在3年多的实验期间,10万多吨二氧化碳将被储藏在地下。

美国电力的一般来自燃煤,每年要向大气排放CO2达15亿吨。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歇根海滩附近准备建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该电厂烟囱的CO2将被分离并捕捉,将捕捉到的CO2储存在地下或海底上百年上千年。

这个项目将耗资1100万美元,由美国电力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合资。

华能北京高碑店热电厂,该项目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开发。

先热工院负责实施。

高碑店热电厂拥有两台16.5万千瓦和两台22万千瓦燃煤供热发电机组,其每年约排放400万吨CO2,该装置捕集的CO2能力为0.3万吨每年,捕获率达到85%,占该电厂CO2排放总量的0.0075%,捕集、纯化、压缩后的CO2用于碳酸饮料以及制作干冰。

该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捕集装置的电耗约90-95kwh/tCO2,整齐耗量约3.5GJ/tCO2,液化电耗180kWh/tCO2,CO2捕集成本约300元/吨。

该工程采用醇胺法CO2捕集装置。

华能上海洞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二期工程建设两台66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机组,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销、脱碳装置。

该脱碳装置于2009年7月开工,2009年12月30日正式投运。

其脱碳装置装置的二氧化碳捕集能力为12万吨。

该装置投资大概人民币1.2亿。

投资高的主要原因是因防腐和低温需要,设备基本上都用不锈钢和特殊钢制造。

该装置的单位电耗相比北京高碑店电厂有所下降,约为75kWh/tCO2,蒸汽耗量3-3.5Gj/tCO2,液化电耗120kWh/tCO2,不考虑这就和维护成本,该装置的捕集和液化成本约需要240元/tCO2,折合电价成本增加约0.192元/KWh。

该脱碳装置采用了燃烧后捕集技术的化学吸收法,即在对烟气进行脱销、除尘、脱硫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吸收法(MEA法)实现脱碳。

中电投四川双槐电厂一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该厂的CO2捕集、利用示范项目由重庆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总投资1235万元,设计CO2年捕集能力为1万吨,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1月20日建成投运。

该装置的CO2捕集成本为394元/吨。

4.6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

4.6.1电石渣的利用现状

电石渣来源:

目前,国内70%以上的电石用于生产聚氯乙烯。

每生产1tPVC产品消耗电石1.5-1.5t,每1t电石产生1.2t电石渣,电石渣含水量按90%计、每生产1tPVC产品,排除电石渣浆约18t,电石渣浆的产量达达超过了PVC的产量。

国内电石渣产能现状:

2006年900万吨;2007年1430万吨;2010年1917万吨。

电石渣的利用途径:

第一,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如利用电石渣烧制水泥熟料;第二,用于化工生产,如用电石渣代替石灰生产氯酸钾;第三,用于环境治理,将电石渣作为矸石山自燃的灭火材料、用电石渣处理酸性废水以及作为煤燃烧的固硫剂等。

4.6.2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

经过调研,目前受关注最多的是醇胺类化学吸收C02捕集技术。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热工院以及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企业对醇胺法捕集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在工业示范上,中国华能集团于2008年和2011年先后在北京热电厂和上海石洞口电厂建成了3000t/a和10万t/a的。

尚未有利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的技术实际案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申请了名称为《一种使用可再生的电石渣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于2016年4月获得授权,该发明的使用再生的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讲电石渣煅烧,得到有效成分为氧化钙的吸收剂2、将吸收剂加入碳化反应器中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钙和干净的烟气3、将碳酸钙煅烧,实现吸收剂的再生4、将再生的吸收剂中的失活的部分去除,补入新的电石渣,返回到步骤2中循环利用重复2到4步骤。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申请了名为《一种直接捕集矿化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流化床工艺与系统》的专利,该专利发明了一种直接捕集矿化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流化床工艺,利用高钙废弃物例如粉煤灰、电石渣、钢渣、废旧水泥等为原料,在烟气排放烟道上开旁路引一股烟气经温湿调节器调节温度和湿度,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将温湿度调节后的烟气与高钙废弃物并向接触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后出流化床反应器的含尘气体送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所得气体送回原烟气排放烟道进烟囱排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直接捕集矿化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流化床系统。

2010年9月河北科技大学发明了《一种以电石废渣和含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废气为原料生产碳酸钙的方法》,CN101967001A。

该发明提供一种以电石废渣和含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废气为原料制备碳酸钙的方法,它先将电石废渣经过煅烧、消化、精制处理,得到氢氧化钙悬浮液,然后与经脱硫和除尘等净化处理后二氧化碳体积比含量为5%-15%的烟道气或窑气,在加压条件下在碳化塔内发生碳化反应生成轻质碳酸钙或纳米碳酸钙。

2008年李发修等发明了《用电石渣吸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方法与专用二氧化碳吸收器》CN101362048B。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石渣吸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方法与专用二氧化碳吸收器。

本方法以电石渣为原料,以甲酸铵为溶剂,溶解电石渣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甲酸钙和氨水,经过滤去杂,以甲酸钙和氨水为吸收剂,在专用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甲酸铵,碳酸钙经洗涤、过滤、干燥、冷却、粉碎即成高纯度碳酸钙,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再资源化式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课题组首次分别以分析纯的氢氧化钙、电石渣和窑灰作为原料,直接用于二氧化碳矿化发电。

发现电石渣的反应活性与分析纯的氢氧化钙非常接近。

课题组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采用电石渣、有机废碱、水泥粉尘以及钢渣等工业碱性废物,作为二氧化碳矿化发电的原料来稳定输出电能,并推算矿化1吨二氧化碳,能够产出140度电能,同时产出1.91吨、价值人民币2000元到3000元的碳酸氢钠。

不过上述技术尚处在小试阶段。

五、碳酸钙相关信息调研

5.1碳酸钙行业资讯

在2015年大环境下,国内一批碳酸钙企业在环保和市场双重压力下直接倒闭,但也有一大批碳酸钙项目在建和投产。

如2015年1月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40个项目开(竣)工,项目总投资达90多亿元,一时成为国内聚焦点,2015年4月浙江正和钙业公司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及2万吨氢氧化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博州五台工业园区轻质碳酸钙产品首次出口哈萨克斯坦。

2015年5月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基地落实用地指标3000多亩;2015年9月云南甸溪钙业10万吨工业超细轻质碳酸钙项目投产;2015年11月年产15万吨超细碳酸钙粉体项目落户玉门市。

放眼全球,随着亚洲需求和生产水平的提升,欧洲和北美的传统市场面临着他们自身的挑战。

亚洲现在是研磨碳酸钙(GCC)和沉淀碳酸钙(PCC)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中国造纸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发展。

据估计全球GCC和PCC的总需求量年增长将超过3%,产量将从2011年的7400万t增至2016年的9000万t。

未来几年,全球产能增长的地区将主要集中在亚洲。

相对于2011年的48%而言,到2016年亚洲总的消耗量将可能达到全球消耗量的52%。

得益于造纸产能和纸张填料用量的增加,全球GCC和PCC总需求的年增长预计在3.1%,亚洲地区会更高。

据估计至2016年,全球塑料工业对GCC和PCC总需求量的年均增长幅度将近5%。

届时,新增市场的几乎80%将来自于亚洲,主要是中国,因为接下来的数年内中国将有总产能超过1000万t的PVC生产线投产。

到2016年,预计中国和印度两国的PVC需求量将超过世界PVC需求总量的45%。

碳酸钙行业呈现四个特点:

1.换挡期,高速趋缓中高速;2结构过渡期,限制过剩产能,提倡创新3.工业转型升级,4,地区差异发展。

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

要坚决限制普通级碳酸钙产能的增长,想精细化增量发展,提质增效。

调整生产产能结构模式“533”,5代表普通轻质碳酸钙产能,3分别代表活性轻质(超细)碳酸钙产能和重质碳酸钙产能。

目前重钙产能过剩,而纳米钙、专用钙仍需进口。

2016年,中国碳酸钙行业的大洗牌已无可避免。

5.2碳酸钙分类

种类

定义

规格(目)

基本性质

应用

物理参数

单价(元/吨)

重质碳酸钙

重质碳酸钙又称研磨碳酸钙(简称GCC),是用机械方法直接粉碎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垩、贝壳等而制得。

400、600、800、1250、1500、2000、2500、3000

由于它的沉降体积(1.1-1.9mL/g/g)比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轻质碳酸钙沉降体积(2.4-2.8mL/g)小

造纸、橡胶和塑料、化学建材等行业,填充量一般较大,降低成本

白度:

89%~93%;水分

0.2%~0.3%;堆积密度较大,为0.8~1.3g/cm3;粒径为0.5~45um;无定型

 

160~500

活性重质碳酸钙

活性碳酸钙是在普通碳酸钙的基础上进行改性而得到的,从而达到在复合材料制品中的填充和改性的双重目的。

400、600、800、1250、1500、2000、2500、3000

包括对碳酸钙的结晶形态、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能等方面的改性,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高填充量的高档填充剂,填充量比普通碳酸钙可多填充2-5倍至数倍橡胶、塑料、塑钢门窗、PVC电缆料、高级涂料、管材,建材、油墨、日用化工

——

750~1000

轻质碳酸钙

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简称PCC),是用化学加工方法制得的。

1250

由于它的沉降体积(2.4-2.8mL/g)比用机械方法生产的重质碳酸钙沉降体积(1.1-1.9mL/g)大,因此被称为轻质碳酸钙。

塑料、涂料,橡胶,粘结剂,油墨,用于填充体积

白度:

92%~95%;水分

0.3%~0.8%;堆积密度较小,为0.5~0.7g/cm3;粒径为0.5~15um

 

1500

纳米碳酸钙

纳米碳酸钙是以非金属矿石灰石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纳米粉体技术制备的重要无机盐新产品。

80-100nm

粒径10-100nm,因其粒径小,活性好,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

改性或补强等功能性填料。

高档制品如高级涂料、管材、油墨;特殊纸制品:

如女性用卫生巾、婴儿用尿

——

2000~3000

用于建材行业的主要是活性重碳酸钙,在生产过程中对某些设备和工艺加以改进,如改进反应塔、增加温度控制、气体流量及表面改性等,即可生产合格的活性碳酸钙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3碳酸钙在建材中的应用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钙塑材料,这种材料是在少量的聚烯烃树脂中添加大量的碳酸钙填充和适量的其他添加剂制成,可用作建筑材料,所以又称为化学建材。

这种材料兼具木材、塑料和纸张的许多优良性能,具有耐热、耐化学腐蚀、耐寒、隔音、防震和加工容易等特性,可以在包装、建材和家具等方面大量代替纸张和木材。

化学建材密度小,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做门、天花板、墙板、上下水管、楼梯扶手、地板和电线等都很理想。

化学建材发展极快,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化学建材用塑料已占塑料用量的20%~30%。

由于化学建材可以广泛地代替钢材和木材,所以在当今世界中化学建材与钢材、木材和水泥并列,统称为“四大材”。

化学建材以无机填料为主要成分,一般用量在30%~90%范围之内,最大可达到95%。

因此,碳酸钙在化学建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种类

应用

碳酸钙添加量

软质聚氯乙烯

地面卷材和壁纸

44%~60%(重质和轻质碳酸混和添加)

硬质聚氯乙烯

塑料块板地板

75%左右

聚乙烯

玻璃钢,瓦楞板、落水管、天漏

30%~40%

石木系列建筑装饰材料是以超细碳酸钙粉为原料研制而成的新型合成装饰材料,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既阻燃、防水又绿色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

塑料工业中大量使用的是活化碳酸钙。

目前尚未有通过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钙混凝剂做为原料进行板材生产。

六、Calera利用电石渣捕集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钙混凝剂技术的分析

6.1优点

与国内较成熟的醇胺法吸收CO2捕集技术相比;

1)该技术使用现有的电石渣浆料,实现以废治废;

2)同时实现二氧化碳补集与封存,程序简单 ;

3)对电石渣及烟气无需进行纯化处理;

4)生产高附加值的碳酸钙系列产品;

6.2缺点

有可能存在的缺点:

1)对电石渣企业与煤电厂距离要求较高;

2)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存在竞争机制;

3)活性碳酸钙混凝剂成品形态问题(Mg、Fe、Al、Si杂质去除、粉末粒径可控性等);

七、经济性分析

7.1混凝剂经济性分析

目前,国内70%以上的电石用于生产聚氯乙烯。

每1tPVC产品耗用电石1.5-1.6t,同时每t电石产生1.2t电石渣(干基),电石渣含水量按90%计,每生产1tPVC产品,排出电石渣浆约20t,据统计2015年PVC累计产量为1611.5万t,折合1933.9万t/a电石渣(干基);燃烧1t标准煤,产生二氧化碳2.620t/a。

据统计,2015年总用电量55500亿度,其中煤电73%、水电14.6%、核电2.4%、气电2.3%、其他7.7%, 另1度电=0.4千克标准煤,2015年即消耗约16.206亿t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42.5亿t/a二氧化碳,按calera技术中30%~40%吸收率计算,则待捕集二氧化碳含量为12.7~17亿t/a。

按技术中电石渣:

二氧化碳:

活性碳酸钙=1.9:

1:

2.3计算,则1933.9万t电石渣可捕集1052万t/a二氧化碳,可产生2419.6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