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选择题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22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马基选择题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基选择题全.docx

《马基选择题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选择题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基选择题全.docx

马基选择题全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A    )。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2.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组合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6.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于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3.“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4.“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5.“对客观事物的的反映即真理”,这是(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 决定社会生产性质和面貌的是(D)

A  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B  社会的上层建筑               

C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是指(C)

A  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      B  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

C  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  D  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3.生产力所体现的是(D)

A人和人的关系                 B  物和物的关系

C  人和物的关系                D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4.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B)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  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的利用              D  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5.生产关系是一种(A) 

A  社会物质关系               B  思想关系

C  血缘关系                   D  经济区域关系

6.在生产关系的诸多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           D  人和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7.一定的社会形态是(B)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8.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的矛盾

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 A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D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0.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D)

A  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       B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  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的要求   D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经济基础的发展                D  上层建筑的发展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C  生产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      D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原理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路线”,是(B)

A唯物史观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观点   C历史主义的观点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

15.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1.商品是:

(  B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    D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D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B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C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D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A   )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   D   )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B  )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23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4.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C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5.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A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6.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7.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B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28.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2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D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31.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D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3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33.生产成本是(    A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34.利润本质上是(    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

35.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36.利润率是(   D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38.成本价格是由(   D  )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39.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C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40.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D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1·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二者没有内在联系              D·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前提

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C·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D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价值构成

4·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C   )。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劳动力供给增加

5·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C    )。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

    A·生产的相对过剩          B·通货膨胀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通货紧缩

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A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B     )。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