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49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蜜蜂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蜂蜜养殖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概述

1、项目提出背景

(1)该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东、北、西分别与陕西平利县、汉滨区、紫阳县相邻,总西积185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

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丰富,号称“巴山深处的聚宝盆”。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境内有天然林200万亩,各类植物3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7种,土壤富硒,花卉资源丰富,为蜜蜂营造了优良独特的栖息环境。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畜牧法》涉及养蜂业的有四条,明确了国家鼓励发展养蜂业,维护养蜂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养蜂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了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我国养蜂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蜂业发展走向了法制化建设轨道,夯实了我国由养蜂大国向蜂业强国跨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

(3)符合国家行业规划

随着《农产品质量法》、《畜牧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食品安全法》以及蜂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相继颁布实施,《蜂蜜》、《蜂王浆》、《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的相继颁布和执行,行业质量安全的意识和工作得到加强,规划要求力争到2015年蜂产品市场的销售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行业总产值至2015年底时达到300亿元。

(4)符合岚皋县山林经济发展要求

2012年初,岚皋县提出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振兴岚皋经济。

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实施实施意见》,要求“发展林下养蜂1.5万箱,培育1户龙头企业、100个产业大户”,为本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有发展岚皋蜂业的完善组织体系

岚皋县漳河乡三溪乡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是我县养殖业最大合作社组织,入社的低收入农户100户380人,占入社农户的200户860人的50%,合作社组织组建的岚皋三溪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县富硒土蜂蜜深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蜂蜜产业链由特色生物资源山场、农民养蜂、合作组织收购、公司进行加工销售和科技创新等组成,为岚皋培育和发展秦巴特色生物资源提供了坚实行业基础。

2、项目的目的、意义

(1)带动全省养蜂业发展、向高端有机农业发展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利用秦巴山区天然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向,大力发展有机蜂蜜产业,带动全县养蜂业健康发展、向高端有机农业发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2)调整养蜂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投资多、收入少,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低,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势,加之,由于农畜产品信息和市场不畅通,使农民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村发展受到制约。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善和促进我县养蜂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壮大养蜂产业。

(3)提高蜜源植物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我县具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自然蜜源植物丰富,每年春夏秋三季,各种蜜源植物次第开放、百花盛开,为养蜂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随着蜂群增多,通过蜜蜂采花授粉,提高蜜源植物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4)能够加大对养蜂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蜂农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增加对蜂农的科技投入,科学养蜂,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促使农民自身的发展,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竞争力。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养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多样性、发展山区经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养蜂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与其它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与农业生产争肥、争水、争劳力、争饲料、争耕地的优势。

养蜂不需要建筑厂房、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需要灌溉、不需要消耗粮食。

养蜂的最大效益,是为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需要昆虫授粉,才能正常结果。

蜜蜂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专门适应采集花粉的生理构造。

在众多的昆虫中,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

一只蜜蜂每次采集可“拜访”几朵到几十朵花,每天可进行几次到几十次采集活动,其授粉能力是相当巨大的。

此外,蜜蜂在采集过程中,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造成异花授粉,使后代产生杂交优势,提高了果实和种子的品质(如果实个大,种子饱满,畸型减少,提高果实和种子的蛋白质、糖分和脂肪的含量等)。

蜜蜂还具有采集专一、贮存饲料、可转地饲养和可进行采集训练等特点,因此,蜜蜂具有带翅膀“媒人”的美称。

是当之无愧的植物“红娘”。

很多发达国家,已把其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之一。

仅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200多万群的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可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价值;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蜜蜂授粉给美国人提供1/3的膳食。

由此可见,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巨大。

是一项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增加生产投资、不增加劳动力,事半功倍的增产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致使野生授粉昆虫锐减,因此,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显得尤为重要。

养蜂业的发展必然会缓解和改善我国正日趋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

如果没有蜜蜂授粉,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一些植物资源的数量会逐渐减少,特别是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以导致物种的灭绝,进而导致整个植物群落和生态体系的改变。

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我国是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现在广泛开展的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意义深远。

在这个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果缺少蜜蜂的授粉,显然花类植被的繁育就会受到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实施效果。

因此养蜂业是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

在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很多农户,仍处于贫困状态。

而山区拥有丰富的蜜源植物,对发展养蜂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户可以利本地蜜源植物资源养殖蜜蜂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饲养蜜蜂,所收取的蜂产品,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都是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天然产品,对很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功能。

科学研究表明,保健品的功能因子,主要包括活性多糖类、低聚糖、皂甙类、黄酮类、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活性肽等,这些功能因子蜂产品几乎全部涵盖,是天然的营养宝库。

蜂产品是天然保健品,在发达国家人们广泛接受了蜂产品的保健功能,发达国家人均年蜂蜜消费量为2-4公斤,而我国不足100克。

我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但国内消费量不到年产量的50%。

90%的蜂王浆被日本等发达国家消费。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化文明程度逐步改善,这种局面正在逐渐扭转。

这是我国养蜂业生态扶贫最大战略机遇期。

养蜂业是百利而无一弊的养殖业,对促进人类的健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保持生态平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加以大力发展。

同时研究表明,蜜源植物中的硒含量受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土壤硒则来源于成土母质。

资料显示陕西省成土母质及岩石含硒量的测定发现,石灰岩、千枚岩、板岩,尤其是含炭质的板岩含硒量显著高于黄土状母质及花岗岩等。

特别是巴山东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变质岩层(硅质、炭质片岩、泥灰岩、云母片岩等)含硒量高达2.5─6.9mg/kg,是国内少见的现象。

这些富硒岩层必将形成富硒土壤,从而导致蜜源植物含硒量的增加。

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地区的岚皋境内,62.9%的面积其成土母质都是板岩、片岩、灰岩、石灰岩等,这决定了该地区内的土壤有较高的含硒量。

资料显示岚皋县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49mg/kg,最高为15.7mg/kg。

县境内也检测到含硒量高达33.25mg/kg的土壤。

而同时具备所有条件的这种独特自然禀赋,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成片找到,只有秦巴山区的岚皋具有,因此加大蜜蜂养殖研究力度是实现蜂业产业化,提高量产,推向世界,造福人类的前提。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蜂产品作为健康食品,在我国一直以来以出口为导向。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年生产蜂蜜20万吨,平均年出口10万吨左右,国内只有10万吨的消费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蜂蜜主要出口到日本、欧洲、美国三大市场。

仅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蜂蜜4万吨左右,美国每年进口我国蜂蜜2万吨左右。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蜂蜜的消费量逐年上升。

从市场供求现状来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日本、德国人均蜂蜜6公斤,我国只有几十克的消费量,随着人们对蜂蜜的认识和了解,蜂蜜、王浆、蜂胶、花粉的作用对人类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更需要天然有机的食品,对蜂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

蜂产品靠蜜蜂采集自然界的蜜源植物,专家预测,未来的中国将是蜂蜜进口国,市场将呈供不应求的状况。

80年代后期以来,蜂王浆和蜂花粉的开发利用为养蜂生产开辟了新的产品市场;国内市场巨大,蜂产品作为食品行业,面对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蜂蜜男女老幼均可食用;蜂王浆、花粉、蜂胶面对的是中国8000亿的成熟保健品市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来临,健康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

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的蜂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市场潜力无可估量,在其他各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蜂产品的很多概念尚未提出,当今是恰逢其时、机遇难得,市场前景良好。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也叫土蜂,简称中蜂或中华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我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

按文献记载,我国养蜂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但是由于长期局限于老法饲养,生产力未能获得解放。

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

除此而外,自20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种后,由于西方蜜蜂的竞争,导致中华蜜蜂分布区和数量减少75%以上。

科研人员指出目前引入的意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

意蜂个体比中华蜜蜂大,且单群群势及养蜂场的规模都大大强于中蜂,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在蜜源植物匮乏时,意蜂和中蜂同场(2公里区域内)经常盗蜂四起,中蜂损失惨重。

意蜂来源于欧州意大利,个体大,背部黄,易饲养,繁殖快,产量高。

意蜂产蜜能力强,生产王浆的能力强,是蜜浆兼产型的理想品种,而且也是花粉生产的理想品种,还可用其进行蜂胶生产。

正因为如此,意蜂的饲养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受到普遍欢迎的世界性品种。

现在我国商业养蜂90%以上是养意蜂。

与中蜂相比,意蜂也有其缺点,比如适应性差,抗病力较弱,饲料消耗量大,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较差。

中蜂的优点还在于:

1,中蜂为土生土长蜂种,既耐寒又耐热。

在天然树洞里能度过-30℃至-40℃的严冬,在10℃的气温下就可出巢飞翔采集,在气温40℃时,还能照常采集、造脾和繁殖。

2,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中蜂嗅觉灵敏、勤劳,在外界有少数零星蜜源开花时,它便能采集,维持蜂群正常繁殖。

在同样情况下,意蜂蜂群就需要补充饲喂,否则就会处于饥饿状态。

3,中蜂飞行灵活,不易被胡蜂、燕子、麻雀、蜻蜓等捕食。

在山区胡蜂很多时,中蜂也可以活得很好。

中蜂有天然的抗螨和抗美洲幼虫病的能力。

4,中蜂造脾能力强。

不用巢础也能造出整齐的工蜂巢脾,并且蜂群造脾速度快,蜡质好,色泽洁白,熔点高。

5,中蜂是《本草纲目》记述的药引的首选蜜。

中蜂蜜香味更浓,含有更为齐全的花种物质、矿物质、氨基酸等等,所以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就比意蜂蜜更高。

6,由于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而产量较低,所以中蜂蜜比意蜂蜜价格相对要高。

除此之外,中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西方蜜蜂和其他昆虫不可代替的。

几千万年来中华蜜蜂生息在中国的大地上,是我国各种被子植物的主要传粉昆虫。

在与植物长期的互相适应过程中共同进化,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同时也塑造了当今的中华蜜蜂种群。

研究表明,西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不能代替中蜂的生态作用。

本项目至目前未形成专利,我们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拟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申报相关的专利1项。

2、现有的工作基础

三溪蜂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是岚皋县集饲养、收购、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最大的专业合作社。

2011年被评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注册商标为“南宫蜂园”,合作社实行无公害生产化,并实行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同时合作社抓住机遇,开展合作社加农户发展模式,即由合作社提供蜂种供蜂农养殖,并签订养殖协议,低保户和低收入及残疾人等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

合作社生产的南宫蜂园蜂蜜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为了提高效益和产品质量保证,合作社在岚皋县漳河已投资800万元,建有办公厂房1000多平方米,并引进我县唯一蜂蜜深加工生产线。

四、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1)扶持蜜蜂养殖户200户,每户培养蜂群100群以上。

(2)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和易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3)建设厂房1060平方米,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年产鲜蜂蜜800吨左右。

(4)掌握蜂王浆生产技术,并开拓蜂花粉、蜂胶和雄蜂蛹等产品。

(5)帮助低收入户脱贫达100户以上,并积极帮助残疾人就业。

2、研究与开发内容

(1)建设养殖基地,扩大中华蜂养殖规模。

(2)进行中华蜜蜂的品种选育及改良。

(3)进行中华蜜蜂易发病的综合防治。

(4)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进行蜂蜜等产品加工生产。

(5)进行研究开发,掌握蜂王浆、蜂花粉、蜂蜡和蜂胶等其他蜂产品加工工艺。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1)项目的技术关键

一是采用活框饲养法就是改变巢脾固定方式,使其能够在箱内任意移动并且采用人工巢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二是采用春繁强群技术,养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关键。

早春有强群,全年丰收有希望。

强群在生产、抗病、抗盗、抗敌害、抗逆等方面优势明显;三是蜂群治螨,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之一,它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给蜂场带来巨大的损失;四是蜜蜂越冬,冬季饲养管理是关系到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所在。

(2)技术难点

我县发展养蜂的资源十分丰富,优势明显,但我县的养蜂业还处于未开发,无规划,产量低下,技术落后,生产原始,养殖方式原始,主要技术难点体现在蜜蜂治螨,安全越冬,群峰合并,人工养王等方面。

(3)创新点

注重繁殖种群和工蜂体态;群蜂排列用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饲养推出补助饲养、奖励饲养和饲喂;管理上,春季注重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夏季注重流蜜期管理,秋季注重更换老劣王,培育适龄越冬蜂,适时早断子技术,冬季注重调节巢门,防结晶;蜂群合并用直接和间接合并技术;蜂王诱入用间接、直接诱入和围王解救;巢脾修造用巢础装框修造和保管巢脾;蜂群饲喂用补助、奖励和混合饲喂;人工养王用人工育王用具移虫。

五、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投资5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50万元,其余投资由养蜂专业合作社自筹。

(1)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产蜂蜜达800吨,蜂农养蜂规模突破32000桶,年度销售总额达8000万元。

发展年产200桶以上专业蜂农100户,带动1000户农民养蜂,使100个低收入户家庭得到脱贫致富。

(2)社会效益

实施本项目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

项目实施达产达效,将会充分利用漳河、滔河自然资源,培育壮大基地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提升岚皋县漳河乡三溪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科技含量,进一步扩大税源,农民收入也由此稳步而大幅度地提高,这将会对岚皋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力地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

养蜂业利用自然空间,以植物开花期为资源,不仅不破坏资源和环境且还能通过蜜蜂的传花授粉作用,提高植物的种子结实和发芽率,从而强化生态资源,使植物更加茂盛,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尽管西方蜜蜂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在生态位上与中蜂虽然有许多重叠,但其个体特性却有许多差异,如西方蜜蜂的工蜂嗅觉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蔷薇料、漆树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等。

这些种类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长在遮荫处。

开花时,中蜂是主要采花者,西方蜜蜂的工蜂很少去。

另外,在同一采集地区,中蜂每日外出采集时间比意大利蜂提早和延迟,一般多2~3小时。

因此,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

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西方蜜蜂无法取代的。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养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

养蜂不占耕地,不用粮草,只需一些蜂箱和少量蜂具,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老人、妇女都可饲养,是一条致富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发展养蜂,既可提高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的产量,又可通过蜂产品获得较好的收益。

一群(箱)蜂一年可以生产蜂蜜25~100千克,蜂王浆0.5~5.0千克,蜂花粉1~5千克,蜂蜡1~2千克,仅此四项,群产值约为450~2000元,如果再生产蜂毒、蜂胶、蜂幼虫、蜂蛹等产品,还可增加收入。

因此,发展养蜂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

蜂产品是人类健康之友。

蜜蜂的许多产品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蜂蜜具有补中、润燥、解毒、止痛的功能,可直接食用,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蜂蜜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食品工业、化妆品制造等。

蜂王浆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蜂花粉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蜂蜡可以制作丸药的外壳和牙齿模型等。

蜂胶含有很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真菌病的功效。

蜂毒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疾病。

蜂蛹、蜂幼虫都是高蛋白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项目实施风险分析

一是春季管理不当,蜂群繁殖数量上不去,不能迅速扩大蜂群;二是流蜜期的管理不当可能减少蜜量;三是秋季管理上

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培育越冬蜂;四是冬季要保温防冻,保证蜜蜂安全越冬,防治蜜蜂冻死。

根据岚皋实际,一般年度,产地气温比较温和,昼夜温差小,蜜蜂冻死可能性小,只是蜂群繁殖快慢,产蜜多少问题,只要科学管理,项目实施不存在风险。

六、申请单位简介

1、单位简介

岚皋县漳河乡三溪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覆盖岚皋县漳河乡9个行政村,由103户蜜蜂养殖户和蜂蜜贩销户及社会团体自发入股组建而成,是岚皋县最大的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是组织养殖蜜蜂,收购、加工和销售会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蜂蜜;开展与蜜蜂养殖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企业总资产1108万元,年产值480多万元,公司紧密连接安康市内养殖基地20多家,现有饲养规模达5000群。

2、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

汪涛,男,1968年出生,大专文化,系岚皋县漳河乡三溪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岚皋县三溪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是岚皋县第八届政协委员。

该同志社会形象良好,没有不良的诚信记录,能满足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需要。

2008年开始扶持蜂农养蜂,2009年饲养蜜蜂1200多群,形成了全县最大的养蜂场,是岚皋县养蜂户的领头人。

2010年发展为岚皋县三溪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3、课题组组成简介

为能更好地推进蜂产品开发工作,合作社聘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建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安康学院教授及省相应养蜂专家为技术顾问。

七、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步骤

1、必要的技术支撑

(1)研究方案

本项目一方面通过建立和扩大中华蜂养殖基地,优化改良本地蜂品种,开展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具体技术过程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单独试验与综合集成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致力于百花蜂蜜的生产加工,同时进行蜂蜜产品的研究开发,掌握蜂王浆、蜂花粉、蜂蜡和蜂胶等其他蜂产品加工工艺。

(2)技术路线

2、组织管理措施

以专业合作社为立足点,发展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即由合作社提供蜂种供蜂农养殖,并签订养殖协议,低保户和低收入及残疾人等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抓好项目的管理组织实施工作,在项目建设期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筹建与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长由漳河乡政府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副乡长、乡农技站长、合作社成员担任。

3、组织实施步骤

(1)中华蜜蜂的品种选育及改良研究。

进行提纯扶壮,淘汰种群小,体质弱,抗病力差的蜂群,进行优中选优。

并进行种群引进,改良当地中蜂,提高中蜂品质。

加强对中蜂群的排查,坚决淘汰劣质蜂群。

(2)中华蜜蜂易发病的防治研究。

病虫害对中蜂品质的影响很大,一旦发生蜂螨、孢子病等,中蜂将出现衰弱、萎靡不振等病状,最主要特征是中蜂冬季腹泻、春季大量死亡,群势显著下降造成春季繁殖不正常,直接影响到中蜂的保种是否顺利进行。

对这些疾病,主要采取熏蒸和无药物残留的药物进行防治。

(3)蜂产品开发研究。

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和蜂蜜等蜂系列产品都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市场需要,基于科学方法,研究蜂产品加工工艺和配方,开发新产品。

八、年度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3年。

(1)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科技养蜂技术推广,建立和扩大中蜂养殖基地。

(2)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中华蜜蜂的品种选育及改良,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进行蜂蜜等产品加工生产。

(3)每季进行中华蜜蜂易发病的综合防治。

(4)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研究开发,掌握蜂王浆、蜂花粉、蜂蜡和蜂胶等其他蜂产品加工工艺。

2、经费预算

中华蜂群引进投资100万元,新增3万桶群峰投资150万元,病虫害防治投资100万元,技术培训投资30万元,蜂蜜技术推广费投资10万元,蜂蜜深加工深产线配套建设投资90万元,蜜蜂扩繁和增产研究投资20万元,经费总预算500万元。

3、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合作社自筹450万元,申请省科技局提供补助资金50万元。

用于建设养殖基地,扩大中华蜂养殖规模,进行中华蜜蜂的品种选育及改良,进行中华蜜蜂易发病的综合防治,引进蜂蜜深加工生产线,进行蜂蜜等产品加工生产,进行研究开发,掌握蜂王浆、蜂花粉、蜂蜡和蜂胶等其它蜂产品加工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