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651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复习文档格式.docx

哪两部重要宪法文件?

各在什么会议上通过?

确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案)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可参考会考说明题型示例P56)

5、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历史意义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提出);

历史意义: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有哪些?

取得成就的国内外因素是什么?

重大突破: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

中国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亚非拉国家力量加强。

7、罗马法的构成、原则和意义

构成:

《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总结、完备)

原则:

维护私有财产;

按律量刑(主要指《十二铜表法》)

 意义:

对人的行为作出法律规范,调节了复杂的社会矛盾,成为维系统治的有效工具。

   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奠定了近代西   方法制的基础(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等)

  (以上是总体评价,分别评价要参考学案)

8、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三大机构;

民主运行方式;

民主政治的特点;

历史意义

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民主运行方式:

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

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成年男性公民均可直接参加公民大会、均可担任一切官职)

9、《权利法案》的背景、内容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

内容:

确立了议会主权;

国王的权力受议会的限制;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0、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内容:

联邦制: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各州保留了较大自主权。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制:

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度。

     民主制: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二、经济模块

考点提示:

中国古代——明清商业新特点、古代城市;

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三阶段;

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

世界经济:

世界市场与全球化——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两次工业革命;

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明清商业的新特点

工商业市镇兴起;

农产品商品化;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区域性长途贸易发展快;

区域性大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

2、从隋唐到宋代,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变化

从空间看:

从坊市分开到坊市不分;

农村出现草市

从时间看:

从严格限制到放松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

从管理看:

从官府严格管理到不再直接管理

从功能看:

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到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出现了瓦肆等娱乐场所)

3、鸦片战后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

(或者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但长远看对中国是有利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洋务企业创办,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民族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与发展

4、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阶段及原因

  第一阶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资企业的影响;

洋务企业的影响(还可补充:

主要分布地沿海通商口岸,交通便利)

  第二阶段:

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收回利权运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第三阶段:

一战期间(民国初年),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民国建立,奖励实业,倡导国货;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实业救国思潮;

5、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过程和作用

  原因:

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调节,需要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过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邓小平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用:

推进了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空前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10年,说明中国入世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P66

机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具体实例略)

挑战:

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和冲击。

7、联系实际说明网络价值及意义(学案P10)

打破时空限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方法。

8、16世纪到19世纪末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事件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几大洲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殖民扩张和掠夺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9、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如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新航路开辟: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工厂制度普遍建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影响也要掌握,参考学案)

1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

   背景:

1929年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

   主要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

《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新政的特点:

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

   作用:

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进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三、文化模块

主要考点: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西方人文精神(人文主义);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科技成就、文艺作品。

1、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主张

阶段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背景(补充)

春秋时期创立

孔子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正名;

为政以德。

社会大变革

战国时期形成体系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礼法并施,以礼为主;

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

西汉成为统治思想

董仲舒

为加强和限制君权,提出天人感应说;

三纲五常;

为适应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宋明时期理学成为主流

程朱理学

程颐、程颢;

朱熹(南宋)

理是万物本原,儒家伦理道德即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来,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面临危机,需要重兴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心即理;

发明本心

王守仁(明朝)

良知即理;

致良知

明清时期批判、发展

李贽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提倡个性解放;

“万物皆生于两”(动摇理学理论基础)

理学脱离现实;

商品经济发展;

君主专制强化。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

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西方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主张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内涵

人文精神起源——古希腊哲学

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苏格拉底

认识人自己

知识即美德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提出——

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抨击天主教会;

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

艺坛三杰:

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作品要知道)

人文主义实践——

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天主教会和教皇以及圣礼等)

主张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启蒙运动

伏尔泰

提倡理性;

主张自由、平等、民主

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

把反封建、反神学斗争提高到反对专制制度、建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

卢梭

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派别

代表人物及著作

历史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创向西方学习先河

器物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

推动洋务运动开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资产阶级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

实行君主立宪制

标志着向西方学习从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

制度层面

维新派—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严复

发展资本主义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起思想启蒙作用,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民报》杂志

三民主义(具体内容见下表)

推动辛亥革命的开展;

五条意义(此略)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新青年》杂志

提倡民主、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思想层面

4、近现代中国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形成阶段

理论来源

主要内容

实践成果

三民主义

1905年提出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民族:

革命反清,反对民族压迫;

推动辛亥革命

1924年阐发为新三民主义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

平均地权

五条意义(此略);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开展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形成: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后);

成熟: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马克思主义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形成、90年代深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科技文艺

中国四大发明;

西方影响深远的重要科技成就;

中国文学艺术代表作及简介(包括历史阶段、作者、主要内容或主要特点、评价等)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