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80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docx

心理学配套练习题选择题答案

前言

本章节习题以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为参考教材,结合我在课堂培训时的授课思路编制而成。

该资料完全是为欲考取广东省中学阶段教师资格的学员整理的,特别适合参加过《心理学》课程培训的学员或已经看完相关教材的学员使用。

首先,在学习本书之前,对本书编写脉络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教材的编写体系是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出发,根据学者对心理学上的二分法,把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主要内容。

在心理过程部分,该教材在认知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即意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智力等前面六个章节的内容;在个性心理特征则涉及动机与情感、人格等两章的内容。

总的看来,前面这两部分共八个章节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学的理论部分,后面三章节即为心理学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三个章节的内容。

严密的逻辑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因此,我们学习时完全可以按照本书编排的内部逻辑关系及整体结构(课堂上所推荐使用的“四级标题”学习法)进行。

同时,根据记忆的规律,大家在复习时候,可以运用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多看看目录,然后试图理清每章节内在的逻辑结构,然后回忆章节的内容。

使用本练习题时请先熟悉教材,然后再来做这套习题,一定要来回反复(因为资料只有50多页)。

同时,请大家认真理解每章节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名词解释题,同时把它积极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使用其联想/联系记忆),再运用目录同时具有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另外,请时刻主动运用下面的几个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复习。

由于资料整理的时间比较仓促,个人能力也有限等原因,文中难免会有疏漏,请各位宽容待之,并主动改之。

最后祝各位学习愉快,结果愉快!

还附上一句话,请大家别把资料往网上传,你们自己用就可以了。

O(∩_∩)O~

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B)

A.教育学B.心理学C.伦理学D.哲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B.意识与注意C.行为D.灵魂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D)

A.描述与解释B.解释与预测C.预测与控制D.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4.心理科学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指的它是兼具(A)

A.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B.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C.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的性质D.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性质

5.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有关?

(A)

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

6.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是(B)

A.1978年B.1879年C.1789年D.1798年

7.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是看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满足几个重要的指标,以下不是判定科学方法的指标是(D)

A.客观性B.准确性C.可检验性D.辩证性

8.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

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

9.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

10.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

1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D)

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

12.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

A.华生B.斯金纳C.桑戴克D.巴甫洛夫

13.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

14.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15.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

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

16.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17.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D)

A.观察法B.买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

18.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B)

A.格式塔心锺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19.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C)

A.经济条件B.先天遗传C.后天环境D.成熟水平

20.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持这种观点的是(B)

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21.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

22.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研究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法B.调查测验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23.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

A.观察实验法B.调查测验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24.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观察法

3.实验法

4.测验法

5.调查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简述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

4.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主要事件及流派

5.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

6.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

7.简述格式塔心理学

8.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

9.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

1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

11.简述认知心理学

四、论述题

1.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

●整体解析:

此题属于典型的开放式题目(俗称“送分题”),但是此类题目很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

原因有两点:

一是审题不完整(很多考生只看到“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这后部分,忽略了“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这个论述的前提。

);二是做此类题目的思路不清晰,考点遗漏。

●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

首先,通过审题,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义在第一章中的最后一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其次,由于是论述题,我们需要在定位之后再进行一些联系(“向上”和“向下”联系):

向上联系就有(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历史四个方面的知识),向下联系就有(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最后,我们在审题、定位和联系之后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联系之后的视野更广,考点更清晰了。

总之要记住一个规律:

论述题不会只考一个知识点,一定是考几个相关的知识点)。

●答题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这是一个万能的逻辑思路)。

●参考答案:

答: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般来说,心理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领域。

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具体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及生理心理学等;实践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具体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及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

这两大心理研究领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什么)

(2)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概括而言,学习心理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其二,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描述性的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及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

其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而应用领域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为什么)

(3)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它在我们增长见识、指导工作和感悟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培养起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有意识的把心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

(怎么办)

总之,心理学的两大研究领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努力把它学习好、掌握好,以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评价/反省/启示)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

指的是(D)

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

2.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

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A)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3.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

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B)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D)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A)

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

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B)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9.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

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这是指(C)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10.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的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

这些节律被称为(A)

A.生物节律B.状态节律C.情绪节律D.体能节律

11.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失眠,如:

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属于(A)

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12.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

这是一种(B)

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13.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C)

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14.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心理咨询师诱导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指的是(D)

A.梦B.幻想C。

失眠D.催眠

15.有一种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

有些人更能产生深度做梦般无法描述的神秘感,觉得自己整个身体成为外界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物质是(C)

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麻醉剂

1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存一个(A)

A.生物钟B.计时器C.模板D.记忆钟

17.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D)

A.遗失B.遗忘C.失误D.梦

二、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不随意注意

4.随意注意

5.随意后注意

6.生物节律

三、简答题

1.简述意识的内容

2.简述在自然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

3.简述特殊条件下人类意识的状态

4.简述注意的特点与功能

5.简述注意的种类

6.简述睡眠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

7.简述失眠的种类

8.简述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特征

9.简述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10.简述几种不同注意产生的原因

四、论述题

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认真地完成它,整个过程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的控制下,直到任务圆满完成。

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

有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正在想昨天发生的事,也可能想着将来的美好前程,正当你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

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

(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

(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

●整体解析:

此题属于较为简单的材料分析题(也叫做材料式简答题)。

这种题目比较简单而且考点也比较清晰,因此得分率也较高。

(只要清晰理解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就应该得满分)

●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

首先,审题之后我们发现材料描述了四种意识的状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位在第二章“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

然后,我们以“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向上”和“向下”联系:

“向上”联系有“意识的定义”、“意识的内容”;“向下”联系有“意识的四个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和睡眠)”、“意识与注意的关系”等。

最后,在联系的基础上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答题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

●参考答案:

(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

答: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刺激的觉知,觉知的内容包括外部事物、内部刺激和自身。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

一般而言,意识具有四种状态:

一是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是自动化意识状态;三是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四是睡眠状态。

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正是意识的四种状态的具体表现。

(是什么)

“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直到任务圆满完成”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

“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二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是人的行为变成自动化了具体表现。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忽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三个状态:

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注意参与的程度极少。

“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描述的是意识的第四个状态:

睡眠状态,一般认为睡眠状态下注意停止。

(为什么)

意识是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它是我们认识内外世界的基本心理条件。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作深入的研究,多了解一点与意识状态相关原理,对调节自我以及调节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怎么办及启示)

(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

答案略。

(把第一题答案中的第二段摘取出来即可)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属性的反映是(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叫做(B)

A.反映B.知觉C.感觉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蠢,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4.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C)

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

5.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C)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C)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知觉的哪一个特性(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

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C)

A.首因效应B.定势作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B)

A.实践活动的影响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B)

A.明适应B.暗适应C.感受性D。

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C)

A.顺应B.选择C.提高D.降低

19.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C)

A.差别阈限高B.差别阈限低C.绝对阈限低D.绝对阈限高

20.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的听觉的(D)

A.差别阈限高B.差别阈限低C.绝对阈限低D.绝对阈限高

2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B)

A.正比B.反比C.没有关系D.平行关系

22.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作为(B)

A.正后象B.负后象C.后象D.遗觉象

23.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中类型:

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A)

A.内部感觉B.外部感觉D.超感知觉E.颜色感觉

24.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

它包括绝对刺激量和(A/D)

A.差别刺激量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25.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D)

A.明适应B.暗适应C.大小适应D.明适应和暗适应

26.颜色感觉的属性有色调、饱和度和(C)

A.冷色B.温色C.亮度D.彩色

27.声音感觉的属性有音强、音色和(A)

A.音高B.音域C.音量D.音调

28.人在社会知觉的信息整合过程中会产生(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以上效应都会产生

二、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感受性

4.感觉阈限

5.社会知觉

6.首因效应

7.近因效应

8.社会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

1.简述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

2.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

3.简述声音的属性

4.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5.简述知觉的格式塔原则

6.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

7.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8.简述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9.简述社会知觉有哪些独特性

四、论述题

1.论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参考答案:

答:

(1)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从晕轮效应的界定来看,其在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是什么)

(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实际情况,而是受到学生的外貌、衣着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具体来讲,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影响学生的社会认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以某一个点去概括全面,就会给学生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产生偏差。

比如某个老师总是赞赏外向、活泼的学生而因此认为他们是最为优秀的,这必然会对学生认识何为优秀造成负面影响。

其二是影响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