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692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绘画教案少儿三年级10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十五课《我设计的未来建筑》1~2课时

15第二十六课《我造的未来建筑》

(二)1~2课时

第二十七课《中国古代青铜艺术》2课时

第一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诉描述能力。

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

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

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

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

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及相关用具。

●导入:

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

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

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现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

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己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

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

以某一学生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内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

注意:

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现:

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学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成有主题的画面。

自由选用不同绘画材料。

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

同学互相赏评习作。

有没有在习作中大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

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选择自己喜爱的美术材料进行绘画表现。

●能否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在绘画表现过程中能否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师教学随笔:

第二课:

向动物朋友学习

本课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现。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

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

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①情感领域:

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们。

②知识领域:

接触一点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引发学生趣味盎然地创造。

③操作领域:

将前人的创造或自己的发现变成合理、有趣又奇特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一)课前准备

教具:

图片、录像带(介绍仿生学生发明的资料)等。

学具:

学生喜欢用的绘画工具。

课时:

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

引出“仿生学”一词,让学生自己来给它下一个“定义”。

●教学新授:

(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

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布置作业:

每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

●作业画法提示:

(1)铅笔、钢笔淡彩法。

(2)综合法。

(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颜料进行作业)。

●作业展示评价:

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

给表现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设计奖”。

●教学延伸:

(1)教师播放以仿生学为资料的录像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结束教学。

●能否为讨论提供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

●是否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

●小组合作是否能集思广益,完成作业。

●画面表示的动物和发明设计的形象是否有关系?

●画画是否新奇、有趣?

第三课:

桥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进一步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强调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与美术学习相关联。

注重人文教育的内涵。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桥梁建筑知识,是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家乡桥梁的时候,能够联系家乡风貌较完整地说出和表现桥的造型特征及时代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桥梁,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造型奇特新颖的桥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中的彩虹。

六年级学生对桥梁建筑已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本课图例,展示了人类从古到今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桥梁,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解读,说说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通过欣赏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②认知领域:

认识和观察桥的几种基本结构造型,了解各种桥的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桥的丰姿,提高表现能力。

录像带、照片等有关桥的美术作品。

有关古今中外桥梁的图片资料。

● 

教学导入:

(1)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要求先走访调查了家乡的桥,并是否已写好200字左右的调查记录,和以线描的形式画出的桥。

(2)展示学生的记忆画作品。

并请这些同学读一下自己的调查记录(人文、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

请学生发表评价意见。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

著名桥梁欣赏。

(2)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1)请学生对线描作业进行补充和修改,并以自己喜欢表现的手法进行涂色完成作业。

(1)请学生把调查记录和作业连起来装裱展示。

(2)评出“小记者奖”,授予走访调查和作业表现突出的学生。

(1)播放录像片,介绍家乡风貌(有关桥梁介绍)。

●是否积极认真地做好调查记录。

●是否表现家乡的桥梁风貌。

●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通过学习,绘画技能是否有提高。

第四课:

我设计的桥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

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

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

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本课教材是“综合&

#8226;

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

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

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

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

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

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是否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想;

●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是否能够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意;

●是否能够巧用材料,完成制作;

●是否能热情地表达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课:

立线浮雕 

本课是第11册的第5课,是“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

这个单元同时也是本教材构成和图案一条线上的内容,本课是此单元的第1课,主要利用线材合理选择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在弯弯曲曲的牵连中,融欣赏、评述、交流、制作于一体,挖掘构成中质材所能体现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此课也为下一课《立纸浮雕》作好了铺垫,使学生从浅浮雕的线条造型逐步向浮雕的线条造型作好过渡。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地去了解线材所表现的形式美,在合作交流中掌握创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这课还可以将制作好的作品来装饰学生自己的房间,美化生活,展现自我,舒展个性。

在教学的延伸上可以通过服饰上的、家居生活中的立线浮雕来进行欣赏,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观察绳线造型的方法,了解平面装饰的构成。

利用绳线或其他线材初步掌握立线浮雕的制作方法并加以表现。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在作品中传递自己的情感,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范作、铅丝、彩色的废旧电线等。

各色绳线、胶水、毛笔、色卡纸、剪刀等。

用带来的各种线材(如彩色绳线、麻绳、铅丝等)弯曲成不同效果:

单线造型、色块等,请同学们做出更多的效果。

(1)欣赏范作与同学进一步研究、交流绳线的造型表现方法。

(2)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画好一张造型简洁、构图饱满的铅笔稿,课上用准备好的绳线进行组合搭配,粘贴成画。

可以采取两人合作一张作业的形式。

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展览,由合作者来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其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是否初步认识到线型材料的特殊造型效果?

●是否尝试运用绳线等线材组合成画。

●是否大胆地用立线浮雕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爱好和情感。

第六课:

立纸浮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上一节课《立线浮雕》的基础上选择厚纸条来进行浮雕造型,别有趣味。

其创作方法、造型表现语言基本上与上节课相同的。

可以运用有色的纸、废旧的画报、包装盒裁成纸条,以卷、折、贴的方法造型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体验立纸浮雕创作的乐趣,丰富学生的造型能力。

这一课可以用制作好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或家庭,也可以作为小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传递了相互间的感情。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会用纸条进行浮雕造型的创作方法,理解立体构成的表现语言。

范作、厚纸条、剪刀、白色乳胶等。

彩色的厚纸条、剪刀、胶水等。

(二)设计方

(1)以由上节课的立线浮雕作品欣赏延伸到本课的范作欣赏来导入。

(2)教师利用纸条当场进行立纸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先让学生尝试一下一根纸条怎样能立稳在作业纸上,并体验一下卷、折、贴的立纸浮雕造型方法。

(2)让学生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感觉立纸浮雕造型的形式美和趣味性。

(3)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将准备好的彩色条状卡纸进行组合造型,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高低不一(即纸条宽度不一)的纸条进行浮雕造型,体验其线条的长短、曲直、深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学生结合书上的作品说说立纸浮雕的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创意,寻找可以合作的伙伴。

●学生作业:

(1)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作业。

(2)可以采取几个人合作的形式,在刚才的创意基础上完成一张或两张作业。

(1)可以把作业作为礼物写上祝福语互相赠送。

(2)可以把学生作业加以展示,互相说说制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对同学的作品表述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能够用口头语言的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性活动。

●是否积极地动脑,在造型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第七课:

变化的柱子 

本课是第11册第7课,是“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属于这个单元的第3课。

前面两课学生已尝试过绳线、纸条浮雕造型的表现方法,本课是一次圆雕造型练习,相对比较抽象。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课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让学生对变化的柱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上通过选择一个基本柱形,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

这一课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变化的柱子可以做成灯罩、小设施、建筑物、商品的包装等,学以致用,使美术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

情意领域: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

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

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范作、制作图等。

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

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4)问还有新花样吗?

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

(1)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

(2)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

开个展览会,评出优秀奖。

●是否参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发展了自己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能否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想出新的花样?

变出的纸柱是否奇特美丽?

第八课:

盒子造型游戏 

本课是第11册第8课,是“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利用一些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盒,以及一些废旧的物品,通过学生的创意和实践,在师生相互协作过程中,“变废为宝”,设计出奇妙的造型来,并以此为道具做个游戏来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玩中撞击出创造的火花,产生更有新意的造型。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本课是对整个一单元学习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其他的一些“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体现在动物、建筑和服装的造型上,它还可以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艺术节中的活动展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

探索”味道,能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体验合力营造一个情境的自豪与欢乐

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积零碎为宏大的力量,认识到寻常资源可以创造美妙和快乐。

能巧妙地进行单个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组合造型。

各种纸盒、废旧纸张、绳子、瓶盖、瓶子等废旧物品、剪刀、刀、海绵双面胶等。

各种纸盒、废旧物品、双面胶等。

(1)欣赏书上的作品。

他们玩得多开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

(2)在操场上让学生把盒子组合造型,做成城堡或奇异建筑切入主题。

(3)教师把带来的纸盒加以装饰,做成一个怪异服装造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欣赏讨论课本上“化装舞会”的学生游戏照片。

(1)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本组带来的物品可以组合成什么。

或让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大小纸盒进行想像、交流,大胆表述看法,说说自己的组合创意。

(2)小组合作,作成一个造型。

或让学生分组用各种方法(剪、刻、挖、插、接等)做自己喜欢的奇异服装,穿戴起来参与本组同学的游戏或表演(可有人负责写一个简单的台本)。

(3)以此为道具,设计一个游戏一起玩,可以与其他的组合进行合作游戏。

(4)分组进行加工制作,集体玩对垒或追逐的游戏。

教师要发挥好一个援助者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地动脑,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有创意的造型活动?

●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游戏中体现协作精神。

在游戏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在表演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用盒子做成的服装是否很奇特?

第九、十课:

综合纸版画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比较典型的“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造型游戏,也是整套教材中“纸版画”一条横向隐线的延续(如《手印联想》、《感觉肌理》、《粉印版画》、《纸版画》、《套色纸版画》等)。

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板上,表现出更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画品种。

本课中涉及的基本技法(如剪贴、拓印等)在以前双册的美术教材中已有安排,所以本单元的课型定位是学生自由创作,主要不是传授技法。

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怎样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去表现内容,鼓励学生收集材料,凭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感觉进行造型,对“形”的要求不必苛求。

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特殊肌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纸版画的兴趣。

纸版画的特点是制作简单、省力、易学、费用低廉,而效果奇特。

通过作者自画、自刻、自印三个过程来完成,可培养眼、手、脑的协调性,所以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制作。

综合纸版画中那以外的印刷效果,常常使初学者兴奋,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而制作中的困难、障碍,儿童都乐于去战胜、克服它。

所以说,版画创作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意志和毅力是一种综合的锻炼。

作品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

感受综合纸版画的特殊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纸版画知识。

掌握综合纸版画造型的一些简单方法,开拓学生对艺术形式领域多样性的认识。

尝试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有趣的纸版画,学会合理地选用各种材料制作底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