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97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docx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

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

■陈志强

薛凤昌(1876~1944),原名蛰龙,字砚耕,号公侠,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早年留学日本。

民国元年(1912),他与费伯埙等创办吴江县立中学,任校长,未满一年即辞职。

民国4年,又回任校长。

民国6年冬,他与柳亚子等人组织“吴江文献保存会”,保存、整理、研究乡邦文献。

抗日战争前夕,赴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教授。

民国30年,回同里与薛天游、陈旭旦等创办私立同文中学,任校长。

民国33年春,因拒绝日伪派驻日籍教员而被捕,惨遭酷刑,被杀害。

薛凤昌著述主要有《龚定庵年谱》、《松陵文徵》、《籍底拾残》《游庠录》《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与柳亚子合辑)《邃汉斋碑帖目》等。

  薛凤昌还著有《邃汉斋谜话》,于民国元年由《小说月报》连载,后于民国六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此书以闲话形式,介绍自己的谜语创作,点评同好们的谜语佳品,选谜兼顾类型,博采诸家,且取材严格,阐述对谜法、谜艺的看法,取径独特,评论精辟,真要谓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此书刊行于市后,引起了后来享有“谜圣”之誉的张起南(1876~1924,字味鲈,号橐园,福建永定人)的极大关注。

张起南说:

“至谜话之作,仅见近人《邃汉斋谜话》一种,附《小说月报》之后,选择精审,颇有可观”。

之后,张起南受《邃汉斋谜话》的影响和启迪,于民国4年(1915)4月写成被后人奉为圭臬的传世之作《橐园春灯话》,与《邃汉斋谜话》并称为我国民国初期谜学理论之“双璧”。

民国6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将这两部谜书汇编成册,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王梦生的《梨园佳话》、吴梅的《顾曲塵谈》等一起,列入《文艺丛刻》(甲集)出版发行。

刊行后,风行一时,洛阳纸贵。

之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在民国9年1月再版发行。

  浏览《邃汉斋谜话》,可窥见薛凤昌对灯谜有诸多独特的见解。

首先,他非常重视灯谜理论的研究。

《邃汉斋谜话》的开篇“短序”中说,“诗有话,词有话,而谜独无话”。

道出了他对灯谜无“话”的遗憾和创建灯谜理论必要性的明确认知。

他虽然讲灯谜不如诗词那样重要,“虽曰游戏”,是茶余饭后的“谈笑之资”,但是,他还是“作此谜话以识之。

是亦孔氏所谓‘为之犹贤乎已者’”。

因此,他在从事教学活动之余抽空写了《邃汉斋谜话》,以填补灯谜无“话”无理论的空白。

其次,薛凤昌对于灯谜有多种美学创见。

一是“佳谜空灵为最上”。

他在《邃汉斋谜话》正文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讲道:

“谜之佳者,要以空灵者为最上乘”。

他举出清乾隆年间诸生芦墟郭頻伽在京师时猜谜制谜的故事作为例子,来诠释这一灯谜美学概念。

最后一个谜例是:

“郭”射《孟子》句“先生之号则不可闻者”。

称赞郭“先生学问文章,自不可及,而偶尔游戏之作,亦复若此空灵。

较之字字刻画,徒形呆板者,倜乎远矣”。

  二是“谜贵传神,有情趣”。

他说:

“谜语贵在传神,表里并不拘拘于配合,而自然有情趣者。

”他认为潘文勤的谜:

“臣东邻有女,窥臣已三年矣”射唐诗句“总是玉关情”是传神之作。

他还举例“传神”的同乡金松岑几条谜:

“有莺其领”射三国人名“薛夜来”,“敢问何谓成亲”射《尚书》句“我二人共贞”,确实是“不拘拘于字面,而自能传神,允属难得”。

  三是尊崇书卷气,提倡书家谜(文人谜)。

他说:

“谜之最忌者二:

一曰俗,如乡人所猜之谜是也;一曰呆,如苏沪各地茶肆间,丐者所书之谜是也。

是皆沈氏所谓江湖者是也,一染此习,便失文人身分。

故谜虽属游戏,必非胸无点墨者所能从事”。

他举出一些谜例:

“打胎”射《论语》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太监”射《周易》句“为其嫌于无阳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射“离骚”,“太史公下蚕室”射《琵琶记》句“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妻房”,“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射谚语“有钱有势”。

说这些谜作“皆足令人捧腹,然仍不脱书家意,洵是文人之游戏也”。

  四是追求“浑脱”,提倡自然。

他的胞兄薛淦夫,以猜谜见长,虽然制谜很少,“亦多有可采者”,如“读《刘后主传》”射《孟子》句“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午香”射《礼记》句“我未之前闻也”等。

薛凤昌说这几条谜“纯出自然,安得以作谜不多少之”。

可见其对自然风格谜作的极力提倡。

  五是追求灯谜风格的多样性。

他举出各种技法创作的灯谜,指出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表现出一定的品格。

“有以典雅胜者”,如“‘鲍叔牙奔莒’射《孟子》句‘从其白于外也’”。

亦有以情意胜者,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射《论语》句‘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有以对面着墨胜者,如:

“‘戏叔’射《孟子》句‘彼以爱兄之道来’”。

有以刻画胜者,如:

“‘核’射《孟子》、《论语》句各一‘果在外,仁在其中矣’”,“‘力’射《孟子》句‘二之中四之下也’”,“‘二十四朝事略’射《尚书》句‘三八政’”。

只要制作得法,都能达到皆“卓卓可传”的效果。

  再次,在《邃汉斋谜话》中,可见到薛凤昌对于灯谜创作的论述(包括谜面与谜底、正面会意与反面会意、白描与用典等)、谜格的运用(包括梨花格、增减格、卷帘格、系铃格、解铃格、分宫格等)都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浏览《邃汉斋谜话》,可窥见清末民初时吴江谜事活动的一些情形。

薛凤昌在书的最后说道:

“余十年前,每于元宵前后,出灯里门,相应和者,不下二三十人。

其后饥驱奔走,俗务倥偬,殆不暇及。

然犹间岁一举,应和者已不过十余人。

至近年来,数欲出灯,而应和者寥寥,因之不果。

曾忆庚戌出灯时,灯前并不拥挤,过者咸瞠目相视,搔首苦思,十不揭二三。

盖自设学校,四子、五经,胥置高阁,及或童而习之,亦长而忘焉。

谜虽小道,亦足见古今盛衰之异,回首前尘,能无怅惘?

”从这段话中,可看到当年薛凤昌对灯谜艺术的拳拳爱心和对传承灯谜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绵绵怅惘之情。

也可看到,当年吴江的灯谜活动由于时局的变化,谜人的迁徙,文化环境的局限,谜题的难易等因素造成的起落沉浮景象。

同时,浏览其中,可发现书里引用的由吴江人创作的灯谜着实不少,颇有必要将它们整理出来。

鉴于书中的灯谜大多只示谜面和谜底而不标谜目,笔者遂进行查证,将谜目全部标出,并对谜作者尽可能作些介绍。

现辑录于下,以飨读者。

  郭麐(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亦号白眉生,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人。

少年时有神童之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补诸生,乾隆六十年参加科举考试,不第,遂绝意仕途,专研诗文、书画。

好饮酒,醉后画竹石是其一绝,亦爱好谜语(谜事见诸《邃汉斋谜话》)。

嘉庆(1796~1820年)时为贡生,晚年迁浙江省嘉善县东门。

郭喜交游,与袁枚、姚鼐最为知己。

著作主要有《灵芬馆诗集》、《金石例补》、《诗画》、《唐文粹补遗》等。

  谜作:

  水晶卵泡 《礼记》一句 凡奉者当心

  郭 《孟子》一句 先生之号则不可

  周良夫(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沈中路之舅父,清代谜家。

有“书笺尺牍谜”二首传世,事见《邃汉斋谜话》:

“吾乡周良夫前辈,吾友沈君(中路)舅也。

沈君曾出视其舅之杂著,中有书笺二首,一致一答,各为隐语,一隐药名,一隐花名。

其勾心斗角,实出前书(《生花馆主尺牍谜》)之右。

  小忆去年 中药名一 细辛

  金阊款叙 中药名一 苏合

  黄姑笑指 中药名一 牵牛

  油壁香迎 中药名一 车前

  猥以量斗之才 中药名一 百合

  得逐薰衣之队 中药名一 香附

  前程万里,悔觅封侯 中药名一 远志

  瘦影孤栖,犹思续命中药名一 独活

  问草心谁而主 中药名一 王孙

  怕花信之频催 中药名一 防风

  虽傅粉郎君,青丝未老 中药名一 何首乌

  而侍香小史,玉骨先寒 中药名一

腐婢

  惟有申礼自持 中药名一 防已

  残年独守 中药名一 忍冬

  屈指瓜期之将及 中药名一 当归

  此心荼苦之全消 中药名一 甘遂

  书到君前 中药名一 白及

  即希裁答 中药名一 旋覆

  五月望日 中药名一 半夏

  玉瞻肃衽 中药名一 白敛

  尺缣传馥 花名一 素馨

  芳柬流丹花名 花名一 刺红

  肠宛转以如回,岁巡环而既改。

忆前宵之欢会 花名一 夜合

  怅祖道之分飞 花名一 将离

  玉女投壶,微开香辅 花名一 合笑

  金莲贴地,小步软尘 花名一 红踯躅

  一自远索长安,空怜羞涩 花名一

米囊

  迟回洛浦,乍合神光 花名一 水仙

  在卿则脂盝粉奁,华容自好 花名一

扶丽

  在我已雪丝霜鬓,结习都忘 花名一老少年

  过九十之春光,落英几点 花名一百日红

  祝大千之法界,并蒂三生 花名一西番莲

  计玉杓值寅卯之间 花名一 指甲

  庶钿盒卜星辰之会 花名一 牵牛

  裁成霜素 花名一 剪秋罗

  欲发偏迟 花名一 徘徊

  二月十六日 花名一 长春

  寅刻,名另肃 花名一 虎刺

  薛淦夫(1867~1941)正名薛凤钧,字淦夫,号梅隐,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薛凤昌之胞兄,晚清诸生,清末民初谜家,吴江灯社社员。

以猜谜见称,所制之谜虽少,然其纯出自然,极有神理。

谜事见诸《邃汉斋谜话》。

  谜作:

  读刘后主传 《孟子》一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脱出肚子 《孟子》一句 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午香 《礼记》一句 我未之前闻也

  金松岑(1874~1947)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笔名金一、爱自由者,自署天放楼主人,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

少年时师事顾询愚、钱词锷,习诗文,亦嗜好猜制谜语,所作之谜,多可诵者,亦多传神(谜事见诸《邃汉斋谜话》)。

甲午战争后,他与陈去病组织“雪耻学会”,意图维新救国雪耻。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在同里创办“自治学社”和“理化音乐传习所”,传授新文化。

光绪二十八年,创办同川学堂。

翌年,应蔡元培之邀赴沪参加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回同里创办中国教育会同里支部。

《苏报》案发,他回乡筹措经费,延请律师为章太炎、邹容辩护,资助《革命军》出版。

他还翻译出版了《三十三年落花梦》等三本书籍,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民国元年(1912),他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

他对新政府先是充满希望,继之失望,遂移居苏州,授徒讲学。

民国12年,出任吴江县教育局局长,凡两载。

民国16年,任江南水利局局长,旋又离职,曾任安徽通志馆编纂。

民国21年,他与陈衍等组织中国国学会,邀章太炎到苏州,与章在国学会讲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困居苏州。

为摆脱汉奸纠缠,民国27年春应聘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金教学益难。

民国30年底,折返苏州濂溪坊,闭门著述,寄情诗歌。

民国36年1月病逝于苏州。

著述主要有《天放楼诗集》(正续季集)、《天放楼文言》(正续遗集)、《鹤舫中年政论》、《孤根集》、《皖志列传》、《词林撷隽》、《女界钟》、《自由血》、《孽海花》(部分)等。

金松岑与薛凤昌是同乡,又是好友,薛小两岁,金松岑著《三十三年落花梦》,因薛凤昌精于日文,帮助一起翻译。

在薛凤昌所著《邃汉斋谜话》中提及金松岑,可见其精于谜道之一斑。

  谜作:

  红娘随我来 《诗经》一句 有莺其领

  宝姑娘私叩怡红院 三国人名一

薛夜来

  呆大新官人 《礼记》一句 敢问何谓成亲

  桃花扇 隋唐人名一 红拂

  姊妹商量不嫁夫 《尚书》一句我二人共贞

  薛凤昌谜作:

  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论语》一句 求备焉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易·说卦》一句 为坚多心

  八卦 《诗经》一句 匪用为教

  子路季氏 《论语》二句 颜渊后,阳虎先

  二分 《孟子》一句 其惟春秋乎

  看似分明 《诗经》一句 其实离离

  美人手 《易·萃》一句 一握为笑

  升冠格、脱靴格 字一 卜

  卵皮面孔 《四书》人名三 颜路、有若、阳肤

  浪费浪用 古人名 钱若水

  终须一个土馒头 《答苏武书》 故陵不免耳

  吾弟则爱 《阿房宫赋》一句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笔 《黄冈竹楼记》一句 大者如椽

  退婚证据 古籍名一 前汉书

  王啸桐(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举人出身,清末民初谜家。

《邃汉斋谜话》上载:

“吾邑王啸桐孝廉,风雅能文,后进多游其门……谜虽非其所长,偶一为之,亦皆脍炙人口。

如‘白牡丹’射‘素富贵’等谜,皆啧啧人口,一时无两,或以运典见长,或以底面现成取胜。

  谜作:

  白牡丹 《中庸》一句 素富贵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孟子》一句 为期之丧

  松子 《中庸》一句 父为大夫

  右徵角,左宫羽 《论语》一句 商也不及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孟子》一句 夫子之设科也

  戊辰 《周易》一句 天数五、地数五

  塞翁吟 《诗经》一句 思马斯作

  族谱 《诗经》一句 在宗载考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尚书》一句 乱为四辅

  非实中心好吴也 《尚书》一句越在外服

  泥马 《左传》一句 康王跨之

  管仲不死 《左传》一句 生夷吾

  甲长 《礼记》一句 龟为前列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人名一 商容

  顾大椿(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古人名一 申不害

  沈中路(生卒年不详)清同治年间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沈桂芬后裔,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善诗钟,擅灯谜,清末民初谜家,上海“大中虎社”社员。

曾任上海《文虎》半月刊特约撰作人,有《谜话拉杂谈》刊载于上。

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闻说康成读书处,而今剩有劫余灰 《论语》一句 不其然乎

  一自汉家骖乘祸,编诗怕诵黍离篇”病名二 霍乱、伤风

  笑拈髭须问夫婿 《尚书》一句 汝何生在上

  王镜航(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且攻其右,右无良焉 古人名一 左难当

  顾友兰(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结绳而治 古籍名一 古微书

  王清臣(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君臣上下同听之,父子兄弟同听之 古籍名二 国语、家语

  于瓯生(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孟子》中句 北海语人曰

  陈星言(生卒年不详)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清末民初谜家,其谜作散见于《邃汉斋谜话》。

  谜作:

  一樽在手对黄花 《后赤壁赋》一句

携酒与鱼

  避人焚谏草 《陈情表》一句 臣密言

  冷板凳之名未免太甚《唐雎不辱使命》一句先生坐,何至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